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秦末-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离虽然是名将之后。但才智却比不上他的祖父和父亲。而且此人现在名声颇具争议。又与蒙恬之死有所牵扯,再加上前两次在扶苏手中吃了败仗,所以我想,此人领兵恐怕难以服众。这秦军未必是同心啊。”郦食其头头是道的分析着。
韩信听后。也赞同道:“不错。郦先生分析的极是,王离倒不足为惧。”
“切勿轻视了任何人,王离能够坐上大将军的位置。必然也有过人的地方。”杨林谨慎的提醒道,“扶苏便是吃了轻敌的亏,所以此次才会被困在大梁城中。”
“诺!韩信知错。”听到教导,韩信立刻恭敬的接受。
“我担心的不是王离,而是他的副将章邯。”杨林叹口气,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主公认识章邯?”众人略有惊讶。
“呵呵……”杨林笑了笑,再道:“只是听闻过,还记得我曾让王山秘密派遣暗部的探子前往咸阳吗?从情报看,章邯可不容易对付,此人智勇双全,乃是一大患。”
众将领都陷入了沉思,他们跟随杨林也甚久了,这还少第一听到自己的主公如此评价一个敌将。不过,杨林既然这样说了,那众人自然相信他的判断。
“若是这样,三川郡咱们就更不应该去了。”曹参插嘴说道,“主公,这天下之大,咱们去其他郡县同样可以招兵买马,何必趟这浑水。”
“非也,主公是在担心张良先生和陈胜将军。”萧何双眼闪烁,一语切中要害。
“知我者萧何也。”杨林抿嘴指着他,淡淡的说道。
李霸听着大家的谈论,他脑袋有些反应不过来,于是憨厚的问道:“主公,俺都糊涂了,那三川郡咱们还去不去?只要您一句话,俺管他是王离还是什么章邯,看俺一剑砍了他们的脑袋。”
听到李霸颇有滑稽的话,众将哈哈笑了笑,原本凝重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随后杨林命道:“韩信,命全军急速赶往三川郡,一定要快,咱们必须尽快将此消息告知张良先生。”显然,杨林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他还是要继续前往三川郡,因为,他放不下张良和陈胜,不管怎么说,一个是黄石公的学生,黄石公对他有恩,他不能见死不救,而另一个是他的属下,他不能割袍断义。
听闻此令,众人心中都是一抹沉重,韩信见杨林目光坚定,丝毫没有改变的意思,所以也是接令而去。
郦食其暗自点了点头,他十分欣赏杨林的这种情节,或许,这就是他从黄石公那里听到杨林事迹后,才愿意追随的原因吧。
有了充足的粮草,沛军立刻加快的行军的步伐,所有将领按照杨林的安排各司其职,整个大军军纪严明,路遇乡、村,绝不扰民,而杨林也再一次的明令,若有违反者,力斩不赦。
郦食其作为谋士,自然是跟随在杨林的左右。一路上,杨林也向这位大儒讨教了许多,两人有说有笑,相互探讨。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郦食其才学见识以及经验都非一般人可比,杨林和其交谈中,也是颇受教诲。
不出两日,沛军已经抵达了三川郡的境界,望着前方的华阳县城,杨林沉声说道:“看样子张良先生曾经袭击过这里。”
“是啊,城楼受损颇重,城上也无守军,想必城中已无秦军了。”从种种迹象观察,萧何也如是说道。
“主公,现在怎么办?”韩信询问着,华阳城毫无敌军,沛军是进还是不进?
杨林略略锁眉说道:“李霸,汝带五百人进城查探,确认没有秦军后,大军立刻入城。你小子给我记住了,若是你手下的兵扰民,我饶不了你。”
“放心吧主公,谁敢给俺扰民,俺第一个就砍了他。”李霸笑哈哈的拍着胸膛保证道。
“嗯,去吧!”杨林挥了挥手。
李霸当即领兵五百快去冲进华阳城,虽然看不到秦军的痕迹,但为了以防万一,杨林也只能如此谨慎的吩咐。
“主公莫非担心这是秦军故意使诈?”萧何凝重的开口讲道。
“不能不防,毕竟这里已经是三川郡了。”杨林双眼望着华阳城,解释道。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杨林的包容
听着嘀嗒的马蹄声,杨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李霸已经领兵从华阳城内返回,五百人看样子并未发生什么战斗的痕迹。很快,李霸策马上前,拱手说道:“主公,俺已经查遍了全城,并没有发现秦军。”
“韩信,命全军进城吧。”杨林满意的点着头,然后低声对身边的韩信吩咐道。
“诺!”于是六千多沛军立刻进入县城。
此时街道两边冷冷清清,许多地方房屋已经变成废墟,整个城池都被清凉所笼罩,不难看出,此城在被偷袭后,城内百姓大部分应该已经背井离乡的逃离了。这便是战争的残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归根结底不论在哪朝哪代,百姓都是统治者玩弄的牺牲品。
“主公,天下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哎,殊不知,民心才是天下啊。”郦食其恭敬的进言道,“夫天下之事,唯有德治和仁政才能民心所向,民之所向,才能长治久安。”
杨林知道郦食其是儒家学者,德治和仁政一直都说儒家所倡导的治国理念。而在如今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思想并不像后世那般具有统治地位。其实,在秦末,儒家、法家、纵横家甚至是墨家都具有相当的影响,这些思想不论是倡导以战养战,还是提议仁义爱民,都无非是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而已。
说到底,无论哪种思想,都以统治为前提。否则,又如何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而得以宣扬呢?即便是对后世影响上千年的儒家思想,其仁政、德治、中庸和忠恕,也是在教导统治者如何去治理国家。
杨林并不排斥儒家思想,毕竟后世上千年的朝代,都以其来治理国家,这便说明,儒家思想有着极其独特的蕴含在里面。当然,不仅仅是儒家思想,法家、墨家等思想。杨林也完全能够接受。所有的思想既然是为统治者服务,那便要遵循统治者的意愿。
儒家的仁政、法家的以法治国、墨家的非攻与兼爱,所有的这些混聚在一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否则。也只会是一代新朝换旧朝。这或许就是后世许多朝代灭亡的原因吧。只有仁政,却没有法家的严厉思想去监督,试问如何能够防止**和滥用专权呢?
儒家提倡的礼仪。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无非就是君臣礼仪,主仆礼仪,官民礼仪,这些正好是迎合了统治者的胃口,也大大加强了阶级的分化。杨林知道,百家争鸣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任何一种思想都不可能绝对的正确,只有包容和取其精魄才能相得益彰。
“郦先生说的不错,仁政爱民是本,依法治国也是根基,甚至是平等相爱也是人之权利,所以,想要做到真正的爱民,不能只是说说。”杨林感叹道。
郦食其闻言也是大为震惊,他深深的陷入了思考之中,至此他终于明白黄石公为什么会如此夸赞眼前的青年了,不是因为他的聪慧,也不是因为他的爱民,而是因为他的包容。他能包容思想的冲突,他能包容百姓的疾苦,这才是杨林,一个不受思想束缚的人。
“主公,郦食其受教了!”沉默了片刻,郦食其弯腰鞠躬,拜谢而道。
就连一侧的萧何也是用惊讶的眼神看着自己的主公,他跟随杨林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听闻此等言论,此时,他庆幸自己在沛县时与杨林一起反秦,这或许是他此生做过的最为正确的一次决定。
“过来!俺说你怕啥,俺们主公又不会吃了你。再说,俺家主公一项爱民,你就放宽了心。”李霸大大咧咧不耐烦的声音打破了几人的思考。
杨林顺眼望去,李霸正带着一名佝偻的老者走过来,看样子老者十分的害怕和不情愿,也难怪,时局震荡,再加上李霸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不说老人家了,就算是壮小伙心底也会打怵。
见此,杨林迎了上去,他喝斥道:“不得对老人家无礼,还不快道歉。”
听到主公喝斥,李霸也不敢违抗,于是屁颠的挤出一抹比哭还要难受的笑容,用着极其不符合他形象的温柔声音细语道:“老人家啊,实在是抱歉,都是俺心急,您莫要放在心上,俺李霸给您道歉了。”
“哈哈……”众将见到李霸堪比小媳妇的样子,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能够让这个彪悍的汉子如此做的,恐怕也唯有杨林了。
李霸道完歉,立刻绷紧了脸,他转过身,瞪着牛眼扫过曹参等人,然后突然暴喝道:“笑,笑什么笑,俺有这么好笑吗?”
“你这小子……”杨林指着他,然后挥手令其退下,随后他看向那位依然害怕的身体颤抖的老者,见后者枯瘦如柴,且面带疲倦,杨林立刻知道,老者定是多日挨饿,于是他当即对萧何吩咐道:“汝速去给老人家熬一碗热粥。”
“诺,何明白。”萧何不再多问,急急忙忙的转身去埋锅熬粥。
听到有粥吃,这老者的神情才稍稍好转,不过却依然防备和警惕的看着杨林。见此,杨林笑了笑,他请老者坐下,然后他蹲在老者身边,以此来拉进距离,他不希望老者因为太在意他的身份而仄仄发抖。
“老人家莫怕,我们不会伤害百姓。”杨林闻言劝道。
老者见杨林十分的随和,丝毫没有主公的架子,于是他才稳了稳情绪,沉默了下,老者开口谨慎的说道:“您有什么事?华阳城百姓逃的逃、伤的伤,已经没有粮食和壮丁了。”
显然老者认为杨林进城是为了征粮和征兵的。听到如此回答,杨林又道:“您放心,我们既不征粮,也不征兵,只是行军途径此地,进来查探一番。”
“您说的是真的?”
“老哥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我家主公一项爱民如子,绝不会欺骗您的。”郦食其呵呵的与老者说道。
“那……,那真是太好了……”老者老泪纵横,似乎是憋屈了许久终于爆发出来。
见此,杨林心下沉重,不难看出,华阳城里躲藏的老弱妇幼们的生活如此的惨淡。
暂且一章,明天恢复两章!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九江王英布
不多时,萧何捧着热乎的栗米粥过来,他亲自将粥端给老者,然后笑道:“老人家您就先安心的喝粥。”见到老者饥饿难耐的狼吞虎咽起来,萧何再道:“您慢点,粥还有,不用如此。”
不过老者显然没有听进萧何的话,依然是大口的喝着粥,几乎不出片刻一碗粥就被喝尽,而老者却依然不肯放下碗,他将自己布满皱纹的老脸伸进碗内,然后伸出舌头舔着,看样子,他似乎要将这盛粥的碗也给吃进去。
杨林和众将都沉默不语,老者的表现让他们心痛,这就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用汗水种出了粮食,可自己却吃不饱穿不暖,天不怜人。
“萧何,再去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