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三天读懂心理学 >

第13部分

三天读懂心理学-第13部分

小说: 三天读懂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友之交在于信、在于义,但是之所以为朋友,在于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以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就是唯一,别人就必须听取。我们的意见可以坦诚提供给朋友参考,我们有义务为朋友提供帮助,但是,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朋友一定服从于我们的意而强人所难,是谁也不愿接受的。适可而止,是维系友谊以至于一切社会关系的艺术。凡事总有一定限度,朋友之谊、同事之道,取决于我们的真诚胸襟。
  人们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都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都有自己的主见。朋友只是相互勉励,坚定其志向,并不是相互依从与服从的关系。
  古人说:“盖未信而谏,圣人不与。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谁也不能代替别人思考,谁也不能代替别人选择什么!我们只能将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委婉地告诉他,至于是否听取,取决于他自己,应当由他自主决定。不要凌驾于他人之上,替他人设计。任何人都是独立的,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其对生活的感受都是独特的。不必强人所难,也不要自以为是。
  由于生活的经历不同、体验不同、感受不同,因而,他所做出的行为应当说都是符合自己需要的。谁也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谁也无权干涉别人的生活。谁也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框定别人的行为。谁的行为也并不唯一地正确,而否定别人的生活。谁的生活中都有别人无法感受的隐痛,任何的决定都是基于自己生活的经验和感受而作出的抉择。不要以自己的幸福观苛求别人遵守什么教条或规范。谁也无权要求别人按不合于他的方式处世。
  事不过三,物极必反。对于朋友,我们只能建议,只能提供我们的想法供他参考,但无权替他作出任何的决定。凡事皆有度,过分强为,是不明智的。这是忠言,也许有朋友会觉得不以为然,我们只是他生活的旁观者而不是感同身受者,所以我们劝告的出发点并不一定    适合于他,也许并不符合他实际的生活状况,所以只能由他自主选择。
  友谊的维护就在于共同的珍惜,维护的方式并不是强求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我们应该明白“人各有志,不能勉强”这一道理。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会走向真正的和谐。所谓“远香近臭”,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情不可,总是在他们面前唠唠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往往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得不好,还会自取其辱。

第三章社交心理学——让你的社交如鱼得水(12)
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就是魏征那样杰出的大臣,又遇到唐太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劝谏唐太宗而差点丢掉性命吗?一些忠臣遇到那些平庸顽固的皇帝,依然冒死一谏,结果不外乎是白丢一条性命罢了,根本不起作用。
  所以,还是保持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一见如故”是很多初次见面的人习惯使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虽然是初次见面,可是彼此的感觉就好像已经认识很久了。
  的确是有“一见如故”的情形发生,能碰到“一见如故”的人是人生中的一种幸运,因为彼此可以少掉“试探”这个过程,而可直接进到“交心”的层次。可是以人性丛林里的法则,“一见如故”固然是“幸运”,但有时却也是“不幸”的开始。
  当一个人和你初次见面,并且热情地向你表示和你“一见如故”时,你可以不必拒绝他的热情,但你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这句话,思索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因为这可能纯粹是一句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裹上糖衣的毒药,他是要用温情来拉近和你的距离,好从你的身上获得某些利益。如果这是一句客套话,你的热切回应不但无法对对方产生效用,自己也会为对方随之而来的冷淡而“受伤”,更有可能暴露自己,反而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而最有可能的是,你把对方吓跑了。如果对方真的另有所图,你的热切回应正好自投罗网,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首因效应:重视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式,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但是,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必须要重视首因效应,因为大多数个人,都十分重视你留给他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在这种交往情景下,对他人所形成的印象就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心理学家指出,首因效应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次见面,我们会根据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等,形成对方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张淼应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一个派对。派对上,大家都互相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疯狂地欢声笑语,张牙舞爪地跳舞。张淼在此次派对中,打扮很正式,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并不是很受欢迎。朋友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也不是很好。在后来,张淼其实遇到了好几笔生意单子,客户都是此次派对上见过面的朋友,可惜人家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好,生意硬是没谈下来。
  张淼找到了当初邀请他参加派对的朋友,很诚心地问道:“那天我的行头差吗?说话哪里有不妥吗?为什么他们对我第一印象会那么差呢?要知道我几笔生意单子的客户都是他们,竟然一笔也没签成。”
  面对张淼的疑问。朋友笑了笑,说:“你那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他们对你的第一印象的确不是很好。因为那天那样的派对,完全是为了放松而开,去参加的人都抱着释放心情的心态,但你却一如既往地彬彬有礼、言谈儒雅,对于疯狂的他们来说,你的出现,似乎把一幢大楼快给掰歪了,你去参加派对似乎是别有用心。”

第三章社交心理学——让你的社交如鱼得水(13)
张淼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终于认识到了那天不受待见的原因,原来是自己的心态根本没有与派友们融到一起。可是,大家也不能凭一次相逢,就完全否定一个人吧!张淼随即又对友人询问:“难道大家都用第一印象看人吗?难道一次派对上的对我的偶然看法,就形成对我永久的必然排斥?”
  友人笑了笑,说:“对呀!第一印象很重要。比如,咱们都爱看83版的《射雕英雄传》,并且因为它的经典形象先入为主,所以我们看到后面翻拍的那些,都觉得无法接受或是根本不能与83版媲美,而对那些山寨版的东东也是嗤之以鼻。这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叫首因效应。”
  一般来说,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我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张淼遇到的这种情况便是典型的例子。
  凤丹是一个典型的啃老族,成天不务正业,就知道花家里的积蓄品美食、穿名牌,到各大论坛冒泡……她从来不听朋友们的劝说,对找工作没有一个概念,仿佛也没有男人愿意要这样慵懒的她。渐渐地,身边的朋友都对她失望了。
  一次,凤丹见物长草,随即拿着信用卡冲向了商场。逛呀逛呀!该扫荡的都扫了,该试穿的也试了。正准备打道回府时,突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脚给崴了。正当她一瘸一拐地走出商场门口准备开车时,遇到一位前所未有的型男!长期被金钱和网络堵塞的心仿佛一下子敞开来,眼前阳光明媚、青草白云……
  型男微笑着朝凤丹走来,看着她大一包、小一包的东西,不由地主动打了个招呼:“嗨!我看你逛了很久了。需要我帮忙吗?”
  这看似调侃的招呼在凤丹心里,不知怎的就成了最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凤丹露出灿烂的笑容,以一个极其妩媚的“甫士”走到型男跟前,说当然不用。谢谢。然后,径直打开自己的车门,钻了进去。
  不料型男又跟了上来,说道:“脚都不灵便了,还怎么开车,不为自己想,也为马路上那些无辜的车主想想,人家的车可是血汗钱换来的,被一个瘸子撞坏了多心疼啊。”
  听到型男的话,凤丹乐呵呵地笑了,是呀,自己的车是爹妈买的,撞坏了哪知心疼,再买一辆便是了。转而一想,又觉得型男此话极具讽刺意味,莫非知道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啃老族。不行,得找他说说。
  于是,凤丹同意让这位型男开车送她回家,并且与型男谈了不少。通过谈话,凤丹得知,此人乃自己闺密特意为自己挑选的结婚对象,是一个小有成就的海归。今天的偶遇看来早有人策划好了。
  几个月后,慵懒的凤丹竟然真的与那位型男成婚了,两人经营起了甜蜜美满的小家庭。回忆从前,凤丹忍不住问:“全世界都知道我懒,你为什么看上我。”
  型男回答:“因为对你的第一印象不错,我之前没有见过你懒惰,我第一眼见你的时候,是你在商场精挑细选,看上去就像一个会精打细算的小主妇。那你呢?全世界都知道我花心,你怎么看上了我。”
  凤丹同样回答:“因为对你的第一印象不错,我之前也没有见过你花心,我第一眼见你的时候,你很热心、很幽默。”

第三章社交心理学——让你的社交如鱼得水(14)
看来,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为了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仪表,衣服要整洁,服饰搭配要和谐得体;其次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锻炼和提高自己交谈技巧,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我们不仅要学会一些技巧,同时,我们要知道,与人交往是件天长地久的事,无论什么人都有可能成为好朋友,为了保持这份长久,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应有一颗真诚的心。
  定式思维:别被老眼光束缚了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思维定式的人,时间一长,将会内心烦躁、身心疲惫、精神沮丧。比如,现在使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通常的电脑操作大多是采用会话形式,只要对电脑下达指令后,电脑便会言听计从。习惯了与电脑交流的人,往往很难体谅朋友,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要么执意坚持、要么全盘放弃,陷于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之中。以至于被老眼光束缚了自己,交友时经常碰壁,最终对社交失去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