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后一百天 >

第25部分

最后一百天-第25部分

小说: 最后一百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得河战线。”
  贝尔纳多特说,在瑞典激起人们义愤的是逮捕人质和屠杀无辜百姓;希姆莱对后者予以否认,于是贝尔纳多特便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希姆莱激动地反驳道,显然公爵听到的是错误的消息,并且询问公爵,是否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对您来说,提出一些可以改善当前局势的措施不是更好吗?”
  帝国元首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我没有任何建议。“
  贝尔纳多特建议希姆莱释放集中营里的挪威人和丹麦人,由瑞典人来监管。这个不算过分的请求却触发了一连串对瑞典人强烈的指责。这些指责对贝尔纳多特来说毫无意义,但很可能是由希姆莱突如其来的一阵恐惧所引起的。“如果我同意你的建议,”希姆莱痉挛般地眨着眼睛说,“瑞典各报将用大字标题报道,战争罪犯希姆莱,由于害怕因其罪恶而受到惩罚,企图赎买他的自由。”但是他又说,如果瑞典和盟国保证停止在挪威的破坏活动,他会照贝尔纳多特的要求去做。
  “这是无法接受的,”伯爵回答说。接着,他改变了话题。“瑞典红十字会非常渴望得到您的允许,能够去集中营里工作,特别是那些关押着挪威人和丹麦人的集中营。”
  “那大概非常有好处,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不允许。”希姆莱回答。
  伯爵开始习惯希姆莱那狂想家式的出尔反尔,并要求其再作一些小的让步,希姆莱马上同意了。贝尔纳多特受到了鼓励,想知道嫁给德国人的瑞典女人是否可以回到她们的祖国。
  “我不想把德国儿童送到瑞典,”希姆莱皱起眉头答道,“在那里,他们会被教育得仇恨自己的祖国。他们的玩伴会向他们吐口水,因为他们的父亲是德国人。”
  伯爵指出,知道他们能够安然无恙,他们的父亲会感到安慰的。
  “毫无疑问,他们的父亲宁愿看到他们在简陋的茅屋里长大,也不愿意他们在一个像瑞典这样敌视德国的国家的城堡里苟且偷生。”希姆莱反驳说,不过表示愿意尽力而为。贝尔纳多特已经将他逼到了极限,他的语气变了。“你也许会认为这过于情绪化,甚至有些荒谬,但是我曾宣誓效忠于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名士兵,一名德国人,我不能违背誓言。因此,我不能做出任何有违元首的计划和意愿的事。”就在片刻之前,他刚刚同意作出一些可能会惹恼希特勒的让步,但是此刻,他却开始详尽地重述希特勒关于“布尔什维克威胁”的论调,并且预言,如果东线彻底失败,欧洲便会完蛋。
  “但是,在战争的某个阶段,德国曾经和俄国结过盟,”伯爵说,“这和您刚才所说的怎么能一致呢?”
  “我就知道你会说起这个。”希姆莱答道。他承认,那是一个错误。他开始怀旧地谈论起自己在德国南部度过的青年时期。当时,他的父亲是一个巴伐利亚亲王的家庭教师。接着,他又谈到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军士长,并在国家社会党诞生初期便加入了其中。“那是一段光荣的岁月!”他说,“我们这些党员始终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但是我们从不害怕。阿道夫·希特勒带领着我们,将我们凝聚在一起。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年华!因此,我可以为我所认为的德国复兴而战。”
  贝尔纳多特礼貌地问起了犹太人所受的待遇。“您难道不承认,像别的种族一样,犹太人中也有很多正派人?”他说,“我有很多犹太朋友。”
  “你说得对,”希姆莱答道,“但是在你们瑞典,没有犹太人问题,因此,你不能理解德国人的观点。”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会议结束时,希姆莱答应在贝尔纳多特返回瑞典前,对他提出的所有要求给以确定的答复。贝尔纳多特向希姆莱赠送了礼物。因为希姆莱对斯堪的纳维亚民间艺术非常感兴趣,所以,礼物是一件17世纪的关于食人妖之鼓的作品。
  希姆莱说,他“深受感动”,并问施伦堡,是否为伯爵选了个好司机。施伦堡说,他选的是最好的司机。帝国元首微笑起来。“好。不然瑞典报纸会用大字标题报道:战争罪犯希姆莱谋杀贝尔纳多特伯爵。”
  在柏林,施伦堡向卡尔登勃鲁纳简要汇报了会晤的情况。帝国中央保安总局局长指责他“对帝国元首施加了不正当的影响”。盖世太保的头子海因里希·米勒尔少将嘟哝说:“那些自以为是政治家的绅士们想让希姆莱接受自己的某一想法时,总是办这种事。”米勒尔说,这种独特的想法,是“纯粹的乌托邦”。
  贝尔纳多特回到里宾特洛甫的办公室。外交部长似乎比之前更渴望帮助伯爵。不过,他那专横的脾气只是让贝尔纳多特心中不快,于是便尽快彬彬有礼地告辞了。
  里宾特洛甫随即召来了克莱斯特博士,并让他坐到了壁炉旁贝尔纳多特刚刚坐过的那把扶手椅上。“贝尔纳多特到底是什么人?”他问,“谁在背后支持他?除了拯救斯堪的纳维亚人之外,他究竟要干什么?”
  克莱斯特发现扶手椅的衬里中夹着一个装满了文件的皮包。当他拿起来时,一本护照掉了出来。
  “那是什么?”里宾特洛甫问。
  “您上一个来访者的皮包。”克莱斯特把它递给里宾特洛甫,以为他肯定会检查里面的文件。但是里宾特洛甫只是把皮包装进了一个光面的大信封里。“请把这个还给贝尔纳多特,”他说,“我相信他会发现自己把它丢了。”
  克莱斯特很受感动。这似乎是“在一场全面战争恶化的过程中唯一的骑士精神的表现”。
  就在希姆莱进行这些他希望能够带来对德国有利的和平的谈判时,他的集团军正在土崩瓦解。斯坦纳被迫把自己的部队全部撤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而第三装甲军发起的主攻——没有温克在场监督作战——毫无进展。东线的彻底溃败已迫在眉睫,以至于不仅希姆莱和里宾特洛甫,其他的德国要人也都开始认为,德国唯一的希望取决于外交手段——或者无条件投降。
  

第六章 “铁幕即将落下”(1)
2月14日,艾森豪威尔在他位于比利时宗霍芬的战术总部会见了蒙哥马利。对于富有争议性的指挥问题,艾森豪威尔仍然非常担心。他抱怨“马歇尔和美国参谋长们总是指责他过于偏向英国人,而首相(丘吉尔)和英国参谋长们则指责他过于偏向美国人”。蒙蒂对于形势怎么想?和往常一样,这位陆军元帅的观点非常明确:如果允许辛普森的美国第九军帮助他发动主攻,那么,蒙哥马利便会认为当前的安排是令人满意的。他在日记中记道:
  我对当前的指挥形势很满意,这让艾克感到高兴。毫无疑问,他到达宗霍芬时正在为某些事情担心,在我们的谈话中他也表现了出来。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担心什么。但是,很显然,当我说我对当前的指挥形势非常满意时,他立刻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之后便笑容满面地开车走了。
  他还写信给布鲁克,表达了他的喜悦:“艾克同意我的一切行动。”并且答应在余下的战斗里由他指挥辛普森。“一切都很好。我真的相信我们终于遇上了顺风,可以成功返回港口。我们曾经遭遇过一些风暴,但是现在雨过天晴了。”
  九天之后,因水坝被德国人破坏而泛滥成灾的鲁尔河,终于下降到了一定水位,可以开始进行“手榴弹”行动,一次将有三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三人参加的超大规模行动了。2月23日凌晨两点四十五分,辛普森的第九军开始了重炮弹幕射击。四十分钟后,射击停止了,第一批战士——四个步兵师——开始乘突击艇穿越依旧水流泛滥的鲁尔河。起初,他们并没有遇到多少敌人的反抗,但是汹涌的河水淹没了许多突击艇,妨碍了架桥。
  在北面,蒙哥马利完成了一件一周前还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在混乱状态中重建秩序。因“手榴弹”行动的推迟而暂时乱了阵脚的“真实”行动恢复了最初的势头,此刻正缓慢而稳定地穿过茂密的森林,在洪水淹没的平原上向前推进。霍罗克斯的第三十集团军一路攻破了数座设防的村镇,在经历了一场这次大战中最为激烈的肉搏战之后,拿下了它的两个主要目标:克莱韦斯和戈赫。
  戈赫的攻克让蒙哥马利松了口气,因为戈赫被看做齐格菲防线最后一个坚固的堡垒。然而,下一座城市证明了是另一个“戈赫”,还有下一个,再下一个。似乎永无突破之日。十一个德国师挤在鲁尔河和莱茵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上,打算死守阵地,战斗到底。但是,显而易见,英国人和加拿大人苦战而来的胜利使辛普森的道路大为平坦了。夜幕降临之时,美国人已经在一条广阔的战线上安全地过了河,只付出了九十二条生命的代价。翌日,德国的飞机大炮企图阻止辛普森的工兵施工,但是七座能通过坦克的40型大桥和十二座轻型桥已经在鲁尔河上建了起来。
  次日,即2月25日早晨,第三十步兵师艰难地通过了汉巴赫森林。现在,辛普森面前除了开阔平坦的科隆平原外,再也没有其他障碍了。平原上纵横交错的柏油公路网正是坦克手的天堂。第二和第五装甲师的作战大队冲过步兵挖下的掩体坑,扑向莱茵河。《时代周刊》记者西德尼·奥尔森看着第二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从一架“派柏”式飞机上走下来;他看到大批美国坦克像黑压压的甲壳虫一样急速穿过绿油油的卷心菜地;随后,当“雷电”式飞机突然向德国的战略要点俯冲而下时,不计其数的卡车载着步兵滚滚向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扫尾工作。在奥尔森笔下,这是“最为壮观的战争景象之一,是军事机器在纯粹战斗行为的至高时刻,完美而一致的运转”。。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铁幕即将落下”(2)
尽管德国对“真实”行动的反应迟钝,但是,随着辛普森渡过鲁尔河,盟国的目标已完全暴露了。上了年纪的西线指挥官、德国陆军元帅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终于意识到了,除非自己尽快撤退,否则,盟军以“真实”行动为砧,以“手榴弹”行动为锤,必将把他的两支军队砸得稀烂。这两次对其北翼发起的进攻让他损失如此惨重,他感觉,南部令人难以捉摸的乔治·巴顿更具威胁。2月25日,他向希特勒请求新的指示。他声称,除非全面撤回莱茵河南岸,否则整个西线便将彻底瓦解。
  这一绝望的呼吁无人理睬。于是,龙德施泰特再次请命,要求在鲁尔河和默兹河的交汇处适度后退。这一次,柏林予以了草率的否定。随后,在2月27日,龙德施泰特收到了一封希特勒亲自签署的电报。电报通知他,压根就别想考虑全面撤回莱茵河南岸。
  几天后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奚落了一番龙德施泰特执意撤退的要求。“我希望他尽全力地长期稳定住齐格菲防线。首先,我们应该打消他撤退的念头。因为,此时此刻,敌人手里的整个英国第六军(他是想说英国第二军)和全部美国军队都空闲了下来,他们一定会将其全部投至这里。这些人毫无远见。撤退只会意味着将灾难从此处移至彼处。一旦我从这里撤走,敌人的全部军队便都空了出来。他不敢向我保证,敌人一定会留在这里,而不开赴其他地方。”听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