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三天读懂心理学 >

第5部分

三天读懂心理学-第5部分

小说: 三天读懂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就是因为嫉妒引发的悲剧。
  有一对夫妇,两个人都是非常著名的作家。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对于文学的共同爱好而相互爱慕的,后来更是因为对相互才华的肯定而结合在一起。应该说他们是幸福的,但就在男作家61岁的时候,却残忍地杀死了他的爱人。
  原来,在他们认识当初,男作家的名气就已经很大,而女作家还只是文坛的新秀。但渐渐地,女作家居然后来居上,其写作的才华和名气都超越了她的丈夫,这让男作家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嫉妒的烈火已经无法扑灭,他开始抽烟、酗酒、打骂自己的妻子。
  女作家因为无法忍受丈夫的嫉妒和打骂,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朋友家里寄宿。这样的日子就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女作家和男作家的新书同时出版,女作家的书卖得很好,刚一出炉就创下了几十万册的好成绩,而男作家的书却只卖出了几千册。男作家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和他朝夕相处的女人,更容忍不了她比自己更出色。于是悲剧发生了,他将枪口残忍地对准了跟他生活了半辈子的爱人,之后,又绝望地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情绪心理学——好情绪带来好人生(11)
本来在外人眼中两个人是天作之合,不仅有共同的志趣,又同是一起生活互相帮助的伴侣,谁也想不到他们之间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而悲剧的源泉,却仅仅是因为男作家的嫉妒。
  可怕的嫉妒,可以夺走相濡以沫的感情、夺走宝贵的生命,还可以夺走美好的前程。
  张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名牌大学,今年大三,学的是历史人文学科。刚上大学的时候,他很愿意帮别的同学的忙,而且为人热情、大方,性格很开朗。所以他和班里的同学,和各个学科的老师的关系都很融洽,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印象也很好。提起他来,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由于在这所名牌大学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精英”,张华虽然成绩很不错,但在这个“精英”云集的集体中,他并不是显得很突出,慢慢地,张华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受不了看到别人比他出色、比他强。老师表扬其他的同学,他的心里就酸溜溜的,认为那个同学做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看到别的同学家境富裕,心里就嫉妒,并埋怨自己的出身不好;他看到别的同学拿了奖学金或是提为大队干部,就嫉妒得连觉也睡不好……
  张华有一个同学,和他是同乡,两个人的学习成绩不相上下,而且又是同一年考进大学,所以张华就特别注意他,总是暗地里和他比较。那个同学上了大学以后,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后来还被选为班级干部,这下张华的嫉妒心更盛了,就总是认为老师对他有偏爱,所以才让他做班干部。渐渐地,由于张华的嫉妒心态不断升级,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由学习转到了自己这个同乡的身上。他总是关心他的一举一动,想抓住他的把柄,向大家宣布他不如自己,到处说这个老乡的坏话。同学们开始有点儿讨厌张华了。
  为了把自己的老乡比下去,在竞选班级骨干的时候,张华居然暗地里做小动作,拉选票,结果他的阴谋被同学们识破,选举结果只有一票,而且是他自己投的。
  老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张华自认为比不上他,但由于嫉妒心作祟,张华居然在考试的时候作弊。接连两场考试,张华的作弊都没有被发现,张华很得意,以为这次一定能超过这个老乡同学,然而就在第三场考试的时候,他作弊被监考老师抓了个正着。监考老师对他说:“前两场考试我就注意你了,想给你次机会,希望你有所收敛,结果你居然连续三场都靠作弊来应试。我再也不能容忍你的行为了!”张华当场痛哭流涕地求老师放过他这次,但学校的制度是无情的。经过研究,学校的教务处作出了开除张华学籍的处分决定。就这样,张华因为自己的嫉妒和攀比,害的自己失去了在大学里继续学习的资格。
  从张华的身上,我们应该看到,嫉妒是一种害人害己的不良心理。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人们会迷失心性,无视道德,身心被残害,最终导致思想偏激,行为极端,酿造恶果。一味地沉浸在比较和嫉妒中,思维会紧张,人会感觉很累,并且就像张华那样毁了自己的前程。
  妒嫉是由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偏激反映,引发妒嫉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克服的办法却是很简单也很直接的,只要能够对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稍做调整就会发现,嫉妒别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对于别人的嫉妒,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和虐待,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折磨。

第一章 情绪心理学——好情绪带来好人生(12)
嫉妒心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伤害的,会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嫉妒别人,不如增加自己的本领和修养,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行时,自己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别人也会尊重你、信任你!
  刚柔定律: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诸多困惑不顺乃至悲剧,往往就是无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则是不能放下不应有的执著。心理学家提醒我们,做好了“放下”的学问,才能收获到人生的快乐!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要面对各种成功与失败。对待成功,很少有人宠辱不惊、淡然受之;对待失败,也很少有人能否潇洒一笑,拿得起放得下。
  这时,如何正确地调适自己的心态,是一个人生存本领的体现。以前,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无论是对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当采取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态度,这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但是,这样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凡事必须勉力为之,苛求结果。生命中,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人生中,很多事情应该懂得放下。如果太执著,作茧自缚的就会是自己,就像这个故事中的蜘蛛猴一样——这是一种个头很小,大约十几厘米高,生活在亚马逊密林中最高的树上的蜘蛛猴,多年来人们一直想捕捉蜘蛛猴,有一位土著人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他在小玻璃瓶里装一粒花生,放到树下。当人离开后,蜘蛛猴就会从树上爬下,把手伸进瓶里抓住花生。 握住花生的拳太大,手拔不出瓶口,于是蜘蛛猴就成了猎物。把它带回家后,蜘蛛猴仍然攥着瓶里的花生不放手,它就是不肯丢下那一粒花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命运和自我。人一生要走的路途是漫长的,学会“放下”,正是掌握丢弃不必要东西的技巧。毕竟,我们要给自己的思想经验腾出更大的空间去应对未来的生活挑战。
  一般来说,压力并不一定和职位、财富成正比,比较容易感受到压力的,往往是不懂得说不,拿得起 、放不下和事事要求完美的人。心理学家称,要求完美的人,大事、小事都要求自己要做好,到最后就容易演变成不分轻重缓急,然后时间就不够,有压力的情况下,事情反而做不好,这样就会怀疑自己,会想要做得更好,但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反而做得更糟糕,最终会产生对自己十分失望的情绪,沮丧和忧郁的情绪就会趁机冒出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的心灵,如果记挂太多,也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章,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放下该放的事,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对于一种刚柔相济的弹性人生来说,放下是为了更好地进取,当你放下自我,舍弃拥有,你会获得从头再来的充实、品味收获的喜悦、拥有创业的荣耀……你得到的将是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跨越,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有在放下的同时付出加倍的努力,才可以成为现实。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138个年轻人共做一件事情,让一半人把自己的事做完,另一半人中途停止。几小时后,那一半中途停止的人对没完成的事情耿耿于怀。
  这说明,当想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时,人们便会对这件事情长期地放不下心。严重点说,如果人的这种担心得不到很好的调适,便有可能走向一种极端,会过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而不顾客观的条件和自身的能力一味地硬干下去,以致自己走入死胡同,生命变得又累又枯燥,生活也会变得十分乏味。
  一个做事伸缩有度、游刃有余的人,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把生活打扮得五彩缤纷;而一个不顾客观条件、拘泥于“非把事情干完不可”的人,会活得很紧张、很狭窄、很累。不必苛求完美做永远不想放下的人,这样的人生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一个永远不能放下的人,未必有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
  因此,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吧!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天依然是那么的蓝,草依然是那么的绿,明天的朝阳正等在你的窗前呢!
   。。

第二章 说话心理学:话是开心锁,看你怎么说(1)
口耳相传:一开口就打动人心
  心理学家发现:最有魅力的微笑,不是咧开嘴,露出八颗牙就行了,最关键的是听到了声音就能够让人想象出微笑的表情!打动人心的沟通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要口到、眼到、心到、情到,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成为春风、春雨,暖透人心!
  心理学的奥妙在于“攻心”,直指人的隐秘心灵,每天学点理学就可以帮助你在复杂的人世中得到纵横驰骋的奥秘,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说话攻心术!
  大家会发现,同样都是说话,效果却各不相同。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直指人心呢?一定要“攻心”。以“心”为重,针对我们说话的对象,具体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弱点,以此来决定什么时机点该说什么话,什么时机点不该说什么话,或是该说多少话。
  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如此才能攻到对方的“死穴”,说得恰到好处,才能打动对方,在必要的时候,或者是锦上添花,或者是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你就会成为说话的“策略高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心理学家也会通过语言来破解人们的心灵密码。语言与心灵是可逆的,如果我们懂得心理学的奥秘,破解到说话对象的心灵密码,那么,对立和敌意这种来自情绪化的误会就能迎刃而解。
  我有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有一次,他在下雨天开车,到了某个路口,因挡风玻璃有雨水看不清,他明明瞄见信号灯是黄灯,于是就踩了油门,跟了前面的车越过十字路口。
  突然间,他的车子正前方撞上一辆自行车,自行车上的人叫了一声摔到在地上,他赶紧下车,他先观察了一下骑自行车的人,是个背着背包的学生,自行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