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赵匡胤传奇 >

第9部分

赵匡胤传奇-第9部分

小说: 赵匡胤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皇城之内乱了半天,虽然一时停了下来,不再闹了,但却仍是人心惶惶,议论纷纷,闹得满城风雨,安静不下来。      

  次日早朝,朝中例行廷议……

  各位读者也许觉得奇怪,你写书的既然说到“早朝”,为什么不说皇帝登殿理政,却说是“朝中例行廷议”呢?原来这阵子老皇帝刚刚死了,新皇帝去了邺都接位登基还没回来。为什么搞得那么复杂?这就得先向读者交待清楚的了……

  你道这位当今皇上是谁?这时是五代的第三代王朝,时间是后晋天福七年,皇帝姓石名重贵。他的伯父石敬瑭是后晋开国第一代皇帝。原来统领三军在邺都征讨安重荣,安重进兄弟。留下石重贵在汴京署理朝政。不料正指挥着打仗的时候,石敬瑭突患急病。便下诏急召石重贵前来邺都主持军务。病危时更委托石重贵和宰相冯道为顾命大臣,嘱托他们扶立他那个只有七八岁大的亲生儿子石重睿继位。

  那石重贵本是石敬瑭的侄子,年己二十三岁,受封爵为齐王,极得石敬瑭宠信,这小子眼睛早就盯着伯父那个龙位。见石敬瑭病得不轻,那里舍得把这皇帝让给石重睿。于是便与禁卫军统领景延广计议一番,并许诺:若能扶立自己当皇帝,定委他以宰相之职。

  那景延广见石敬瑭病危,正想着他一但死了,凭自己主管着禁卫军之权,另立新皇帝,以便揽权专政。如今石重贵找上门来,正是求之不得,便一口答应了下来,两人密密商议一番,做好了准备。

  那冯道是个文官,手上没有兵权,说话算不得数。石重贵没把他放在眼里。那冯道见此情形,心知有变,也不敢哼声。

  那一日石敬瑭刚刚咽气,随驾在邺都的百官急忙在朝廷集合,等候立新皇帝的消息。只见石重贵,冯道两位顾命大臣来到朝堂之上,宰相冯道取出皇帝遗诏正要宣读。那景延广劈手夺过冯道手中的遗诏,也不等冯道开口,便攘臂高呼:“皇上病危之时,口喻本官:皇上一旦宾天,乱世不宜立幼主。着令齐王重贵立即继承大位。”

  说罢,领着几员将领,就在殿上策扶石重贵换上龙袍,登上了皇位。

  那冯道本是个泥菩萨,凡事不敢乱开口的。如今见殿上刀枪林立,都是景延广的部下,明知景延广说的不是遗诏中的话,也都不敢哼声了。其他的文武官员不知就里,也都一齐下拜,山呼万岁,拥立了石重贵当新皇帝。那景延广外握军权,内掌朝政,便成了一品当朝了。

  邺都是个战时首都,是石敬瑭在这里指挥打仗临时设立的,汴京才是正当的京城。石敬瑭领兵去邺都时,委任石重贵为汴京留守,掌管朝政,枢密副使,侍中桑维翰相辅。日前急召石重贵去邺都,这汴京的事务就由桑维翰临时掌管了。

  这桑维翰比不得石重贵。石重贵是皇帝的侄子,受齐王之爵,又是汴京留守,可以行使皇帝的权柄。那桑维翰只不过是个枢密副使,石重贵临行时虽委以暂理朝政,但与朝中百官仍是同列之臣,没有绝对权威的。临朝理政,都是与百官商议处理,所以只能“廷议”,和大家商量着做,自己作不得主的。

  正是:残唐乱世无真主  有权在手便称王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回:不知好歹游戏惹祸  误触王法公子充军
上回说到那赵,石,王三位公子在皇城闹了半天,把这汴京闹得人心惶惶,次日临朝,例行廷议,有皇城兵马司出班奏道;“昨日中午时分,有现任岳州团练使赵弘殷之子赵匡胤,骑了一匹泥马,在开封城内乱跑,弄到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当下又有御使周凯出班奏道;“开封府亦有来报,昨日,岳州团练使之子赵匡胤在汴京城内乱跑泥马一事,有人说是鬼神附体,有人说是巫婆施法,弄得谣言蜂起,百姓不安。”

  一些平日与赵弘殷存有芥蒂的,趁机说:“这赵弘殷赵大人,晋京述职已有多时,按律外官一律不得在京滞留,如今老皇帝宾天,新皇帝登位,其子弟在京城之内生事滋扰。按律应交三司严加查处。”

  一些素日与赵弘殷相好的却说:“赵大人乃外任官员,其家中子弟不谙京都法度,偶触律例,情有可原,理宜从轻发落。”

  跟着,又有几位大臣出班奏事,各抒己见,桑维翰听罢,心想:今日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百官意见不一,判重了得罪了这一边:判轻了得罪了那一边。自己也不过代理廷议罢了,又何必去得罪人。

  于是,桑维翰便把吏部,刑部,礼部几位大臣都请到一块商议道:“今日此事,各位大人看是如何处理为好?”

  这三部的官员都是文官,手下无兵无将,平日都是有职无权,看着皇帝眼色办事的。尤其是如今天下纷乱,兵骄将傲,老皇帝刚刚死了,新皇帝才刚在邺都登基尚未回来。对于那些带兵的将领,谁也不敢去得罪。便建议说:“按历代惯例,新主登基还要大赦天下的。如今犯事的又是朝官子女,年少无知,游戏触律而已,按下官们之见,略施惩戒也就是了。”

  桑维翰听了这么一说,心想:既然三部官员都议从轻发落,自己正好顺水推舟了。与众人商议一番,便发话道;“岳州团练使赵弘殷赵大人。”

  那赵弘殷听得传唤,应声出列道;“卑职在。”                                   

  桑维翰道;“赵大人因病晋京治理多时,据称亦已痊愈。也应侭速回岳州供职。三年之内,无宣不得进京。着令明日即回岳州,以免贻误军务。”

  赵弘殷忙答道;“卑职遵令。”

  桑维翰又道;“至于赵大人家的公子赵匡胤,昨日在京城之内泥马驰骤一事,扰乱皇城,惊动朝野,殊属大不敬之罪。现经本官与三部合议:体念先帝立国之初,卿家屡建功勋,又因外放官员子弟,不谙京师律例,姑且大戒小惩,从宽发落,由兵部发放至大名府充军三年。不予深究也就是了。”

  赵弘殷连连叩头谢恩;“朝廷宽宥卑职犬子之罪,卑职谨代合家老少遥向皇上叩首谢恩,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廷议之后,赵弘殷匆匆回到家中,满脸怒容。夫人见了忙问;“老爷今日朝罢归来,为何怒容满面的。”                          

  赵弘殷道;“罢了!罢了!都只为香孩儿这个逆子,闯下了弥天大祸。今朝多亏了朝中执政诸位同僚呵护,念在老夫当年扶助先帝立国有功,不于深究,否则就要全家抄斩,个个都要人头落地。你说慌也不慌?气也不气?”

  赵夫人听了,也大吃一惊,忙问;“究竟是什么回事?”

  赵弘殷也不答话,只是连声吆喝;“快叫那逆子出来!”

  家人忙传话;“老爷有令,请公子出堂。”不一会,屏风后转出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俩,拜过父母,拱手一旁侍立。

  赵匡胤问道;“爹爹呼唤孩儿出来,不知有何吩咐?”

  赵弘殷喝道;“香孩儿,你干得好事,几乎祸及全家,你知罪不知?”

  赵匡胤忙问道;“孩儿每日来也不过是与朋友们饮酒闲逛,游山玩水罢了。从未做那伤天害理,叛逆朝廷之事,如何惹得祸来?”

  赵弘殷冷笑道;“好一张利嘴。还说如何惹得祸来?我且问你;昨日午时,你驾了一匹泥马,满城乱跑,这是怎么回事?”

  赵匡胤听了,也自好笑,说;“回爹爹的话,孩儿至今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孩儿当时同了张家,罗家两位兄弟,到城隍庙里游逛,看见廊下有一匹泥马,一时贪玩,就乘上去取乐。谁知孩儿刚乘上去,它就跑了起来,还跑到大街之上到处乱转。”

  下人们听了,尽皆谔然。一个老家人说;“好叫老爷得知,人们都说鸿福齐天之人,自会有百灵扶助,听说书的说;当年唐太宗征高丽,也是骑了一匹泥马渡过江去的。大公子骑到泥马身上,那泥马就跑了起来,想必大公子也是……”老家人还没说完,

  赵弘殷忙一声断喝;“住口!这话也是胡乱说得的吗?刚才金殿之上文武官员就说了,在京畿之内这么一闹,扰乱皇城,惊动朝野,是大不敬之罪,幸好朝中执政诸位同僚,体念老夫是有功之臣,不予重罚,不过……重罚是免了,这轻判就免不了的。告诉你们,现在立即收拾细软,明日随老夫回岳州,三年之内不得进京。”

  赵匡胤忙问;“爹爹,咱们明日就要回岳州麽?”

  赵弘殷冷笑道;“你这个祸根,你连岳州也回不得!朝中诸位执政廷议,对你略施惩戒,判你充军大名府三年……”

  赵匡胤听了,暴跳如雷,大叫;“俺犯了什么弥天大罪?值得去充军三年?这个执政的好一个糊涂混蛋……”                                                         

  赵弘殷大惊失色,喝道;“畜生住口!这执政廷议是代替皇上行权执法,是骂得的吗?你犯的罪还轻吗?如果都察御史按律处置,最轻你也该得个杀头之罪。现在廷议开恩宽宥,只判你充军三年,你还敢骂?你还想祸害全家吗?”

  赵夫人流着泪说;“老爷,香孩儿自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那里懂得朝廷规距。现在又要充军千里之外,如何受得了这般苦楚?”

  赵弘殷怒气未消,说道;“夫人,这都是你把他骄纵成性之故,此番充军,让他历练些艰难,吃些苦楚,磨磨性子,也是好的。”               

  赵夫人说道;“老爷,话虽如此,老爷还应有个处分,对香孩儿安排一些关照。不然,妾身还是放不下这颗心的。”               

  赵弘殷道;“夫人尽可放心,老夫早有计较。这大名府总兵窦融,是我的年侄,老夫早年与他父亲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是极要好的。待我修书一封带去,嘱咐他照看一二,自然无事的,夫人侭可放心……”                   

  正说话间,家人来报;“禀报老爷,门外来了两个兵部解差,送来了公文,说是请公子立即起程,前往大名。现在厢房等候。”

  赵夫人听了,禁不住又哭了起来;“怎么说去就去,那末快就要走的。”

  赵弘殷听了,一面修书,一面对夫人说;“军令急如火,王命大如天,这是怠慢不得的。你快去后堂收拾孩儿的衣物用品,安排两名稳当的家人,陪同孩儿上路。”

  赵夫人听了,忙忙的领着丫环往后堂张罗去了。赵洪殷又吩咐老家人取出两锭银子,放在案上。又传话那两个解差进来。不一会,赵夫人领着赵匡胤,赵匡胤的妻子贺金婵,赵匡胤七岁的弟弟赵匡义,两个挑行李的家人,丫环等出到前堂。接着,那两个解差也从外面进来,先向赵洪殷行礼;“拜见赵大人。”

  赵弘殷道;“罢了。你们也是执行公务,无需多礼。”

  两个公差忙说;“小人不敢。”

  赵弘殷道;“此去大名,来回约需一月,也算是个苦差了。这里有二十两银子,你们拿去

  安置家用。”向老家人示意,老家人把那两锭银子交给两个解差。

  两个解差假意推辞了一会,便收下了,又向赵大人行礼道谢;“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