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郭子仪:史上第一"圆满将军" >

第15部分

郭子仪:史上第一"圆满将军"-第15部分

小说: 郭子仪:史上第一"圆满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面人物很少有坑杀行为的,如果是有,也会美化称为“京观”。

  看来唐、宋朝的史书更为尊重事实,或不以“坑”为恶吧,就连唐太宗征高丽时,也“收靺鞨三千三百,尽坑之”。

  不管郭子仪这“坑其骑七千”是不是把敌人的骑兵给活埋了,还是杀死后填到坑里,总之对敌人起到了很强的震慑作用,也便于他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二章 首战立威(2)
郭子仪兵马不停,进攻云中郡(如今的山西大同市)。朔方军兵锋所至,叛军不敢迎敌,只是固守。

  云中郡是安禄山手下的重镇,早已经做好守城的准备,兼之城固高险,朔方军一时攻占不下。郭子仪有着良好的战略大局观,在下令兵围云中郡的同时,命别将公孙琼岩率领二千骑兵攻克了马邑,打开了东陉关的通路。东陉关的打通,也就是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之军事行动无法实现。

  只是区区十几天的时间,郭子仪击败高秀岩军,收复静边军,击溃敌援军,包括云中郡,攻克马马邑,这一系列的胜利就完成了。郭子仪表现出了良好的指挥能力,朔方军也不愧于精锐之师的称号。

  玄宗在十二月初七时,曾说过要御驾亲征,但当时大臣们都没真当一回事儿,只当是皇帝是督促各方节度使征讨安禄山。但玄宗自己非常重视的承诺,在十六日这天,玄宗下制书令太子监国,对宰相们说:“朕在皇帝位快五十年了,现在年事已高,懒于处理政事,去年秋天就想传位给太子,但又逢水灾旱灾不断,朕不想把这些灾祸留给子孙去承担,想等到形势好转后再传位。不料逆胡安禄山举兵谋反,朕一定要亲自去征讨,让太子监国。侍叛乱平定后,朕将高枕无忧地退位。”

  不知玄宗是否真得想退位,总让人感觉有些假,不过他气愤于安禄山作乱是真的。他要亲征,更像是跟安禄山赌气,要亲眼看着、指挥着打得安禄山一败涂地。死胖子,我能给你富贵,也能让你生不如死。

  杨国忠听后大为恐惧,他一直和太子搞不好关系,如果皇帝跑到前线去了,留下太子主事,太子很有可能找个借口把自己除掉了。当面劝阻一意孤行的玄宗,杨国忠又没有把握,于是他找到自己的妹妹杨贵妃,由杨贵妃又死命地阻拦玄宗。

  玄宗倒底是七十岁的人了,确实不方便到战场上去,在冷静下来后难免有些动摇,再加上爱妃的又哭又劝,还是留在了长安。

  前期的玄宗在治理朝政上是不错的,战略的大局部也很好,但他究竟有没有指挥作战的才能,我们也不好猜测。他终究不是他的太爷爷李世民,现场指挥作战的话,估计败面更大一些,后来的潼关失守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玄宗有要御驾亲征的冲动,当前不利的战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安禄山起兵之后,玄宗听到的战事结果几乎全是大败,不由不令他心怒。

  这时,郭子仪一连串的胜利捷报传遍战场,当然也传到了长安,在其他战场连战连败相比显得弥足珍贵,当月十九日,玄宗也因此加封郭子仪为御史大夫。

  郭子仪可以看作是战场胜利的主导者,但对他手下的将官也不能忽视。李光弼、高浚、仆固怀恩、浑释之、公孙琼岩,这些都是在以后的安史之乱中起到大作用的将军,尤其是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后来都成为一方节度使,并相继成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平息安史之乱的功劳甚至与郭子仪不差上下。浑释之后来也曾因功高而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封宁朔郡王。

  朔方军虽然出师报捷,但朔方终究不是叛军的主攻方向,他们所逢的也不是安禄山的精锐主力。叛乱是否能够平息,主要还是应看正面战场的战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三章 忠臣率,4。17%(1)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刀箭”

  当时唐朝国内长治久安,老百姓几代没有经过战争,尤其是官员们认为这种安宁会长期持续下去。但大唐朝多年的安宁被安禄山“咚咚”的战鼓声打破了。

  安禄山坐着铁车,率领十五万精兵,号称二十万众,大军浩浩荡荡,战尘千里,鼓角震地,从范阳杀奔东都洛阳。

  大唐军民猛然得知范阳兵起,远近惊骇。河北地区都在安禄山的统辖之内,所以叛军经过的州县望风瓦解,郡守与县令有的大开城门迎接敌人,有的弃城逃命,有的被叛军俘虏杀害,没有人敢于抵抗。

  就算有人想抵抗一下,可是当兵的盔甲都锈的不能穿,兵器一碰就折“州县发官铠仗,皆穿朽钝折不可用”,只能赤手空拳,枉自送死,不如逃掉吧。

  正是由于基本没有抵抗,安禄山的军队才能“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日行六十里的速度,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这里所说的河北“大部”郡县,准确来说是23/24,即。也就是说河北二十四郡,还有一郡没落入叛军手中。

  这一郡就是颜真卿所守望的平原郡。

  颜真卿是位典型的具有硬骨头的文人,在他身上体现文人睿智、不屈的气节。这是位我佩服的人,于是就想多唠叨几句。

  颜真卿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书法成就,与柳宗元被后人并称为:“颜筋柳骨”,他的楷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临摹他的字几乎是现在每个人学书法的必经之路。

  颜真卿除了是位大书法家外,还是位一生刚正不阿、令人尊敬的政治人物。颜真卿从小小的醴泉县尉开始,由于才能显著,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在他任监察御史时,干了两件比较出名的事,第一件事,巡查河东、陇州时,五原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颜真卿*冤狱后,当地持久干旱后,突然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为“御史雨” 。第二件事,在巡查河东郡时发现;朔方令郑延祚母亲死了三十年不下葬,颜真卿也没顾官僚情面,立即上书皇帝;抨击郑延祚这种不孝之人;皇帝诏令郑延祚终身不录用。

  颜真卿这种作为,是很得民心的事。不过无论五原还是郑延祚不孝,都是积年存在,其他官员不可能视而不见,但他们都打着各自的小九九,即使不是“官官相护”,但在没有矛盾冲突时,也不会轻易树敌。颜真卿毫不犹豫地打破了这个潜规则,搅得一时满城风雨。

  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颜真卿刚正不阿的品行,也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行事方式,带给了颜真卿很多的麻烦。

  在他当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颜真卿于是上折弹劾。吉温属于宰相杨国忠派系的人,从此后杨国忠及其党羽便把他当成异己加以排斥。天宝十二年,颜真卿在当了三年的中侍御史后,被杨国忠找个借口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颜真卿在平原干了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三章 忠臣率,4。17%(2)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颜真卿根据安禄山所为,判断出安禄山可能谋反,于是暗中高筑城墙,并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却作出每日饮酒、写字,对安禄山谋反的苗头毫不知情的假象。

  安禄山果然被迷惑住,认为颜真卿只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行为更加大胆,对颜真卿不是特别避讳。

  (无独有偶,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颜真卿被贬为饶州刺史后,还曾经准确预测到浙西节度使刘展造反一事。由这两件事可见,颜真卿的眼光可谓超前、毒辣。)

  “安史之乱”开始,河朔尽陷,唯独平原城由于朝廷了充分准备守住了叛军的进攻。当然这也因为安禄山的主力部队没有平原经过,否则,洛阳都能轻易攻陷,何况一缺兵少将的平原城。

  玄宗听到河北沦陷后,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在接到颜真卿的奏报后,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颜真卿开元年间中的进士,进入官场已经二十一年了,好歹也有一些政绩,甚至还曾经当过三年的中侍御史,但由于同僚的打压,竟然被玄宗评价为“不识真卿何如人”。当然,后面事情的发展,令玄宗很快就知道并深深记住了颜真卿是什么人。

  当时平原郡只有三千静塞兵,颜真卿又增招士兵一万人。在任命完将领之后,颜真卿深知士气的重要性,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并且慷慨陈词、泪水直流,给官兵们做了一场很好的战前动员课,登时全军感奋。

  颜真卿的所作所为,惊动四方,一时间近者来投、远着呼应,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 统兵20万,横扫燕赵。皇帝下诏封颜真卿任户部侍郎;辅助李光弼*叛贼。不久;又加封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在打了几次胜仗后,虽然看似风光,但颜真卿知道,要论写字,自已是当仁不让的宗师,但若论打仗,自已恐怕还比不过常年征战的悍将。再三思虑之后,把河北招讨使让给了贺兰进明。这时候逢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 颜真卿派人送去十多万军费;并不顾众人劝说,把自已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人质,以明确对刘正臣的支持。从这件事看来,颜真卿虽然是文人,但很有他堂兄颜杲卿的一股狠劲。

  有人认为,颜真卿在河北当上20万人的“武林盟主”,对安禄山的朝廷潼关起到了非常大的牵致作用,令叛军不敢急攻潼关,给当时的战乱多了一些日子的安宁。

  老鱼认为,这对颜真卿的作用有些夸大了,首先,20万人有虚张声势的因素,估计把前来投难的人都算上了。在叛军眼中,这些临时招募的老百姓虽然人数众多,但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以一击即溃,后来事实也证明如此。安禄山所注重的根据地是范阳、平卢,岂会因河北后方略有事变就改变攻打唐庭的大计。

  我们佩服颜真卿不假,但也没必要无限拔高。颜真卿充其量算是地方武装的局部胜利,虽然对安禄山的队伍有一定影响,但从根本上不可能改变双方战争的走向,不过他对于河北地方武装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正是因为有颜真卿这个榜样的存在,河北诸郡才慢慢恢复了抵抗叛军的勇气。

  在后来,颜真卿还做了许多令老鱼深感佩服的事儿,但和本书的主题实在是拉不上关系,只能遗憾地免记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四章 跛脚将军(1)
安禄山造反后的几天,恰逢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玄宗正为安禄山叛乱犯愁,想当然的就向封常清问计,征求一下他的看法。封常清在两年前,曾成功征讨大勃律国,扬大唐天国之威,在玄宗看来,封常清应该是有军事才能的。

  封常清或许在塞外呆得时间太长了,根本没有想到叛军的厉害,当即想当然的道:“现在因为天下太平已久,所以人人看见叛军都十分害怕。但这只是一时现象,事情有逆顺,我估计叛军的优势会突变。”这种把叛军不当回事儿的论调和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