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不许后退:狙击关东军 >

第50部分

不许后退:狙击关东军-第50部分

小说: 不许后退:狙击关东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一年的清理后,苏联的官僚依旧独霸一方,官僚的增长速度甚至赶上或者超过了苏联经济的增长速度。

  另外对于赫鲁晓夫,这个自诩为“*战士”的人,只知道全盘否定斯大林,但是他实行的,还是斯大林的政策,换汤不换药。因此,“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是赫鲁晓夫的一个政治筹码而已。

  斯大林当然明白,他们可以挑选出一个人来列举斯大林有多少方面偏离了*主义。*主义理论是在19实际建立的,列宁主义是在20世纪初创立的,而1941年的国内、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斯大林确实在某些方面偏离了*主义,因为不可能老是重复这些理论。包括现在的中国,实行的也不行完全的*主义,倒有些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味道。因此,执政党领导层可能肆无忌惮的指责斯大林偏离了正宗的理论(正向中国有很多人指责*偏离了正宗的*主义理论),从而撤销他的职务,1个小时之内把他逮捕,然后枪毙。斯大林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犯了执政期间唯一一次错误:他不得不同意党内领导层的要求。

  再说说那个“*战士”赫鲁晓夫。虽然现在的宣传机器将赫鲁晓夫说成是*支柱和斗士。但是资料显示,1937到1938年间,最残暴的第一书记实际上是赫鲁晓夫,正是他要求尽可能多的去枪杀或者把更多的人关进集中营。而且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只是给出一个数字,而根本不管把谁、为了什么枪毙或者关入集中营。

  举个例子。

  莫斯科周围没有富农,因为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农业区。然而赫鲁晓夫却在这里找到了30000富农,而且把这些人都关进集中营。当1938年1月他被调往基辅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后,他想莫斯科发出的第一个电报就提出枪毙20000人。这就是和斯大林“残暴统治”做斗争的那个斗士!!!

  很简单,为什么大清洗中赫鲁晓夫没有被“清洗”掉?

  因此,斯大林根本不可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行差额选举,因为1937年的差额选举是在大规模*的情况下进行的。斯大林明白,如果实行差额选举,那么苏联将立即爆发国内战争。

  届时,工人和农民,知识分子和官僚,新阶层与老革命,亲斯大林派与亲赫派(即苏联的官僚)之间的尖锐矛盾将如同一把火放在了一堆干柴上,熊熊地燃烧起来,并把整个俄罗斯大草原覆盖在硝烟之中。

  1943年1月,斯大林最后试图改变党。在战争期间为已举行的一次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前夕,也像往常一样举行了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提出了决议草案,这个决议草案的主要内容是改造共产党。

  它强调,党的机构应该挑选优秀的工作人员,党的机关不对所做决定的成功与否负责,所有的责任都由苏维埃政府机构承担。也就是说党以后不搞经济、不搞文化,党被限制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宣传,另一个是挑选干部。

  很可惜,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在政治局会议中实际上成为了少数派,其他的政治局委员非常友善地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马林科夫试图在1953年夏天继续实现斯大林的想法,然而赫鲁晓夫等人的秘密政变拯救了党的领导层(苏联的官僚)。

  在改革之前,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会受到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比实际工资多5到10倍的钱!!!而且他们根本就不必交这笔钱的党费和税!!!此外,他们还拥有特权,包括电话、汽车、豪宅,以及特别医院,这些东西直到现在的俄罗斯还保存着。

  而斯大林,包括后来的马林科夫则取消了这种钱袋还有其他特权,同时提高了苏联工人的工资。

  党的领导层很珍惜自己的特权和工资,他们要求赫鲁晓夫拯救自己,而赫鲁晓夫也确实救了他们。其结果是那些很少受控制的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苏联自斯大林——马林科夫之后的所有历史,都可以看成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加强的这个官僚主义集团的历史。

  这样前面的几个问题就比较明了了。

  苏联共产党在实际上就相当于苏联政府,因此随着苏共的腐朽、没落,苏联也开始腐朽,随着苏共的最后垮台,苏联就不复存在了。

  第二个重要原因:民族因素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苏联是一个联盟国家。苏联的各个强大的加盟共和国是苏联潜在的隐患。

  如果说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导致资本主义复辟,那么他至少不会导致苏联的解体,如果他是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话。苏联之所以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前面我们说过,由于联合国的建立使得斯大林不得不放弃加强中央的做法,为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斯大林,这个在列宁时期曾经是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的苏联政治局总书记还是无法主导除俄罗斯民族外的其他民族对俄罗斯族的对立情绪,这个因《民族事务与*主义》一书而为列宁赏识的红色钢铁对*也是一筹莫展。

  苏联的*一直是悬在苏联这艘巨轮上的一枚超级原子弹。

  苏联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俄罗斯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民族矛盾;

  其他民族相互之间的矛盾;

  加盟共和国与中央的矛盾。

  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有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经常侵犯、欺凌其他民族,导致周围的民族对俄罗斯族人极为不满。

  另外,波罗的海的几个共和国一直与苏联中央政府叫板,尤其是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这两个国家是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定书划给苏联的。为了“扯平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度”,这两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目睹了北欧各国的迅速发展以及自己国家加入苏联后受到排挤、打击的情况显得极为不满,1990年,立陶宛率先挑衅中央政府,宣布独立。

  而此时,戈尔巴乔夫也意识到局势已经非常危险了,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就像1941年所面临的一样,敌人已经兵临城下了。”此时的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尝试做最后的努力——主动出击,打击那些想独立的国家。

  其实很多西方的国家将这一举动宣传成“侵犯他国主权”、“侵犯*和自由”等。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当时的那些要求独立的国家无异于今天的台湾。

  大家都知道大陆不可能容忍*,一旦他宣布独立,台湾肯定是要捶的。如果*了,那么将来西藏、新疆也不免独立。如果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就有多少个国家的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了其他国家的笑谈了。

  同样,苏联中央政府不可能容忍其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一旦有任何共和国宣布独立,甚至是表现出这种倾向,都是对中央政府的挑衅。中央政府必须进行打压,如果不的话,那么其他更多的加盟共和国也会要求独立,那么苏联的解体会更快。

  但是如果苏联共产党内部团结一致,党员清廉的话,苏联的解体还是不可能的。因此,苏共内部的反党分子就得以和外围的民族主义分子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反对苏联共产党的大联盟,再加上一个软弱无能的领导者(我认为这时候如果把戈尔巴乔夫换成列宁,或者斯大林也行,苏联的解体都不会出现),苏联的崩溃也就成了必然。

  第三、政治体系上的重大漏洞

  苏联解体的直接诱因是改革失败。

  那么可以有这样一个逻辑:如果苏联不改革,那么苏联就不会解体。要想苏联不改革,那么除非苏联的政治体系一开始就是健全的,那样就无需改革。

  首先我们要认清的是,苏联进行的,是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他们只有理论依据(而且还是过时的),没有任何的实际经验。

  这样就如同一个盲人行走在一条狭窄的道路,道路的两旁都是悬崖(代表着苏联解体和资本主义复辟),而道路的终点就是共产主义。

  大家都知道从苏联建立的1917年到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假设苏联不解体,且正常发展)要走上多么遥远的道路,那么这就更加重了这条道路的危险性。

  列宁给苏联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新经济政策。

  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斯大林没有遵守列宁的遗志。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苏联真的按照列宁的想法去做,苏联的未来将会怎样?

  历史没有假设,谁也说不清。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新经济政策到底是一项战术性决定,还是战略性决定。

  我个人支持前者。因为这项政策是在1921年农民起义风暴中,列宁为了平息这场反布尔什维克风暴,为了满足农民愿望而提出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类似于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

  其实我们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太高了。如果看一看当时苏共机关报《真理报》,你就会发现新经济政策使工人阶级更加困难,工人们数月领不到工资,不断有*;工作岗位减少,失业现象普遍。新经济政策只为两类人带来了好处,一类是从事商业的人,另一类是农民。对于中国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来说,新经济政策无疑是适用于中国的,因此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但是对于苏联这个工业能力世界第二的超级大国来说,工人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不久,这种生产形势的优势将会消失殆尽(我不知道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会不会也存在这种问题),它不可能保证国家下一步的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为了使国家不再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这就是为什么最终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因为商人根本不可能为国家创造一个强大的工业,他们根本就不准备投资,他们把自己的收入变成了外汇。

  即使是列宁,他也不认为在新经济政策期间,可以允许全国工业都脱离国家控制(这点和改革开放相吻合)。

  列宁的观点是,资本必须出于国家的控制之下。这是最主要的一个观点。

  在国内战争以后,要想发展经济,没有其他的路。苏联在当时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因为没有市场。

  但是,列宁忽略了一点,他没有估算到战争这么快就烧到了苏联的家门口。

  但是斯大林想到了。

  为了不让苏联遭到向那时的中国的处境,斯大林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其主要目的显而易见:防范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入侵。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十年的时间里,苏联建立了6000多家工厂,工业产值年均增长幅度全部超过20%,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超高速经济发展。

  然而他的弊端非常之大,以至于每个苏联的领导人包括斯大林在内,都想对他进行改革,但是每次改革要么就是回到原来的路子上,要么就是走到半道上又回来,或者是改革全盘失败。

  然而,这一切都是必须的。

  当时的苏联正面临着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攻击,如果还是按照列宁的新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