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密赶紧收拾了一下,匆忙赶向议事大帐。
他已经迟到了快半个时辰,有人已经面露不悦之色,只不过碍于李密的威名不好发作,进的帐中,李密先是对大家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以表歉意,然后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说道:“昨夜酒醉,嘱咐小童今早唤我,不料竟被他忘记,还请寨主恕罪”。
翟让并没有生气,反而乐呵呵的看着神色慌张、有点尴尬的李迟到,示意他坐下。贾雄也笑嘻嘻的说:“蒲公连日为山寨军务操劳,从未懈怠,况又立的盖世奇功,实是应当畅饮几番,只是下次别忘了找贾某作陪啊。”
贾雄的话显然有为李密解围的意思,这也是出于对李密放人的感谢之情;李密也胡乱的应付几句:hao;一定、下次一定。
随后,总首领翟让宣布开始会议,照旧分为三个议程,第一个议程是大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第二个议程是大家讨论方案,第三个议程是CEO翟让宣布最后的行动决定。
出乎意料的是冷场了。
因为在座头目都在看李密,等着他先发言,这倒不是大家对山寨的事务漠不关心,而是李密此前历次会议的发言、献计太积极了,而且最后都被翟让采用了,更重要的是事实证明他每一次的建议都是正确的。
好多会议实际上变成了李密的才华展示专场,大家的发言只不过是凑个热闹、走走过场而已,最后还是会以他的建议为准。不过由于李密的计策总能为大家带来胜仗,大家也就没什么可抱怨,渐渐默认、接受了这种程序。
而今天,头脑有些迷糊的李密没有准备发言,心不在焉的托着腮帮子坐着发愣,也没有意识到大家都在看他;会场显得有些奇怪的安静。
主持会议翟让当然不能让会议泡汤,“蒲公有何高见,说来一听”,李密先是一愣,大脑空白的他没有想到会被点名回答问题,这下不发言也不行了,于是他就很坚定住哪区站起来,说:“我,。。。。。。。没有建议”。
翟让愣了,李密的态度倒把他给弄糊涂了,这还是李密吗?这还是以往哪个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奇才李密吗?这,这。。。。。。。。;翟让也无语了。
这会没法开了;翟让气的只想拍桌子!见过不配合的,没见果真么不配合的。
熟悉李密性格的王伯当赶紧出来解释:“禀寨主,夺取洛口粮仓的之计,蒲公已成竹在胸多日,想是事务繁忙,身体有痒忘记了”。
他说完以后,大家不禁偷笑。
王伯当自己也觉得言语不合逻辑,得病就得病呗,还把想好的计策都忘了!莫非是健忘症、痴呆症乎。再说了李密好生生的一个人坐在这里,那点像是生病了?
翟让也管不了这么多,宣布散会,改日再议。
散会?这么快就散会了?散会好!李密跟随大家陆续的走出了大帐,生怕他再出意外的王伯当,紧随其后。山寨中对李密敬畏佩服之人大有人在,但真正关心保护他的没有几个。
果然,神情恍惚的李密刚走出十几步,就一脚踩空,王伯当一把没扶住,登时摔到在地。
众人看在眼里,都惊讶不已,忍俊不禁,但又不好意思笑,弄得个个表情滑稽,就连站在大帐门口生闷气的翟让也目瞪口呆,不禁偷笑。心想这个读书人又出什么新鲜事,莫非真病了?
如此一来,翟让的气倒是消了不少。
29、生存即合理(上)
王伯当赶紧扶起李密,送回驻地,心里却对李密的状态充满了疑问。
一路上,王伯当欲言又止。
倒是李密明白他的心思,知道他的问题,主动说出了答案:我怀疑我们错了。
注意:他说的不是“我怀疑我错了”。
王伯当登时血沸腾,倍感温暖,他知道“我们”或与不包括翟让和瓦岗群雄,但一定包括他王伯当;正如他心中希望的那样,李密果然没有把他当外人。
李密当然明白,能够伴随自己赴汤蹈火、同生共死的只有伯当兄弟;他们二人早已荣辱与共、休戚一体了。
“我们以前认为,所做的一切可以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但是现在很怀疑,或许在瓦岗做的一切都是于事无补,并不能朝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前进,可能都是徒劳无功”;李密的脸色显得很阴沉,“伯当,莫非你认为就凭现在的瓦岗能够成就霸业?
“现在的瓦岗当然不能担此重任”,王伯当实事求是。
“既然不能,那我们岂非已错?既已南辕北辙,有何必要再行努力”。李密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决策方向错误,其执行的力度越大、行动越迅速,反倒会失败更快,损失更大。
加入瓦岗,四处游说,多方谋划,出计献策,如此卖力为的是能借助瓦岗的力量成就大事,实现夙愿;不过经过磨合,逐渐的发现这对于瓦岗来说是山寨不能承受之重,不可能完之任务。
费尽心机,却可能落得一场空;真是莫大的讽刺!
痴迷的艺术家醉心于雕刻一件完美的作品,但在完成一半时发现这件作品注定不能完美,注定不可能完成;那他还会继续雕刻,做一件次品出来吗?绝对不会!
忧莫大于心死!
难怪李密如此失魂落魄,精神不振,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了!
“原来这般,伯当请问蒲公,当年跟随玄感公举事,公可是自愿?";,王伯当反倒是一脸轻松,在他看来李密所有的困惑,都不构成实质问题。
李密可以举重若轻的解决超级难题、完成别人所不能之事,但却会被简单的伪命题一叶障目;这是超级人才的通病。
他自信可以为李密解惑。
“大业九年,我欲助玄感兄成其大事,共同反隋,当然是自愿前往”,李密的回答很干脆,想都没想。
“那么后来投奔王博、郝效德呢?”,对于李密的不堪经历,王伯当并不回避。
李密也不介意,“投奔这二人完全是生计所迫,逃避追捕而已”。
“那么效力瓦岗,是否因为公和翟让寨主志趣相同、志同道合那”, 问题还是很尖锐。
“密上瓦岗之前,从未和寨主谋面,怎会志趣相投?而今观寨主之策略主张,和在下所学大为不同,其脾气秉性也和在下相差甚远,远谈不上志同道合;况且当日选择瓦岗,是出于其有利地理位置和较强军事力量的考虑,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必然的选择;多少也有些无奈啊”,李密说的很动情,也很感慨。
30、生存即合理(下)
李密谈到投奔瓦岗,很实在的表明多少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中原地区能够长期存在,不被他人兼并,能躲避官兵追捕,又肯收留他的起义军并不多,而且要保证有一定抵抗能力、隋军较难剿灭的据点就更少了,恐怕北方地区只有翟让和窦建德的势力可以做到,而适合李密的只有瓦岗寨了。论据以下:
第一、翟让手下谋士较少,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第二、窦建德所部距离很远,如去相投,估计半路就被抓捕归案了,或者伤于乱兵刀下。
用简单的排除法就可以知道,李密别无选择。
听了李密的叙述后,王伯当已经明白了他的心里症结所在,这位《 隋唐演义》中的神箭手,开始了耐心的思想工作。
“如此说来,蒲公四处奔波,无奈辗转多处,并不只是为远大志向而来,更是为生存所迫也;“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生计得以维持、生命得到保障,才能谈及志向、抱负,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业,否则一切只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他的即兴发言很长,不过李密听得很仔细。
“所以说,蒲公现在经略瓦岗事务,当先为你我生存之计,后为施展抱负之所图;即使志向难以达成,也应为生计而战,切不可消沉度日,致使军务懈怠;公请想若瓦岗被他人所灭,你我又何处栖身?身家又如何得以保全?更遑论一展抱负!”说完以后,王伯当赶紧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准备第二轮的劝解工作。
他还是想错了,因为李密已经转过弯来了,第二轮根本没有派上用场。
对于李密这样腹有诗书、胸怀大略的大读书人来说,他的困惑并不来自大是大非和心理冲突;而往往是在某一个理想和现实的交叉路口,思想凝固了,坚决的钻了牛角尖;费尽力气也走不出自己设下口袋阵,捅不透那层触手可及的窗户纸。
他们的醒悟和决绝,并不需要灌输仁义道德和长篇大论,只是需要有一个熟知其思想体系得人,来画龙点睛的触动他的固有思维;其微妙之处就如同”杯弓蛇影“的故事,只要然他看到弓的倒影,就一切OK了 !
其实,即便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有钻牛角尖的时候,事后可能觉得有些可笑,对自己当时的固执和坚持感到难以理解;但确是真实发生过的。
李密的思路清晰了!
他明白壮大瓦岗、逐鹿中原这一命题不能独立存在,必须有生存保障来作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而生存问题则是可以作为单独命题来存在和进行的。
抛开自己遥远的宏图大业,每个人总得为自己的生存和生命而思考、而计划、而努力吧!
为了自己能够过得更好、也为了王伯当能够过得更好;就必须让瓦岗寨越来越好,瓦岗军越来越强!
31、转折(上)
李密醒悟了!
这时的他感觉到窗外的阳光,是如此的明媚和温暖,令人心情舒畅。宛如停电的黑夜中,看到第一束灯光般令人痛快!
李密感激的看着王伯当,注视了足有五分钟,忽然大喊:“拿酒来”。是啊,此情此景怎能没有烈酒作伴!
作为对王伯当长期支持的感谢,李密敬他三碗;作为好兄弟的敬酒,王伯当欣然接受,一饮而尽。
知心朋友在一起无话不谈,也容易喝多,他们也不例外。
有些头重脚轻的李密端着酒杯,连连表示:他最大的成就不是收复各路反王、也不是击败张须陀,而是结识了你—王伯当兄弟。说完。
已经酒劲上头的王伯当,也顾不上谦虚了,和李密连碰几杯。然后表示:他一生最敬重、佩服的就是李密,定当一生跟随左右,开创大业,绝不背叛。
醉意渐浓!
王伯当指着李密说:“公之大志,翟让之瓦岗固然不能完成,而蒲公之瓦岗未必不能完达成所愿”。
李密显然是喝多了,反应有些迟钝;没有听出弦外之意,居然还问道:“瓦岗乃翟让一手开创,经营多年,他人休想取而代之”。
王伯当敲敲桌子:“翟让若在,当然无人可代;若不在,蒲公当然可取之,号令三军必会无往不胜”。
“寨主即使出征在外,但其威严仍在,寨中留守或敢造次生事”,李密话一出口,终于明白了王伯当的“在”与“不在”,乃是一语双关。赶忙端起杯来,劝王伯当喝酒,以制止他继续说下去。
时间不长,两人彻底大醉。
第二天,李密醒得很早,因为昨天醉酒的头疼。
稍好一些后,照例搬了椅子,坐在院里晒太阳,心里却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