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版资治通鉴-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利。
秦军只想速战速决。可廉颇就是不给他们速战速决的机会。
秦国对廉颇的战略很头疼。
没想到,赵国这边的赵孝成王赵丹对廉颇也十分不满。这位军事外行认为,廉颇避而不战,是因为胆小。
赵孝成王既不了解军情也不懂战略,只异想天开地希望廉颇能赶紧把秦军打败,只嫌廉颇的做法胆小,根本不知道廉颇的珍贵。
面对秦军所处的僵局,范雎却知道,秦国要想胜利,首先要除掉廉颇。
苦思冥想之后,范雎想出了一条反间计。
于是,他派人携巨款潜入赵国四处散布谣言,说是秦国最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好对付,他已经被吓得闭关不出,过不了多久就得向秦军投降。
因为范雎派出的间谍已经用钱买通了赵王身边的侍者,谣言一直传到了赵王的耳朵边上。
赵王本来就对廉颇的坚守策略不欣赏,加上谣言一起,他就起了用赵括换下廉颇的念头。赵括毕竟是赵奢的儿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赵括应该也差不到那儿去。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何许人也呢?
赵奢可是战国时期战功卓著的名将,曾经大败不可一世的秦军,让他们好几年都缓不过劲儿来。
赵王提出这个想法后,蔺相如坚决不同意。
他苦口婆心地劝谏道,“大王,您可千万不能派赵括去换廉颇将军。赵括虽有精通兵法的虚名。实际上是个只会死读兵书的呆子。他没什么带兵的经验,怎么能应付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局呢?”
赵王根本听不进去。
那,这个赵括到底怎么样呢?
要说,也不全是废物。放到现在也能当个什么专家之类的。还能经常参加一些评估之类的活动,红包也不会少拿。可那时候,他亲爹都不看好他。
赵括因为是将门之后,所以从小就学习兵法战策。当他学了不少兵书之后,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有时候,他和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连赵奢也说不过他。可是,赵奢却从来不说赵括有才。赵括的母亲觉得奇怪,就问自己老公,“儿子明明说的一套一套的,把你都说败了,你这个当爹的怎么也不夸奖他一句呢。”
赵奢长叹一声,“领军打仗可是出生入死的大事。赵括说那些来却十分随便,根本不当一回事。赵国要是不用赵括做大将也就罢了,要用了赵括,赵军必然毁在他手里。”
可赵王就是要用赵括这样的人,连蔺相如的话他也不听。
眼看赵括就要领军出发去把廉颇换回来,赵括的母亲实在忍不住了。
她赶紧上书请求赵王千万不要任命赵括为将。
赵王觉得奇怪,当妈的都希望自己儿子有出息,哪有儿子被封了大将,母亲却要求撤销的道理。于是,他就宣赵括的母亲进宫问话。
赵括的母亲一来,赵王就直接问道,“你为什么不愿意赵括当大将?”
赵括的母亲先把赵奢生前对赵括的评价跟赵王讲了,看赵王没什么反应,然后慢慢接着说道,“当初赵奢任大将的时候,家里总是宾朋满座。大王给他的赏赐他都分给手下的将士。大王一旦有令传给赵奢,他就从那一刻起再不过问家事,全心都放在军中。可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赵括呢,自从被任命为大将之后尾巴就翘到了天上。整日里大模大样地往大堂上一坐,煞有介事地接受他人的拜见。以前熟识的军吏都没有谁敢仰视他的。而且,大王赏赐他的金帛他全都带回自己家里收藏起来。然后,天天四处溜达,看有没有什么良田豪宅可买。如果碰见好的就赶紧买下来。大王用赵括可能是觉得他兴许会有他父亲的将才。可惜,他和赵奢根本不是一类人。您可千万别派他出征。”
赵王听得很不耐烦,“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理由。不过就是些小事儿吗。任命谁不任命谁,是军国大事,我自有主张,你就不要多操心了。”
赵括的母亲一看赵王心意已决,叹了口气,恳求道,“大王啊,万一将来赵括犯了什么错误,求您不要拿我们同他一起治罪。”
赵王点点头,把她打发走了。
结果,赵括领兵把廉颇换下以后当真不负秦国“重望”。
他一到军中立刻把原来廉颇的策略全盘推翻,而且还重新任命军官,扶植自己的嫡系势力。然后,他就冒冒失失地下令出兵进攻秦军。
秦国名将白起见赵军肯弃守而攻,心中大喜。他命令军队先假败,然后且战且退,慢慢地把赵军往秦军大本营引。与此同时,他又派出两支精锐队伍悄悄迂回到赵军后方,准备适时切断赵军的退路。
赵括一看秦军被打败,更加不可一世,下令大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秦军大本营前。秦军退入大营以后也采用了廉颇的策略——坚守不出。赵军全力进攻,可是营防坚固,始终无法攻破。这时,白起派出的那两支精锐队伍开始发动了,他们不但把赵军一分为二,还断了赵军的退路,挡住了赵军的粮道。
赵军顿时军心不稳。
接着,白起又趁机派军队突袭赵军,赵军仓促迎战自然被杀的的大败。于是,赵括只好下令就地挖战壕筑营盘,坚守不出。
秦王在国内一听说赵军的粮道已被截断,就立刻亲自到河内征兵。凡是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被征募。然后,他把这支生力军派上前线去彻底隔绝赵国的粮道。就这样,赵军的粮道被彻底截断,而其他国家又不愿意出兵援救。赵军就只能被困在那儿了。
到了九月份,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多天,军心已经大乱,士兵开始互相残杀。被杀死的就会被剩下的人吃掉。赵括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拼死突围,可连攻四次都冲不出去。第五次,赵括亲自到第一线去指挥作战。结果,他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括一死,赵军彻底崩溃,四十万大军全部在长平投降。最后,这投降的四十万大军被白起下令全部屠杀,只留了二百多个年纪小的军卒回到赵国。
自此,赵国元气大伤,算是为将来的亡国埋下了种子。当初三家分晋创下的基业,看来是要落入他人之手了。
唉,这个赵孝成王也真愚蠢的可以。蔺相如的话不听,老将赵奢对自己儿子的评判他不信,赵括亲妈对赵括的看法他不屑。
结果,害的赵军大败。
由此看来,国家单有名臣、名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得有明君。否则,就算范雎、商鞅都到了赵国也不会改变赵国的命运。在古代,能决定这个国家命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得靠国君的选择。
秦昭襄王明智,选择了范雎。秦国越来越强盛。赵孝成王赵丹昏聩,不听蔺相如不听赵母,坚持弃廉颇用赵括,造成赵国的大败。
表面上看来,秦国胜了,赵国败了。
其实,他们都不是最后的胜者。
如此重大的决策只靠君王一人一拍脑袋就决定了,那岂不是风险太大了。秦王决定对了自然是秦国百姓的幸运。可赵军那四十万颗人头不是为赵王的愚蠢交了学费?并且,秦国的君王也未必总是永远正确啊?
事关社稷、百姓的大事,却只维系在一个人的判断之上。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是注定长久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皇帝都喜都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可实际上,不管昏君、明君的比例如何,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真的千秋万代。
君王们越把江山当成了自己的,他的江山就越不可能千秋万代。江山其实是老百姓自己的,他只是暂时代为管理一段而已。
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明白这个,不把老百姓放在自己和江山的前面,他就连个明君都谈不上,更不可能万世师表了。
但不管怎么说,秦国胜了,赵国败了,而且被秦将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军。
那么,这个残忍地坑杀四十万降军的白起下场如何呢?
###11。白起的结局
在长平屠杀四十万投降赵军之后,秦将白起下令分兵三路向赵国进攻。他自己亲率其中一路人马直逼赵国都城邯郸。他们这三路人马所向披靡,自出发后接连攻克了十几座赵国城市,很快就逼近邯郸。
赵国眼看着岌岌可危。
赵孝成王这时候害怕的要死,心里后悔万分,悔不该不听良言,把赵括这个表面光鲜的呆子派出去。一听说白起亲自领兵攻向邯郸,他再也不敢自作主张,连忙问殿下的臣子,“哪位爱卿有退秦兵的良策啊,哪位啊,哪位?”
诸大臣互相看看,心说,“赵国刚失去四十万的军卒,已经元气大伤,连和秦国抗衡的资本都没有,就算有退兵的良策,也没有多少可供调遣的兵丁啊。”
大伙低着头,虽然心中都埋怨赵王当初不该刚愎自用,可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黯然不语。赵孝成王一看此景,绝望得快哭出来了,“各位爱卿,请赶快献点良策吧。”
大伙照旧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有个人从平原君赵胜身后跨出来,“大王,臣有退敌之策。”
大伙定睛一看,原来是平原君的门客苏代。
赵王将信将疑地看看自己的叔父平原君,平原君一看是苏代,心头一喜,赶紧朝赵王点点头。赵王心头一宽,“爱卿有什么良策啊?”
苏代一笑,“我只要带几个贴身随从,携巨资混入秦国,就能兵不血刃地让秦军退兵。”赵王马上应允。
这苏代到底是什么人,平原君竟然对他这么信任,连赵王也同意他带巨款去秦国,就不怕他携巨款逃跑?原来,苏代就是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的族弟,一向以足智多谋、机敏善能言著称。
赵王没有别的办法退兵,既然苏代挺身而出,也只有靠他了。
苏代到了秦国以后,悄悄用巨资当敲门砖求见范雎。
范雎一看拜帖,心中冷笑,他知道这定然是赵国派来求他退兵的说客。范雎心说,“哼哼,竟然贿赂到我这儿来了。平原君还窝藏着我的大仇人魏齐,他的门人就敢过来当说客。真是活腻味了!哼哼,我让你人财两空。”
范雎打算先收了苏代的钱,然后再把他羞辱一番后赶走,好好灭灭平原君的志气。
于是,范雎命属下传苏代进来回话。
苏代进来施礼后正要开口,范雎先发制人,“今日不许谈退兵之事,如有犯者,立斩。你要想替赵国当说客,就赶紧滚吧。”
苏代委屈地看了范雎一眼,“丞相,我今天可是专程来谈你的事情的。”
范雎一愣,“我的事情?我有什么事情需要你来跟我说?”
苏代微笑不言,只用眼睛看看范雎左右的侍从。范雎一摆手,侍从们赶紧退下。“你说吧?”范雎追问道。
苏代微微一笑,“领兵攻打邯郸的,是白起将军吧?”
“不错。”范雎看着苏代颇有内涵的笑容,心中突然一动。
苏代看着范雎的眼睛,“以白起的将才和秦军的实力,攻破邯郸,灭掉刚刚大败的赵国,是很容易的事儿吧。赵国一灭,秦国统一天下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此等天大功劳的是谁的呢?不是丞相您的,而是白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