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平民生活的幸福本质:幸福课 >

第15部分

平民生活的幸福本质:幸福课-第15部分

小说: 平民生活的幸福本质:幸福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州今年上11 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美国的高中生很忙,课业很重,也有压力。他们没有班级,只有辅导员。你选了什么课,到时间自己去上,跟咱们的大学生一样。他们写的报告,就像写论文,要自己查资料。”
  小州带回家一份选课单,看得蔡真妮眼花缭乱,她仔细数了数,天哪!整个高中期间一共有120 多门课可以选。
  “课分得特别细,像音乐课,就包括了: 音乐理论、电子配乐、钢琴、古典吉他、爵士乐、声乐、交响乐等14 门科目。英语部分,开设了大学英语、演讲、写作、新闻采访、语法、美国文学、世界文学、戏剧创作等26 门课。就连家政这类课,也细分为烹饪科学、生活管理技能、室内设计、驾驶员教育等。”
  蔡真妮明显地感觉,美国的高中,不光是教学生文化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技能、自理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上大学,除了要看高中成绩,要参加入学考试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看学生有什么特长爱好,组织参加过什么社团,做过哪些社会服务等等。
  小州的学校,学生社团有上百种,还有各式各样的运动队。每天下午两点多就放学,学生个个都要利用课后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啦、训练啦、比赛啦。还得忙着谈恋爱,开Party,打工去。
  “很疯狂、也很快乐!可以留下很多记忆。看我儿子的高中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让人羡慕。我真觉得,学习只是很小一部分,健全人格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蔡真妮在国内有个表姐,她女儿学习很好,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表姐特骄傲,同事也都羡慕。为了让孩子一心学习,表姐从小到大不用孩子干一点活,连鞋带都是出门前妈妈蹲地下给系好的。高考前三个月,表姐的女儿一人得了三项优秀学生奖,有同学妒嫉不服气,对她挖苦讽刺。本来不善跟人打交道,被人中伤又不知怎么处理,加上高考的巨大压力,表姐的女儿精神崩溃了: 紧张焦虑,出现幻觉,只要一想到上学,就头疼得满地打滚。表姐领着女儿 四处求医后,状况才好转。虽说最后几个月没看书,可这孩子高考成绩依然达到了重点大学录取线。但除了清华北大,别的学校她都不想上,觉得丢人,最后家里送她出国自费留学。
  “她就是会学习,在语言学校学了一年日语后,拿到日本一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在大学成绩还是名列前茅。但我知道,表姐俩口子每天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女儿的精神问题就像一颗炸弹,不知在她以后的人生路上,会被什么东西再次引爆。”
  蔡真妮觉得这不能全怨孩子,表姐的育儿观念和方式都有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意思是讲父母对孩子干什么,叫孩子干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读高中、上大学了,当爹妈的还不撒手,事事操心,样样干涉,代替孩子作选择,这实际上是让孩子为父母活,是在精神上控制孩子,孩子成了父母的傀儡。中国父母最喜欢跟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都是为了你好,大了,你就明白了。其实根本不是那回儿事。”
  在美国,蔡真妮亲眼看见不少华人家庭,因为教育观念上的矛盾引发家庭大战。一方面,华人父母用传统观念和手段对待孩子,比如独断专行,过度关心、管教、干涉等等; 另一方面,他们的子女受到的是美式教育,强调个人独立意志的实现和自由。所以,双方免不了会强烈地冲突、碰撞。
  也许,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父母们,都要习惯一件事: 别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别对孩子为所欲为,别紧紧抓牢孩子不撒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相信你的孩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冯骥才哭老街(1)
天津有个地方叫大直沽,大直沽从前有座庙叫天妃宫,后被八国联军烧掉了。1998 年,这儿忽然被一个开发商买下,建新房。
  作家冯骥才得知这事儿,坐不住了。
  “我们猜测这儿可能就是天津的发源地,因为有庙宇的地方往往是最早的聚落中心,我们请考古队去挖。”
  每一代的人,在地下都有一层遗留物,像陶瓷碎片、房基啦。考古队一层层地往下挖,像掀开一页页大书。他们一直挖到宋末元初的东西,这就是天津的根儿了。 冯骥才马上给市长、市委书记写信:希望你们注意,这地方必须保护。城市的遗址,就是这个城市的胎记。一座城市若能在市中心找到它的胎记是这个城市的福气。最后,市政府花了3200 万元,把这块地儿买下,包括开发商已经盖起的楼房,然后把房子炸掉,建一座“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冯骥才,写小说,画画,现任天津文联主席,主要作品有《三寸金莲》、《神鞭》、《雕花烟斗》、《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但最近几年,他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上的影响,似乎高过了他的小说。
  他认为经济上处于弱势的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往往会自我轻贱,会盲目抄袭强势经济国家的文化。“ 可是,一旦你丢掉了自己的文化,那这个民族就会面临很大的精神危机,这比物质贫困还要可怕。”
  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得太快,我们的文化丢失得也太快,可以说每一分钟都在丢失。如果为后人着想的话,现在必须赶紧动手抢救。
  “我有几部小说要写,人物常常在我心里活起来,我有写作的冲动,但我必须压抑自已。常常一个电话来了,说哪儿哪儿哪儿要拆了,叫我赶快去,十万火急,我‘噌’就站起来了。这些事远比我写一部小说要重要得多。”
  ● “海张五那大宅子呢?益德王家那座拱形刻砖门楼呢?
  明代的文井呢……全没了!全没了!”
  1994 年岁尾,天津老城里突然来了些穿粉红色背心、挂照相机的人,他们在胡同大院里窜,上墙上房地照相。这就是冯骥才当时搞的民间“旧城文化采风”。
  “老城我很熟,经常在里边走。我在天津生活五十多年,‘文革’时在社会底层滚过十几年,就是在老城区里滚,结识了社会上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这对我写小说帮助很大。一听说老城要拆,我想应该赶快做一件事。”
  老城有平方公里,人口约10 万,近600 年的历史。房子都很破,但里边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建筑掺杂其间,像中国最早的电报局、义和团坛口旧址等。
  冯骥才说中国很多城市都面临一个问题, 就是大部分都没做过文化调查, 只做过文物调查。“文物与文化是不同的概念。文物是某些历史建筑的精华, 大多为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 比如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 什么是文化呢, 比如一片历史街区就是文化, 像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国家有文物保护法, 却很少有保护一个街区、保护城市文化的。但一个城市的特色, 往往体现在它的文化上。就像天坛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可并不代表老北京的文化特色一样。” 他要赶紧做的这件事, 就是自费对老城区进行文化考察。这次考察, 用了一年半时间, 到天津老城改造动工时结束。
  冯骥才请了一批专家,有搞历史的、建筑的、民俗的,还请了几十位摄影师。他们每条街、每条胡同都看,做地毯式考察。

冯骥才哭老街(2)
每条胡同、每条街道叫什么,怎么来的都要有一个解释,所有著名的街道都被画在“老城地图”里。一些名宅大院,都让学建筑的大学生给做了平面图,作为建筑资料留着。摄影师花了半年多时间,把老城全部拍完。
  其间,冯骥才说他不断地写文章,在报纸上讲他的目的和想法,老百姓渐渐也知道了。“ 后来摄影师每到一个地方拍,老百姓自己就把家里的梯子搬出来,让他们上房,也不怕你踩坏房上的瓦,因为他们知道了这事的意义。后来,有的老百姓也拿起照相机,和自己的老房子拍照留影。
  “我做这么大的一个文化行动,并不是非要保护几所旧房子不可,主要是让老百姓知道,这并不完全是些破房子,这是历史文化。
  “我们的城市,不仅仅有物质价值,还有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它是有性格、有精神、有生命的,它是活的东西。城市,你若把它视为一种精神,就会尊敬它、保护它、珍惜它; 你若把它只视为一种物质,就会无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随心所欲地破坏它。”
  一位摄影师于1995 年除夕夜,爬上天津大酒店11 层的楼顶,在寒风里拍下天津老城最后一个除夕子午交时、万炮升空的景象。冯骥才说:“ 看到这副照片,我几乎落下泪来。这座古城的辉煌就此定格,这一幕很快变成过往不复的历史画面。我们无法挽救它,但我们也无愧于老城,终究把它的遗容完整地放在一部画册里了。 这本画册叫《旧城遗韵》。虽然只印了1000 册,冯骥才还是拿出一些画册,写上“你心爱的城市”,送给城市的管理者们。
  让冯骥才始料不及的是,这本画册竟然帮了古董贩子们的忙,他们人手一册,按图索骥,到老城去翻箱倒柜,恨不得把老城翻个底朝天。
  还常有古董贩子找上门来,叫冯骥才“开眼”。带来的东西,都说是天津老城的,看得冯骥才怦然心跳。他决定跟古董贩子到老城走一趟。
  半年没去老城的冯骥才惊呆了:“ 颓墙断壁,触目皆是。在推土机的轰鸣声,城中多处已夷为平地。海张五那大宅子呢?益德王家那座拱形刻砖门楼呢?明代的文井呢……全没了!全没了!”
  他跟着贩子进了一座大房子。房里像个大仓库,堆着旧家俱,从老房上拆下的镂花隔扇、砖雕石刻。“这些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东西,像一堆堆残肢断臂。但注目细瞧,这些建筑构件,无一不是精致讲究。”
  一问才知,这里果然是津门二百多年的金家老宅,这间大房子就是金家的书房。这金家祖上就是中国山水画大家金玉岗(芥舟)。冯骥才在“文化考察”时来过这儿,可现在无论如何也对不上号了,四下里已拆得面目全非。
  画册的油墨味还没散尽,老城已拆去近半,许多名门豪宅被荡涤一空……
  ● “我们不能容忍自然环境被破坏得一片荒芜,却公然放任珍贵的人文环境被搞成一片空白。”
  “20 年前我们的对手是保守僵化,现在的对手则是一味地追求新潮。”冯骥才认为。他说他常问一些当官的: 你们到底要把城市改造成什么样子?回答有两种: 前一种是,没想那么多,先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再说; 后一种是,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城市具体是什么样的?回答就卡壳了,“没想那么多” 。
  “我真害怕,现在中国的城市正快速走向趋同化,再过30 年,咱们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城市文化,将会所剩无几。如果中华大地变成清一色的高楼林立,霓虹灯铺天盖地,那将是多可怕的事情!”

冯骥才哭老街(3)
他还这样写道:“ 每一个城市的历史特征,都是千百年来不断的人文创造的结果。它有如原始森林,都是一次性的,过往不复,去而不在。我们不能容忍自然环境被破坏得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