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行-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言 职场的真谛
当通用的职场技巧过于被强调之时,亲历的经验就变得珍贵而奢侈。如果说初入职场的人生宛如一张草图,茫然无措也便自然。可会明用自己的职场亲身经历,告诉你职场如何折射人生,告诉你最可靠的滋养因素是什么。
在公司中,我们都称可会明为帅哥老可。他在MSN的办公室论坛中有着众多粉丝,他写的《致初入职场的兄弟姐妹》贴子,有几百万的点击率。老可主持的《职场人生》视频节目,则诚挚地与嘉宾分享着职场的困惑与经验。
如今的职场似乎有着混乱的自由和崭新的逻辑,又似乎难以逃出几千年来远古的人际规则。它细节又细节。如何发邮件来表达立场?如何与上司有效沟通?如何理解“永远没有借口”?如何可以做到政见不同而不影响私人情感?如何度过工作中的黯淡时光?又如何尽快找到出口而不在门外长久徘徊?
读了老可的这本书,你会发现职场上宁静与达观的重要性,你永远不要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这就是职场的最高逻辑。会发现虽然踏实努力者与玩弄权术者都会受到阳光的惠泽,但你仍然清楚应该作何选择。
如果过去的日子曾经教会过我们一些什么,那便是:永远不要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最终,我们日复一日的所作所为,会毫不留情地决定着我们的未来,书写着我们的命运。这就是职场的最高逻辑。
微软MSN中文网执行出版人兼总编辑 刘书
2010年5月17日于北京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蜗居”与“蚁族”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是电影《甲方乙方》中的最后一句台词。从那以后,这个句式就成了经典,每到辞旧迎新的时候,它总是显得意味深长,甚至有一点儿淡淡的伤感……
对于最早的一代“80后”来说,这句台词更能勾起一个时代的“群体记忆”。10年前,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开始了梦幻般的生活。那个时候,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正在风靡,给无数校园恋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那是一个空气中都充满了浪漫的年代,他们很少考虑自己今后要面对什么。10年后,也就是2010年,他们将集体走向“三十而立”。当再一次面对这个句式的时候,不由得令人百感交集。
10年后的今天,80后们在哪里呢?他们过得还好吗?我们无法弄清楚每个人的情况,但是就像当年我们看冯小刚的电影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一些“群体记忆”来体会这一代人的生存状态。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已经过去的2009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且不说振奋人心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只看看与“80后”群体相关的热点,有两个词你一定深有印象——“蜗居”与“蚁族”。
电视剧《蜗居》的播出,促使人们第一次公开反思眼下城市里的人的生存压力。正如剧中郭海萍所说——“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郭海萍的女儿)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蜗居”的出现,使“房奴”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清晰起来,然而“蜗居”又不仅仅局限于像蜗牛壳一样的房子上面,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抛开房子,其他地方就没有“蜗居”吗?不妨想想如下的工作场景:一个大厅被间隔成密密麻麻的小格子,这些小格子就是很多人每天工作的场所,远远望去,大格子中塞满了黑压压的脑袋,像是一个偌大的蜂巢——这是很形似的职场中的“蜗居”。
如果我们思考得再深入一点儿,就会发现很多人每天上班就被“钉”到格子中,机械地重复着熟练的工作,赚着微薄的收入,年复一年……他们很想突破,但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他们很想晋级加薪,甚至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现实的天花板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只能疲于应对,不敢奢望自己的任何理想,就像郭海萍一样,根本不敢细想未来十年——这是更为神似的职场中的“蜗居”。
相比于“蜗居”,“蚁族”这个词语更具有群体性。“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它的出现源自《蚁族》一书,指的是“80后”的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从鲜为人知到备受关注,他们的命运成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80后”,他叫廉思,1980年6月生人,北京大学博士后。这本书是他在对北京小月河、唐家岭等“蚁族”聚居村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调查显示;“蚁族”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他们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作者廉思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们为什么聚居,是因为他们还有梦。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句,他们知道那个梦是什么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书中的被访者邓锟在给该书作序的时候,引用了《基督山伯爵》中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但需要等待时间来甄别梦的含义,并且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苍蝇人”——更普遍的状态
“蜗居”主要讲的是房奴,“蚁族”主要讲的是大学生低收入群体的聚居状态。这两个词显然不能概括“80后”的全部,很多人说自己不属于“蚁族”,也不住在“蜗居”,比如说,你是一个外企白领,每月拿着上万元的月薪,也幸运地在房价飙升的早期买好了房子,那么,你就一定活得开心吗,你就会无忧无虑吗?
真的不一定!当我从2009年7月份开始在MSN办公室社区连载《致初入职场的兄弟姐妹》的时候,很多朋友给我留言讲述他工作中的苦闷,其中甚至有很多是工作了八年、十年的“老人”,他们已经衣食无忧了,但是他们依然不开心。
后来我发现,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相比,更让人内心充满煎熬的是,大批的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放弃。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状态,是在摆脱了“蚁族”状态之后,仍然可能面临的一种状态。当我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下年轻人的这种心态,最好是遵循流行语的思路——既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动物的某些特性来描述目前的社会现象,那我要找的词语最好也与动物相关。可是,用哪种动物呢?
这个问题让我一时不得其解,直到某一天看到一位朋友的MSN签名,我才豁然开朗——“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板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却找不到出路……”我更加确信,这分明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特征——他们坚定地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但却苦于找不到方向;他们很年轻,精力充沛,愿意为梦想去燃烧生命,但他们或者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还不知道实现梦想的途径;他们空有一腔激情,却在现实中无精打采,他们身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迷茫!
于是,我决定用“苍蝇人”一词来指代这种状态,且没有半点不敬的意思,只因这个词与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是如此吻合。这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概念,让我感到这真的不是个案,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你甚至可以不经意地在周围的朋友身上找到它。
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13岁男孩高考654分考取北航”,2009年的这则普通新闻深深地震撼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会有同样的体会。
孙天瑞,1996年6月30日出生,2009年毕业于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6月21日,高考成绩出来了,他得了654分,这时离他13岁的生日还有9天。
成绩一出来,孙天瑞的爸爸孙峰就赶紧跟各高校在长春市的招生组联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非常愿意录取这个孩子,同时北京大学也表示可以录取他。
在选择大学这方面,孙天瑞头一次跟在他就读的高中教英语的爸爸出现了分歧。爸爸希望他上北大,因为毕竟北大的名气要“更大一些”。但孙天瑞坚持要上北航,因为北航保证他可以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可以专门研究飞机的发动机,这是孙天瑞特别喜欢的。
最后,还是爸爸向儿子“屈服”了。
——引自2009年7月7日《新文化报》
值得说道的不是孙天瑞是个神童,而是新闻中关于学校选择问题的父子争论。北大与北航都同意录取这个孩子,父亲觉得北大“名声大”;决定让儿子报北大,但孩子坚持报北航,原因是“北航保证他可以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可以专门研究飞机的发动机,这是孙天瑞特别喜欢的”。
我为孩子的见地与坚持颇感震惊:一个13岁的孩子,竟然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能为了自己的追求义无反顾地抛弃在别人看来光鲜诱人的东西,这多么难能可贵!套用一句广告语:“只要你知道自己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13岁的孙天瑞做到了。
设想一下,孙天瑞今后在作职业选择的时候会感到迷茫吗?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他在选择专业与学校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孙天瑞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人。媒体推测他本、硕、博连读下来也不过20岁,他毕业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定位的问题,也不用担心自己学历的问题,更不用担心自己的年纪。小小20岁就找到了方向,并已站在一个相当高的起点上,即便开始的时候工作上有不可预见的波折,但相对于其他同学,他还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奢侈”地挥霍。
当我把这则新闻转载到网络论坛中并撰写评论后,网友们发出了强烈的共鸣。一位名为Flyer15的网友在留言中惊呼:“天呀!惨死……因为我真不知道自己明天想要做什么。怎么办?”
很多人在谈到未来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迷茫”。高考后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毕业后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而现实又逼着我们向前走,我们总要学点什么、干点什么,于是稀里糊涂地我们就上路了,走来走去,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蓦然回首,顿时迷茫了……
你是否有同感呢?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恭喜你!坚持下去,迟早会成功的,你最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