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娱乐-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冲动。“擎天柱”和“大黄蜂”会变化,但绝非中土大唐会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或天蓬元帅猪八戒,它们的幻化动作潇洒,兼具力与美,一气呵成,没有土地庙那样的尾巴。虽然只化成车,但却因为跟人类的极度亲近而一点都不钢筋般冷漠。
简单的力量其实很伟大,更何况,简单里蕴涵的东西很复杂。人类对外星文明的探索,国家机器对人隐私的威胁,人类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甚至“汽车是人类最好朋友之一”等等理念都通过简单的情节传递给观众。潜移默化这个成语妙就妙在“默”字上,没有人试图给观众提炼中心思想,或用什么点题的台词来达到编导的目的,但影片要表达的东西很自然就流露出来。是的,给够钱就能得到。
《变形金刚》里一伙正义的外星机器人要在地球上“执行家法”,地球因此飞沙走石,一片大乱。人类能控制住这群大家伙,其实不是靠武器,而是单纯。古龙说:“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其实说的是“至纯者无敌”。男主角SAM刚开始青春期,还靠着黄色画报解决生理问题,就能在“史上最高级别武斗”中成为左右胜负的关键人物。它的勇气源自“单纯”,来自向心爱女人展现的雄性气概,来自对生命意义的毫无瑕疵阐释,单纯的结果是人战胜了脑袋有屎的反派机器人,正义毫无疑问是。
最后结局皆大欢喜,汽车对现代人的重大影响彰显。有多少观众在电影院默数《变形金刚》的汽车型号以及融入广告数量?这就对了,它表明:商业影响是建立在巧妙布局之上的,谁以为“简单、单纯”不是童话就是神话,谁就跟不上时代,跟不上不断变形的生活以及世界。
爱情花开霍乱中
指望爱情战胜霍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面纱》整个主旨对爱情的倚重,显然已经让霍乱带来的痛楚降到了一个“并非世界末日”的范围内。
爱情花开霍乱中
据说,伟大的毛姆先生是同性恋,因此,他能把《面纱》这样的作品当成描述男女之爱的实验品,而且实验得相当成功——是一件幸运的事。《人性的枷锁》和《刀锋》这样风格迥异的作品,同出毛姆笔下,它给我的感觉就像《面纱》里的男主演爱德华·诺顿,既像影帝,也像学者,复杂而立体。尽管找不到太多毛姆本人的对应痕迹,但至少跟毛姆一样“可塑”的诺顿让《面纱》准确回到了那个时代,那种感觉。
《面纱》的制作无疑相当精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南方的景致,被一群老外描摹得80%真实,摄影、音乐以及道具、布景都很考究,从最后冗长的字幕可以看出,美国人这次不打算像《迈阿密风云》或《碟中碟3》那样赚快钱,而是真正下了功夫营造一种精致氛围。氛围的关键词除了“时代”之外,最突出还是“爱情”和“瘟疫”。
虽然“金刚女”纳奥米·沃茨在《面纱》里比不上在《金刚》里光彩照人,但演技的展现更为充分。从勉强接受“知识分子”气的丈夫,到跟丈夫朋友的丈夫偷情,再到乱世重新爱上丈夫,几个阶段的变化,纳奥米·沃茨拿捏得很准确。较容易的事情是,她不再需要强迫自己爱上一个庞然大物,爱上一个“神经质”的丈夫。对女人的考验,其实就是能否融入对方内心,并尝试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爱情以及家庭的未来。沃茨把一个小女人由被动变主动,由爱情动物变道义战士的过程,几乎不留痕迹地加以展示,过程很自然且有说服力,她跟《面纱》本身的感觉搭配得很好。
爱德华·诺顿的演技不容置疑。据说,为了质量,诺顿经常一天只拍两分钟戏,可能一个眼神都要求NG多次,跟王家卫的师父谭家明类似。诺顿自身感觉的“神经质”让他在《面纱》里的表演很本真,并不费力。他的成熟与诺顿的“由天真到坚强”所形成的反差,让《面纱》由始至终处在自然的戏剧化冲突中,变流水般平淡为时有波澜,避免了某些文艺类大片完全没有高潮的尴尬。
指望爱情战胜霍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面纱》整个主旨对爱情的倚重,显然已经让霍乱带来的痛楚降到了一个“并非世界末日”的范围内。如果因为一场中国南方的霍乱,而让来自万里之外英伦的本不和睦夫妻,重新认识了对方,在紧张、忙乱、前途未卜中找到生命中一段最美丽的爱情,那么,霍乱可能都染上了一丝浪漫色彩。
这似乎算得上彻底小资,程度甚至超过村上春树,比《大长今》里闵政浩返回瘟疫村寻找徐长今当然更“超现实”。《面纱》用诗歌一样的电影语言讲述了“在瘟疫的世界里,爱情的伟大让恐惧消逝无踪”。换一种更常规的说法:“霍乱很可怕,但爱情很美好,真正的爱情之花诞生在最危急时刻。”这样的主题已经感人至深,因此,我认为《面纱》的结尾略显画蛇添足:沃茨重返英伦,儿子的出现,与以前不伦情人的重逢,表面有寓意,实际上有点俗套,破坏了关于爱情的总体感受。
不过东西方的爱情观差异可能就体现在毛姆原著这样的结尾中,这种差异,八十多年后,依然觅不到一点改变的迹象。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东北乱炖与《意乱情迷》的长相问题
在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乱”一定不是哪一个阶层的独特现象,它既是个性,也是共性。
关于东北乱炖与《意乱情迷》的长相问题
我一直试图在《意乱情迷》里寻找日本女生,临到最后找到一个准备去法国的中国女生。她叫萧然,虽然不如小珍眼里有普罗旺斯般气息,没有薰衣草馨香盈手,但编导还是毅然决然让她去了。法国,无数经典影视作品的归宿,是许文强倒在血泊中呼唤的名词,也是紫菱的爱情生根发芽的地方。这个国家可以让空气都变得浪漫,浪漫得让村上春树嫉妒地喃喃自语:我,不辞常做法国人。
但把法国意象放在电影《意乱情迷》里,多少有点不着四六,就像没给咖啡加糖,而是加了盐。《意乱情迷》的风格基本可以这样概括:原著是跟日本有关的,人物造型是韩国的,人物关系是美国的,社会现象是中国的,最后去了法国。所以,这个名字取得恰如其分。《意乱情迷》去掉头尾两字,就是“乱情”,再简单点,就是“乱”。
“乱”,不是黑泽明的《乱》,是八○后韩寒的《长安乱》。死于1900年的著名浪子奥斯卡·王尔德在面对新世纪时叫喊:“世界完蛋了”;以阿抗为代表的中国八○后最初也扯着嗓子吼道:“爱情完蛋了。”他以为自己找不到爱情了,结果最后找到了。在与阿珍、萧然两人的辗转缠绵中,他获得了爱情的真谛。阿抗虽然乱,但“乱而后治”,达到情与欲的统一,灵与肉的默契。
真实年岁只跟八○后相隔六年,但我觉得与他们的距离足有六光年,这样的距离,基本让我不敢妄自揣摩八○后的恋爱心态。是要爽由自己,爽一下就行,还是愿意负责任,我实在判断不出来。比如,愿意给龌龊老板做情人的阿丽,刹那间希望跟西哥长相厮守;迷上阿珍的西哥为阿丽的伟大感动,顷刻间爱情呼叫转移。每个人在一瞬间的选择看不到任何逻辑,而是“乱”,乱得香艳无比,但乱得会让部分人失去方向。
跟原著比较,《意乱情迷》有点像东北菜“乱炖”,台湾导演小徐学了一口纯正北京话;几位风格不一,程度各异的男演员;几个身材不一,年龄有别的漂亮妹妹;中外血统第六、七代导演客串;甚至还在2007年的爱情中安排了些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情歌,令人目不暇接。八○后人物甚至“乱”到直接冲进正在做人流的手术室,乍看用略显糙劲的稚气揭示了某些医院的管理问题。
但我不是想批评《意乱情迷》。在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乱”一定不是哪一个阶层的独特现象,它既是个性,也是共性。在浮躁的环境中追求两性心灵的交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跟八○后之前的男女比,他们无非“多试了些,多换了些”而已。多当然就乱,这是必然逻辑。何况,“风情”二字在《意乱情迷》里随处可见,有养眼的四位美女,从许戈辉式学生味到丰满长腿熟女型一应俱全,要求更多有意义吗?
韩寒的《长安乱》情节设置将读者带进一个荒诞的武侠世界,但是在修辞上又拉扯着他们离开他所营造的背景。读者就在这样两难的境地里,被动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对《意乱情迷》而言,观众的感受应该差不多。“乱”得有风情,让大家心旌摇荡,就不会少人看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周氏食谱与洋葱甜麦圈
能让儿童笑,那一定是最好的喜剧片。通过儿童的哭和笑,让成人观众哭、笑、思考,就更加了不起。
周氏食谱与洋葱甜麦圈
《长江七号》小徐娇的经历其实有点像《多啦A梦》里的大雄,或者数十年前《宝葫芦的秘密》里那个贪玩的小朋友王葆,梦想葫芦帮他实现一切。还好周星驰一不小心没把《长江七号》彻底变成儿童片,他的“无厘头”花活憋了八十多分钟,到最后追着丰满、脸像宋惠乔的张雨绮问:“那你觉得我英不英俊啊?”——才让人想起星爷曾经“很搞”的桥段。史蒂芬·周在《长江七号》里,“忽”略了个体“幽”默,“忽幽”了自己,没“忽悠”观众。
以前的周星驰电影让人笑哭,《长江七号》则让人真哭。
父子情本来就感人,周星驰不断用针扎着观众,刺人掉泪,墙上有百十只“小强”那一幕,观众可能更多感觉到心酸。贫寒家庭,老爸当民工供养儿子上贵族学校,自己却在一次事故中险些罹难。开开玩笑就能把观众弄得很HI的周星驰这次也开始了说教,有点像《大话西游》里从头到尾喋喋不休的唐三藏,还特“主旋律”。他对儿子不断重复:“我们虽然穷,但我们不说谎,我们也不打架。”这话很简单,一点不“后现代”,但让人起笑纹的时候心同时颤抖、悸动。无论从外型还是效率来看,周星驰的确老了,但他的眼神更温柔,这段父子情,用非常态环境、经历把“爸爸”、“儿子”、“爱”做了一次周式阐释,让人体会到周星驰心中最本真的东西。
贵族学校生活是《长江七号》笑声的策源地。无比肥胖、壮硕的男女小学生;梳得油光水滑的富家子;同学里的帮闲兼帮凶;势力还爱吃鼻屎的老师等等,这些符号在周星驰系列影片中都似曾相识。飞上天的徐娇,以双手合十方式俯冲向地面,类似POSE《功夫》里也用过,真正起奇妙化学反应的是外太空超级狗“长江七号”的加入。“长江七号”外型可爱,既弱小也强大,善良是它最大的特点,它可以变幻表情逗孩子们开心,它可以牺牲自己挽救徐娇爸爸的生命。它是真正的精灵,是穷孩子徐娇关于世界最美好的认识和想象。我相信,“七仔”用掉全部能量后逐渐逝去的那部分戏,会让无数观众泪流满面。
有人说《长江七号》更适合六一儿童节放,或者小学生开班会后组织集体观看。这话很对,相当强。能让儿童笑,那一定是最好的喜剧片。通过儿童的哭和笑,让成人观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