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品贤文谈做人 >

第12部分

品贤文谈做人-第12部分

小说: 品贤文谈做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夸耀自己的功劳。每一次战斗结束后,别的将领都会坐在一起夸耀自己在战斗中的功劳。有人说:“我打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从来不怕刀枪!”有人说:“我率兵冲入敌人阵中,几进几出,杀得敌人落花流水。”然后,他们便喝酒取乐。这时,冯异总是悄悄地走开,独自躲到大树底下,从来不自夸。因此,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人们都称他为“大树将军”。
  如果我们今天的人,能够向冯异将军学习一二,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上就有可能会少摔几个跟头,多获几份成功。
  杨修逞能丧性命
  有些人确实很聪明,却不知收敛自己,反而处处逞能,自我表现,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期的杨修,就因为聪明且逞能而栽在了曹操手上,弄得性命不保。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很有才气,却喜欢显露自己,多次引起曹操的不满。一次,工匠们奉命为曹操修建一座花园。花园建好之后,请曹操驾临观赏,曹操转了一圈之后,一言不发,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随从们面面相觑,不明此意。这时杨修抢先发言了:“这还不明白吗?丞相是嫌门太窄了,因此写了一个‘活’字,‘门’内添‘活’字,不就是‘阔’字吗。把门改阔点,就合丞相之意。”此话传至曹操耳中,曹操既佩服杨修的聪明,又担心杨修的威胁。
  还有一次,曹操害怕别人谋害自己,就说自己在梦中喜欢杀人,不让别人在睡觉时接近自己。一天,曹操杀了一个给自己盖被子的侍从,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然是梦中杀人。只有杨修明白曹操的用意,指着死者说:“不是大王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啊!”曹操知道后为此十分厌恶杨修,必欲除之而后快。
  后来在一次进退两难的战役中,晚间值勤官向曹操请示当晚的口令,这时曹操正在吃鸡肋,就随口说出“鸡肋”作为当晚的口令。杨修听说曹操传出“鸡肋”的口令,就赶忙告诉好友收拾行李准备撤军。好友就问杨修:“撤军是军中机密,你怎样知道丞相要马上撤军?”杨修说:“这不明摆着吗?这‘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肉。加上军中粮草又不多,还不赶快撤军更待何时?”曹操了解到了这件事情之后,再也不能容忍杨修了,就以扰乱军心为名,将杨修斩首示众。
  曹操的心思被杨修一一猜中,这的确不假,但杨修自恃聪明而逞能,结果却引来了杀身之祸,这不能不给世人一些警醒。
  

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3)
自恃才高,博士闹笑话
  一个人的学历高,只是证明这个人受过某些专业知识的教育,却无法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在许多领域和场合,经验就是一种能力。例如,假设一个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与一个上海的小学毕业生举行一场比赛,双方来认上海小学毕业生所在小区的路,这场比赛的胜者可能不是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而是上海的小学毕业生。
  下面这则故事也有类似的意思,说的是一个博士生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博士生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生非常惊讶,看得连眼镜都快掉下来了,心想所长是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呀!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又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心里只想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了一阵子,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去了对岸的厕所。这下子博士生更是差点昏倒,心想不会吧?难道自己到了一个江湖高手云集的地方?
  不久,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都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又太远,这可怎么办?博士生放不下面子,不好意思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心里还想着:“我就不相信他们两位本科生都能过去的水面,我这个堂堂的博士生就过不去!”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立即将他拉了起来,问他为什么要跳水?博士生反问:“为什么你们可以从水上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正所长说道:“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博士生除了一脸的尴尬,无话可说。
  这个故事也许是虚构的,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要谦虚,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别人,谦虚做人,就会少走弯路,少受挫折。
  文章分享
  下面是我1997年5月撰写的本应发表而没有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背景:
  2004年成立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今天可谓是国内外瞩目的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化工行业的“航空母舰”,吸引着众多国际跨国公司的眼球。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组建的基础是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是凭借一万元借款、一项国家专利技术和七个半共青团员起家的,是在参与国有企业解困、兼并、重组过程中得到飞跃发展的。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则是从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化工部星火化工厂起步的。
  时任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副总裁兼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总经理的任建新以兴业报国为己任,主动向化工部请缨,承担了化工部星火化工厂的解困任务。1996年11月,任建新总经理以化工部驻星火化工厂改革与管理小组组长的身份,到星火化工厂主持工作,带领全厂3000多名职工开展了第二次创业活动,1997年1月9日,烧碱、甲胺、752、氯甲烷等老装置陆续恢复开车生产。时任化工部部长的顾秀莲于1997年4月12日亲自到厂里视察工作。任建新在星火化工厂半年来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顾秀莲部长。顾部长回到北京后,在多种场合宣传任建新的事迹。1997年5月9日,顾部长获悉星火化工厂全国第一套万吨级有机硅装置开车成功后,指示化工部主办的《中国化工》杂志在1997年6月出刊的第六期要大篇幅宣传任建新在星火化工厂改革、管理、解困的事迹。
  

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4)
根据顾部长的指示,《中国化工》杂志社派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社资深记者朱建华到星火化工厂采访组稿。
  任建新总经理到星火化工厂主持工作后多次在会上强调,我们还处于再创业阶段,要多做少说,谦虚做人,低调处事,原则上不接受媒体采访,一是避免分散精力,二是避免负面影响。
  朱建华记者到星火化工厂后,任建新总经理对顾部长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感谢,但又提到工厂的解困工作只是开了个头,不希望过多地宣传,另外自己的工作日程排得非常满,半年来每晚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确实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这下朱建华记者“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完成这次采访组稿任务遇到了困难。朱建华毕竟是资深记者,经验丰富、善于应变。他采取的措施:一是请杂志社领导向顾部长汇报,通过顾部长做任建新的工作,请他配合采访工作;二是把采访组稿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当时是《中国化工报》的通讯员,与朱建华又是老朋友,他信任我的采访组稿能力。
  我作为厂里人事劳动部门的负责人,半年来一直在任总身边工作,亲历了不平凡的日日夜夜,目睹了工厂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任总勤奋敬业、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品德深深地感染着我,自然激起了我这位新闻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当朱建华记者将这项任务交给我的时候,尽管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我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我利用在任总身边工作的有利条件,利用工作空隙对任总进行了采访,同时向任总的秘书等同志了解了蓝星公司的创业历史。
  我的采访和写作共用了一周时间,结果有了这篇一万多字的文章。初稿出来后,我传给了朱建华记者,朱建华和杂志社领导看后觉得稿子写得不错,版面都留好了,准备刊发。我同时将初稿传真给了在北京总部的任总。第二天任总给我打来电话说:“这篇稿子确实写得不错。但是这篇稿子千万不能发,如果发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任总还说,为了这篇稿子的事,还给顾部长做了汇报,说明了不做宣传为好的理由,得到了顾部长的理解。
  然而,我觉得这篇稿件的背后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欲成大事者,必须进行自我修炼,养成谦虚的品德。任建新总经理一贯谦虚为人,低调处事。比如在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并购位于法国的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安迪苏公司、澳大利亚第一大乙烯生产企业凯诺斯公司和法国罗地亚有机硅项目的过程中,他一直保持低调,都是在举行了签字仪式之后,国内媒体才进行报道。
  下面和读者朋友共同分享这篇报告文学——《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走近任建新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去了解他做人处世的原则和风格,去寻觅中国蓝星公司发展的轨迹,去憧憬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发展的前景。
  任 重 道 远
  ——记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公司副总裁
  兼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总经理任建新
  文/叶建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题记
  是他将一项技术成果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是他用13年时间由7个半人,1万元借款扩展成拥有438家国内分公司,4家海外公司,固定资产超过15亿元,股票上市的大型企业;
  是他将一个企业的总部由西北的兰州迁进了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是他用6个月的时间使濒临破产的拥有3000多名职工的化工部星火化工厂摆脱困境,重新燎原;
  ……
  他的名字叫任建新。
  他获得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等许多殊荣。
  新闻传媒称他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共和国的部长们称他是一位品质优秀的企业家,傲慢的“老外”称他是“世界清洗大王”。
  让我们浓缩时空,走近任建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5)

  1958年1月9日,一个幼小的生命在兰州一个普通的商业干部家庭降生,他排行老二。老大叫建国,他叫建新,老三叫建中。不言而喻,他们兄弟的名字寄托着父母建设新中国的夙愿。
  迎接任建新的并没有呈现玫瑰花朵般的艳丽色彩。当时正值“天灾人祸”煎熬中国人的岁月,也许是生活艰辛和过早负重的缘故,没有造就他北方大汉高大的身躯。
  但父母对他从小灌输的“精忠报国”、“大公无私”、“先做人,后做事”等教诲却铸就了他坚强、高尚的灵魂。
  16岁那年,初中一毕业,他就加入了接受贫下中农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