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刹那芳华-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她还是不同意,这趟就当是和芳华等人的友情出游,重温过去上大学时四人同游的情景。
罗曼丽其实早就芳心暗许,但又不愿意那么快就让戴平达成心愿。她就是喜欢逗逗戴平这个傻小子,看他在求婚上还能使出什么傻乎乎的花样。
这一点,连她父母都看出来了,也好笑地提醒过她:适可而止啊,别玩过头了。
所以这一次,戴平打出了友情牌,欧洲浪漫游的诱惑也不小,曼丽终于顺水推舟地同意了——这一趟就是蜜月旅行。
芳华听了戴平得意洋洋的情况介绍后,捂着嘴笑弯了腰,还不停地揉肚子。
嘉辉把她搂过来,帮她按着肚子:“有那么好笑吗?”
芳华凑到他耳旁低低地说:“你可真够坏的。怎么上大学的时候,你没给戴平支点招啊?不然,丽丽不是早被戴平拿下了吗?”
嘉辉捏了捏她的脸颊说:“那时候我对你还没招呢,怎么给戴平支啊?其实那时候什么招都没用,他们现在是水到渠成罢了。嗯——?脸上有肉了,瑞士奶酪吃的不少吧。”
曼丽见两个损友一个在那儿诡秘地笑,一个旁若无人地打情骂俏,便没好气地对芳华说:“笑够了没有啊?笑够了,你这半个地主是不是该带我们去旅店了?”
等芳华送他们到旅店入住,下午睡了一觉倒过来时差后,晚上便带领他们去游览老城区。虽然这里的商店下午三四点就关门了,但是夜景还是非常漂亮的。
特别是古老的教堂、钟楼、石拱桥,在现代灯光的辉映下,更加瑰丽如画。
第二天,他们又再次领略了苏黎世欧洲老街的风光,去位于湖畔的昆明市赠送的“中国园”转了转,最后乘游轮畅游了苏黎世湖。
傍晚,芳华背上旅行包,和房东一家挥手告别,并和佩特拉约定将来会在北京等她来华旅游。
四人已经初步定好这次畅游欧洲的国家: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意大利。
欧洲的风景名胜太多,他们的时间有限,只能挑路途近的又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去了。
第一站,瑞士。他们花了五天时间游览了首都伯尔尼和卢塞恩等景点。
相比日内瓦、洛桑、苏黎世这样的名城,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伯尔尼,甚至不知道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
其实,伯尔尼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值得一去的城市。
它的老城完整地保留着中世纪建筑的风貌,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可它并不是死气沉沉的老古董。伯尔尼的别称叫“熊城”,因为它以熊为标志,城中的建筑、雕塑到处可以见到以熊为主题或装饰。街道上也到处可以见到熊标彩旗。商店里卖的很多商品上也都印有熊的图案,比如糖果、皮带、发卡、衣扣。城中还有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熊苑”,相当于中国的熊猫馆了,里面大大小小的熊很可爱。
四个人在这里还买了好些不同款式的手表,准备带回国送人的。因为伯尔尼是“表都”,这里的钟表商店比比皆是,在这里买要比国内便宜一半呢。
瑞士人也真是将钟表做到了极致,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特别是装饰类的手表很漂亮。
嘉辉选了一款雪莲牌(Andre Mouche)的手镯表,送给芳华当做结婚周年礼物。
这虽然不是什么顶级名表,但也是纯手工打造的,造型独特。表盘上像怀表一样带着表盖,深蓝色的表盖和手镯状的表带上都印有精美的雪绒花图案,风格复古又精致。
芳华很喜欢这只散发着浪漫气息的手表,另外她也给嘉辉挑了一只方方正正的天梭男表做礼物。
本来,她还犹豫是不是买情侣表更好呢。但再一想,又觉得何必拘泥于那个名称和形式呢,两个人的个性不同,佩戴适合自己的表才是最好的。
此外,四人团还在这里购买了瑞士出名的巧克力、瑞士军刀等物品,都是回去送礼的好选择。
伯尔尼还有“泉城”的美誉,城中有100多座喷泉,其中在市中央的11座建于16世纪的喷泉雕塑,更是十分精美,而且大多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让芳华他们拍照留念都拍不过来了。
不过,伯尔尼给芳华感触最大的还是它的低调,因为它恐怕是世界上极罕见的没有飞机场的一国首都了。
不是瑞士人没钱修,而是考虑到这里处于阿尔卑斯山脉,周围有很多高山,有一定的飞行危险,而且瑞士的国土面积又小,火车交通发达,伯尔尼离苏黎世、日内瓦等大城市都没多远,也就没有必要再修机场了。
这是瑞士民族性的体现,一个银行之国、国民的年平均收入世界第一的国家,可以说是最富裕的民族了,却很会精打细算,只讲实际不讲面子。
这种品行,真是值得国内那些喜欢搞面子工程的官员们好好学习学习。
四人还去了卢塞恩(09年正式更名为琉森)。
这个小镇被称为瑞士最浪漫的地方,不只是因为美丽的卢森湖和阿尔卑斯山的雪峰,还因为它那条全欧洲最古老的木桥,这是卢塞恩乃至瑞士的标志。
这座木廊桥有200米长,横跨在罗伊斯河上,廊檐下的梁上有上百幅精美的彩绘,两边的桥身如阳台的花坛般种着许多天竺葵,此时正开得娇艳烂漫。
傍晚时分,四人坐在河边的露天咖啡座消夏,还可以看到桥下河中游弋的白天鹅,而廊桥在彩灯的映照下,也是浪漫得一塌糊涂。
一直颇有点小资情怀的曼丽,笑着说:“哎呀,这可怎么办?我们的旅行才刚开始,可是这里又这么美,我都想呆在这儿不走了。”
芳华在老友面前也就不用矜持了,她斜靠在嘉辉身上,双手抱着他的胳膊,却对坐在圆桌对面的曼丽说道:“好啊,那你留在这儿好了。我们可要继续到下一个地方,去看更美的风景了。”
曼丽看看她,再看看坐自己旁边的戴平,不禁摇了摇头:“唉,这到底是谁在度蜜月啊?明明我们两个才是新婚燕尔,怎么你们两个,都老夫老妻的了,还那么肉麻呢?”
芳华“哼”了一声,反而似示威又似得意地往嘉辉身上靠得更紧了。而嘉辉也一贯纵容地配合着,干脆腾出手把她整个搂在怀里。
两个人相视一笑,然后一个更舒服地趴在对方怀里,一个把玩起对方的小手,一副默契十足的样子。
曼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她正要眼不见心不烦地转头看风景,旁边的戴平终于开窍了,主动拖着椅子过来坐到她身边,也伸出一只手,轻轻但是坚定地揽住了曼丽的纤腰。
曼丽的嘴角轻轻扬起,心中暗骂了一声“木头”,但还是默不作声地把头靠在了戴平肩膀上。
其实,戴平也不是木头,只是罗曼丽在他心中是女神一般的存在。多年“积威”之下,总是不敢唐突佳人罢了。
可惜他们还是来早了点,离卢塞恩著名的夏日音乐节还有一个月呢。
不过他们旅行的下一站:奥地利维也纳,可就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了。
而且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维也纳也同时是“建筑之都”。
不仅漫步在多瑙河畔,眺望维也纳森林是一种享受,这里众多风格各异、气派宏伟的建筑更是一场视觉盛宴。
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金色大厅,世界最大的国家歌剧院,施特劳斯的雕像,英雄广场、玛丽广场,各种巴洛克式、哥特式、罗曼式的教堂,处处彰显着奥匈帝国曾经的辉煌。
不过,芳华觉得最漂亮的是太子花园的鲜花地毯。而参观茜茜公主的美泉宫,更是圆了少年时的梦。虽然,早就知道真实的茜茜公主可没有电影上那么幸福,但是依然难以忘怀当年看电影时的美好感觉。
另外还有一部在奥地利拍摄的电影——《音乐之声》,也是芳华非常喜欢的。没有哪部电影能像这一部,将孩子与家庭、爱情与亲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美动听的音乐,融合得这么成功。
所以这一次,她们也前往了《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被称为乐神摇篮的萨尔斯堡。
乐神是指莫扎特,这个4岁开始演奏、6岁开始作曲的音乐天才,创作了大量流芳百世的名曲。中国的准妈妈们用的胎教音乐多是莫扎特作品,因为据说听多了能生出聪明的小孩。
来到莫扎特出生的地方,自然要去参观一下莫扎特故居,她们也买了这里的特色纪念品——莫扎特巧克力球,就是太甜了,腻得死人。
不过这里的米拉贝尔花园,才是芳华她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因为这座浪漫的花园,就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外景地。这里的建筑保护得很好,花园也维护得整洁漂亮。
看着熟悉的场景,电影中的片段不禁一一在脑海中闪回,“哆来咪”的旋律也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不过这次可不是爱唱歌的芳华在唱,而是曼丽在轻轻哼着:“Doe — a deer,a female deer;Ray — a drop of golden sun;Me — a name I call myself;Far — a long; long way to run;Sew — a needle pulling thread”
芳华给她鼓掌:“行啊,记得这么清楚,我可记不得歌词,只会哼哼调子罢了。”
曼丽长叹一声:“这可是我4岁的时候刚学会英文字母后,我妈就逼着我学唱的第一首英文歌啊。唉,往事不堪回首啊现在看这些英文单词都很简单,可怜我刚学的时候,感觉跟甲骨文没什么区别”
芳华边笑边说:“哦——,原来你跟莫扎特一样是神童啊才4岁,就在学甲骨文啊哈哈哈”
四人又去参观《音乐之声》里玛利亚修女实习的修道院。
站在宁静古朴的修道院旁边的山道上,俯瞰着山下的萨尔斯堡,如画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不过,萨尔斯堡的天气向来多变。早上出门时,还是藏蓝色阴暗的天空,上午就艳阳高照万里无云了。但这会儿到了下午,天上又积聚了很多黑云,很快就下起了雨。
四个人和少量的游客都躲到修道院里,等这雨过了再走。
正等得无聊的时候,芳华包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是高主任打来的,他有公事找芳华。
原来,他正带团访问德国南部的医疗重镇——图特林根。
这里因为集中了将近五百家的外科手术器械生产厂家,因而被誉为“世界医疗技术中心”。
高主任到那里当然是考察和采购手术器械了。
一些德国公司虽然也在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有子公司。但是财大气粗的301医院这次务求选购最好的器械,当然是来到这些公司聚集的医疗技术中心,才方便“货比百家”嘛。
科里的纪老主任身体上不适应出国了,邓主任行政事务繁忙,而且医院党委考虑到高主任的爱人就在德国慕尼黑工作,也就同意让副主任高国良带团考察了。
这也算是给了他探亲假。
高主任启程前想到——芳华不是想要内窥镜吗,她现在又正好在欧洲,便打了这个电话让她赶到图特林根,和他一起考察。
正文 二百二十五、图特林根印象
二百二十五、图特林根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