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阿瞒出道-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在哪个紧要关节上出了重大失误?
对岸的黑山军惊心动魄地旁观了自己主将的殒命及这场可怕的屠杀,顿时心胆俱裂,斗志全无,谁还在这儿等死?
无头的苍蝇只能无奈地乱飞,正在不知去留之间,后方又传来消息:所有的家眷被掳,放下刀枪者允其团聚。那还等什么?隔河武器丢了一片,愿降的呼声竟然压过了曹军的呐喊。
濮阳一役,黑山军土崩瓦解,作鸟兽散,曹操威名大振,尤其是释放全部战俘及他们的妻儿老小这一义举,赢得了四周州郡喝彩声一片,不消说兖州刺史刘岱一时对曹操感恩戴德,兖州治下的官员将领无不对曹操满怀仰慕,就是那冀州牧袁绍也不得不有所表示,就坡下驴的向董卓的中央政府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多年前曹操就坚辞过这个朝廷正式委任的东郡太守,怎么混了十多年一级没升,还要你袁绍向敌人推荐?曹操不禁觉得好笑,但还是高兴地做上了这个官,为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也。
现在东郡这块地盘是我曹操自己打下来的,你不封难道我还能拱手让给他人?在东郡我现在就是一方小皇帝,有小不愁大,没有指望啥?这个世界上,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周围州郡的鼠辈们,你们小心了,等着我曹操吧! 。 想看书来
曹操·阿瞒出道 (67)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先人们传下来的至理名言让我们这些后辈一生受用不尽,固然,传统文化有精华亦有糟粕,但有这么一句话却可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先贤孟子教给我们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长安的董卓就没这么古板,玩弄少女做得理直气壮,照顾亲戚也光明正大,顺手杀人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就连干儿子吕布也差一点儿没被他顺手一戟给宰了,当然,那也是赶在气头上,过后还是真诚地向吕布表示了歉意的。
人显赫了不能过于张扬,这点上董卓做得有点儿过分了,半拉国家局势表面安稳以后,他把向来惮忌的皇甫嵩调离了军职,改任御史中丞,就这样还觉得不放心,还要在面子上、心理上都占上风才罢休。
有一天路遇皇甫嵩,作为御史中丞的皇甫嵩当然要向身居太师极位的董卓磕头见礼,董卓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羞辱这位前上级:
“你现在是不是真服我呢?以前你对我可没今天这样恭敬啊。”
“谁想到明公能坐上今天这样的高位呢?”皇甫嵩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太师没说让站起来,还得就这么跪着。
“我乃鸿鹄,早有远大志向,哪里是你这个小燕雀能知道的?”董卓是尽羞辱之能事。
“那时候咱们不都是小燕雀吗?”皇甫嵩倒也回答得不卑不亢。
“你要是说句早就服我了,我就让你站起来。”董卓占了上风还不算完,觉得还没爽透,竟伸手摸着皇甫嵩的头说:“你真不怕我董某吗?”
皇甫嵩实在忍不住了,也只好豁出去了:“明公如果能以德治国,那便是举国大庆,我怕从何来?若以淫威逞强,那全天下的人都会恐惧,害怕的又哪里会是我一个皇甫嵩?”
噎得董卓无话可答,只好走人,从那以后倒也没再找过皇甫嵩的麻烦。皇甫嵩是个战场上的帅才,官场上却是个标准的低能儿,是绝不会主动去找董卓的麻烦的,从此两人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
吕布可就没这么大的度量了,被董卓气头上顺手一戟差点伤命以后,一直耿耿于怀,怎么报复这个老家伙呢?他采取的是一个绝妙的方式:让这个老家伙做绿头乌龟!管他干爸不干爸,先给他带上一顶绿帽子再说。
现在的吕布兼着董卓的内卫队长,出入董卓的内宅是属于正常的工作范围,且又正值壮年,人长得对少女旷妇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天下人几乎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赤兔就是吕布的坐骑,是一匹据说能日行千里的良驹;吕布在战场上的勇猛、长得帅呆,那是举国人都公认的,这样一个绝对的“超男”现在有心采花,可以想见,保证是有心采花花准发,无意插柳柳成淫。
再说了,董卓年近天命,行伍出身使他练就了一副硬身板,是个眼不花心花的主,挑明了做皇帝他暂时还没那兴致,但在收罗美女方面却愿意与皇帝比个质量高下、数量多寡。
自古以来,吃肉都有贪多嚼不烂之说,更何况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妙龄妙女,大部分闲置不用浪费人力是当然的事情,照顾一下干儿子也没有什么不妥。应该理解,旷女遇到吕布这样的酷男,发生点情况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大司徒王允注意到了董卓帽子颜色的变化,董卓理所当然地还蒙在鼓里,这类事情一般都是戴绿帽子的人最后一个知道。但王允并不单单是看到了董、吕之间这层微妙的关系。关键是他洞察出并州与凉州武人之间难以避免的矛盾,退入关内的并州军处境逐渐不妙,处于随时都可能被凉州军吞并的态势中,而失去了武装,吕布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也就永远成了董卓的家奴,勇冠天下的吕布会甘心吗?为谋求自身及其集团的发展空间,吕布应该也会反戈向董的。
再说,王允还与吕布有同乡之谊(王允系太原郡祁人,吕布系五原郡九原人,二人同为并州人士),无形当中拉近了王、吕之间的距离;董卓进驻长安前,把凉州军的主力布防于长安以东的陕县(今河南省陕县)一线,用来阻挡关东士大夫武装可能的西进。这就为吕布敢于同董卓兵戎相见提供了可能。
一番背后的小动作,王允的策反成功了,吕布听大司徒由浅到深地讲解的道理之后,觉悟了,为了自己并州军的长远利益,他决定支持王允的西安事变,投奔革命阵营。
当然,担心与董卓侍妾的风流事败露也是一定的因素。
根据史书的这两点记载,经罗贯中大师一番妙笔生花,才衍生出王允的“连环计”和美女貂蝉来。要不然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还真成了麻将桌上的三缺一,就算凑上一个替补,那句脍炙人口的成语估计也不会有了: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少了貂蝉拜月,也是免不了遗憾的。
初平三年夏四月辛巳(公元192年5月22日),董卓在重兵护卫之下,前往未央殿赴朝会。当行至掖门的时候,宫门卫士突然手持长戟向他刺来,猝不及防的董卓慌忙大呼:“奉先吾儿何在?”
“奉诏讨贼!”
未成想吕布却从怀中摸出一纸诏书,向他宣布了死刑,董卓体会到了义子的大义之所在,乃大义灭亲也!一矛殒命,董卓恶贯就此满盈。
董卓死了的消息传开,长安百姓顿时喜笑颜开,载歌载舞走上街头,喝酒吃肉,把这一天当作了节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董卓的死标志着苦难生活的结束,
殊不知这只是理想与梦想,快乐的心情像阴天里露出的太阳一样,只闪出了一时片刻,就马上被淹没在西方滚滚而来的乌云中。
谁又能想到这片更加血腥的乌云,竟是那位在诛杀董卓中有着首建之功,又在董卓死后成为朝堂领袖,被当时人视为“王佐才”(郭泰对王允的评语)的王允一手招来的呢?
曹操·阿瞒出道 (68)
前面说过,人不能把自己长期置顶,就像网上论坛上的帖子不能长期置顶一样,老给自己涂红脸那会造成脸皮越来越厚,别看在戏台上涂红了脸人模人样地坐在那里是个好人,现实中就不行了,因为人们知道,生、旦、净、末、丑是怎么回事了,不就是自己在作秀吗?那红脸和白豆腐块实质上没有什么分别。
偏偏大多数人把握不住自己,一旦大权在握,立时感觉像坐上了“神六”,所以,从高处跌下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人到了高处一般会头脑发晕的,有时候做出的决定简直与白痴无疑,等到摔下来,固然很精彩悲壮,但大多留给人们的是叹息与教训。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王允在除掉董卓以后,就坐到了当时中国统治者的“置顶”位置上,随着头脑发热,逐渐晕了。
董卓死了,可他的西凉军还在,如何处理董卓的原部下成了政策和策略这种关系个人的生命朝廷安危的大问题。但恰恰就是在这个要命问题上,王允犯了大错误。
就董卓死后的形势而言,一度是向着有利于吕布的并州军及王允为首的士人政府的方向发展的。驻扎在长安以东陕县一线的凉州军主力,在得知董卓死讯后,理所当然地乱了营。
凉州军统帅是董卓的女婿牛辅,岳父横死使他变得极度多疑起来,以后西凉军的出路在哪里?这时候一个贴心的“大师”及时地指点了他,牛辅也就按这个高人的指点采取了预防性措施,杀了自己的大将董越。
没想到这次“大师”没蒙准,预防性措施反而导致了自己大营的骚乱,牛辅索性带巨额金银与亲信胡车儿等几人一走了之,谁知应了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牛辅竟被这几名亲信砍下了脑袋,劫走了金银。
这时的西凉军群龙无首,在一群中下级军官的会商下,提出了向长安中央政府讨要一张大赦令的主张,也就是说在投降之后,要保证西凉军人的安全。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仅是求王允给留条命而已。
可惜王允的答复太草率了,说什么凉州军本来就没有什么罪过,何赦之有?这种貌似大度的回答是聪明的表现,还是愚蠢的做法,自当别论。但凉州军没有吃到定心丸(大赦令没拿在手里),却又听到了风言风语:王允、吕布要杀尽我们凉州人!
要尽戮凉州人的谣言并不全是空穴来风,是由于丁彦思、蔡伯喈被杀引起来的。丁彦思,事迹不详。蔡伯喈,就是那位博闻强记、声名远播的大名士蔡邕,而丁彦思与蔡邕同列,想必也应该是位名士。蔡邕被杀,其间有着很多值得回味之处。
蔡邕的死因,谢承《后汉书》和范晔《后汉书》的记载大致相同,即蔡邕得知董卓被诛杀,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叹息的声音,从而被王允认定这是同情董卓的表示,王允的逻辑是: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董卓是国贼,你蔡邕不喜反哀,必是董卓同党,那就该杀。
蔡邕得到董卓礼遇是事实,可是,董卓的种种作为,使得蔡邕发现自己的选择对象错了。于是,他就有了出逃的打算。他曾经为躲避宦官的迫害,在外浪迹十二年,也算是轻车熟路吧。可是,蔡邕的堂弟蔡谷提醒他说,你的长相比较特别,逃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蔡邕也就打消了出逃的念头。
既然蔡邕放弃了董卓,那么王允为什么又要在董卓死后硬性给他贴上一张董卓同党的标签呢?曾经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对此就大不理解,认为是史书记载有误。估计老裴没注意到王允在诛杀董卓、地位置顶后思想及智力的质变。
《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说:“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仗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也就是说。王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