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品贤文谈做人 >

第20部分

品贤文谈做人-第20部分

小说: 品贤文谈做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闲(5)
下课时,老师又要求大家,这一周不论到哪儿都得带着这个袋子。于是,孩子们便扛着袋子到学校、回家,甚至和朋友外出也不例外。
  一周后,那袋马铃薯就变成了相当沉重的负担,有的孩子已经装了五十多个马铃薯在里面,孩子们都累坏了,都迫不及待地等这项作业快快结束。
  又过了几天,老师问:“你们知道自己不肯原谅别人的结果了吗?这就好比马铃薯重压在你们自己肩上。如果你不肯原谅的人愈多,这个担子就愈重,对这个重担要怎么办呢?”
  孩子们互相看看,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很简单,把它放下来,扔掉它就行了。”
  孩子们立即欢呼起来,全都把那些装马铃薯的袋子扔得远远的,再也不想背着它上学、回家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觉得别人伤害了你,不妨原谅他,因为伤害别人的人都是不幸的。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自己能够活得轻松。就像那位教孩子们怎样放下仇恨的老师一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宽容他人、放下包袱、轻装上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1)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 做人要忍让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贤文是说如果能够忍受一时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让,而不要感情冲动,鲁莽行事。
  《增广贤文》中关于忍让的内容还有许多,如:
  能让终有益,忍气免伤财。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能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做大。
  识得破,忍不过,说得硬,守不定。
  以孝律身,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贴贴;以忍御气,虽横祸飞灾,也免脱千千万万。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量窄气大,发短心长。
  先学耐烦,切莫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
  这些贤文警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忍让的重要性。
  孔子作为中国的圣人,令历代读书人所敬仰。我读过不少孔子的“语录”,听过许多关于孔子的故事,其中有一则还记忆犹新:暮年的孔子,有一天召集弟子讲学,他张开嘴巴问弟子:“你们看见了什么?”众弟子犹豫了一阵,说:“舌头。”孔子说:“对了,你们看见了我的舌头。可是,舌头前面坚固的牙齿为什么不见了,而柔软的舌头却还健在呢?”众弟子不解其意,孔子接着说:“这是因为牙齿固而不化,舌头软而善忍,所以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坚固的牙齿只有提前‘下岗’了,而适应变化、善于忍让、柔弱的舌头却与心脏同在。”
  忍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典故逸事。
  圣者善忍,天下莫争
  我们提倡忍让,但不是软弱。我们并不讲无原则的、丧失人格的忍让,该斗争时要斗争,但要注意有理有利有节。
  从前,帝舜告诫大禹说:“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也就是说只要不夸耀自己的贤能,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能;只要不夸耀自己的功绩,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功。这也说明只有忍让才能留有余地,才能令众人诚服。
  《道德经》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委曲便可求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而充盈,敝旧反能更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倒迷惑;所以圣人总是执著地追求一个方面,为天下人思考最普遍的理论准则,不是只顾自己,因而明智;不自以为是,因而开明;不自我吹嘘,因而能取得成功;不骄傲自大,因而有长进。只要不同别人争权夺利,天下人自然难以和你争锋。古训所谓委曲求全,的确不假啊!正是这种委曲忍让,才获得了求全的效果。
  老子对忍让的深刻阐述和辩证思考,让我们今天读来仍为之赞叹。
  唐朝人朱仁轨写了一首《诲子弟言》,其中有一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意思是一辈子给别人让路,也不过多走几百步;一辈子给人让田界,也不会损失多少田地。朱仁轨教育弟子们要注重忍让。可见我国古代的贤者智士都非常崇尚忍让美德,他们关于忍让的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登品素食府叙香斋店曾送给我一幅宣传画,上面有一段寒山与拾得的对话。原文是这样的: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两位大师一定是世间的高人,洞察人世,看穿百态,面对欺辱处之泰然,可贵可敬。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2)
相如忍让,廉颇请罪
  同事是因为业缘而同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共事的人,也是人们接触较多的人群。处理好同事的关系,也离不开忍让。在这方面,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可以称得上我们学习的榜样。
  蔺相如最初是宦官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从缪贤那里得到和氏璧之后,被秦昭王得到了消息。于是秦王就派使者去赵国,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不会给赵国十五城,当然不想将和氏璧送给秦王,可是秦国势力强大,又不敢违抗秦王之命。于是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秦王果然不兑现诺言,于是蔺相如告诉秦王:“大王,这块璧有些缺点,请让臣指给您看。”秦王不明实情,将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好和氏璧,后退几步,靠近王宫的大柱子,怒气冲冲地说:“大王只想得到和氏璧,根本不想给赵国十五城。和氏璧乃天下至宝,而大王却将它给后宫女人玩,如此没有诚意。现在和氏璧在我手中,大王如果强逼,我的头就和璧一块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爱玉,立即阻止了蔺相如,还拿出地图,指出划给赵国的十五城。蔺相如见状,又和秦王约定斋戒五天之后,举行隆重仪式交换和氏璧。秦王只好答应了蔺相如。
  蔺相如回到宾馆,当晚就让手下人偷偷将和氏璧带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举行仪式,想借此机会炫耀一下秦国势力。蔺相如空着双手来到秦王宫中。秦王大怒,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秦强赵弱,如果大王真的给赵国十五城,赵国不会将和氏璧留着不给大王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好将蔺相如放了。就这样,秦国没有给赵国十五城,赵国也没有将和氏璧给秦国。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心里不痛快。于是,公元前279年,秦王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渑池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就让蔺相如随同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双方酒至半酣,秦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以助酒兴。”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了一首曲子。这时,秦国的史官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王受到侮辱,气得脸色发紫。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瓦盆,突然跪到秦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也会演奏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王勃然变色,不理蔺相如。蔺相如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和大王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拿起筷子在瓦盆上胡乱敲了几下。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赵王令秦王敲击瓦盆。”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毫不示弱地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王眼看局面十分紧张,而且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自己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3)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军,出生入死,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不过耍耍嘴皮子,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他竟然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廉颇的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蔺相如立即叫车夫把车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好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门客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反倒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就得忍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廉颇赤裸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见到蔺相如后,廉颇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不知道您竟然这么宽宏大量,这么忍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您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从这以后,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张良忍让成帝王之师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谋臣,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的主要谋臣之一。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通俗的说法就是能掐会算。
  曾有一位《易经》大师在讲座时谈到,不学《易经》难为良医,不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