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庄子外篇二十二 知北游 译文 >

第3部分

庄子外篇二十二 知北游 译文-第3部分

小说: 庄子外篇二十二 知北游 译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宙,内不知乎大初(19),是以不过乎昆仑(20),不游乎太虚(21)”。
    
    【译文】
    
    妸荷甘和神农一同在老龙吉处学习。神农大白天靠着几案、关着门睡觉,中午时分,妸
荷甘推门而入说:“老龙吉死了!”神农抱着拐杖站起身来,“啪”的一声丢下拐杖而笑起
来,说:“老龙吉知道我见识短浅心志不专,所以丢下了我而死去。完了,我的先生!没有
用至道的言论来启发教导我就死去了啊!”
    
    弇堈吊知道了这件事,说:“体悟大道的人,天下一切有道德修养的人都将归附于他。
如今老龙吉对于道,连秋毫之末的万分之一也未能得到,尚且懂得深藏他的谈吐而死去,又
何况真正体悟大道的人呢!大道看上去没有形体,听起来没有声音,对于人们所谈论的道,
称它是昏昧而又晦暗,而可以用来加以谈论的道,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道。”
    
    于是,泰清向无穷请教:“你知晓道吗?”无穷回答:“我不知晓。”又问无为。无为
回答说:“我知晓道。”泰清又问:“你知晓道,道也有名目吗?”无为说:“有。”泰清
说:“道的名目怎么样呢?”无为说:“我知道道可以处于尊贵,也可以处于卑贱,可以聚
合,也可以离散,这就是我所了解的道的名数。”
    
    泰清用上述谈话去请教无始,说:“像这样,那么无穷的不知晓和无为的知晓,谁对谁
错呢?”无始说:“不知晓是深奥玄妙,知晓是浮泛浅薄;不知晓处于深奥玄妙之道的范围
内,知晓却刚好与道相乖背。”于是泰清半中有所醒悟而叹息,说:“不知晓就是真正的知
晓啊!知晓就是真正的不知晓啊!有谁懂得不知晓的知晓呢?”
    
    无始说:“道不可能听到,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能看见,看见了就不是道;道不可
以言传,言传的就不是道。要懂得有形之物之所以具有形体正是因为产生于无形的道啊!因
此大道不可以称述。”
    
    无始又说:“有人询问大道便随口回答的,乃是不知晓道。就是询问大道的人,也不曾
了解过道。道无可询问,问了也无从回答。无可询问却一定要问,这是在询问空洞无形的东
西;无从回答却勉强回答,这是说对大道并无了解。内心无所得却期望回答空洞无形的提
问,像这样的人,对外不能观察广阔的宇宙,对内不能了解自身的本原,所以不能越过那高
远的昆仑,也不能遨游于清虚宁寂的太虚之境。”
    
    【原文】
    
    光曜问乎无有曰(1):“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2),而孰视其状貌
(3),窅然空然(4),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5)。”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
哉!”
    
    【译文】
    
    光曜问无有:“先生你是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呢?”无有不吭声,光曜得不到回答,便
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和容貌,是那么深远那么空虚,整天看它看不见,整天听它听不到,整
天捕捉它却摸不着。
    
    光曜说:“最高的境界啊,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能够做到‘无’,却未能达到
‘无无’,等到做到了‘无’却仍然是在基于‘有’,从哪儿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啊!”
    
    【原文】
    
    大马之捶鉤者(1),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2)。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曰:“臣有守也(3)。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鉤,于物无视也,非鉤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
者也以长得其用(4),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译文】
    
    大司马家锻制带钩的人,年纪虽然已经八十,却一点也不会出现差误。大司马说:“你
是特别灵巧呢,还是有什么门道呀?”锻制带钩的老人说:“我遵循着道。我二十岁时就喜
好锻制带钩,对于其他外在的事物我什么也看不见,不是带钩就不会引起我的专注。锻制带
钩这是得用心专一的事,借助这一工作便不再分散自己的用心,而且锻制出的带钩得以长期
使用,更何况对于那些无可用心之事啊!能够这样,外物有什么不会予以资助呢?”
    
    【原文】
    
    冉求问于仲尼曰(1):“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冉求失问
而退(2),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
也。’昔日吾昭然(3),今日吾昧然(4),敢问何谓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
先受之(5);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6)!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
子孙;可乎?”冉求未对。
    
    仲尼曰:“已矣,未应矣(7)!不以生生死(8),不以死死生(9)。死生有待邪
(10)?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11)?物物者非物(12)。物出不得先物也,犹
其有物也(13)。犹其有物也,无已(14)。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是者也
(15)”。
    
    【译文】
    
    冉求向孔子请教:“天地产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可以,古时候就像
今天一样。”冉求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便退出屋来,第二天再次见到孔子,说:“昨天我问
‘天地产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先生回答说:‘可以,古时候就象今天一样。’昨天
我心里还很明白,今天就糊涂了,请问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昨天你心里明
白,是因为心神先有所领悟;今天你糊涂了,是因为又拘滞于具体形象而有所疑问吧?没有
古就没有今,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不曾有子孙而存在子孙,可以吗?”冉求不能回答。
    
    孔子说:“算了,不必再回答了!不会为了生而使死者复生,不会为了死而使生者死
去。人的死和生相互有所依赖吗?其实全存在于一个整体。有先于天地而产生的物类吗?使
万物成为具有各别形体事物的并不是具有形体的事物。万物的产生不可能先行出现具象性的
物体,而是气的聚合而产生万物。由气的聚合形成万物之后,这才连续不断繁衍生息。圣人
对于人的怜爱始终没有终结,也就是取法于万物的生生相续。”
    
    【原文】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1),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
(2)。”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3),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
者也(4)。安化安不化(5),安与之相靡(6),必与之莫多(7)。狶韦氏之囿(8),
黄帝之圃(9),有虞氏之宫(10),汤武之室(11)。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12),故
以是非相也(13),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
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14)?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
能而不能所不能(15)。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
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16),则浅矣。”
    
    【译文】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
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
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凝寂而不
离散游移。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
一道变化而不有所偏移。狶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
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那些称作君子的人,如像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坏来相互
诋毁,何况现时的人呢!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
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山林呢,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
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
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
了。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
及的事。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人们所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
难道不可悲吗!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
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