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梦 与大孤山 >

第18部分

红楼梦 与大孤山-第18部分

小说: 红楼梦 与大孤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胪贰⒓馍阶印⑸澈幼印⒂⒛珊印⑶喽炎游宕?凇保约啊靶槌鲠堆页撬羯杏写蠊律健⒑炱旃刀?诰猩檀鋈胪2矗η胍焕愎樯胶9丶喽焦芾恚直鹕杈郑灿型瓷檀娲跷铮绽丛蚴账啊薄4讼钭啾ㄓ谑禄竦门迹Р啃形纳胶9兀罕衣胪返绕叽?凇吧檀跷铩薄耙粊愎樯胶9丶喽缴杈质账啊保弧捌溆喔浇餍】诨蛴猩檀鋈牖跷镆嗔钕稚韪骶忠徊⒒椤薄U馄叽?谧郧∪甏荷枇⑺熬郑允樟侥旰蠖ǘ钗1309两1钱4分1厘。注① 

  清廷宫中档案证明:一、大孤山有渡口。二、大孤山渡口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春设立税局,以前是偏僻地方渡口商船少,没有税务。曹雪芹在大孤山为乾隆六年——乾隆十五年间(1741——1750);曹雪芹回北京直到去世(1763)大孤山渡口还是偏僻处,没有税务。

  瓜州渡口,大量历史资料描述它的繁华和重要:

  瓜州到唐代中叶已与北岸相连,成为江北巨镇,镇外有左右两条漕河在此汇集,形成一个立在运河中的洲头。

  瓜洲虽小,但历史上一直是重要渡口,虽弹丸之地,但“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为七省咽喉,全扬保障。唐代时,鉴真从此东渡,清代时每年漕舟数百万,百州贸易迁徙之人,往返络绎必在此停靠。

  上述历史资料证明瓜州早就是繁华商镇和繁忙的渡口(相当今天的上海港那样繁华),清代时每年漕舟数百万,流动人口更不用说了。这样的地方是妙玉要待的偏僻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批语:“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其口气是强叫他留在此处,如果真在瓜州渡口强留曹雪芹在此写书,一是不能把瓜州说成偏僻处,二是要曹雪芹在这样繁华的地方留下来,还用劝惩吗?而《石头记》书中文字和批语及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分证明曹雪芹和曹畹焦蠊律剑茴只身回北京。在孤山渡口分别时,曹雪芹非常想和他一起回北京,曹雪芹当时才二十六七岁左右能不想家吗?能愿意呆在这偏僻的小地方吗?他们在渡口是有一番争论的,否则,脂砚斋不能说“劝惩不哀哉”,这又是劝导又是告诫的话,听口气是逼着曹雪芹留在大孤山的。脂砚斋在批书时看到“妙玉”如出家人一样在大孤山一呆就是十年,这都是他一手安排的,曹雪芹为此献出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看到此怎么能不哀伤,心里怎能不难受呢?

  上述脂批勿庸置疑,是曹雪芹来到过大孤山这个偏僻处的确凿证明。我们再来看看《石头记》中对妙玉及尼姑庵的塑造,是否和大孤山观音庵以及尼姑们的生活相关联:

  曹雪芹到大孤山时,这个尼姑庵是什么情况,可能有人会置疑。大孤山历史上多次分属于其他地区,最后归属东港市。因此,东港市没现存的观音庵早期的史志资料,至今无法确定具体始建时间,但也没有否定其历史悠久的事实。东港市近年修撰的县志有一段介绍:

  观音庵,原名观音会,又名观音阁,1941年改名观音庵。坐落于孤山镇东山包上。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咸丰十年(1860),由正殿、配殿、阁楼、禅堂等建筑组成。正殿为释迦牟尼殿,坐东面西,房5间90平方米。正殿左右有配殿各5间。左配殿为禅堂、客厅;右配殿为生产用房,120平方米。其后5间草房为仓库。院内西南跨院为观音阁楼,1间30平方米,供奉南海观音菩萨,坐南面北,俗称“倒座”。右侧立有咸丰十年“重修观音阁碑记”石碑一通。“*”初期,殿堂被砸,佛像俱焚,庵内6名尼姑被逐。1967——1985年,观音庵所有房屋被孤山镇房产管理所接管,出租给居民居住。注②

  以上可以证明大孤山观音庵历史久远,近代曾重修一次,据现在已经150余年了。1860年重修,说明原来的庙因时间太久很破旧了。此年山后的背阴寺也进行了重修,背阴寺有据证明是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当地人都知道观音庵比背阴寺兴建时期要早。通过这两个寺庙关系,可以间接说明观音庵在曹雪芹到大孤山之前就存在。

  另外,孤山上庙(栊翠庵)是唐朝年间始建的,有十六罗汉为证,五十年代曾请郭沫若鉴定:是属于契丹文化唐朝同期的。当时大孤山周围都是海水基本上是岛屿状态,比较偏僻。这样的地方。据此,笔者认为既然山上面当时有和尚庙,那么相对应该有观音庙。孤山还有一个说法也间接证明了姑子庙建于唐朝:

  杨贵妃当年并没有死于安史之乱,而是秘密潜到山东蓬莱乘船逃往日本,在海上遇上大风,船被吹到大孤山脚下,杨贵妃便到了姑子庙歇息,后被上庙的日本和尚护送到了日本。如果这个说法成立,姑子庙建于唐朝无疑。据专家考证: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陨在马嵬坡上,两年后,挖开的贵妃墓中却找不到贵妃的遗体,杨贵妃可能会在马嵬坡死而复生吗? 谜团一,“贵妃遗体”新旧唐书记载不同,新唐书只说香囊犹在。 谜团二,日本民间盛传杨贵妃逃到日本,《长恨歌》中也曾暗示。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声明,她是杨贵妃的后裔。这个消息让中国人无比震惊,杨贵妃的后人怎么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实早在20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等文章中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现今的日本沿海边有一个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 

  人们分析长恨歌里写的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其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就是指马嵬坡上找不到杨贵妃遗体一事。而此后唐玄宗派一个道士去找寻杨贵妃,结果“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没找到,最后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贵妃。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贵妃,这里写到的蓬莱仙山又在哪里?在日本的文学创作中,常常把蓬莱山指为日本。   注③ 

  杨贵妃究竟是从哪里乘船去日本的呢?有专家认为:

  史料中最翔实的航海记载就是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前后历经11年,经历了5次失败,屡遭磨难,才终于到达日本。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杨贵妃想要逃到日本究竟有多大可能性?人民大学历史系刘教授分析,据记载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包括非正式的也有16…17次,从船的规模上看,杨贵妃出逃日本应该没问题。就算这样的船能到日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杨贵妃要在哪个港口登船呢?据古代交通史记载,当时唐玄宗逃到了四川,杨贵妃一定会选择相反的方向,可能到武汉,经长江下游,有三条路线,一个是扬州,一个是苏州,另一个是明州,可能在这3个地方登船,最后到达日本的山口久津县。

  笔者认为专家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登船地点却不符合当时的情况。这三个登船地点都是繁华市镇,不适合秘密出逃。更重要是,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所遇到的海上风险这种情况来看,当时的风帆船是不具备抵御海上风险能力的。稍有一点头脑的人是不会给一个出逃的人选这样的危险路线的,因为成功机率太低。笔者认为:应该是在唐朝日本人,给护送杨贵妃的人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点子,即到山东蓬莱乘船,沿靠黄海北岸和朝鲜海岸临近的海域行船到日本,不用大型商船,一般渔船就能安全到达日本,否则,不会有被风吹到大孤山之说。

  而日本的蓬莱之说,极有可能是指杨贵妃登船的地点。近年有学者研究的观点认为:是晁衡(阿倍仲麻吕)把杨贵妃护送出国门,由日本遣唐使护送到了日本。恰巧孤山上庙有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侣之碑,也许大孤山就是晁衡当年到的国门?此碑,据东港市文物管理所祝延学讲:1984年他和胡延方师兄弟梁延文在孤山上庙见面时说起此碑。梁延文说:1938年有两个日本人到上庙找阿倍仲麻吕牌位,庙上人不知有此事。后来,他们就在庙里墙上的窗户边找到一个木板,木板上刻有阿倍仲麻侣名字,背面有两首诗,一首是李白的,一首是阿倍仲麻侣自己的。梁延文1984年已七十多岁了,还能记起诗的全部词句,后来胡延方(孤山庙主持)就据此立了碑。

  还有一件事也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当地老百姓都叫观音庵为姑子庙,你问观音庵不知道,你问姑子庙知道了。管观音庵叫姑子庙,称呼尼姑叫姑子,要是背后叫也无可厚非,可是当地人当着观音庵主持及其他尼姑的面,也这么说这么称呼,这本来是极其不礼貌的称呼,可在以前的年代里两方都觉得自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种称谓都是从古时候传承下来的,按理古时候人都是非常尊敬观音庵尼姑的,不可能有这样的传承。按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礼教,除了皇封以外,没有把极其不礼貌的称呼传承到现代。这个现像有可能源于杨贵妃到了此处,是她开金口叫“姑子庙、姑子的”,这有如皇封一样,谁不愿意留着这皇封的“荣耀”呢?

  这些不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关键是众多的资料证明杨贵妃去了日本,和孤山当地传说杨贵妃去日本途中曾在大孤山观音庵住过相吻合,从而也可证明大孤山观音庵历史的悠久。曹雪芹到大孤山写《石头记》时,大孤山观音庵风光依旧,观音庵肯定是他拜访过的地方,显而易见曹雪芹就是借鉴了大孤山观音庵的景物和人物,塑造了妙玉、智能等尼姑的形象的。

  上篇说到“栊翠庵”——孤山上庙,现为道教庙,是大观园中唯一一处庙宇的原型。《石头记》创作后期,曹雪芹经常在此写作。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尼姑,应该住在尼姑庵,而实际上由于妙玉是曹雪芹写作《石头记》的化身,是不可能住在尼姑庵的。根据曹家堡长者说:曹大汉刚到大孤山时也是借住别人的房屋居住的,上篇中已有说明,是曹雪芹帮他们哥俩盖了住房。在盖房之前曹雪芹住在哪?笔者认为曹雪芹是借住在观音庵附近的民居。十八回书中对妙玉有这样的介绍:

  “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笔者认为这段介绍都是“影伙从”巧妙各不同,最后这句双关语:一是隐寓妙玉(妙语)是曹雪芹在孤山创作《红楼梦》的化身,实际上同尼姑和带发修行者没有关系——属于“门外”之人。二是说自己刚到孤山就是住在观音庵西门外。因为孤山观音庵大门正好朝西开,而且当时的居民在这个山坡西面居住的也比较多。观音庵和居民区离的这么近,也是曹雪芹每天都能见到的景物。这就在景物描写上,为曹雪芹更多采用了孤山观音庵为背景提供了条件。

  如:曹雪芹在写芦雪厂联诗一章中,把曹家堡景物都写进书中。其后,写到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是到妙玉处,显然妙玉的住处是以观音庵为背景的。因为,曹雪芹——妙玉是在芦雪厂(曹家堡)写的即景诗,宝玉访妙玉应该到栊翠庵,当时栊翠庵(上庙)是道教庙,小说文字不能直接描写道教庙景象,所以妙玉住处取像于观音庵。他在《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