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时尚时代 >

第10部分

时尚时代-第10部分

小说: 时尚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说这一部分因为是在这种出版环境下,在没有那么多人去关注这个话题的情况下我们做了这一点点工作,所以它显眼。
  ”她话锋一转,就提到精神层面的关注上了:“从我们的编辑手法上,从办刊的初始态度上就是要跟整个生活环境挂钩,我们也是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的人。
  做这个东西,既然是男人所关注的,一定会跟他的生活、存在的世界、周边所有的环境发生关联,所以会考虑这些问题。
  比如在整个媒体环境发展到今天,曾经贯穿单一宣讲的模式大家可能不会接受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发展太快速了,每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我们做男人节也是这样的态度,需要男人来释放减压。
  整个期刊市场有那么多的杂志,那么多的媒体都在关注男人要怎么成功。
  大家都在往这条路上使劲拼命的时候,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出口,让他们有一个舒缓心境或者说得到发泄的出口,我觉得《男人装》在这个层面上做到了。
  但是在发泄100压力的前提之下,并不表示我们对我们的生活不去考虑,我们可能换一种方式,用颠覆的方式或者解构的方式把很多问题重新来说。
  我们自己也在形成能够清晰表达的体系,可能在现在还不能很准确地描述出来的情况下,只能说我们在用这种颠覆的方式使男人的压力得到释放。
  从我们办的活动上,从我们自己刊物的内容选择,语言风格的制订都有这样的诉求。
  ”这是时尚集团的一本很受欢迎的杂志,我好多朋友都喜欢看,我也希望看到它越来越茁壮、成熟。
  除了上面说到这几本刊物之外,时尚集团还有上十本其他的杂志,每种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集中组织、分别编辑、各具特色的方法,是我看到的最杰出的特点了。
  《时尚健康·女士》主编孙雅君《时尚新娘》主编汪阳《华夏地理》团队《时尚旅游》主编廖敏《时尚旅游》团队《美食与美酒》主编钟宁《时尚时间》主编潘箭《好管家》主编文洁《好管家》团队
  在美国看报纸,说中国很快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大国,我想中国人口这么庞大,绝对数目达到全球第一不难,不过整个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准还是比较低的,虽然顶尖那部分人口富裕水准高,但是平均水平还是低于发达国家,而这种情况还会维持相当一个时期,大家应该有这个比较客观的心态,才不会出现自我膨胀的心理。
  写这本书,讲时尚,讲时尚集团,也讲讲品牌。
  其中一个很大的议题,就是看看中国时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而中国时尚和国际时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差异,未来走什么方向。
  通过谈时尚集团的轨迹,来看中国时尚业的轨迹,很符合逻辑。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的时尚和《时尚》杂志的书。
  总部在北京的时尚传媒集团现在出版十几种不同的时尚杂志,女性时尚、男性时尚、家居、汽车、旅游、健康、名牌产品等,方方面面,时尚内容几乎一网打尽,不但是中国最大的时尚杂志集团,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时尚出版集团。
  时尚杂志集团从创办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五年了,从一个破旧的四合院的编辑室开始,发展到现在的庞大规模,它的成长过程,恰恰是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的过程。
  因此,谈时尚出版集团的十五年,其实也就是在谈中国时尚的发展历程,书的意义也在这里,起码我个人希望这本书能具有这样的意义。。 最好的txt下载网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9)
直到1980年前后,中国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尚杂志的。
  那场毁灭文化的“文化大革命”在1976年末算是结束了,到1978年进入市场经济的改革,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再是所谓的“阶级斗争”第一了,当时可谓百废待兴,万事待发。
  但是无论是官是民,对于以前被贴了“资产阶级”标签的这些东西还是心有余悸。
  时装、时尚是很“资产阶级”的,因此似乎还是禁区。
  那时候的杂志,如果在封面登张漂亮女明星的照片,已经让人激动,如果穿上件漂亮
  一点点的衣服,就不得了了。
  我记得电影《庐山恋》出来的时候,大家谈论的最多的居然不是电影的内容,而是漂亮的女主角张瑜在电影中一共换了多少套衣服,好多人是把这部电影当做时尚片来看的。
  作为一个设计员,我在1977年到北京轻工业部下面主管工艺美术的部门出差办事,在北海公园走走,看见“时髦”的青年男女戴大拉毛围巾、穿军大衣,每个人一副香港进口的“大蛤蟆眼镜”,上面的标签肯定是不撕下来的,那就是顶级的时尚啦!最讲究的女孩子会在脸上涂粉,很白很白,唇上的口红,涂得很浓很浓,再把眉毛画得很细很细,走在街上,满大街的人都会注意看她,就是美女啦!直到20世纪80年代,时尚依然是悠悠荡荡地进不来中国。
  没有杂志,缺乏消费者,外国大品牌也无法打入市场,就好像现代艺术一样。
  我记得北京的两个展览,一个是1985年春天的法国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展览,圣罗兰可是当代时尚设计的天王巨星了,品牌在国外是顶级时尚。
  但是当我走进展览馆的时候,那么大个展厅,里面只有三五个完全不相干的市民在闲逛,对国内设计界、对国内消费者一点影响都没有。
  我当时是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的副主任,也去香港讲过几次学,知道圣罗兰在时装界举足轻重的分量。
  看到这样的情景,感觉就是目瞪口呆。
  另外还有一个展览,也是因为参观的人稀少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在文化界几乎完全没有反响,而让我深感震惊——那是美国波普运动的大师劳森伯1986年的展览,也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我去看过两次,也是空空荡荡,门可罗雀,真正影响到的是很少数几个前卫艺术家而已,对社会、对大众没有冲击不用说,就是在文化界、在知识界的影响也是乏善可陈的。
  106当时前卫青年关心的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和艺术评论;尼采、索诸尔、萨特、马尔库塞、韦伯、海德格尔、马尔库塞、阿多诺、班雅明、纪德堡、霍加尔、威廉斯、恩兹伯格、佛洛依德、荣格、葛兰西、卡夫卡、昆德拉、乔依斯、乌尔芙、西蒙波娃、李奥塔、德里达、苏珊·桑塔格这些人的著作译本印数动不动就过十万本,有些甚至几次重版,达到二三十万本,不管读不读得懂,都看。
  那是一个文字时尚时代,还没有演化到物质时尚。
  当然,如果从文化角度来看,那个时代是一个思想启蒙时代,精神文化开始丰富起来了,但是物质文化却很滞后,看的文字性内容要新,至于穿着如何,倒无所谓了。
  读这些书的人自然是青年知识分子,大部分是文革中的知识青年,当时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作为一般民众,还没有进入到时尚的阶段,也没有任何可以正式了解、认识时尚的杂志和书籍,没有产业、没有传媒、没有对象,外国的品牌基本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消费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对于时尚的接受也有一个并不那么简单的过程的。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我也是处在一个很矛盾的过程中,那是一个原有的先入为主的概念和现实工作的需要之间矛盾的调整、化解过程。
  一开始,我对时尚非但不崇拜,甚至也并不是很认可。
  从教育背景来看,我曾经在轻工业系统中的工艺美术单位做过六年的设计员,文化大革命结束才重新考上大学,后来又越级从大学本科考入研究院的。
  1978年,我进入武汉大学研究院,学的是美国现代史,其中哲学、经济学、法律制度、政治和经济史都是必修课程。
  这样一来,可以说是全方位、有系统地读了现代各家重要的理论著作,自然受到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人著作很深刻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在历史学方面就是新历史学派的影响。 。 想看书来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10)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马克思主义把经济剥削作为单一的焦点来研究,这种经济决定论过于简单化了。
  他们认为社会现象是科学、艺术、意识形态、生活形态等的综合结果,单一经济决定论解释不了文化现象。
  该学派认为文明、理性仅仅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科学发展带来了战争的残酷,认为大量复制品的所谓文化产业是一种低下的现象,而媒体仅仅以商业利润为目标,服务对象其实是统治阶级。
  因而这个学派提出大众本身并不具有拯救自己的能力,
  110精英们才可能通过提高整体文化水平启发、教育大众,这样的大众才能够自己拯救自己。
  霍克汉姆这些20世纪20、30年代的观点,加上阿多诺对所谓的文化产业造成艺术品复制泛滥的庸俗化倾向的批判,再到20世纪70年代哈贝马斯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意识形态进行的分析,这一切对我和我的同代学友们的思维,都造成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后来也接触到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的观点,特别是霍加尔的文化不能够用精英的标准来衡量、文化只有差异,没有优劣这样的看法,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四代人的理论对我的影响实在太深刻了。
  因此,在接触到时尚业的时候,我是有矛盾的。
  一方面,知道这是经济成熟的一个标志;另外一方面,则认为这是复制品,而不是真正的作品,有抵触的心理。
  我在工作中经过好多年的110精英们才可能通过提高整体文化水平启发、教育大众,这样的大众才能够自己拯救自己。
  霍克汉姆这些20世纪20、30年代的观点,加上阿多诺对所谓的文化产业造成艺术品复制泛滥的庸俗化倾向的批判,再到20世纪70年代哈贝马斯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意识形态进行的分析,这一切对我和我的同代学友们的思维,都造成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后来也接触到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的观点,特别是霍加尔的文化不能够用精英的标准来衡量、文化只有差异,没有优劣这样的看法,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四代人的理论对我的影响实在太深刻了。
  因此,在接触到时尚业的时候,我是有矛盾的。
  一方面,知道这是经济成熟的一个标志;另外一方面,则认为这是复制品,而不是真正的作品,有抵触的心理。
  我在工作中经过好多年的努力,才逐步把信仰改变为一种认知,全力以赴地研究时尚,研究设计,可是花了好多时间啊!中国的时尚业和时尚传媒的真正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在此之前还是一种朦胧的状态。
  服装业、服装配件业的发展,刺激了时尚产业,加上国外知名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传媒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时尚》杂志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经过十五年来的努力经营,现在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时尚出版集团了。
  在我的感觉里,中国整个文化氛围的转折发生在1989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