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成都的院落第六卷 >

第2部分

成都的院落第六卷-第2部分

小说: 成都的院落第六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将考卷,送到每一位同学的课卓上。他领到它后,满脑袋的杂念就逃得无踪无影,一双眼睛聚精汇神地将上面的考试,浏览一遍后,精神抖擞地拿起钢笔,默思一下,这才开始埋头伏案做题。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知又过多久,当他收住笔,想休息下,抬头一看四周,整间教室,居然,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人,其余的人都陆续离开教室。这才想起该是交卷的时候了,直到检考老师走到很前,他脑海里还在构思那扁作文,内容表达是否切题,至于,都写了些什么呢,跨出教室大门,只记得三张稿笺纸,到是写得满满的,而且,连一个空格也未曾留着,反正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有些句子,格子里容纳不下,暂且留在外面,唯一令他遗憾的是作文的外表,不堪美观,自认为描写手法,到还精假独到,说不一定会给打分数的老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像。

  考试结束后,秀才走出职工学校,他一路上的心情是愉快的,真感谢国华告诉自已,离住家只有三站路的地方,有这么一所正规的补习学校,能进修文化知织,委实是人生的一件幸事。他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还到新华书店去看了一会免费的书,顺便又买了两本降价书,他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十一章537
这天 晚上,少云兴匆匆地来到秀才家里,跟他一块前来的还有一位相貌堂堂,仪表不俗的男青年,这人说一口标淮的普通话,举止也洒脱,竟使久居百家大院,未曾接触过在良好生活环境出来的人,委实显得有些倨促不安,再回首看自己的一间陋室,咋方便招呼这样的客人,不免叫人顿生自卑情绪,他心里还埋怨少云,事先连一个通知都没有,就带人来了。让他感到一丝放松紧张心情,曾经在街上见过一面。依稀记得他姓名。

  他们三人在这间'书房兼卧室'的房间坐着,寒喧几句后,少云向秀才介绍来人:“国华也是爱好文学的,他同我曾在一个连队上服役,是连队的文书,转业分配在某局里上班,你们有着共同的爱好,认识一下,可以在这方面共同探讨,探讨。”

  “秀才是我的老院邻,人可靠,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没”伯伯是他家的远房亲戚,头回生,二回熟,往后可以常来常往了。”少云接着又对秀才说:“国华,这方面可算是行家里手,你应该多向他请教。”正当少云饶有兴趣地继续介绍下去,国华很礼貌地打断他的话说:“少云,别老抬举我,秀才又不是外人,我和他有着同样的爱好,还是谈点别的什么。”

  经他这么一说,秀才突然想起少云刚从部队上转业回来,有一次到百家大院里来看老邻居,找着他并且知道一心喜欢搞创作,就告诉说自己有位战友,也是潜心研究写作的人,想必就是这个人了。另一个原因,至从少云复员回家,等待分配工作的那一段时间里,由于多种原因,过去的老同学,很少和他来往,一时闲在家里也是怪闷的,唯有秀才,只要有空余时间,就会到他家去闲聊还用了不少个星期天,陪他上街看电影电影,去冷饮店消磨时光。而且,总是秀才慷概解囊,有一次,秀才无意中流露出自已很想寻找一个爱好上的朋友,共同探讨创作上的问题,可是自己接触范围狭小,至今尚未寻找这样的人。

  少云突然想起一个人来,自已的战友-国华,此人是个有教养的家庭出身的子弟,难免有些傲慢,愿不愿和象秀才一样的“街娃”来往,全看本人的造化了。所以,今天秀才对自已的言谈举止,格外注意,而且,将话题尽量往文学知识方面引导,还鬼使神差,语言表达特别流畅,这令旁边的少云都有些惊异,对他的印像刮目相看了。

  没过多长时间,秀才和国华如同一对相见恨晚的朋友,他俩在共同的爱好上,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一来一往,交谈甚是投机,旁边的少云颇能理解,他独自在抽着香烟,偶尔插上一句题外的话,打发着时间。

  临别时,国华对秀才的文学知识,很欣赏,他脸上分明流露出“才子,非得出自寒门。”的疑问表情。同时,他和秀才握手告别的时候,很礼貌地问候一声,秀才的父母。

  秀才很热情地送他们出大院,小街口上国华没忘纪约秀才有时间,可以上他家去玩,秀才觉得盛情难却,也同意了。这位刚接触到的文学之友,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秀才第一次去国华家里,他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置身于这样的清静整洁的居家环境,心里很舒畅,精神也得到一次放松,跟百家大院里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有朝一日能住上这样的单位宿宅,也不枉来人世一遭。所以,他忍不住东张西望,从前,只是在电影里看到,小说里读到,今天亲身体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能去做客的地方,几乎都是平房。

  秀才坐在柔软的真皮沙发,暗自在想:“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总是跟他的居住环境相匹配。想来也有些奇怪,这公平吗。”说来这正是一个新的发现,权当创作素材。他有一个别人不易察觉的毛病,一联想到

第五十一章538
跟创作有关的事,就马上兴奋得双手和脖子,都会微微抖。与此同时,他这市民阶层所固有的小家子脾气,并没逃过养尊处优的国华,他那一双同样是爱好文学,养成的锐利目光。不过他能理解,看在眼里,一笑了之,不去计效。

  一会儿,秀才从国华那里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共有四口人,这间一套四的住房,是他父亲落实政策单位分配的,母亲是研究所的所长,唯一的兄弟在外地念大学,他本人在单位还有一间单身宿宅。这番近似炫耀的自我介绍,对秀才而言,震动很大,自已家一共六口人,挤在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平房里,相比之下,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应证了一句话“人比人,气死人。”

  秀才听着国华对自已的评述:“第一,你能对文学这门高雅的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这证明你个人素质,跟那些粗俗的街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说上了一个层次,这也是我愿意接交,你这个朋友的原因,第二点你这个人身上,没有那种市俗的味道,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我信得过少云。”

  国华这番话,正驱赶着秀才脑海里,又一个新发现,难怪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话不无道理,假若我。。。。。。”

  “你抽烟吗,想的话,别客气。”这又是国华,第二句问话:“到了我家,请随便一些,往后我们有可能常来常往的,你看是这样的吧。”

  秀才一面喝着国华给他调好的咖啡,一面心里埋怨自已,怎么一走到别人家里,就像一个才进城的乡下人,好奇得东张西望。接着,又对自卑心理辨解,看来也不能全怪环境因素,要是只凭自已的手和脑,来改变目前的状况,从而达到居住的改善,生活水准的提高,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奏效。除非,自已能在文学创作上一鸣惊人,写成一本砖头一样的畅销书,象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老先生一样靠勤奋写作,赚得一份可观的财富,可是我这无名小辈,有他那样的天赋?那样丰富的社会阅历?那样如同水牛一般充沛的精力?想来也是让人沮丧的。

  “你好象有心事,还是身体不舒服?我曾听少云说,你干的工种是运货,回到家里还要搞写作,够幸苦。我很欣赏你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来,到这里不用客气。”说着,国华从客厅里的酒柜里,端出一大盘高级糖果和一包中华牌香烟,摆放在秀才跟前,秀才受惊宠地连声说:“太客气了。”

  国华瞥他一眼,再次重复着客套话:“请随意,我这个人,走到那里,都是很随便的,咱们都是八十年代的新青年,没那么多陈规陋习。”说完,他走进自已的卧室,从书柜里搬出一个小箱子,来到客厅放在一张椅子上,打开后,两只手伸进去,理来翻去的,很有一段时间,似乎,里面装有什么贵重物品。

  秀才开始有些适应,变得不那么拘谨,他第一次抽高级香烟,感觉那味到跟平时抽的杂牌香烟截然不同。很舒服。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观察国华的一举一动,注意着他这异常的动作,当看清后,暗自惊呀,想不到这小箱子里装的全是他写的文稿。大概,不下几十本之多。好一会,国华从箱里拿出其中的一本文稿,他一面用手抚摩着它,一面很郑重地交给秀才叮嘱道:“这本文稿,你带回去看。”

  秀才接过文稿后,他就迫不急待要当场翻阅,国华立刻阻止了他,并且很认真地告诉说:“你拿回去再看吧,但我是有条件的,务必要仔细看,否则。。。。”否则,这两个字从国华嘴里说出来时,想必,包含了很多意义,这命令似的语气,让秀才听了后,他心里很不舒服。

  国华意识到这一点,他歉意地朝秀才那张显得不自然的脸,扫视一下,马上加以说明地补充道:“我是想请你读了我的拙作后,请你多加提意见,仅此而已。”

  秀才不介意地笑道:“也行,我有了读后感,那一定会向你开诚怖

第五十一章539
公。”

  “好啊,我向来喜欢爽快的人,那我不送你了。”国华若无其事地落身坐沙发上,双手忱着头,目光盯着天花板,整个人一下子,轻松得象刚处理完一件棘手的公务。准备小憩片刻。

  秀才知趣地站起身向他告辞,国华只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懒洋洋地同他道别,他目送着这位据称是百家大院的才子的人。那单簿的身影从视线里消失,他站起身前去关上房门后,他暗自高兴,终于有一位可以在文学创作上,探讨问题的志同道合者,而且,他还是丽娜远房亲戚,今后可以更接近她,更有理由,不怕记仇的母亲,横加干涉。想到这里,他有些激动了,就在屋里踱步,转了一会,停在大书柜前,手摸着小箱子,暗想:“他看了,会发现我这篇小说写的是**子弟,屈尊到小市民家中去求爱,两情相悦,后来因千百年形成的门第观念造成的悲剧结果,男主人翁那一番刻骨铭心的忏悔和被侮辱损害叮女主角的宽恕的故事。想必,会给他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年的夏季,一个星期天的上午 秀才端坐在窗前,埋头看书,旁边放着书和文稿。两个小时过去了,他感到有些疲倦,一抬头就看见,骅维正和两位姑娘,从他家门前经过,大概,是送她们出院子,凭借记忆他们之间的交往也有好几年的时间,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来往。忽地,秀才的目光被深深吸引住,那位体态婀娜,脸蛋上总含着微笑的姑娘,看上去似曾眼熟,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他控制不住,立刻,离开书卓走到家门口,站着望着她的背影,努力从记忆之中的人,对着号,终于,他心里感叹道:“她真象过去当知青,同在大队小学里当老师的颖。”

  看过之后,他依旧回到书卓前,再也无法看书和提笔写东西,他想着自已悬而未决的个人问题,过去总想这次经人介绍对相不成功还有下次,不曾想到等待之中,换来的结果是;今天“望着来年好,来年裤子改成袄”。现在少有人再来提这事。怪只怪,从前不懂得把握住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