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事儿-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政坛上,段祺瑞、冯国璋一直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而善于权谋的袁世凯对段祺瑞、冯国璋并不完全放心,常常重用王士珍,于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北洋时期,又有北洋“龙虎狗”三杰:王士珍为龙,段祺瑞为虎,冯国璋为狗。后来因缘际会,段、冯影响均超出军界,写入政史。故论其在后世的知名度,则龙不如狗,更不如虎。
王士珍被推为“三杰之冠”,人称“北洋三杰之龙”。王士珍为人为政,有野心而无魄力。既想得到权利,又想明哲保身。经常超脱以“名士”自居,一时主持大局,一时隐没山林,时隐时现。人喻其为见首不见尾的“神龙”。
袁世凯对义和团血腥镇压,惹得清朝贵族不满,因为妨碍了他们利用义和团谋取私利的企图。清贵族派义和团首领命令袁世凯安抚义和团,允许义和团设坛继续操练。袁立即召集僚属开会商议。大家都认为,如若答应义和团设坛,必使其兴盛起来,图谋造反,如不答应,难免受到王室谴责。正相顾失色,想不出解决办法之时,王士珍雷厉风行般地将义和团首领以盗窃王室之罪问斩。袁世凯顿时醒悟,佩服王士珍处事“应明果断”。
此后王士珍极受袁世凯信赖,凡是重要军牒袁必问王,上奏或下发的文稿袁也一定让王圈阅修改,临发前还要让王审阅。时人称王士珍为“龙目”,说王是袁的“眼睛”。
北洋陆军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秋操,整个操练几乎全是在王士珍指挥下进行的,自始至终井井有条,大得各方称颂。各国被邀往参观者,无不赞赏王士珍的调度才能。
袁世凯帝制失败后,段祺瑞提名其军师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并托王士珍到袁世凯那里疏通,王士珍答应。可是几天过去,袁世凯那儿毫无动静。段祺瑞又派亲信张国淦去总统府打探消息,王士珍也在场,却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原来,王士珍早已看出袁世凯不想放权内阁,因此就根本没有向袁世凯提及此事。张国淦事后不得不佩服王士珍的老谋深算,而段祺瑞听闻后则气得半死。王士珍精通为官之道,以柔克刚,从小事处可见一斑。
不讲情面的王士珍
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6月,直隶提督叶志超奉命赴朝助战,王士珍带领随营炮队官兵随叶志超开赴朝鲜驻守在牙山。此时,日本也出兵朝鲜,而且兵力不断增加,远远超过驻朝清军。后日本不宣而战,爆发了丰岛海战,清军失败,损失惨重。丰岛海战后王士珍随叶志超撤抵平壤与入朝清军左宝贵部会合。9月日军兵临平壤城下,王士珍带领牙山军防守大西门至七星门阵地,王士珍观察地形后极力建议,在城外山上,设奇布防应战。而叶志超认为王士珍年轻无带兵经验,所以没有采纳王的建议。侵朝日军分四路猛攻平壤的中国驻军,中国官兵和朝鲜军民奋勇抗击,王士珍率领的炮队,坚守在城上顽强作战,王士珍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左上部也被弹片击伤,留下一寸多长的伤口。
日军四面合围,最终平壤失守,清军溃退。王士珍率炮兵突围杀出,连夜奔驰,抵达义州。到达义州时,王世珍及其部众饥渴难忍,停在村中休息,因为连年战事,村民听闻官兵将至,早已躲避起来,士兵在乱柴下发现埋藏的两个大缸,里面装着衣物和面粉。士兵饥渴难耐,但王士珍命令士兵不准动用百姓财物。后来,一个士官来到王士珍面前哀求,是否可以取些面粉充饥。看到疲惫不堪的士兵,王世珍这才点头同意了。临行前,王士珍喊来勤务兵,吩咐将所剩银两悉数奉上,王士珍接过银子,数也没数,全部放进缸里,原样封掩,然后率队离去。
王士珍任步兵第一协统领时,袁世凯派王士珍赴各地选募壮丁,成立北洋常备军左右两镇,王士珍任左镇翼长。王升官后,常有宗亲族人找他请求给一个差事,王士珍都婉言谢绝,他从不任亲用人。
王士珍的堂弟楼珍通过王士珍夫人让文书私下写了一封推荐信,到正定教场庄新建陆军任职,书信写好后,王士珍夫人偷偷盖了王士珍的行章后,楼珍将推荐书拿到教场庄教练营,管事的军官看后暗自发笑,知道推荐书不是王士珍亲笔所写,但碍于面子便马上安排楼珍住下,随后把楼珍拿来的推荐书给王士珍送去。王士珍看后大怒,痛斥夫人,把印章收好,随后补办手续,并下令对楼珍不可重用,同时告诫宗亲族人以此为戒。
txt小说上传分享
慢慢行,等等看(1)
自从民国成立以来,袁世凯的精力分散于政治经济各项事宜,不能专心致力于军事。王士珍同情清室,退隐家园。冯国璋主张用武,外放南京。在中央主持军事者只有段祺瑞一人,原来的鼎足三分之势,变为大权独揽之局。段担任陆军总长一席,兼任总统府军事处处长之要职。大权独揽的段祺瑞支持军队编制与调遣,将领选拔与补充,更趁此机会培养北洋军新生力量,为日后段逐步代替袁打下了基础。
段祺瑞性格坚定,蛮横粗暴,常常我行我素,令人生畏,因此被称作“虎”,常常要发虎威的。在北洋系统中,因为王士珍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袁世凯更加倚重段祺瑞和冯国璋,较之对冯国璋,袁对段更是多方笼络,恩爱有加。
袁世凯初到小站练兵时,段祺瑞新婚,袁世凯礼贤下士,对段祺瑞十分关照,对此,段祺瑞感恩不尽。后段祺瑞妻子病故,他的续弦夫人张佩蘅就是袁世凯的义女,所以袁段二人除多年袍泽关系外,还多了一层亲戚关系。
在北洋政府成立后的历届内阁中,段祺瑞均任陆军总长,随着地位的日益巩固,在北洋军阀集团中,许多新生力量都是由段亲自栽培,后来形成了“只知段总长,不知袁总统”的局面,这引起袁世凯的疑忌和不满。所以,在称帝之前,袁世凯将段祺瑞一脚踢开,令段去西山养病。
在袁世凯称帝的闹剧中,段祺瑞进行了消极抵制,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实际上控制着北洋政权。段祺瑞表面虽拥护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实际则是“挟北洋以令总统”。后来,造成了民国初年著名的“府院之争”,迫使黎元洪下野。“北洋虎”最后胜利,使黎元洪等人充分领教了段的厉害。段三造共和,但挑起府院之争,亲日借款,一度成为和平的阻碍,声名狼藉。
福将、重将、主将,袁世凯曾用一个字逐次品评手下的将领,以王士珍为“福将”,段祺瑞为“重将”,而以冯国璋为“主将”。冯国璋一进小站,先后担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兼步兵学堂监督,督操营务处总办,不仅负责日常训练和典礼阅兵的指挥,且主持新军的兵法操典制订,为新军的建立和成熟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国璋和王士珍、段祺瑞以及曹锟等人都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之后又一起在新军中并肩奋斗,因而关系亲密,而冯和王、段又同期毕业,关系就更近一筹。“北洋三杰”可出生入死,纵横捭阖,亦可互理家事,教子训女。
张勋复辟失败,黎元洪不肯复职,依法由副总统冯国璋代理总统,冯国璋犹豫不决,这时段祺瑞来电四字“四哥快来”,冯国璋又嗔又骂后整装北上了,而冯、段交恶后,王世珍断然违背自己多年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出山做了国务总理,不是因为冯国璋,别人是请不出这条“龙”的。
冯国璋做总统后与段祺瑞迅速交恶,本来情同手足,但是政治地位上升后,发生了利益冲突,除了政治主张截然相反之外,与生俱来的性格也是重要原因。段刚愎自用,冯则吃软不吃硬。“府院之争”后,冯国璋以副总统继任,冯、段两人硬硬相碰,互不相让,自然火花四溅,怒目相视了。冯死后段祺瑞吊唁,并亲拟挽联写道:兵学砥砺最相知,忆当拔剑狂歌,每兴誓澄清揽辔;国事纠纷犹未已,方冀同舟共济,何遽伤分道扬镳。
慢慢行,等等看,随着时局之变,北洋三杰的用武之地渐渐凸现。但是北洋军中大多数人,被革命党灌输了不少民族主义思想,对出兵攻打革命军态度消极,对满人荫昌挂帅也深感不满,因此,全都拖延行程,以待时变。军队一直拖沓迟滞,步履蹒跚。冯国璋去向袁世凯请示,袁授意了“慢慢行,等等看”六字拖诀。
整个北洋军不像是平叛剿匪,倒有反噬京城的势头。摄政王嚼出此味,吓得面无人色,惊恐万分,只好请袁世凯出山总揽军政大权。袁世凯毫不客气,甫一上台就用冯国璋顶替荫昌为第一军都统,总揽大权——这是冯国璋成为实力派的开始。
慢慢行,等等看(2)
复出后的袁世凯首先让革命军见识到了北洋军的实力。冯国璋指挥的第一军在一天之内即夺回汉口,一个月内攻克革命军坚守的汉阳,并隔江炮轰武昌。当时北洋军所持军械威力巨大,武汉三镇几成废墟,为舆论大加鞭笞。
清廷对冯国璋大加褒奖,封其为二等男爵。冯接到圣旨电报万分激动,对周围人说,想不到我一介贫士,如今竟能封爵。今后必当拼死报效朝廷。冯痛哭流涕,自不待言。
冯国璋对于袁世凯,颇似荀彧之于曹操。冯忠君报国为报效朝廷,乘胜出击。这犯了袁世凯的大忌。袁世凯养敌自重,用以逼取清朝天下,最后享渔翁之利。袁认为,打下汉口,汉阳有无皆可,而决计不能攻下武昌的。冯为邀功三番五次表示“武昌唾手可得”、“机不可失”,袁不得不将其调开。冯国璋在政治上失败于“不识时务”,但忠心可表,弥留之际仍对徐世昌说:“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而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冯国璋外表深沉,其实志大才疏,优柔寡断,而且爱钱如命,连段祺瑞都说他“有钱癖”,冯国璋农民出身,后来自已开有银行、钱庄,并在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苏北盐垦公司等企业有大量投资,家有良田千亩,个人资产高达千万。可是这位北洋军阀中的首富,并不餍足,居然连小钱也不放过。
张勋复辟后,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从南京来到北京,入居新华宫。他一眼就瞄上中南海中的鱼。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称,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常在其中放生,许多鱼的鳍上拴有作为放生标志的金牌、银牌或铜环,几百年来一直没被捕捞过。冯国璋开价十万出卖捕捞权,结果以八万元成交,这钱自然进了冯的私囊。中南海是国家财产,冯国璋居然把它当作私宅,这种丑恶行径引起人们强烈愤慨。
当时北京许多饭馆的菜单中忽然新增了一道“总统鱼”和传统的“东坡肉”对偶,其含意自不难明白,冯国璋去世,有人作了副对联:南海鱼可在,北洋狗已无。
冯国璋好财,而段祺瑞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既不好财,也不好色,还不好吃。平生只有两大爱好,一是政治,二是围棋。段祺瑞下围棋的时候,对手不能让他,但是又不能赢他,好在和他下棋的都是中高手,运筹帷幄,倒也吓得惊心动魄,难解难分。正是这种自负的性格,导致了段袁的不和。
袁段之间的矛盾开始于清帝退位,袁世凯如愿以偿地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论功行赏,袁世凯自然把内阁中最重要的陆军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