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 >

第189部分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第189部分

小说: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明正吃着饭,抬头看了傅沥一眼,道:“父亲,听说刚刚晋王去了武帅府。”

    傅沥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皇上布局这么久,他的帝王之术可以直追先帝了。”

    傅明正目光微微犹豫,还是开口道:“父亲,我能知道继位者的是谁吗?”

    傅沥也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即又垂眼看着桌面,道:“明正,前几天珍妃娘娘来的时候你也看到了吧?”

    傅明正看着傅沥轻轻点头。

    “对了”傅沥却没有再接这个话题,忽然道:“内阁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傅明正一怔,随即神色微凝的看了傅沥一眼,沉吟着道:“我看皇上的意思,是让赵元奎入阁。”

    傅沥神色淡淡道:“你的资历不如赵元奎。”

    傅沥的意思很简单,赵元奎资历比你高,即便将来我扶持你做了首辅你也压不住他,成不了名副其实的首辅。

    傅明正神色微微一动,道:“那,赵元奎只是在试探父亲?”

    内阁是傅沥的根本,无论谁都知道可以让傅沥交出任何东西,但内阁万万不可能。皇帝也自然明白这个,如今傅沥还在,赵元奎如果是想当首辅那就根本不能入阁,那只能是烟雾或者是试探。

    傅沥抬头看着他,笑着道“嗯,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个问题傅明正根本没有想过,在他看来,这个不应该是他现在应该考虑的。

    傅明正沉吟一声,道:“方仓怎么样?”方仓是傅沥的门生,也是如今六部之首吏部的掌门,乃是傅系炙手可热的人物。

    傅沥摇了摇头,道:“方仓无论能力还是品性都很好,不过你的威望不如他。”

    傅明正曾经也辉煌过,不过却没有在六部任过职,更多的是在军队历练,即便后来回来也没有入六部而是五寺一监避嫌。因此他在朝廷的影响远远不及在六部打滚多年如今更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的方仓,即便傅明正背后有傅沥威望上也不及方仓。

    傅明正眉头皱了皱,内阁阁老一般都是从六部升迁抑或者翰林调任,其他地方不是资历不够就是能力不足。

    傅沥见傅明正沉默,淡淡一笑,道:“你的能力已经够了,但手腕还欠缺。”

    “还请父亲指教。”这方面傅明正自己也是心知肚明,没有在六部挣扎过,各种手段手腕运用都是他的弱项。

    傅沥直视傅明正道“皇上的意见是……郑王。”

    “郑王?”傅明正眉头一挑,神色诧异异常,但旋即眼神里露出恍然惊异等各种色彩,“那郑王会答应?皇上这么明显就是挖坑让他跳。”

    傅沥笑着看了傅明正一眼,道:“你本性善良有能力有魄力,但对于官场百态看的还不够。我的本意是不想让你这么早入阁的,可惜皇上布局深沉,如果再过两年,我让你进兵部几年再入阁就不会有今天的难题了。”

    傅明正道:“父亲不必多想,内阁没有我们傅家是不行的。”

    傅沥笑了笑,道:“嗯,这个我会考虑,羽林军就全交给卫樵了,让你的那个人不必插手。”

    傅明正心里一动便笑着点头。

    ————

    晋王府。

    晋王独自一个人坐在黑暗的书房里,一个人静静的坐着,盯着眼前一盏突突直冒的油灯,灯光一闪一闪,照射在他脸上显得无比的阴冷森寒。

    晋王手里握着一块令牌,眼神闪烁着阴冷的厉芒。

    自从上一次的惨败,他便再也不相信任何人。无论任何时候,有任何的事,他都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里,静静思索,静静的决断。

    “谁说没有办法的”晋王微微抬头,迎着灯光,双目泛起浓浓的寒芒,“你活不过三个月,但我却还可以活很久。”

    说完,他立即起身,一脸杀伐果断的走了出去。

    “恭喜父亲。”周铭看着郑王那兴奋莫名的神色,立即抱拳躬身道。

    郑王神色难掩兴奋,即便他知道皇帝不过是让他充个数,甚至可能是让他作为对付晋王的先锋军,但他也顾不得了,如今大事临头,前一阵又损失惨重,这一次他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

    郑王兴奋许久,忽然又看向周铭道“嗯,铭儿,你明日进宫替父王谢恩,另外,皇后娘娘膝下无子又身体不好,你就留下作为子女尽尽孝道。”

    周铭神色一变,这哪里是尽孝道,分明就是人质

    ——————————

    求订阅,求月票~~~~~~~~~~~~~~~~~~。



………【第两百三七章 反常的皇帝】………

    第两百三七章反常的皇帝

    第两百三七章反常的皇帝

    “立远议之前,牛一郎卫樵江辞三人例行的在御史台碰头。

    如今汤延致仕的消息已经传遍朝野,本来还野心勃勃的江辞这会儿老实的就跟木头人一般,静静的坐在卫樵对面,如老僧坐定,面无表情神色冷漠。

    卫樵牛一郎两人捧着茶杯,有说有笑的闲聊。

    牛一郎瞥了眼江辞,笑着道“立远,听说前两**带着清宁公主回门了?”

    卫樵淡笑着点头,道:“嗯,第一次,也有点事情想跟岳父大人请教,就特地回去了一趟,多住了两天。”

    牛一郎看着卫樵,笑道:“年轻就是好,对了,我还听说晋王殿下当日也去了武帅府,立远你的面子可不小啊。”

    卫樵也笑了起来,摆手摇头,两人无伤大雅的开玩笑已经习以为常。

    卫樵心里也感慨,牛一郎这些人或许能够感受到一些金陵的变化,但应该还不知道这种变化的深刻含义以及将会引起怎样的乱象。

    “立远,我决定弹劾常志。”过了一会儿,牛一郎瞥了沉默是金的江辞一眼,忽然对着卫樵道。

    卫樵一怔,但旋即又心里了然的点了点头,沉吟一声,道:“大人准备好了?”

    牛一郎道:“嗯,我也没想扳倒他,只是想乘胜追击,在朝堂站稳一席之地”

    卫樵明白牛一郎的想法,心里想了想,道:“那大人咱们不妨温水煮青蛙,嗯,也就是一步一步来,小火煮粥,慢慢炖。”

    “立远你果然聪明”牛一郎一点就通,立即笑着道:“这个主意不错,咱们就来个温水煮青蛙,让那帮朝臣心惊胆战,永远都时时刻刻的记得我们御史台就在一边”

    江辞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要对付的人在自己面前光明正大的谈论要如何的对付自己的盟友,自己竟然连一句话都说不出,心底更是连辩驳反对的勇气都没有。

    等候上朝的班房内,常志他们几人一圈,俱是神色沉默的低着头不说话。如今晋王受到打压,汤阁老致仕,他们在朝堂上完全就是没有根的浮萍,风往哪吹就往哪飘,悲催的很。

    卫樵几人也围在一起,几人低声谈笑着。

    卫樵看着几人的表情,心里感慨,这些人大部人都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有些人在醉生梦死,有些人在争名夺利,还有些人在盲目钻营,人生百态没有任何的变化。

    “常尚书。”忽然间,内屋走出两人,直奔常志几人走去。

    常志几人一回头连忙围聚过来躬身抱拳,道“见过汤阁老郑阁老。”

    汤延看着几人,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道:“今后有事可去郑阁老那寻计问策,切莫独断孤行。”

    常志几人一听,连忙大喜,向着郑裘抱拳躬身道“下官见过郑阁老。”

    郑裘笑着点了点头,道:“六部干系天下,诸位臣工要戮力同心。”

    汤延要走了最近不断的将他手底的人介绍到他的门下,而他也很乐意收编一些人手,两人一拍即合,如今连晋王在朝堂的残余实力都收编到了手下。

    常志几人自然连连点头,脸上对满笑容。

    牛一郎双目微微眯起,这郑裘不同于汤延,郑裘不仅有圣眷,更是与皇后同族,可以说,在内阁最稳固的除了傅沥就是他

    牛一郎要弹劾常志如今就必须面对郑裘,这位敢跟高崎顶牛的阁老,即便牛一郎背后有傅沥傅明正也难免心里发憷,开始犹豫不决起来。

    “牛御史卫中丞,年轻人要谦虚谨慎,不要好高骛远。”郑裘与几人又续了几句,刚刚转身便好似忽然瞥了牛一郎卫樵等人一般,一脸温和笑意的走到几人身前,看着牛一郎卫樵道。

    牛一郎听着郑裘训诫般的话语,神色微有难看,随即躬身道:“是,多谢郑阁老教诲。”

    郑裘神色淡淡的点了点头,转身向屋内走去。

    待几人离开,牛一郎脸色难看的深深吸了口气,目光盯着黑幽幽的内屋,低声道:“立远,咱们的计划要变一变了。”

    卫樵看着常志几人长舒一口气,看着他们冷笑的神色,似自言自语道:“不用变。”

    牛一郎一怔,微微皱眉道:“可是郑阁老不容易得罪。”

    卫樵眼神若有深意的淡淡一笑,道:“咱们按照计划来,慢慢煮。”

    牛一郎心里一动,转头盯着卫樵道:“立远,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了?”

    卫樵笑着,道:“牛大人,没事多去内阁走走,傅阁老也很想了解我们御史台的情况。”

    牛一郎一听便明白了卫樵的意思,点头笑着道:“嗯,这份情我记下了。”

    两人正聊着,上朝的钟声蓦然响起。从内阁屋内,依次傅沥,高崎,李元芳,常颂,郑裘,周真,傅明正列队而出。而后面的六部官员也立即列好队,跟着出门。

    高高的龙椅上,文正皇帝威严肃穆,双目森严的盯着下面的朝臣,神色面无表情,甚至比平时多了一丝冷意。

    这让本来就因为汤延致仕而恐慌莫名的朝臣心里不免又是一跳,纷纷小心翼翼,屏气息声。

    还不待朝臣开口,文正皇帝阴沉沉的声音便沉着有力,带着丝丝杀气在殿中缓缓响了起来“朕先说三件事,第一,南方不稳须大将镇守,第二,汤延致仕郑王周真接替,第三……匈奴已派出使者来我大齐,不日便到。”

    众人一听,心里纷纷呼了口气。

    皇上因为这三件事生气自然就找不到他们身上了,第一件事,那是直指晋王的,谁都知道五州乃是南方祸乱之源,只要五州在,南方就难以稳定。第二件事,汤延致仕可能是受皇上不待见抑或者受晋王拖累总之与他们无关。第三件事,匈奴来使那肯定是为了明年春夏大规模侵犯来探底了。

    文正皇帝看着下面朝臣的表情,眼神里寒意又浓了一分,沉声道:“诸位臣工,谁有话说?”

    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第一件事就太过敏感不能多说,第二件事已经定了也没什么好说的,第三件事也不能贸贸然开口,所以大家纷纷一致的都不愿意先开口。

    朝堂上静默一片,周彦昭的目光又冷了一分,扫寻一圈,落在了吏部尚书方仓的身上,他淡淡开口道“方爱卿,你说说。”

    被点了名,方仓无可奈何的站出列,抱拳躬身道:“启奏皇上,第一件事,臣认为应当成立特别军事机构应对南方西南北的不平,第二件事,臣认为郑王能够胜任内阁阁老,并无意见。第三件事,臣认为只需让鸿胪寺接待一番即可,无需过于慎重。”

    殿中众人一听,纷纷暗自点头。方仓果然有一手,三件事他都给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