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蒋经国密码 >

第40部分

蒋经国密码-第40部分

小说: 蒋经国密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时间,行程一千多公里,很快就到了溪口镇。
  一路上,蒋经国沉默不语。在他三十年的生命里程中,母爱对他是那么难忘,又是那么珍贵,幼年时母亲为生计而劳作的情景;经过很多辛酸,回国后母子得以团聚,相抱痛哭的场面;他补行婚礼时,母亲脸上的笑容……这一切,犹如昨日的记忆历历在目,犹如褪色的电影胶片在他眼前一一拉过,使他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汽车在溪口街上还未停稳,经国就跳下汽车,在两人扶持下,跌跌撞撞经过财神殿弄,闯进摩诃殿,扑到母亲的遗体旁哭喊:“阿妈,阿妈……!”
  小蒋赶到,县府官员和乡人只告知他墙倒压死,隐瞒了炸伤惨状。他俯伏母尸哀恸,见面部手足无伤,衣着整齐,也就没有检查细问。
  蒋经国抚尸恸哭,直到昏厥过去,等他苏醒过来后 他仍跪地悲号,一家人都声泪俱下。
  蒋经国的喉咙哭哑了,泪水也哭干了。他定神看了看停放在摩诃殿棺材内的母亲,经过武岭学校外科医生包扎整容后,神态依旧显得安详凝重,一对翡翠镯静静地放在毛氏的遗体旁。蒋经国慢慢地拿起那对手镯,轻轻地戴在母亲的手腕上。
  家中杂物尽毁,最后检点,惟一完整可作忆念慈母的,便是一床浅灰色丝棉被——毛太夫人生前最喜爱的用品。小蒋将此遗物细心包卷,带回赣州妥善保存,作为纪念慈母的惟一纪念品。每逢忌日里常铺开一再审视端详,凝思默念,以怀念慈母。
  千怨万恨记在日本鬼子账上。他洒泪泣血,写下“以血洗血”四个大字,镌刻在石碑上,立于母亲罹难处。他沉痛而愤怒地表示:这国难家仇,终身不忘,一定要洗雪图报!他一身重孝,守在灵旁,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亲友街坊,无不动容。经与母舅长辈们再三商议,并两次电报,请示其父,才决定母亲灵枢暂厝她常念经的家庙摩诃殿内,待时局安定,再行厚葬。但追悼会照例举行,十分隆重,不仅沾亲带故的全来了,溪口镇民和官员,浙江省、奉化县的官员也来了不少,连蒋委员长的侍从室也来了大员。据蒋经国的随从司机毛宁邵后来透露,老蒋给发妻的后事费寄了一万元。当年十万元可买一架小战斗机,可见花费之巨。但是小蒋坚持要匍匐奔丧,行大孝礼,蒋介石怕宋美龄知道“吃醋”进行劝阻,怎样劝说也没能阻挡住。尽管这只是他从苏联回来后对老头子奉命惟谨中仅有的一个例外,但也说明蒋经国的孝心与固执都非同一般。
  家里人考虑到蒋经国过于悲痛,需要一个安静住处,所以被安排在中山公园住下,随从人员也跟他住在那里。天气冷就在地板上铺上厚厚的稻草。
  丧事办完,蒋经国并没有稍事休息即回赣州的打算。他几乎天天要上坟去看看,此外便是应付来客,只有夜深人静了,他才能休息。为了不使他过于悲痛,不少人劝他到别处去走走,如宁波的舅舅劝他去宁波住几天,或到别处看看,希望他早日忘却伤心事。但他不愿意离开溪口,不愿意离开母亲的灵堂。
  在溪口他住了一个多月,在母亲灵堂前度过了春节。后因日寇骚扰,宁波吃紧,由溪口到金华的公路眼看就要破坏,因形势所迫,他才不得不带着妻儿及随从人等,回到赣州。
  此后4个月,日军连续轰炸溪口13次,终于在1943年4月进占小镇,并以丰镐房作为总部。日军司令官和汪精卫傀儡政府代表了解蒋氏父子都有孝心,或许出于争取蒋介石的心理,把蒋经国的母亲、祖母等蒋氏先人的坟墓打扫清洁,拍下照片,寄给蒋氏父子。
  蒋经国回到赣州后,一连好几个星期不刮胡子,也不见笑容。他全力投入工作,舒解内心的痛苦。以后,蒋经国还写过《永远不要挂起日旗来》等篇文章,以示抗日到底的决心。
  

小蒋孝心动天地(3)
蒋经国从溪口回到赣州任上,已是1940年元月中旬。他在赣州工作的一些亲戚和下属,便在赣州专员公署的小月门院内房子里,为毛太夫人摆设灵堂,供同仁们为毛太夫人遇难表示哀悼,又在礼堂设奠祭悼。当时机关、学校团体各界人士都送来簿仪、挽联、挽幛、花圈、悼词,排满了整个礼堂。头几天来凭吊的络绎不绝,满脸沉痛和愤慨,在留言簿上表示,要向日寇讨还血债!蒋经国守在灵前还礼。
  几天后,三青团江西支团部和专署,还在有关人员筹划下,于江西青年招待所礼堂内,为蒋母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追悼会。参加人员有三青团江西支团部“青干班”大部学员、青年招待所、青训队、赣州当时党政军各界代表、党团员等共千余人。会场沉痛致哀,同仇敌忾。蒋经国声泪俱下,语多哽咽。会后,不知谁出的主意得到蒋经国首肯,将赣州城区内的八境路改名为“忠孝路”,将城外一座浮桥改名为“忠孝桥”,其意义有二:一是张扬专员忠孝两全的品格;二是让人们走过此路此桥时,记住以专员做榜样,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
  他还在他的新赣南专署西院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放上慈祥母亲的瓷板像,写着“我母之像,经国泣书”,玻璃板上压着“争气”二字,茶几上放着一具骷髅,沙发旁陈列一大堆炸弹,显示他念念不忘国难家仇。
  嗣后助理秘书李榕等人特意编辑了一本《毛太夫人荣哀录》,石印线装,厚厚一大册。出版后,不知是何原因,小蒋却无此书。抗日胜利后,他于1946年元月从杭州来函向赣州索要几本书。
  1945年,蒋经国曾在日记中说:“近日心中有二事,终始不能忘者,一为先母罹难,此为余一生所最痛心之事,且六年以来因未安葬,为人子者既不能为先母立德业,又不能早日办妥安葬大事,且何以慰先母之心放九泉之下也,深夜自省,饮泪自痛……。”
  同年12月下旬,蒋经国为母死难“满七”(奉化习俗,人死七天为头七,再过七天为二七,到七七为满七。每七都要祭奠),驰归溪口祭奠。为了幽静安全,他住宿在镇头武岭公园内的中国旅行社。不料被潜伏在溪口的日谍侦悉密报特务机关。敌人以为小蒋必在家乡过年,到正月初二出动大批飞机,以武岭公园为主要目标,再次狂轰滥炸。附近的上街、隔溪的上山村,建筑物破坏之多,居民死伤之惨,为溪口历次被轰炸的最严重一次。但出乎敌人预料,小蒋因为年关在即,有要务待理,有民众要探望,已于年前赶回赣州去了。不然的话,真有性命危险,至少也要经受一次惊险。
  1946年4月,蒋经国在贵州旅途中,曾有一篇短文“东望章贡合流写给赣南县的朋友们”,文中说:“二十年以前,当我离乡出国的时候,母亲曾经将其亲手所制缝的棉背心,穿在我的身上。后来自己所穿的衣服,都换上了‘洋服’,而这件土布棉背心,虽然比不上‘洋服’的好看和舒适,可是我始终将其当作无价之宝,认为这件背心,不但可以暖我身,而更可温我的心。棉背心是一种‘物质’但是因为这件棉背心,是慈母亲制,而尤其是穿到了遥远的北国,所以这件衣服的价值,已经不在土布和棉花,而是在人情和精神的。”
  从文中情节,可以体现他们母子情深,以及蒋经国对母亲怀念的情怀,蒋经国不愧为大孝子,真是孝动天地。
  重用张恺也是表现小蒋孝心的一个侧面。原来抗战开始以后,蒋氏父子在奉化溪口的家务,委托武岭学校教师张恺就近照顾。张恺平日侍奉蒋母毛氏,犹如侍奉自己母亲一般。蒋母不幸被炸身亡,所有善后丧事,均由张恺一手料理。他对蒋家做到了忠心耿耿,蒋经国由此感激在心,认为他胜似母亲亲生儿子,应该以亲兄弟相待。丧事完毕返赣以后,即一再电请张恺结束武岭学校校务,离开溪口,前来赣州。张到后,蒋即以自己所兼的赣县县长一职 让位给张恺承担,以加官晋爵,作为报答母恩之德。
  1945年春,蒋奉父命内调重庆,以遗赣南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一缺,先由杨明继任,不久蒋仍保荐张恺担任。
  1946年12月,蒋经国为其生母毛福梅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溪口街上,一时冠盖云集,国府顾问俞飞鹏、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贵州省政府主席杨森以及当地政界要人都到场了。蒋纬国和夫人石静宜也专程从上海赶来,兄弟俩身披重孝,忙里忙外,整个安葬仪式持续三天,待到毛氏灵柩入土,蒋经国已疲惫不堪了。帮忙的人也把亲朋好友和社会各界送来的礼物清点好了,蒋经国对他们说:“除亲戚必须还礼的以外,礼物平均分配,赠与本县孤儿院、育婴所和育幼所三机关。”送给这三机关的物品计有:绸缎幛121个,白布5丈余,白布联32副,大金字6O副,烛30斤,香40箩。
  

“建设新赣南”计划出台(1)
蒋经国禁烟禁赌禁娼、扫除“土匪”和其他“坏分子”之后,赣南“烂局”基本收拾好了;通过宣传和组织抗战活动,把赣南民众发动起来了;办过“青干班”后,又培养了一批为他所用的干部,紧接着他该出台新政了。他从溪口一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就急忙回到赣南搞他的“宏图大业”了。他雄心勃勃地发动一项建设计划,要把赣南改造成模范经济区,正式提出了“建设新赣南”的响亮口号。
  1940年1月间,蒋专员召开“第四区扩大行政会议”。会议地点在赣州群乐大戏院,会期为一周。蒋经国说:“为什么要把这次会议在群乐剧院开呢?是因为通过这个会去贯彻‘建设新赣南’的方针,就能使赣南人民‘群’众都过快‘乐’幸福的日子。”
  到会者将近二百人,包括专员公署和保安司令部的科长以上人员,各附属单位主要人员,各县县长、秘书、主要科长、参议会议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县动员委员会书记长、县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特邀民众代表等。请了省政府代表省府委员李德钊到会指导,还请了党团代表列席。这是赣南一次大规模的行政会议。鞭炮轰鸣,军乐阵阵,气氛热烈。
  会上主要是听取蒋专员“新赣南建设三年计划”的报告。蒋专员身穿草绿色哔叽中山服,胸佩主席团的红花绸带,神采奕奕,春风满面。他在开幕词中作了题为《吃苦、冒险、创造、建设新赣南》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要把赣南建设成为人人幸福的乐园”、“成为三民主义模范区”。具体要达到的目标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工做”。
  “三年计划”中数这“五有”最打动人心,最具号召力和凝聚力,也数这“五有”最“乌托邦”最难实现。历朝历代任何政权,都不可能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工做”,如果能使多数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书读、有工做,就很不错了。但小蒋年轻气盛,敢想敢说,竟然吹出了那么大的牛皮。
  他的愿望是好的,也希望能在他治理的地方实现“五有”,主观上不想吹牛皮。在“三年计划”中,列举了发展钢铁、机器、电力等重工业的项目;农业实现机械化,兴建水利工程;赣南各县城镇都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人民都享有充分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