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上流女孩当如是 >

第17部分

上流女孩当如是-第17部分

小说: 上流女孩当如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都市》最终没有面世,换之《没有青春的青春期》。既像是承认失败又像自我鼓励,科波拉说:“《大都市》就像个高傲的姑娘,她对我嗤之以鼻,我继续迷恋她只会错过其他美丽的风景。《没有青春的青春期》是那个讨好我的姑娘,现在,我至少可以和她在一起。”
  在被称为“新好莱坞”的70年代,科波拉闯入了一个西游记似的组合:科波拉是正直的带头人,乔治?卢卡斯是忠实的追随者,马丁?斯科塞斯胸怀最纯粹的理想主义,斯皮尔伯格是个油滑的成功渴求者。这些毛头小子有巨大的产量和热情,既唤醒了好莱坞,又收获了友谊。在与大电影公司制度的对抗中,他们分成了三派:乔治?卢卡斯和马丁?斯科塞斯折中地保存了荣誉和金钱,斯皮尔伯格挥舞着点石成金的手指成了大电影公司的最佳代言人,只有科波拉怀着固执的对抗情绪蛰伏起来,暂时承认了失败。他的回归被看成70年代“新好莱坞”回潮的一个音符,之前《现代启示录》和《驱魔人》重新发行了全本DVD,导演罗伯特?埃文斯新推出缅怀70年代的记录片《沉迷于电影的小伙子》,人们仿佛感到了对老派叙述的尊重,一段唤醒70年代记忆的日子即将到来。可70年代与其他时光又有什么分别?大电影公司依旧掌控着金库的钥匙,独立电影则分得荣誉,不甘的理想主义者,和律师、会计、钱多了不知道干吗就拍电影玩儿的大亨们一起构建着好莱坞,他们永远在缅怀上一个时代。70年代却又是个愤怒的借口,1999年的一本叫《逍遥的骑士,愤怒的公牛:性、毒品和摇滚如何拯救了好莱坞》的书痛骂了每一个70年代的毛头小子,却又隆重地溢美了那个年代,作者对谁都没好话,尤其痛斥了斯皮尔伯格:“是否只有谋杀他才能拯救我们的文化?”但在一次采访中,这位愤怒的作者表达了对科波拉的尊重:“我很伤心他对我的书不满,如果我是一个拍出过《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的艺术家,我才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
  今年2月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和科波拉站在一起,为马丁?斯科塞斯颁发了小金人,每一个见识这个场面的人都感到了时光回转的激动,仿佛那不是四个人,而是一个时代又被摆在了台面上,却没有人听到其中一个心底的哀叹:我们最美好的时辰已经一去不返。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兜售反对的人(1)
有个运气不大好的美国人,姑且叫他老吉姆吧。这两年老吉姆的老婆得了神经病,因为治病家里的积蓄快花光了;老吉姆经营着一个全球点击量最高的“反迈克?摩尔”网站,因为积蓄快花光了网站不得不倒闭。突然有一天,老吉姆收到一封匿名邮件,说有个“守护天使”愿意替他老婆付帐单,并帮他维持网站。没过一个月,他收到了从第三方寄来的1万2000美元支票。又过了几天,他收到一电话留言:嗨,我是迈克?摩尔,我就是那个“守护天使”,钱收到了吗?你老婆还好吧……
  老吉姆全名吉姆?凯纳菲克,的创始人,网站吸引了大批右翼知识分子,他们对代表工人阶级的左派记录片导演/记者/政治斗士迈克?摩尔十分厌恶。站名中间是迈克?摩尔的滑稽画,页面广告是一本叫《迈克?摩尔是大肥蠢白人》的书。“守护天使”事件发生后,吉姆显得非常富贵不能淫,他在网站上声明:“这不能改变我对他的看法。他的电影是荒谬的、恶毒的、伪善的和欺诈的,败坏了记录片的名声。我感谢他,但不妨碍依旧讨厌他电影的风格。”关于这种风格,吉姆此前总结过:撒点小谎,讲一半真话,用欺诈的剪辑技巧和饱含热情的花言巧语伪造成记录片,所有电影的核心是:反对一切。
  迈克?摩尔把老吉姆和他老婆的故事拍进了电影《Sicko》里:一个受过教育有闲情逸志关心关心政治的小中产阶级,因为老婆的病不得不接受敌人的资助。电影里的其他例子比这还要悲惨:一个妈妈因为被急诊拒绝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一个患肾癌的男人因为被多次拒绝配药而在最后时刻拒绝骨髓移植死了;一个被诊断为良性脑肿瘤的妇女因延误治疗死了……这些可怜的人共同成为迈克?摩尔的道具,以攻击美国残忍的医疗保障制度。胖导演还自费把10名因911抢救而伤残的工人送去古巴,他们得到了同志般的款待与治疗,与在美国的遭遇截然相反。迈克?摩尔说并不是有意选择古巴(像选择老吉姆一样),他的重点在于:一个加勒比海上的贫穷小国,不论意识形态如何,都能够救治所有的老百姓;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却不能。像看他之前的《华氏911》一样,精心选择的事实与结论,还挺可信的。但因为病人隐私保护制度,电影里没有一个相关医生出来说话。也像《华氏911》一样,《Sicko》在刚结束的戛纳倍受推崇,“他像‘反美英雄’一样被重重围住,风头超过了安吉丽娜?茱丽这样的‘美国英雄’”。
  天生就是个政治家,而非艺术家。迈克?摩尔18岁就入选戴维斯中学的校董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20出头又跑到加州办一本激进杂志《琼斯妈妈》,被解聘后起诉杂志社,得到了200万美元赔偿金,以此开始了电影生涯。都说艺术家的处女作都有点自传的性质,1989年他的第一部电影《罗杰与我》是这样拉开序幕的:一群小孩在嬉戏,有一个是摩尔,话外音说:“从小我的父母就发现我有点不对劲。”镜头变为他坐在一个蛋糕前,上面插着一根蜡烛。“我妈妈没在我一岁生日时露面,我爸爸企图说服我吃下整个蛋糕。从此我明白了,生活将会有更多残忍的事。”一分钟之后,就发现迈克?摩尔果然不是艺术家。电影的重点转为抨击通用汽车公司了,他家乡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公司工作过,他不是赞美通用的供养,而是谴责它桎梏了人们的思想,抛弃了年迈的工人。
  虽然体重严重超标,迈克?摩尔非常善于把自己打扮成个渺小的人:永远穿着宽大的夹克,戴棒球帽,爱吃垃圾食品,每一部电影都向家乡的劳苦大众致敬。他将自己定位为无产阶级代言人,对一切当权派心怀愤怒,他攻击国际劳工输入,枪械管理制度,医疗保障体系,美国总统布什,他用电影使他们显得滑稽,用搞笑抵抗沮丧,他甚至大声宣布:“在我们时代的意识领域内进行一场革命!”可一些记录片里没有的事实,使他像个狡猾的兜售反对的人。他不是工人阶级出身,他的父母能供养3个孩子上大学;他怎么就左派了,他与清教徒主旋律艺术家梅尔?吉普森是铁哥儿们;他还得到了奥斯卡的垂青,与评委会成员们一起,过着皇室一般的生活,却假装像切?格瓦拉一样思考。迈克?摩尔领袖般的疾呼引自诺曼?梅勒。恰好这位作家自称左翼保守派,又说过:“在经验与想像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这好象为迈克?摩尔“伪装叙述”的记录片风格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总被相提并论。我想引用作家既是历史又是小说的著作《夜幕下的大军》最后一段:

兜售反对的人(2)
“她就是美国。昔日她曾美貌无双。如今她却长满天花。她怀着身孕,无人知道她是否偷了汉子。她身陷地牢,四周是无形的墙。只见她不断地憔悴下去。现在,可怕的分娩期到了。……可是会生产出什么来呢?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可怕的极权主义政权吗?或者她,能够产下一个属于新世界的婴儿,一个智勇双全、既刚强又多情的孩子来?快去开锁吧。上帝正在枷锁下痉挛着。快去开锁吧。把我们从灾祸中拯救出来。我们必然会走向那神秘的世界——不管是勇气,死亡,还是爱情的幻想,都将会把我们引向那儿,在那儿安睡。”
  不知道是文字比影像更有力量,还是作家有着某种诚意,而电影导演仅仅为了反对而反对。迈克?摩尔的电影像个玩笑:他的国家真是荒谬的国家;诺曼?梅勒的描述却使人感觉,他的国家就像我的国家。
  安吉丽娜的霸王条款
  北京一份报纸有一著名记者,流传着他采访明星的段子:一见面他就问人家:早饭吃的什么?昨晚儿吃的什么?然后就转身回家写稿去了。助手很疑惑:明星什么都没说呀?著名记者答:她会说什么?全靠我来说。
  最近“全靠我来说”也出现在美国一本杂志上——《Esquire》。封面人物是安吉丽娜?茱丽,“她用湛蓝的大眼睛专注地盯着我,栗色头发悬垂在瓷娃娃般的脸旁,她的嘴唇超自然,比我想得小多了……”之后貌似安吉丽娜?茱丽一言未发,通篇1/3篇幅抒发了作者见到女星的激动心情,1/3描写了她惊艳四座的宽衣解带过程(文章是为搭配全裸安吉丽娜以一块丝绸遮体的大片而写),1/3用上千个“9/11”证明半裸女明星与这一事件有必然联系:“这是一个9/11的故事,也是一个明星侧写,听上去有点奇怪,但重点在于,明星的言行与力量是后9/11时代美国人应对恐怖主义的集中体现,这其中没人比安吉丽娜?茱丽更有代表性了。”最后得出结论:“安吉丽娜?茱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性,因为,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女性。”虽然时尚杂志的所谓长篇独家明星访谈,都是利用喝咖啡的20分钟或者明星化装间隙聊出来的,但在众多的谄媚侧写中,这篇因为诡异的逻辑和极端的用词飘起长长的旗云,成为不可逾越的标杆。
  但是几天后一份合同的曝光倒让人觉得错怪了《Esquire》。接受采访前,安吉丽娜?茱丽的律师向几家媒体发出一份格式合同,大致有三条:一,采访不得问任何私人问题,一旦违反,安吉丽娜?茱丽有权拂袖而去;二,采访内容仅限于宣传女明星的新电影《坚强的心》;三,访谈撰写不得有任何对安吉丽娜?茱丽的诽谤、贬损和微词。总而言之,如果你什么都不让她说,还赞美她,她就接受你的采访。《Esquire》是这些霸王条款最楚楚可怜的乙方,也是合同最忠诚的履行者。
  安吉丽娜?茱丽也曾侃侃而谈过,却要快进到“茱皮恋”之前。“你觉得它们是真的吗?”她会笑着问记者:“我觉得很傻,但所有人都疑惑,可它们绝对是真的,百分百的天赐。”这个五官深刻的女人,还乐于拿自己的嘴唇开玩笑。那时候她还和比利利?鲍伯?桑顿保持着婚姻,刚刚因为《移魂女郎》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人们喜欢她,因为看到了她身上的死亡文身,了解她小小年纪就用刀把身体划出血,她有走到哪儿都是主角的力量。小时候,她不知怎么把一颗钻石紧紧攥在手里,强盗居然未能掰开她的手把钻石抢走……那时候她身上笼罩着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魔咒:像出现在挂历上的妖冶女人一样,在好莱坞卧房里展示了一个时期,下个月就又被掀起的另外一张代替,等到了下个季节,人们便把她们全忘了。安吉丽娜?茱丽拼命讲述她与父亲不和的童年,还有双性恋的历史,她说,我讲的都是真的,她用坏女孩的形象企图保持名望。天佑安吉丽娜,她拆散了金童玉女的婚姻,不论干什么都有八卦穷追不舍,虽然再没什么佳作,她成为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名单上唯一一个成功上位的女明星。也许是人们问得太多,也许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