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非典型性娱乐 >

第10部分

非典型性娱乐-第10部分

小说: 非典型性娱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吟唱,在午后的闷骚里 
  在广州一个闷骚的夜晚,一群据称很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看了一部叫《结果》的电影,结果有10%的人看懂了,结果有1%的观众提问了——提给章明,一个看着焉不拉叽但还算眉清目秀长得有点像导演的中年男子。 
  “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章明,评论者或媒体的约定俗成就像一个巨大的无边无际的罩子,罩在了这位从巫山边蹚水而来的业余画家兼隐喻专家身上,此间观众“聊胜于无”的发问让他分不清楚:是“第六代”这个称谓本身让今夜如此闷骚,还是他这部用BETA带放映的画面像盗版的低成本电影太闷骚,以至于观众中有漂亮姑娘垂下了眼,让平时高度警觉的验票员都打起了呵欠? 
  真实的章明其实更适合午后,慵懒、寡言让同伴恹恹欲睡。他简略的语言有些压抑的语调一贯欲言又止的神情总是让人无法看清他内心的所思所想。他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他老家附近的神女峰一样“横看成峰侧也是峰”,终日笼罩迷雾。从《巫山云雨》到《秘语十七小时》再到《结果》,有类似于“红学”索隐派的好事者划了一条线,章明无非是想从一种水到另一种水,从江边发展到了海边。是的,章明喜欢水,就跟他喜欢闻巫山老家江风带来的淡淡腥味一样,他的“巫山云雨”三部曲重心当然跟水有关。用水去表现性与空虚,并非章明的发明,但只有一个闷骚入骨的人才会想到用跨越十年的三部电影去投射并不复杂的意象,只有一个敏于情而讷于言的人才会想到利用画面传递过多的隐喻,他想表达的东西从来都不复杂,但总是很抽象。对细节的营造过于烦琐、匠气跟小众化,让章明一直生活在理解与完全不被理解之间。比之于贾樟柯王小帅,章明的电影语言更晦涩,离商业体系更远,这让他在这一代中都难以出位,不大可能被传统的观众、媒体或投资人垂青。 
  那天《结果》的遭遇说明,不了解章明艺术取向生活经历的观众大概会被他闷死。《结果》里黄光亮从黑皮箱里拿钱给一个女人追问李重高的下落,钱一叠一叠拿,话一次一次重复,拿了六次或更多?再艺术的导演都会想方设法给剪一下,或镜头变个角度,但章明不剪也不变。我当时脑海里突然涌出了一个古怪念头:章明是不是把剧组的所有投资款现金都放在了那个晃人眼睛的黑皮箱里面?《结果》那种“铁杵磨成针”的闷骚劲,能把一个急性子变成《大话西游》里要打唐僧的孙猴子。看章明电影不可或缺的是耐性和相当程度的艺术鉴赏能力。邹静之看完《秘语十七小时》后说:我就喜欢里面的味道。这是解人之语。 
  我敢说,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章明大概从未想过自己要当大导演,因此“章明”在百度上搜索的结果90%并不是本文提到的这个人,而这部投资不到两百万的电影大概也从未想过进主流院线,因此“结果”在百度上搜索的结果9〖BF〗〖BFQ〗并不是本文提到的这部电影。章明原本准备狠下心来放一炮:新片叫《怀孕》,但有关方面不让叫,影片只好《结果》。但就算叫《怀孕》就商业了吗?就有噱头了吗?现在早已过了“巫山云雨”时代,有色无色资讯无处不可获取,章明不是斯瓦辛格,徐百卉甚至章明怀孕了都不会引起多大关注,没有什么人会为了人类的一次自然行为跑到电影院“同去闷骚”。我对很有些灰心的章明说:其实叫《结果》更好,结了果也就是怀了孕,意思一样还可以避免被认作是科教片,这样能保持你第六代导演的贞洁。章明的《巫山云雨》曾被人包装成了“情色片”,相对于这种方式的被人利用,当然还是保住贞洁为好。 
  章明是这样一个人,当他曾经的同道中人正在镁光灯摄像机关注下唾沫横飞的时候,他正猫在家里一篇篇写文字感性的导演日记;当他曾经的同道中人飞也似的逃离给过自己无限荣誉的精神小城时,他一次又一次的向三峡向长江行注目礼,他似乎在超越这个时代又似乎是在跟这个时代脱节。 
  《秘语十七小时》在巫山陆游洞拍摄时,我去探了班。这部戏的一个女演员跑了,把章明气得够呛,他当时站在陆游洞洞口,天色昏暗,长江边特有的清新空气让人神清气爽,但气氛跟天色一样压抑。章明跟剧组一工作人员交代工作,他在现场的感觉不像一个指挥作战的将军,倒像一个带着学生来江边写生的文弱美术教员。更准确地说,由于所有女演员都穿着泳装,他当时更像一个学校里不让画人体不得不偷偷跑到江边来画人体的美术教员。事后我才知道,《秘语十七小时》拍后不久,有上千年历史的陆游洞就因三峡工程淹没——这让我想到章明,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一定要让所谓的滚滚洪流淹掉一些本不应该淹掉的别致?! 
  看完《结果》陪章明回到他住的招待所,这个招待所实际上是广东省美术馆位于二沙岛的一个相当高档舒适的接待场所,在它周围的别墅一度价值千万。尽管这里经常入住一些画家、音乐家,但它仍然仅仅是招待所——因为它的走廊跟传统招待所一样灰暗曲折,而且,还有几个用审视眼光打量人的介乎服务员跟前台接待员之间的人物。 
  “你去哪里?”有人问。 
  “我住这里。”章明说。 
  足足过了十秒种,他们才说:“行,上去吧,电梯上去第三层,往左拐再往右拐。” 
  电梯要关上了,我突然听到一个人有些疑虑地说:他头发不长不像画画的;另一个人在劝他:他可能是唱歌的。 
  听到这话时,我发现章明也笑了。
  

人人都爱ANG LEE
王志的咄咄逼人在李安真诚的眼神,儒雅的谈吐,谦逊的态度面前简直溃不成军,打个不一定合适的比方,这次比上次朱军面对《无间道》剧组还失败。 
  人人都爱ANG LEE 
  李安《色,戒》拿威尼斯金狮奖其实早在人们意料中。蛰伏多年的姜文要想华山论剑,仅凭一部新电影,还不够丰厚。因为晦涩,因为《太阳照常升起》题材过于艰深,姜文这次去也就是为新片在国内推广造造势。《三联》的访谈里姜文也考虑得很清楚。如果说李安是刘翔,那姜文还只是史东鹏,没必要“含恨、走卖城”什么的,那样很矫情。 
  高行健有句话这么说:文学创作所以有趣正在于个人的独创和不重复。电影也是这样。虽然说李安这次拿奖之前已经名满天下,但对张爱玲作品的诠释显然又是全新的经验,从未合作过的梁朝伟,新面孔汤唯,都会让李安有不一样的冲动。《色,戒》的成功,把李安能够驾驭的题材再度拓宽,所有人都体会到李安的艺术感觉弗远不届。几乎可以这样比拟:《色,戒》让王家卫拍,肯定不是如此味道。张主席艺谋?也许根本驾驭不了。 
  几天前,看到一条新闻,说台湾有个舞蹈演员,称只要是李安导的戏,让她露三点都干。此女照片我看了,长得还不错,不是芙蓉、杨二那种得罪人的气质。估计也是平日装正经的,一提到李安,马上能一副五体投地的样子,的确说明了李安的魅力。要裸露都得在李安的戏里,梁朝伟也一样,伟大得稍逊的王家卫只能让梁朝伟春光乍泄,这回为了李安可就彻底解放了。当然他们有个冠冕的理由——为艺术而献身,但哪个导演作品就不艺术了?看来,级别不一样,献身程度多半有异。不过,将最珍贵的献给李安电影,值得。 
  我看过CCTV《面对面》王志专访,王志的咄咄逼人在李安真诚的眼神,儒雅的谈吐,谦逊的态度面前简直溃不成军,打个不一定合适的比方,这次比上次朱军面对《无间道》剧组还失败,完全是两种话语体系在交流。观众最深刻的感受是李安的谦和、淡定、人生境界的高远,而王志完全被李安的魅力牵着走,没到“找不着北”的程度,但那种反差让人觉得“有些教育、有些机构为什么会把人味儿弄没了”。李安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人,因此他无惧拷问。这种人格力量也会让演员完全放弃掉私心,投入角色塑造中去。 
  人人都爱ANG LEE,其实证明了人人都爱人性的东西。李安把某种“善”用自己的独特解构,在银幕上呈现它超越时代、国别、种族的魅力,他其实一直试图用影像表达自己的哲学观,同时他深谙与人平等交流技巧,视哲学为人学,不说教,不故作高深,因此才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同。李安的成功,讽刺了那些把“东西方文化”看得完全不可融合的论调。 
  说着李安,我想到大师意识特别强的田壮壮,脑海中固步自封的东西让很有天分的田大师越来越“另类”。我同意大师大都有怪癖的说法,但我自始至终反对——高高在上视观众为傻X的艺术心态。平等交流是民主时代的基本沟通方式,为下个世纪观众拍片?省省吧,下个世纪还用不用胶片都不知道呢。
  

文艺女青年徐静蕾的成功秘诀
老徐的成功秘诀是“功夫在诗外”,她之外的一些漂亮但肤浅的女艺人,可能连王朔、韩寒写过什么劳什子都不了然,当然就更不可能想着去认识一些大文人了。 
  文艺女青年徐静蕾的成功秘诀 
  徐静蕾现在已经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拍戏、闹绯闻、写博客、出电子杂志、题字,忙得不亦乐乎。单举徐静蕾的这手毛笔字,据说已发明了一个词叫“静蕾体”,这相当骇人,刘德华也喜欢写毛笔字,但以他的当红程度,也没哪个粉丝或专家硬取一“德华体”,看来,字的漂亮程度有异,将直接影响到艺人在书法界的定位以及地位。 
  有好事者紧跟形势还编了“静蕾体”的软件,大概不光娱乐界,在书法界也只有已过身的启功先生有此待遇吧。最近搬家到常有假启功书法出没的潘家园,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我试图从书法ABC练起,学老徐的字体,糅合启老字体,加上个体创造,指望有一天能弄一“飞体”出来,结果折磨三日后我把笔一掷,自认失败了。 
  “静蕾体”看着好写,却不是能轻易学来的;徐静蕾看似红得容易,其实她的线路也不是常人能走的。自从徐静蕾徐博客大名响彻中外之后,有许多女演员都干起了“邯郸学步”的勾当,在博客里把自己打扮得“知性无比”,结果大部分最终成了A货。有人用调侃的语气说徐静蕾是演员中的文艺女青年,又是文艺女青年中的演员,这话乍听起来有点像嘲讽,其实骨子里是欣赏。“四不象”这种动物很难归到哪一类,但却因为它的罕见而成为奇珍异宝。 
  仔细分析徐静蕾这个北京大妞,她不漂亮,但有点神秘;她皮肤不好,但气质知性;她演技一般,但写技不俗。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带“差异性”的娱乐圈鲜明符号,徐静蕾是典型的“人有我有,人没有我也有”的全能选手,因此,她能在社会愈来愈流行范冰冰、黄圣依们的大氛围下突围而出,飘忽不定于演员、导演、主编、时尚人士等身份间,吸引大众眼球和媒体视线。 
  徐静蕾的红多半并不是作为一个演员,她很可能一辈子都很难拿到关于演技的专家奖项,但老百姓不用也不愿意理这些,他们争先恐后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