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直销致富的6大理由 >

第4部分

直销致富的6大理由-第4部分

小说: 直销致富的6大理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们来到殿前阶下时,各种豪华马车已经停了一片,卫兵们银枪铁盔,森列两边,殿内文武满座,鸦雀无声,国王正焦急地在地毯上来回踱着步子。由于殿内阴暗,天还不黑就燃起了高高的烛台,灯下长条几案上摊着海防图、陆防图。阿基米德看着这一切,就知道他最担心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原来,这地中海沿岸,在历经古希腊和马其顿王朝的兴衰之后,又有一个强大的政权日益膨胀,这就是罗马王朝。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本土后又向西扩张,遇到了另一强国迦太基。 。。

第二大理由 杠杆效应——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2)
在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218年的几十年里,两国一直征战不断,并进行了两次历史上有名的“布匿战争”,结果互有胜负。阿基米德的祖国——叙拉古,是个夹在迦、罗两霸中的城邦小国,在这种长期的风云变幻中,常常随着人家的胜负而弃弱附强,游移飘忽。
  阿基米德对这种“眼色外交”很不放心,曾多次告诫国王,不要惹祸。可是现在的国王已不是那个阿基米德的好友艾希罗。他年少无知,却又刚愎自用。当“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后,眼看罗马人将要被迦太基人打败,国王很快就和罗马人决裂,与迦太基人结成了同盟,此举令罗马人非常恼火。现在罗马人刚打了胜仗,就大兴问罪之师,从海陆两路向这个城邦小国压了过来,国王吓得没了主意。
  阿基米德刚从外面进来,国王就慌忙迎上前去,说道:“啊,亲爱的阿基米德,你是最聪明的人。听先王在世时说过,你都能推动地球,快发挥神力,救救我们的祖国吧!”
  可是这罗马军队着实厉害。他们作战时列成方队,前面和两侧的士兵用盾牌护着身子,中间的将盾牌举在头上,战鼓一响这一个个方队就如同现代化的坦克一样,向敌阵步步推进,任你乱箭射来也只不过是把那盾牌敲出无数的响声而已。罗马军队还有特别严的军纪,发现临阵逃脱的立即处死,士卒立功的要晋级,统帅获胜返回罗马时要举行隆重的凯旋仪式。这支军队称霸地中海,所向无敌,一个小小的叙拉古哪放在眼里,况且旧仇新恨,早想来一次清算。
  这时,由罗马执政官马赛拉斯统帅的四个陆军军团早已推进到叙拉古城的西北,对这个不堪一击的小国虎视眈眈了。在这危急的关头,阿基米德虽然对因国王目光短浅造成的这场灾难很是不快,但木已成舟,国家为重。他扫了一眼沉闷的大殿,捻着银白的胡须说:“要是靠军事实力,我们决不是罗马人的对手。现在要能造出一种新式武器来,或许还可守住城池,以待援兵。”国王一听这话,立即转忧为喜说:“先王在世时就说过,凡是你说的,大家都要相信。这场守卫战就由你全权指挥吧。”
  两天之后,天刚破晓,罗马统帅马赛拉斯指挥着他那严整的方阵向护城河逼来。今天方阵两边还准备了铁甲骑兵。马赛拉斯在出发前宣布:“攻破叙拉古,到城里吃午饭去。”在喊杀声中,方阵慢慢向前推进。
  按常规,城上早该放箭了,可今天城墙上却是静悄悄的不见一人,难道叙拉古人自料不敌弃城逃走了?罗马人正在疑惑间,城里隐约传来吱吱呀呀的响声,接着城头上就飞出大大小小的石块,开始时如碗如拳,以后越来越大,简直如锅如盆,火山喷发般地倾泻下来。石头落在方阵里,士兵们忙举盾来护,哪知石重速急,一下连盾带人都捣成一摊泥。罗马人渐渐支持不住了,连滚带爬地逃命。这时叙拉古的城头又射出了飞蝗般的利箭,罗马人的背后无盾牌和铁甲,那利箭直穿背股,哭天喊地,好不凄惨。
  阿基米德到底造出了什么武器使罗马人大败而归呢?原来他制造了一些特大的弩弓——发石机。这么大的弓,人是根本拉不动的,他用上了杠杆原理。只要将弩上转轴的摇柄用力扳动,那与摇柄相连的牛筋又拉紧许多根牛筋组成的粗弓弦,拉到最紧处,再猛地一放,弓弦就能带动载石装置,把石头高高地抛出城外,落到一千多米远的地方。原来这杠杆原理并不只是简单使用一根直棍撬东西。比如水井上的辘轳吧,它的支点是辘轳的轴心,重臂是辘轳的半径,它的力臂是摇柄,摇柄一定要比辘轳的半径长,打起水来才很省力。阿基米德的抛石机用得也是这个原理。他真是把杠杆原理用活了。罗马人哪里知道叙拉古城有这许多新玩艺儿。

第二大理由 杠杆效应——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3)
就在马赛拉斯刚败回大本营不久,罗马海军统帅克劳狄乌斯也派人送来了战报。原来,当陆军从西北攻城时,罗马海军从东南海上也发动了攻势。罗马人善于陆战,海军便发明了一种接舷钩装置,遇到敌舰就可以钩住对方,军士跃上敌舰,变海战为陆战,奋勇杀敌。今天克劳狄乌斯为对付叙拉古还特意将舰船包上了铁甲,准备了云梯,号令士兵,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奇怪的是,今天叙拉古的城头却分外安静,墙垛后面不见一卒一兵,只是远远望见直立着几副木头架子。
  当罗马战船驶到城下,士兵们举起云梯正往墙上搭的时候,突然,那些木架上垂下一条条铁链,链头上的铁钩、铁爪,钩住了罗马海军的战船。任水兵们怎样使劲划桨,那船却挪不动一步。他们用刀砍,用火烧,大铁链却毫发无损。正当船上一片惊慌时,只见大架上的木轮又“嘎嘎”地转动起来,接着铁链越拉越紧,船渐渐被吊离了水面,随着船身的倾斜,士兵们被纷纷抛进了海里,桅杆也被折断。船身被吊到半空以后,这个大木架还会左右转动,于是那一艘艘战舰就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悠荡,然后被摔到城墙上或摔到礁石上,成了一堆碎木片。有的被吊过城墙,成了叙拉古人的战利品。这时叙拉古城头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弯弓射箭,也没有人摇旗呐喊,只有那件怪物似的木架,伸下一个大钩抓走了战船。罗马人看着这“嘎嘎”作响的怪物,吓得腿软手抖,海上一片哭喊声和落水碰石后的呼救声。克劳狄乌斯在战报中说:“我们看不见敌人,就像在和一只木桶打杖。”阿基米德的这件“怪物”原来也是用的杠杆原理,只是又加了滑轮。
  
  独居老人和电锯
  
  在一座巍峨而又古老的大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天然洞穴,洞穴里面住着一位奇特的独居老人。有一天,这位老人走出他的洞穴,走下大山,来到山下一家五金店铺里面。“我要造一座新木屋”,独居老人自豪地对年轻店员喊道,“我要买一把最好的锯子,价钱无所谓!”
  店员立刻钻进仓库里,麻利得像只老鼠。一会儿,他拿着一把闪亮的电锯走了出来,“这是市场上能买到的最好的锯子,”店员信心十足地说,“它锯掉一棵树就像锋利的刀子划过新鲜的豆腐那样,我保证它可以一天锯掉一个月用量的木材,否则我会亲自用工资来退款给你。”
  兴奋异常的独居老人付了钱,抓起闪亮的锯子回到山上去了。
  一个月过去了,这天,店员正忙着整理货架,他听到独居老人一边走一边尖叫:“喂,我要退回这把锯子!还钱给我!”
  店员抬头一看这位独居老人,差点没吓晕过去。独居老人看上去好像几星期没睡觉,褴褛的衣衫浸满血渍和汗水,他仿佛是干活累得半死的样子。
  “你,你,你,怎么了?”店员结结巴巴地说,“你看上去太可怕了。”
  独居老人用尽所有力气把锯子举到柜台上,愤怒地说:“这就是你卖给我的废锯。你说它可以一天锯掉一个月用量的木材,但我已经用了30天了,居然连一天的用量也锯不了,退款!”
  店员非常惊讶,连忙道歉说:“当然,当然,先让我看看这把锯子,或许我能发现哪里出了问题。”店员猛拉了一下拉绳,电锯立刻发出轰鸣声。
  独居老人从柜台边连退几步,好像是被枪打中似的,冲着轰鸣的锯子喊道:“那是什么声音?”原来他不知道怎样使用这个电锯!

第二大理由 杠杆效应——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4)
如果你曾经尝试过用手锯去锯一棵大树,你就会明白,电锯显然是个伟大的工具,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很好的学习并应用它,难以想像让一把尚未启动的电锯去发挥它的巨大威力。独居老人手握一个力量无穷的杠杆,但他却不知该怎样应用,仍以传统的手锯方式来工作,也难怪他会如此筋疲力尽而又毫无成效了。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杠杆,通过杠杆的力量“一天内锯一个月使用量的木材”,以少量时间和力气实现梦想。关键是我们要愿意去寻找和接受,并很好的使用它,否则,我们就会像独居老人一样,面对着大好的机会而徒劳地做着事倍功半的工作。
  
  更聪明而不是更努力
  
  在亚特兰大,有一位名叫阿舍?坎德勒(Asa Candler)的药剂师,1888年8月的一天,他以2300美元的现金购买了一个名叫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的独家拥有权。
  在阿舍?坎德勒的努力经营下,可口可乐立刻成为亚特兰大的畅销饮料并迅速向全国扩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乎所有南方地区的药店都有一个饮品屋,在那里,顾客花5美分便可坐下来品尝一杯冰冻可乐。
  事业发展得很顺利,然而阿舍?坎德勒不是一个轻易就满足的人,他总希望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公司的业务更为快速的增长。
  一天中午,令阿舍?坎德勒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年轻人冲进他的办公室,宣称他有办法大幅度提升可口可乐的销量,条件是他要得到一份丰厚的报酬。
  两个人坐下来,认真谈论了大半天,最后阿舍?坎德勒终于忍不住好奇,开了一张支票给那个年轻人。年轻人潇洒地接受了支票,然后向前倾身在阿舍?坎德勒的耳边轻声讲了两个字,就是这两个字一个商业帝国诞生了!你知道年轻人的秘诀是什么吗?很简单——装瓶!
  “装瓶!”你可以轻易地想像出这两个字的威力。在瓶装可乐诞生之前,你口渴时,必须得去当地饮料店买一杯可乐,而且通常情况下你还要在当时就喝完它。因此,装瓶前,可乐的销售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只能随着饮料店的增加而增长。
  装瓶改变了这一切。顾客不必每次都去饮料店才能享用可乐,因为顾客买10瓶瓶装的可乐后,就等于把“饮料店带回家了”!
  今天,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家中舒服地享受到怡神凉爽的可口可乐。这一切都得益于可口可乐公司聪明的利用了“装瓶”这一独特的威力无比的杠杆工具。
  还有一个关于印刷机的故事,也充分的说明了更聪明地工作的重要性。
  1440年,一个名叫约翰?古滕堡的年轻德国人突发奇想,将一个榨酒机改成了一部印刷机。他利用这台机器很快地印了180本圣经,并且在几天内销售一空。
  古滕堡的印刷机一夜之间名声大噪,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印刷机如雨后春笋般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到了17世纪中期,欧洲每年的图书发行量达到800万册,是之前几千年欧洲所有图书的数目总和的10倍!
  古滕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