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末路疯狂 >

第10部分

末路疯狂-第10部分

小说: 末路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庭宣判的判决中,披露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郑筱萸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经后来抽查发现,包括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使用虚假申报材料获得了药品生产文号的换发,其中有6种药品竟然是假药。
  吉林省药监局原副局长于庆香在办理这些批文中发现了巨大的寻租空间,大肆受贿。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于庆香经手批文至少1000多个,她自己交代共收受贿赂1000万元,上面提到的吉林那家企业搞到的批文,许多药品都是从无到有很快弄出来的,当时的批文明码标价,一个批文从20万元到50万元不等。
  “批文经济”催生了另外一个怪胎——中介公司。
  2000年前后,许多人都惊奇地发现,在北京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的国家药监局附近,冒出了各式各样的中介类公司。这些公司神通广大——
  药企老板要联系某些药监官员吗?到这里来;
  药企要获得各种认证吗?到这里来;
  批文报上去很久了批不下来想快一些吗?到这里来;
  想获得仿制药品的保密材料吗?也可以到这里来!
  只要与药品生产经营有关的事儿,中介公司都能办理。合法的可以办,不合法的有办法让他合法,也可以办——当然,前提是要送上足够的银子啊!
  人们也许会问,这些人有如此神通,都是些什么人呢?
  答案很简单,他们不是下岗失业人员不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更不是外地来京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与北京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国家药监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今天已经真相大白。他们中既有郑筱萸等高官的亲属,也有司局长、处科级干部的子女配偶,有的就是药监官员创办的公司。
  老李是东北一位药企老板,这个东北汉子在医药企业拼搏了几十年,与药监部门结下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恩怨怨,憋了一肚子火,谈起药监的事儿,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药监局那帮王八犊子,不办人事儿!”李老板眼瞪得溜圆,唾沫星子乱飞:“地标”升“国标”实行后,企业间争得厉害啊,要知道几千种药都要争着升“国标”,可决定命运的就是那一个部门那几个人。能不急吗?
  他透露,一种药品要拿到批文,企业至少要投入60万、上百万元啊!
  这还不算厉害的,重灾区是仿制药品。仿制企业什么也不用做,就能拿到现成的“国标”药了,当然银子是必不可少的,行贿受贿已是公开的秘密。企业办一个批号最低要拿出10万元钱,最高的要60万至100万元。
  这些银子怎么花出去呢?中介公司应运而生。
  这些中介大都以各种医药咨询公司的面目出现,估计全国有1500多家。药企们找他们虽然增加了一道环节,但合法化了,钱交给的是中介公司;药监官员并没有直接从药企老板手中收钱,也降低了职业风险。当然,这些中介公司或者他们亲自创办或者亲属创办,银子的流向不言而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郑筱萸和他的药商们 第三节(1)
11。海南的汤氏兄弟一夜暴富,他们拿批文如囊中取物,企业通过他们“公关”药监局,或者直接从他们手中购买批文,一般的300万,紧俏的上千万
  在众多为了获得批文向药监官员展开银弹攻势的药企老板中,有一对汤氏兄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依靠与郑筱萸的特殊关系,拿批文如囊中取物。一夜暴富是兄弟俩的生动写照。
  夏日的阳光随着夕阳西下,已失去了午时的灼热,晚霞给浙江省金华市郊的一个小山村披上了一袭亮色。夕阳下的豪华小楼房门紧锁,在这个村里,汤氏兄弟的高大宅院分外抢眼。
  据一位村中老者介绍,汤氏兄弟分别是海南一家药企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日前这家企业由于药品生产不符合规范,被海南省药监局收回了GMP证书,导致停产,并且因为违规报批等行为陷入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的腐败案中。
  网上披露了汤氏兄弟发家致富的奇迹——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汤老大中专毕业后到邻近的镇上开了个小五金店,卖些小五金,到处收废旧电视机等电器。平凡的生活远远不能令他们满足。
  1991年,22岁的汤老大成为浙江金华四方生物资源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没过多久,汤氏兄弟就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金华医疗保健品公司,代理“胎宝胶囊”,这个产品让汤氏兄弟赚到了第一桶金,汤老大也决定从此扎根于这个领域。1995年,汤老大只身来到海南,成为另一家浙江人在海南投资的药业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开始熟识海南药业市场。
  1996年左右,随着国内医药传统流通渠道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民营或者个人承包的医药公司逐步取代以往的药品购销路径,并日渐红火。汤老大尝到甜头看到了机会,他开始酝酿更大的创业目标。
  当时,海南省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自1988年8月开始施行的一项“地产地销”的税收优惠政策,全国仅深圳与海南两地享受此优惠政策。按此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除享受15%的所得税率外,在岛内销售的,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这项政策吸引来了大量的医药企业,海南岛上一时医药公司林立,不少公司通过在海南买入药品,然后再转到内地的方式,以地产地销名义避税。
  1998年,是汤氏兄弟药企腾飞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汤老大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在海南成立了自己为法人代表的海南医药公司,当时大股东是海南另一家贸易公司,占51%股份。但公司的董事会均由汤氏兄弟及其亲属构成。
  其后的汤氏兄弟的公司以神奇的速度快速发展,令同乡们惊羡,令同行们瞠目,令经济学家们费解,当然其中奥秘只有汤氏兄弟与郑筱萸心中最清楚。
  连续3年获批的国家新药数量占到了海南省全部的25%,太不可思议了!知情人回忆道,公司成立一个月后改组,注册资本改为1000万元,海南的那家公司股份降为,其他股份由汤氏兄弟掌握。2000年10月,海南那家公司将其手中的股权转让给了汤老大,从此消失。新的海南医药公司两位股东分别是汤老大(占5)和汤老二(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郑筱萸和他的药商们 第三节(2)
更加神奇的现象出现了——
  从2003年1月起,海南的“地产地销”政策取消,大批药企难以生存离开了海南。而海南医药公司却如同注入了神力一般,非但没有垮下去没有内迁,反而进入了它的高速发展期。
  汤氏兄弟当然没有什么神力相助,汤氏兄弟个人也并非有什么卓越才干,他们的奇迹完全是在这个时候攀上了郑筱萸这个高枝儿。
  早在1998年之前,汤氏兄弟就开始涉足药品销售,并由此结识了时任金华七一农场下属制药厂供销科的贺科长。贺的手中握有药品销售资源。这时,由于国企药厂的体制僵化,部分资产出现严重闲置,药品的巨大利润驱动着流通取代了生产成为医药企业的决定性因素。当时汤氏兄弟从包销感冒胶囊开始,慢慢从贺科长处取得该国有药厂的药品代理权。
  在贺科长牵线下,汤氏兄弟以其精明的公关开始向高层扩张,并从金华来到了杭州。浙江是郑筱萸的发迹之地,医药界的熟人很多。两兄弟在1996年前后与郑筱萸结识。1998年国家药监局正式组建,国家药监局组建后,迅速上收了药品批文的审批大权。
  民营企业在医药企业异军突起,他们中的许多企业“另辟蹊径”,通过省级药监局将批准仿制药手续改成1998年之前的药,并由此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新药批号,并借此获得了批文所带来的自主定价权,这批崛起的民营药企自身研发能力不强,主要依靠在实验室中分析和仿制进口药品的成分,并取得国内批文达到合法上市的目的。精明的汤氏兄弟怎能放过这一发财的机会,他们不再满足于药品代理,在他们眼里,只要能拿到批号,就有了药品上市的“准生证”
  汤氏兄弟向郑筱萸及其妻、子发起强攻,他们胜利了,迅速成为令国人瞩目的药企明星。
  2002年,汤氏兄弟的公司通过GMP认证以后,公司规模开始迅速发展,该集团每年100个以上的新药批文使其他药企难望其项背。2006年12月5日,海口药谷生产基地GMP新建项目才全面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却已经拥有302个药品批文,其中汤氏兄弟的公司133个。但很快在12月31日,他们就在国家的飞行检查中被查出了问题,收回证书。据知情人士透露,汤氏兄弟的公司能在海南迅速地发展起来,与郑筱萸的强大号召力不无关系,尤其是新药注册的批文。有业内人士说,大家都知道他们“背景匪浅”,尤其是不少海南和浙江的小企业开始“投靠”他们,希望从他们手中获得批文。
  “我不相信他们自己能把这300多种新药消化完,据我所知他们销售最好时也不过一年销售20万件货左右,按最保守的匡算,以两百种药计算,他们每种新药一年的平均销售量也不过1000件,也就一天只卖3件货,有厂家会这么干吗?”一位海南省医药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看来,汤氏兄弟不惜冒商业贿赂之嫌,拿到手的批文,更多的是流向了别处。”

郑筱萸和他的药商们 第三节(3)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这种批文卖一个至少300万元。浙江某药企负责人则告诉我,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这么多,汤氏兄弟做的都是市场热门的新药批文,一般情况是按药品的种类和推新速度来标价,最少十几万元。
  据《21世纪经济导报》报道:300万元一个批文在业界广为流传,据与汤熟识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业界看来,汤取批号如囊中取物,简单迅速,往往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别人需要半年多才能拿下的批文,他们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月——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该人士称,汤氏兄弟的市场反应十分迅速,药品的市场热度可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他们往往能随市场而动,迅速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正因为此,汤氏兄弟和药监系统的“良好关系”在业界无人不知,更有企业通过他们“公关”药监局,或者直接从他们手中购买批文。一般的300万,紧俏的上千万,明码标价可以买。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出事之前,海南汤氏集团已经筹备成立了海口创健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中西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品、化妆品的研究开发,实际也就是专门从事注册审批的工作,希望能把倒卖批文业务规模化。上述公司一切筹备手续都已经完成,却由于郑筱萸东窗事发,没来得及工商注册。
  汤氏兄弟以其过人的精力和智慧,迅速攀上了医药企业的顶峰。
  南方网报道:一份这个集团业绩报告显示,近几年,集团的销售业绩一直是成倍增长——1998年公司业绩为300万,2000年为5000万,2002年2亿,2004年6亿,2006年16亿,2008年预计至少达到20亿元。
  骄人的业绩源自这家公司迅速获取新药批号的能力。2005年,他们的新药批号数字达到顶峰,一年内拿到200多个新药批文。即使在汤氏兄弟岌岌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