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仓挥写有⊙裳Хā⒅ā⑹胤ǖ暮孟肮撸ご蠛螅拍艹晌幻细竦囊灾劣判愕墓瘛!xt小说上传分享
7遵纪守法(2)
写给家长:
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与家长的教育,家庭的环境关系极大。据调查,很多家庭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无方,法制教育更谈不上;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孩子从小为所欲为;父母思想意识不健康,自身就缺乏法治意识,甚至家人中就有违法乱纪现象;家庭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家庭温暖。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渴望孩子成器,也无可厚非。但是,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实现,鲁莽和粗野,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后走向歧途。
家庭如何对孩子让孩子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呢?应注意下面几点:
l。建设文明家庭,家长做守法的模范
一个文明和睦、遵纪守法的家庭,家长及成员素质较高,不仅有利于子女成长,也可避免担心子女违法犯罪。并不是说孩子的不法行为的责任全在家长,但是孩子发展到违法的地步,家长总是有责任的。家长及主要成员必须以遵纪守法的模范行为做子女的表率,应以良好的家风熏陶子女。在家庭内部也要守法,如对孩子私人信件和日记不要拆开看等。
2。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子女
要关心孩子心理、意志和品格的培养,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孩子吸咽、酗酒、流浪以及聚赌等。据调查目前在少年管教所或工读学校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中,大部分都因为是中了“黄毒”不能自拔而走向邪路的。所以家长尤其要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孩子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孩子看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3。防止和纠正子女的不良交往
不良交往是导致孩子后进甚至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交往会相互影响、交流、传授不良行为,甚至教唆违法行为。据有关部门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动机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由于朋友的怂恿、“激将”引发犯罪的比例最大,约占1/3。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引导子女多交些品学上超过自己的朋友,发现有不良交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教育他们断绝往来,尤其对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朋友的交往,更不能掉以轻心。
4。配合社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家长要主动及时地配合社会的法制教育和执法实践。如社会上开展严厉打击重大刑事犯罪活动;报刊上关于违法犯罪的典型事件及执法过程的报道;家庭周围出现的违法事件;孩子接触到的包括影视或耳闻目睹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等等。
家长应利用这些材料,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具体地宣传法律知识。同时注意把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结合起来,把自觉守法与法律制裁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子女的法制观念和守法习惯。学会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分析、判别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决定自己赞同什么,反对什么。
5。介绍和讲解法律知识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或较系统地向子女介绍法律知识,讲解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一章至第六章中关于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碍社会秩序管理罪等内容,从而使孩子掌握一点有关的法律知识,认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的,明确什么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8谦虚的习惯
一个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在学校一直都表现得很出色,而且多次获得征文比赛的大奖。他一心想到贸易公司工作,并写了许多履历表前去应征。
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我们看了你写的简历,直言不讳地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差,甚至还有许多语法上的错误。”
受到打击的年轻人心底很不服气,“我怎么可能在履历表上出错误呢?”但是,当他回头仔细查看了他的简历时,发现确实有些他没有察觉出来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拼写和语法自己一直都这样用,却一直都不知道它们是错的。
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信给这个公司,小卡片上是这样写的:“谢谢贵公司给我指出我经常犯的错误。我会更加细心的。”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可以上班了。
不是才能,不是关系,而是态度让这个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谦虚的态度让他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
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会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即使是在提倡“毛遂自荐”精神的今天,谦虚依然不失为一种伟大的美德。持有谦虚精神的人如同持有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行走于社会。
谦虚的人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能认识到学无止境的含义,才能放开眼界,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一个谦虚的人能学到更多东西。
巴甫洛夫说过:“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教育家卡尔?威特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就非常注意表扬的方式,为的就是不让小威特骄傲自大。
对于儿子的善行,老威特会加以表扬,但为了防止他自满,不会过分表扬,因为孩子一旦自满起来。在他向小威特传授知识时,他也注意不让儿子自满,比如,他交给威特许多知识,但不告诉他这是物理学上的知识,那是化学上的知识等等,为的是防止小威特狂妄自大。
在小威特长大一些以后,他父亲就这样谆谆善诱他:“无论怎样聪明,怎样通晓事理,怎样有知识的人,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只有粟粒大的一点知识就骄傲的人,实际上是很可怜的。”“不要把人们的表扬放在心上,喜欢听表扬的人必然得忍受别人的中伤。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
威特父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小威特防止骄傲自满的,尽管这样做要花很大的功夫。
当今的父母大多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与众不同”,这样就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情绪。事实上,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在未来成为栋梁,正是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有谦虚的孩子才有机会看清自己,看清别人,从而博采众家之长。
因此,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多大的成绩,推而广之,或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过高。应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进而创出更大的业绩。如能这样,则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
水满则溢
一个容器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便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故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爱因斯坦是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据说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说:“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为何还能做到学而不厌呢?”
爱因斯坦很幽默地解释道:“假如把人的已知部分比做一个圆的话,圆外便是人的未知部分,所以说圆越大,其周长就越长,他所接触的未知部分就越多。现在,我这个圆比你的圆大,所以,我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自然是比你多,这样的话,我怎么还懈怠得下来呢?”
写给父母:
如何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
教会孩子要谦虚,不骄不躁,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不要过度夸奖孩子
家长,社会会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这种骄傲情绪产生,在纠正就困难了。
2。经常给孩子用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
尤其是同时代,同年龄的其他孩子的优秀事迹对孩子更具有激励作用。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很多事物的优越性都是相对的,我们所拥有的,永远都微不足道,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谦虚一点。
3。父母要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孩子
切不可有骄傲自满的表现,因为孩子极易受父母的感染。
4。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谦虚品质的大环境,并同时和老师配合。
在教育孩子谦虚的同时肯定孩子的长处,让孩子认识到只有谦虚才能使人不断进步。
。。
9尊敬老人的习惯
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妇人走进费城一家百货公司,老妇人衣着平常,左顾右盼似乎并没有购买任何东西的意思,因此,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没理她。但有一位年轻人却不同,他微笑着问老妇人:“您好,我是否能为您做些什么?”
老妇人表情很窘迫,她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只是在等雨停。”
听到这些,年轻人并没有缠着老妇人向她推销她不需要的东西,也没有转身离去,而是转身拿给她一张椅子:“没有关系,这雨看起来还要下一会呢,您坐在这儿等吧。”
终于雨停了,老妇人向年轻人道谢告别,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
几个月之后,这家百货公司的老板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去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正是那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当年轻人打包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这个年轻人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幸运,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礼貌。而且这种行为是一种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为,也就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尊敬老人、仁爱良心的习尚。这种精神和习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尊敬老人,意味着一种感恩,意味着继承,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我们必须从小培养自己尊敬老人的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都做到关爱老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动的例子:马路上,有人扶着老人过马路;在公车上,有人主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