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博客-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机巧之人。机关算尽就想着表现自己是仁义君子,聪明过人,有治国安邦之才等等,说到底就是他们助长了那些弄虚作假者的气焰。我看现在天下大乱的根源,就是尧舜这两个人,而且流毒还得一直留存下去,不知道还要持续几千年啊!”
庚桑楚的这些话后来传到我耳朵里,我不由得很敬佩这个学生。他说得非常好。
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鲁国政变的时候,我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到尧舜,而他则是明确指出,天下之乱,杀君弑父,兄弟相残,强盗横行,一切的一切,根源就在于尧舜。无怪他要把自己弟子中那些炫耀才智、标榜仁义的人全部赶走呢。
点击(1412) | 评论(9)
。 想看书来
春气发而百草生 徒弟庚桑楚的觉悟(2)
孟子:李老这是想干什么,连尧舜这样贤德的圣人也要批判?荀子:孟轲你就少说几句吧!这几天看了你的博客,逻辑混乱胡搅蛮缠,也难怪人家庄子总是拿你当笑料。对李老和他的学生谈谈不成熟的看法。按照李老和庚桑楚先生的说法,是因为天下举贤,才出现了机巧之人,我倒觉得这里面有个因果颠倒的问题。我向来认为人性本恶,其实世界上早就有了那些机巧之人,所以举贤行为一出现,他们就去钻空子了。历史不能假设,但是非要大胆假设一下的话,我倒觉得即使没有出现尧舜,没有举贤这回事,这些机巧伪善的人性也要在
其他地方表现出来。一点愚见,请方家赐教。
吕不韦:嗯,荀子说的有道理,我也觉得李老这么说有点因噎废食的意思。
孟轲:荀子你没搞懂我的意思。人性和性是有区别的,我提倡人性本善,人性就是人和动物性的区别,当然是善;而性是天生的,至于人是不是“性本善”,那就很难说了,人天性中也和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
韩非:楼上在狡辩,好利恶害就是人的天性,哪里来的什么性与人性的区别,我看你是被荀子驳得没话找话了。
庄周:说起来,庚桑楚还是我介绍给世人的,他一生隐居,不求功名,正是我辈本色啊。我特意在拙作《南华经》里记下了他的事迹。
老子:说来惭愧,我对于自己的一切从不计较,以至于对弟子也关心不够。还是庄周想得周到。
庚桑楚:老师啊,只要我们顺从天地自然的道理,沟通就会时刻存在。
朱熹①:李老和庚先生的修养真让人佩服啊!想我在回福建同安的时候,还把那间小小的书房改名畏垒庵,只是可惜毕生苦学,也没学得李老思想之万分之一啊,惭愧惭愧!
①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1)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 无为胜有为
丁亥年二月 天气 今日心情
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庄子·庚桑楚》)
苦县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才是二月中旬,已经是万物复苏了。
数日之前的一个早晨,我一开门,就看到门口立着一个人。我很纳闷,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庚桑楚的学生,名叫南荣趎,特意从畏垒山赶来向我请教问题的。
之前庚桑楚曾向我提到过这个人,说是年龄已经有点大了,但是一心求学的心很诚,脑子里有很多问题,没办法跟他说清楚。所以庚桑楚说“李老您何时得空给他解惑”,我当时也就答应了,反正现在空闲时间很多。如今人真的来了,作为师长,我自然也要倾尽所能,帮他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问题。
很显然,南荣趎是一个老实人,我故意问他:“你怎么带来这么一大帮子人?”
他立刻被我的问话吓了一跳,慌忙往自己身后张望了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我说:“李老,我……我确实是一个人来的啊。”
我见他这副样子,只好叹了口气说:“唉,原来你并不明白我的意思。”南荣趎一下子变得很窘,支支吾吾半天没有说出话,随后叹息说:“李老,我本来是带着满脑子疑问来的,被您这么一问,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您了,也忘了要问您什么了。”
我听了哈哈大笑,心里很满意。要他忘记自己想要问什么,这正是我所期望的,也是我唯一能够帮助他的。随后的时间里,我们聊得很开心。
其实,在庚桑楚跟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在想了,对一个脑子里问题太多的人来说,想要为他解惑是很难的。而这时候要想帮助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首先让他虚心。
这里的虚心不是谦虚的意思,我说的虚心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心空出来。为什么这样?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来学习就好比提了只水桶来盛干净的井水,但是你要是不首先把桶里的脏水倒掉,往里面加再多的干净水,最终,桶里的水也不会是干净的。
学习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其实和我一贯所倡导的“无为有为”是一致的。比方说两个人同时求学,一个曾经在别的先生门下学过三年五载,另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按理说应该是前者已经启蒙开化了,学得更加快一些吧。事实往往相反,倒是后者学得更加牢固扎实。这就是“无为胜有为”最浅显的例子了。
上午,南荣趎临告别之前问我,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么样的?我听了不由得一声叹息,说道:“依我看来,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婴儿那般无知的地步,纯真而朴实,连自己活动也不知道是要干什么,连自己走路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表面看上去‘形容枯槁,心似死灰’。如果一个人的修养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所有的灾难也好,幸福也罢,都不会降临了。其实就是达到了无所谓祸福的境界。所以说,修炼者,修心也。只是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一旦成长起来,就永远也回不到婴儿的那种状态去了。”
说到此,我的心里掠过一丝凄凉。
点击(1438) | 评论(5)
庚桑楚:李老果然高人,学生远不及也。南荣趎的这些问题我一直在帮助他解决,可是也没什么成效。李老一番话,学生同样受益匪浅啊。
游客:虚本身近于无为,而无为和道又是李老思想的精髓,虚是途径,道是目标,只有做到虚,去除掉欲、知,才能悟到道的真谛。说到底还是个“无为胜有为”的道理,李老思想真是博大,以前总觉得李老的那些道理都很虚,现在看来,没想到在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啊!曹参①:李老的无为而治,我是受益匪浅啊。以前秦朝横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我朝前相萧何当时制订的法度很宽松,正好适合百姓休养恢复。如今我做了丞相,也不打算改变萧何制订的法度,“不作为”比“作为”要合适得多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2)
南荣趎:说实话,我还是有点迷糊,乡里人生了病,周围的邻居询问他,生病的人能够说明自己的病情,而能够把自己的病情说得清楚,那就算不上什么大病。
像我这样一心想听闻大道,到头来好比吃了药反而加重了病情,还不如了解点养生的常识好呢!
(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李耳:养生的常识在于,能够使肉体与精神合一吗?能够让自己不失本真吗?能够不求助于卜筮而知道吉凶吗?能够遵循自己的本分吗?能够放弃追求那些虚华的东西吗?能够不要只顾盯着别人而关注自我的完善吗?能够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快乐吗?能够以心神安宁无所执迷为舒服吗?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朴质你羡慕吗?婴儿整天啼哭咽喉却不会嘶哑,是因为声音谐和自然达到了顶点;婴儿整天握着小手而不松开,是因为小手自然地握着乃是天性与常态;婴儿整天瞪着小眼睛一点也不眨,是因为内心世界不会取决于外界的事物。走起来就不管去哪里,过日子就不管他必须做什么,对事物一概无所谓,随和相待,随波逐流、听其自然:这就是养生的常规了。
(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据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①曹参(?―前190),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中国西汉王朝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
。。
小国寡民(1)
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的苦县乡下
丁亥年五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第八十章》)
久未读书,昨晚趁着精神好看了几卷书,睡得晚了点。
早上醒来的时候,看到阳光已经照在窗户上了,隐约有鸡鸣狗叫。这真是让人觉得安逸的声音,我惬意地听着这来自乡下的最美的声音,想象着左邻右舍的人们都已经早早起了床,吃完了早饭,正扛着锄头铁锹向地里走去,偶尔田埂上会遇到几个邻村的熟人,大家随口打着招呼。而那些鸡鸭猫狗,此刻也在村口悠闲地踱着步,偶尔碰到认识的,也互相隔着碧水绿草鸣叫一声,算是打招呼了。
虽然大周还在和晋国打着仗,但是苦县这偏僻的乡下,既不是重要产粮区也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反而因为那些往日里横行乡里的官吏们无暇来逞威,这个时候却显露出平常没有的宁静和祥和。
我从床上坐起来,信手从床头操起一卷竹简,漫无目的地翻着,耳朵却在听着那些忽有忽无的鸡鸣犬吠出神,不禁有些陶醉了。手中翻到的,却是一些关于神农氏的传说。
神农氏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炎帝,他和黄帝一起被尊为我们的祖先。那是一个人神合一的年代。很显然,在如今的周朝,没有人见过神农的模样,更没有人知道神农的确切情况,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关于他的一切,都是来自一些民间的传说和由道听途说整理出来的这些木片竹简。不过我倒一直坚信,这些传说尽管很离谱,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想象出一个神武智慧而又朴实善良的神农形象。
传说中的神农是牛的头,人的身子。据说在他出生的时候,他家的附近自然喷涌出了九眼井,而且这九眼井的水都是连在一起的,从其中一口井里打水,其他八口井中的水便也跟着波动起来。我想这一切大约都是神农后来为人们做出了许多贡献之后,大家对他的美好想象吧。
很显然神农是一个聪明绝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