搂紧我-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女都拿他没办法。
妓女的魅力太大。
凡高因为妓女割掉一只耳朵,高更常畅游妓院。不仅中国,艺术家和文化人,在社会中的无奈与尴尬,不可排解的精神桎枯,最终都由妓女给予安慰,这是两种可怜人的人生戏。
妓院,精神的解脱所,社会最底层的娱乐万花筒,三教九流藏污纳垢之地,也是社会最敏感的触角,和潜望镜。
妓院在一个层面上代表“自由”,肉体的精神的,不可言状的。代表挣扎,代表无望的堕落和自煎。当精神不自由的时候或者愤懑不可舒展时,妓院就是最简洁的发泄地和发泄符号。大概这时可以说妓院是沙龙的代名词。
妓和娼不一样。娼直接卖身,肉欲的工具,低贱而可怜。没有了人性的根本;而妓女还有一些精神。在风云际会的年代,缠绵悱恻说不尽悲欢离合,她们的人生都带着骞坷的烙印。
也许,男人的精神世界里就脱离不了妓女情结。不论是高尚还是庸俗,人的本性,当然不是全部,用左拉的话说,都带有病态的基因。
没事找事
我的朋友要从加拿大回中国北京,她的签证照片背景因为是蓝色的没有通过,办事员非要白色的背景。于是为了这件事,她不得不麻烦自己,重新拍照。她是个挺厌烦麻烦的人,这个性格有些像我。为了安慰她,我调侃了一下资本主义的加拿大办事员:死心眼子。没辙,为了朋友,只好劝她改洋为中用那套,叫她抛媚眼,这也是逼急了,庸俗一把。可我朋友告诉我她办签证去的是中国大使馆;办事员是中国人;她要办得还是中国签证。我这位朋友周游列国,受过高等教育,还是中国的老大哥苏联留学生。她说她去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不要签证,回中国倒要办签证,老外才不那么死心眼呢;而且老外的使馆现场就有立即成相的机器;照片不合格直接投币就可以再照。可中国大使馆把国内那套都拿来,大有公事公办的意思。我能想象中国公务员的那副嘴脸,严肃的一脸社会主义。朋友用了国内那套伎俩,想对付对付蒙混过关,结果在资本主义的大地上依然飘扬着五星红旗,那可是血染的风采。我的朋友必须面对一丝不苟。
无独有偶,昨夜没事看电视,香港凤凰台《一虎一席谈》。前半部没看到,从中间看起。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辩论,好象这部法刚出台,还没正式施行,大概要明年元月正式启用。也是巧了,前一阵子,我很熟的一位漂亮姐姐要答题,就是关于这部法的。考题是由政府出的,要企业各部门组织完成。因为她工作忙,性格毛躁,我便帮她应付。结果发现,出题的比我们俩还能对付,完全的得过且过。为了偷懒,我们在电脑上把题目找到,然后又搜索答案,竟发现答案漏洞百出,考题也是牵强附会,颠来倒去。于是我们不由感慨,一派应付,全都是:混!
《一虎一席谈》的双方,一方代表是官方,很明显的,好象还是该法的制定参与者;另一方是民间团体,一个显然是大学教授,另一个也不是等闲之辈。双方争执的焦点就是该法案的实际社会价值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一个人大女大学生讲到,企业是人,法律是衣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衣服也就有不同的法律约束;但实际是有些企业就不穿衣服,法律的价值难免一纸空谈。不说LG和其它的一些大公司,那里的劳工待遇已经很让人羡慕,就说《劳动合同法》其中目的之一是保障那些技术水平低或者受年纪等其它因素局限技术能力不可开发的劳动输出人群的利益,但《劳动合同法》取代原来的《劳动法》没有起到原设想的作用,相反事与愿违,反而给劳动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灾难。观众首肯附和,她的话成了大家不满情绪的焦灼区。为了说明这一点,一虎请出了广州一家著名民营企业的两位工人,他们因为这部劳动法,发生了与企业的劳动合同纠纷。一百三十多名工人被这家企业强行解除合同,因为按照这部试行法规的规定,该厂决定以前工人的工龄全部作废,工人必须和工厂重新签订合同,工龄也重新计算,于是遭到了一部分工人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了拒签的方式表示抗议,并到当地仲裁委员会讨取说法,结果当地的劳动部门给出的结论是支持企业的作为,原工人的工龄取消,导致一百三十多名工人下岗,失业。
两位工人嘉宾,一个工作了六七年,一个已经十三年,四十多岁再学习培训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这部新《劳动合同法》,他们可能还在那家工厂上班,正是新法的出台使他们失去了生活保障,于是某种怨气导向新法,而这种怨气从“受害人”未出场就已经呈现,这种不满情结实际的交叉点不是仅仅针对这部法规,而是直指法规的缔造机构和它所代表的政治团体。
为了加大讨论的深度和营造氛围,一虎又请出另一位民工出身的民营企业主表达观点。这位民营企业主指出,这部新法根本没有考虑现实生活中基层民工的生活状态。的确如果没有这部新法,那些民工可能还有企业需要,他们也可找到黑企业生存,但这部新法如果真能确定无疑地执行,可以说那些中小私企,黑企统统得关闭,那就意味着大量的民工成为无业者而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台湾,就没有这样的所谓法规,工人进入公司会有一份人事资料记载他们的工龄,这份资料会随本人的工作变更而流动并起作用,所以台湾的工人从进入公司开始首先想到的是为公司的发展做什么,而不是要怎样的经济保障。在大陆,如果发生劳资纠纷,当地的政府劳动部门的解决办法常常是和企业的老板说,你有钱,给他们一点钱就好了,不要闹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一切都是围绕钱转,法律没有什么作用,劳工对法律也淡漠,对企业没感情,他们想的是经济保障而不是企业的发展。这里,透出一个信息,就是政府的教条和某种无作为和假作为和公私勾结,而所谓的人民公仆形象和意义大打折扣。这位企业主继续说,在西方工会的作用相当大,劳资问题都由工会出面解决。他的一番话让节目现场出现了一个小波动,因为他触及了一个关键问题。
民间代表嘉宾中的大学教授说,工会在国内可以说没有实际的作用,政府设置它但并不真正地使用它,这是一个社会现实和现状。他的话引起大家的共鸣和赞同。一虎征询了失业嘉宾那家企业工会的情况,两位工人表示他们的企业没有工会组织。另一位佳宾说他们的工会给领导递交的文件,领导根本不予理睬,开会的时候,老板对工会主席说你根本没有资格坐在会议室里,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和老板说话谈判。对此,一虎向观众征询企业工会情况,相当一部分观众表示他们的企业没有工会。
实际上我了解到,很多企业工人对工会都很漠视,甚至仇恨。在他们眼里,工会是领导豢养得狗,连婊子都不如。听说,韩国想在东北三省投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韩国的工会组织太麻烦,为了工资和待遇常和老板发生纠纷,他们的工会组织严密、系统,作用强大,而大陆工会形同虚设,甚至和老板狼狈为奸,对领导虚与委蛇,对工人穷凶极恶。大陆工人对工会的失望,其实还是体制问题,因为工会领导都由行政领导任命而不是工人自发选举而成,大陆各企业和各机构的工会也不是工人自发结成的组织,这就导致工会领导对行政领导唯命是从,而置工人于不顾,因为他们的利益是由行政领导给予的,自然对行政领导阿谀谄媚,也就不足为怪。这样的工会组织当然也就不会维护工人的利益,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
民间代表嘉宾中的大学教授继续指出,不要把教授想得很高明,其实企业主更高明,他们很了解有关法规的构成实质作用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形式,政府的检查行为相当大部分都是走形式,弄过场,否则就不会有山西黑砖窑事件。他继续揭示,一个企业中优秀的人员可以离开,他们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争取更好待遇的本事,当他们离开后,留给企业的是什么,是不断的技术低劣的工人堆积,企业的发展开始堵塞,滞后,这样企业主为了生存必然加大对工人的盘剥,而新劳动法一定意义上怂恿了企业对工人的作为,因为政府要保护企业;同时政府也推委责任把问题留给企业自身解决,于是双方势力都把重担加在工人身上,而工人的保障却放置一边不闻不问。所以,也就有了广州那家企业一百三十多人的失业,新劳动法适得其反。在最后,一虎留给嘉宾十五秒的总结里,这位教授说出了一句很中肯的话,这部新劳动法是善意的创意,很差的恶果。
经过几乎一边倒的辩论,新劳动法官方一边只有沉默迎接大家的###,这样的场面,在《一虎一席谈》的节目里比较少见,一般都是争得面红耳赤,而这次却是劳动者的呼声和不满轻巧地站在上风,能看到人民的正义,也让人稍稍释然。
上个世纪后十年,有一件事被曝光,武汉市几乎平均每人喝了一瓶假酱油。一个女造假者,在一个龌龊的小院里狂造假酱油,工商机关已经查证,准备立案。但国务院下发了一个关于界定造假数量判定是否有罪的文件,根据此文件,该造假者堂而皇之的从工商机关的工作人员眼皮底下溜之大吉,因为工商机关必须协助检察机关,而检察机关需要公安机关缉捕相关人员。这样,造假者面对无奈的工商机关办事人员围堵在她家院外束手无策逍遥而去,既滑稽又幽默。可见法律有时不是无奈,而是纯粹多余,这其中的原委,无非是政府没事找事的好事者的多情,好象《黔之驴》里那个没事多事者一样,做了不该做的事,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国务院研究经济的吴敬琏先生,曾经也叱诧风云一番。他的眼镜,白发,圆脸,模样不仅可爱而且凸现潇洒,深受观众的喜爱,于是他横空出世,大谈特论经济,夸夸其口,美哉悠哉。电视上很快场场必见其优雅身姿,可惜好景不长,他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原因当然是,人民群众愈来愈憎恶经济泡沫。政府豢养的经济学家很快露出了狐狸的尾巴,华而不实,矫揉造作,名不副实。吹嘘的经济与现实生活脱节,不仅如此,学者与企业主勾结,成为利益的吹鼓手,洗牌者,受益人,世俗到丑陋,人民忍无可忍,于是谩骂不绝于耳。吴先生后来鼓吹香港和新加坡的社会体制,有人质疑吴先生在香港住了几年又在新加坡住了多久,怎知他们就那么优秀。可电视报道的是吴先生是个网虫,经年蜗居在家里上网,其坐井观天的学问和思想理念,让人不仅对他失望而且甚感他的无聊。于是,吴很快退出人们的视野。
这几年,政府的决策很多,人们亲眼看到的和领略到的是医疗的可怕,很多人望医生畏,于是有:得什么别得病,吃什么别吃药的感慨。教育的疯狂,莫名其妙地大学组合,高级教育者屡屡跳楼自杀,不论北大和清华,都没跳出怪圈,最近人大教授余虹又步后尘,告别学术的无聊,留给人间唏嘘的喟然。物价横长,猪肉标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