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村风云变幻史:万各庄 >

第24部分

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村风云变幻史:万各庄-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子要顶新毡帽……”奶奶坐在炕头上,围着个棉被,眨着两只瞎眼,哼哼唧唧地数唠着。盼福坐在奶奶怀里,抠着棉袄的陈套子对奶奶说:“我要身新衣布(服)。”“好,你爹挣回钱来,给俺盼福买身新衣服,就不穿这破袄了,再给你哥买两挂小鞭炮。”
  盼福笑得很甜,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母亲掸去屋顶上的棉花绒子,清除了犄角旮旯儿的尘土,刷洗了坛坛罐罐上的污垢,将大小物件规整一番。屋子比平时干净豁亮多了,满像个过新年的样子。
  爷爷将水瓮淘干洗净,倒了刚挑来的水。他担着水回来,走得很慢很吃力,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本来就弯的腰被两只木水筲压得更弯了,活像一张拉紧了的弓。
  风冷嗖嗖的,太阳仍没露出脸来。我一笤帚挨一笤帚地扫院子。两只小手冻得又红又肿,耳朵像刀割一般疼。要是在平日里,我早就偷偷溜了,可那日不同,也不知自己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耐心和毅力。
  “爹。”看父亲从外面走进来,搬着他的破被卷儿,一手提着少半袋粮食。扛长工的一般都在主人家吃住,白日干一天活儿,晚上要侍候牲口。我放下笤帚急忙迎上去说:“爹,屋子是我帮着妈妈扫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万各庄 十四(2)
父亲只顾朝屋里走,眼皮连抬都没抬,真让人扫兴。他走进东屋里,将粮食蹾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炕沿边,低着头不言语,像是有人招惹他生气似的。
  “怎么干到这时候?”奶奶坐在炕头上开口道,“他过年,咱就不过年吗?”父亲闷着头,像个没嘴的葫芦。“钱呢?”爷爷在炕沿边磕去烟袋锅的烟灰,然后问父亲。父亲磨磨蹭蹭地从兜里摸出几块钱来,放在爷爷伸过去的手里。
  爷爷将钱接过去,眼睛亮了一下,马上又阴沉着脸说:“年底了,咱缺钱花,一次还没给算清呀?”母亲补着盼福的棉袄,抬起头瞥了眼爷爷放下的钱,露出惊异神色。父亲摘下头上的破棉帽子,皱起眉头,唔唔哝哝地说:“何昌荣翻开帐本,扒拉着算盘,扣去咱借的粮,预支的钱,给他打的利,七折八扣的,说就剩这些了。我心里也是犯嘀咕。”“干一年,比别人受得累大,挣回得不多,怎么搞的?”母亲有些不满地说。“你们仔细算算。”奶奶给光着脊梁的盼福盖好被子。爷爷掐着指头数算着,嘴里小声地叨咕着,像四五岁孩子数数儿一样。
  “我怀疑那帐上有鬼,咱借得少,他记得多,可咱一个瞎字不识,帐上多少就是多少,咱就得依人家脑瓜凿。”父亲将棉帽子扣在头上。
  “我算不过来,”爷爷发了烦,吩附父亲道,“你去求求你谢平叔,他识文断字,给咱算算。”
  父亲像被钉在炕沿上,一动都不动。“去呀!憷什么头。”爷爷的声音很是严厉。父亲抬起屁股,慢慢腾腾地朝外面走去。
  屋里暗淡下来,母亲将补好的棉袄给盼福穿上。盼福挣脱奶奶,搂着母亲的脖子说:“妈,我饿。”
  一顿吃饭的工夫,父亲蹬蹬地从外面闯进来,把棉帽子甩在炕上,脸色铁青着,像吹猪一样喘气儿。盼福放开母亲,躲到奶奶的身后,怯生生地望着父亲。父亲冲爷爷说:“何昌荣这个老私孩子,坏了良心,钱和粮都少给了。”奶奶自语道:“都说这家人斗不了,雁过拔毛,一点儿不假。”母亲对父亲说:“人家就看你下菜碟,拿你这死肉头,你这窝囊废……”
  父亲额头上的青筋绽起老高,一手拿起甩在炕上的棉帽子,一手攥紧拳头,蹬蹬地朝外走,像是找人拼命似的。长那么大,我还没见父亲上过那么大庄稼火。
  天色更加暗淡下来,本来就窄小的院子显得更窄小。
  父亲眼见着要出家门口。母亲像疯了似追上去拽着他的棉袄,“孩子他爹,别去了,我求求你,吃个哑巴亏算了,咱就当丢了,让贼抢了,让他自个儿买烧纸吧!”“不把那钱给我,我就跟何昌荣个老私孩子没完。”父亲使劲地挣脱母亲。只听“哧啦”一声,父亲的棉袄就被扯个大口子,棉花套子都露出来。
  母亲跑上前去搂着父亲的大腿,苦苦哀求着。她知道父亲向来老实巴交,一上来脾气却像牛一样倔,生起气来跟人讲理又说道不上去,去了怕有个好歹的。“你站住,”爷爷从屋里走出来,朝父亲怒声喝斥道。父亲没敢再往前走,回头看了眼爷爷。母亲像见到救星一般,感激地望了眼爷爷,搂着父亲的手松开了,抹去脸上的泪水,站起身拍打着膝盖上的泥土。
  “过年图个吉利。打起架来,不知底细的人就会说,咱是穷得过不去年了,想讹人。再说,他族大人多,有钱有势,打架没咱的光沾,咱这独门独户的就得下口气儿。咱惹不起,咱躲得起。讨饭吃,以后也躲开那个门口。”爷爷站在院子里劝说父亲。

万各庄 十四(3)
父亲像被针扎了的皮球,气消了下去。他摸摸被母亲扯破的棉袄,然后走到我跟前,抱起我来,喃喃地说道:“盼牛,过个三年两载,咱有了钱,爹一定供你上学。你识了字,有钱人就骗不了爹了。”父亲的样子很是可怜,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就急忙低下头去。一滴泪水掉在我手上,我心里很不是个滋味。用袄袖子轻轻擦去父亲脸上的泪花,朝他点点头。心里说道:爹,你的话我记住了。长大一定上好学,念好书。为你,为咱穷人争口气。
  街上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孩子们欢快的叫喊声。
  父亲把我放下,拍着我的肩膀说:“盼牛,出去玩会儿吧!”
  家家的屋顶上冒着浓浓的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煮肉的香味,粘糕的甜味,鞭炮的火药味。起火像流星一样划破了夜空,二踢脚在地下沉闷地响一下,紧接着,又在高空爆响一声,花炮滋滋地喷出光彩夺目的火星,火星熄灭时还要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一向沉静的万各庄变得热闹起来。
  大多数人家门前都有鞭炮崩碎的纸片,残留的起火筒儿及孩子们的笑语欢声。老槐树底下聚集的人最多,大人们欢喜地站在一旁,瞧着自家孩子痛快地放鞭放炮。那些孩子们有的与我年龄相仿,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他们手里拿支点燃的香火。我本想走到跟前去凑凑热闹,可见别人都有鞭炮放,自己两手空空,就没去,只站在远处看了一小会儿。浑身感到冷嗖嗖的,一种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鼻子一阵阵发酸,泪水不知不觉流了出来。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委屈地朝家里走。
  腊月二十八,这是年关前最后一集日。天阴得像水盆一样,随时都会飘下雪花来,风一丝都没有,干冷干冷的,泼在院子里的水,立刻就结成一层冰。
  父亲穿戴好,背起出门时才用的蓝布兜子。知道他是去赶集,我就悄悄尾随在他的后头。
  街上几乎见不到一个孩子,只有挑水的或去赶集的大人们。
  “盼牛,”父亲发现我后,先是站住,然后又走到我跟前,摸着我剃光的头,和风细雨地说,“盼牛,外面太冷,回家去吧!赶集回来,爹给你买两挂小鞭炮。”
  一听说给我买两挂小鞭炮,当时高兴得恨不能趴在地上给爹磕三个响头。我感到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我听话地跑了回去,藏在一个墙角处,直望着父亲走出街口,看不到他结结实实的身影,才回到炕头上暖和了一会儿。
  两只小脚丫伸到被摞底下,很快就不觉得冷了,只感到时间像小虫爬得一样慢。在屋里实在等不及,就不顾奶奶和母亲劝阻,偷偷溜出家门,穿过大街,走到村口上。
  天空飘起小雪花。尽管落在脖子里很凉,像塞进的冰渣子,可我一点都不再乎,觉得它像一只只白蝴蝶一样可爱,像下了一层白面一样美好,像梨花盛开时一样芬芳。
  在通往集市的路上,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枯树在飞雪中瑟缩着,荒坟在寒冷中躲藏着,乌鸦呱呱叫着飞来飞去,像要找个避寒的地方又找不到,来回飞着才觉得暖和一样。田野上白茫茫一片,几乎见不到一个人影,偶尔碰到的,也是朝集市方向去的。
  万各庄离我越来越远,高高的老槐树越来越模糊,周围成了一个白色世界。我站在路上,等啊等,像熬过三年光景,可仍不见父亲的影子。
  雪覆盖了我的小脚印,覆盖了田野里的坟地,覆盖了大地上的肮脏与丑恶。手冻麻了,脚下像踩着一块冰,浑身冷得直打哆嗦,可心里却是热乎乎的。两手来来回回搓一会儿,就捂起耳朵。透过漫天飞舞的雪花,透过茫茫的田野,透过前面模糊的村庄,仿佛见到父亲挤进鞭市,在每个摊位前看着鞭炮的大小,听听鞭炮的声响,然后又转悠到集市上鞭炮最好的一个摊位前,一手交钱,一手接过两挂小鞭炮,满意地塞进蓝布兜子里。

万各庄 十四(4)
赶集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买来各种年货,铺满雪地的路上印满脚印和车辙的痕迹。
  走过来一个人,不是我爹,又过来几个人,也没有我爹。我很失望,甚至怀疑父亲被人劫了。因为爷爷奶奶常说起,越到年节,天气越是恶劣,做贼绑票劫道的就越多。可我又不相信父亲会被人劫的,因为赶集的人都比父亲有钱得多。
  “爹,你快回来吧!”我焦急不安,几乎要喊出来,站在雪地里,上牙碰得下牙哒哒直响,心像掉进冰窖里。
  父亲终于回来了,提的蓝布兜子鼓起来。我撒腿刚想跑过去,可不由自主地摔了个跟头。父亲上前将我扶起来,拍打着我身上的雪,用两只大手替我捂着耳朵,心疼地说:“瞧把你冻的,嘴唇都青了。”
  “给我小鞭炮,我要小鞭炮。”我急忙拽过父亲手里的蓝布兜子,放在雪地上在里面乱翻着。
  “嘿嘿,没给你买来。”
  兜里只有两张灶王爷像,一卷红春联,两小捆香,一挂大鞭炮。无论怎样困难,哪怕是初一连饺子都吃不上的年景,这几样东西都是不可缺少的。爷爷说不供奉灶王爷,炊烟就不会旺盛,大年三十不烧香祷告神灵,人口就不会平安,大年初一的五更不放鞭炮嘣嘣,穷气就不会改变。我翻遍蓝布兜子,也没找到我想要的小鞭炮。我很委屈,泪水立刻涌了出来。我使劲地捶打父亲,不依不饶地哭喊着:“我要小鞭儿,我要……”“在这儿那儿。”父亲像魔术师一样从身上变出两挂小鞭炮,一挂用红纸包着,一挂用绿红包着。我破啼为笑,一下子把两挂小鞭炮抢到手里,像伏天渴了抢到个大甜瓜一样欣喜,然后撒腿就朝家跑,父亲被我落得远远的。
  奶奶屋里比晴天时还显得明亮,比生个煤火炉子还温暖。我小心地揭开红纸,生怕碰掉炮捻儿。呵,摆布均匀的小鞭炮露了出来,有小拇指般大,底上塞着泥,像小红蜡烛一样可爱。“一、二………十八、十九。”一挂共有十九个头儿。
  盼福抹把鼻涕,挪到我跟前,伸长脖子,眼里闪出兴奋的光,仿佛见到他最爱吃的糖豆,先是看,后又想伸手。“哥,给我仨。”我将盼福的手使劲往一边扒啦,然后用袄袖子将鞭炮遮起来。“不给。”盼福哭丧着脸,嘴噘得能挂上个小瓶儿。他回到奶奶身边,拉起奶奶的手诉苦道:“奶奶,哥不给我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