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知识来源于经验,所以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理。康德所做的工作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他力主科学知识是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结合,康德同意经验主义者的说法,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感官而来的,并且是有局限的,但他也赞成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说法,认为我们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的世界。换句话说,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康德认为尽管我们是通过感官察觉事物,但我们的内心也就是心灵也对观察的事物在进行加工判断,这就是理性。举个例子:我们在观察星空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疑问,观察到的星空图象无疑是通过感官观察事物,但我们的内心会产生疑问,星空是这样的吗?比如我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我们一定会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但有人会产生疑问,是这样吗?哥白尼无疑是这样的。这就是康德理性的意思。根据这种思想,康德进一步指出:“现实世界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思想和内在于思想的思想原则的共同创造物。”这也是人们把康德划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缘故。康德的思想对现代哲学流派影响很大,我们上面说的康德认为感官带来的局限使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世界,但我们又有理性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现代哲学流派的西方逻辑分析主义哲学,这个哲学流派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求证,但同时强调必须通过实证来证明,逻辑分析主义哲学不强调寻找大一统的宇宙真理,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转而强调能够一次一个地处理问题。
康德哲学对现代哲学的另一个流派存在主义哲学也有很大影响,康德对人本身的研究导致这个流派的诞生,被称为人本主义,康德深收卢梭等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与技术主义“迷信”。反对科学对人的压制与支配,康德以哲学理性的思辩来确立和肯定人的主体性、自由性以及人在世界历史中的决定性地位。如果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人性和*及自由的话,那么康德则从哲学上解释了人为什么具有*人性和自由。康德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导致德国的浪漫主义盛行,人们崇尚人性解放,许多浪漫主义哲学家都声称是康德的弟子,当时的新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开始批评过于偏重理性的做法。以往隐而不显的浪漫主义成为德国文化的主流。浪漫主义者相信,唯有艺术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无以言喻’的经验。有人甚至将艺术家比做上帝。
康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贡献,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康德的哲学思想的继承人是黑格尔,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这与老子的思想有点类似,老子也认为道是本原,老子说:“天下的事物都是道,先有道然后再有宇宙。”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汉语中的“道理”也就是这个意思。怎样产生世界呢?老子说:世界没有诞生前先有道,道产生万物(见中国哲学的百家争鸣(一))。黑格尔也认为绝对精神是本原,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关于辩证法我来解释一下:自古以来大体上有三种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第一种是理性主义的,它的方法是从不加证明的确定前提出发推出确定的结论,也就是用不用证明的公理推断出各种定理和结论,最常见的是数学和几何的方法。
第二种是经验主义的,它的方法是否认有绝对可靠的前提和绝对可靠的结论,只能从权宜的前提出发推断出权宜的结论。所以这种方法是要求必须对所有的结论进行验证,因为前提和结论都不可靠。
第三种是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法,他的方法也与老子类似,老子说:万物的生成就是毁灭,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从没有形体到有形体叫做生,从有形体到没有形体叫做死。人之所以生是因为“气”的积聚,气聚便是生,气散便是死,生死是互相循环的。黑格尔把这种方法用到了每一件事物上,黑格尔认为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程。把辩证法用来解释绝对精神就是:绝对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它按照正———反———合的规律不断地变迁,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演绎出万事万物。所以,黑格尔被认为是唯心主义,这样可能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比如塞翁失马这个常常被中国人用来解释辩证法的例子。故事是这样描述的:古代边塞有一老翁,一天他家的马丢失了,邻居们为他惋惜,他却非常高兴说:好事好事。一年后,马回来了,还带了一群马回来。邻居向他祝贺,他却说:坏事。果不然,儿子骑马时摔坏一条腿,成了瘸子。邻居们安慰他,他说:好事好事。第二年,外族入侵,村子里能拿得动武器的全都出战,儿子因为是个瘸子而保全性命。人们通常用这个故事来解释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影响了*,*把辩证法般到唯物主义上就成了辨证唯物主义也就是*主义。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浪漫主义的反抗从拜伦、叔本华和尼采演变到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理性主义的反抗始于大革命时代的法国哲学家,稍有缓和后,传给英国的哲学上的急进派,然后在*身上取得更深入的形式,产生苏俄这个结果。这样自黑格尔之后,哲学就进入现代,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叔本华和尼采)、逻辑分析哲学和*主义是现代哲学的三大思潮。还有一个诞生在美国的实用主义,不过这个在平民哲学部分再讲。在进入现代哲学之前,我要指出的是:自黑格尔之后,再也没有那种把世界用哲学观点解释清楚的哲学体系了,因为科学的发展取代了哲学,解释世界的任务交给了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看起来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衰落了,随着社会学与经济学从哲学中逐步分离,社会哲学看起来也在逐步衰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从哲学的分离起始于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分科要求,于是教育改革出现了,而德国教育改革最为彻底,并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我们先来看看德国教育改革的情况。
工业革命的扩散(五)
前面我们提到了科学从哲学中的分离与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造就了近代教育改革,从而确立了科学在哲学上的中心地位。在谈到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人类的教育史。
早期的教育都是贵族式的,最早进行平民化尝试的是中国的孔子(中国哲学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二)),孔子的平民教育实践开创了中国在后来的近2000年来的科学文化强国的地位。虽然孔子开课有许多平民参加,但课程的内容却是贵族化的,孔子回避自然哲学,轻视实用技术(见中国哲学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二)),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礼仪,也就是教人们如何高雅,看起来更象文明人,以后中国皇权时代的教育也是如此,古代经典,诗歌,辞赋,历史是最主要的内容,人们以诗词会友,谈古论今并兼以贵族式的礼仪。明代大儒方孝孺作(幼仪杂箴),对生活实践中有关的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予、诵、书等20项动作容貌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自幼童年到成人均应遵守(见皇权时代的中国哲学与科学(四))。
西方世界自古希腊承接古代埃及和西亚文明之后,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体系。柏拉图开创的学园的自由,思辩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的教育体系。由于古代埃及对数学非常重视,埃及祭祀们以自己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而自豪,这种风气影响了到埃及来取经的古希腊学者,从毕达哥拉斯开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对数学和几何学的研究成为了一种贵族式的时尚活动,就象我们今天学习钢琴、高尔夫等高雅运动一样,连托勒密王朝的国王都想学习几何学。希腊时代的科学创新都与数学、几何学有关系。将数学和几何学知识和方法引入造就了科学史上这一伟大时代。(见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哲学与科学(下))虽然古希腊把数学、自然科学和哲学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总体上来讲还是贵族式的,为的是显示自己的知识丰富,高人一等,是个文明人。所以古代希腊学者不怎么讲究实用性,比如:欧几里德几何学是鄙视实用价值的,这一点早就被柏拉图所谆谆教诲过。据说有一个学生听了一段证明之后便问,学几何学能够有什么好处,于是欧几里德就叫进来一个奴隶说:";去拿三分钱给这个青年,因为他一定要从他所学的东西里得到好处。";古罗马教育更平民化一些,但还是带有很浓厚的贵族化色彩。初等教育,7—12岁进私立小学学读、写、算。中等教育为文法学校,学生多贵族或富人子弟,初由希腊人办,教希腊文学,公元100年出现拉丁文法学校,教以讲为主,学以背为主,实行体罚;高等教育为培养演说家的修辞学校,学修辞、辩证法、法律、数学、天文、几何、伦理和音乐等课程,始修希腊文,后修拉丁文。前1世纪末期为帝国时期,教育为官方办理,设立公立学校。小学以平民子女为主,培养臣民;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即文法和修辞学校培养官吏。拉丁文取代了希腊文,自然科学教育逐步削弱,教学与生活脱离。这一点与中国非常类似,中国的教育体系也是主要为了培养官吏而主修文学和道德,自然科学受到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