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
这段无休止的动荡历史,将在下一章中论述。在这里,1927 年后中日关
系的梗概应足以说明,实现一个被国内势力所接受并为其所支持的国际秩序
模式是极端困难的。
① 关于这些发展的详细情况,见本书上卷韦慕庭著:《国民革命:从广州到南京, 1923—1928 年》。
蒋介石采取反共行动,展现了条约国和他的新南京政府打交道的可能
性,在同一个月里,日本内阁易手。日本的新首相兼外相是退役陆军大将田
中义一。作为反对党的领导人,田中从来没有放弃过批评其前任币原对华政
策软弱的机会。现在田中突然有了采取他的强硬对华政策的职位。①
在北伐的 1927 年阶段,当革命军于 5 月迫近山东省时,田中以保护日本
侨民为名派军队到山东。中国军队撤回鲁南,避免了一场冲突。1928 年 4 月
北伐重新开始,田中再次派兵进入山东。较早占领济南的中国军队与那里的
日本军队遭遇,经过一些小事件之后,双方于 5 月 3 日发生冲突。受反帝情
绪驱使,有些中国士兵出来杀了 11 名日本平民。日本军队对中国军队发动大
规模的行动,并把他们逐出济南近郊。中国军队绕开了日本人,北上向北京
进军。虽然未与日军发生进一步冲突,但是济南的战斗,甚至在蒋的政治上
温和的部队中,也滋生了深刻的反日情绪。
张作霖大元帅被这些中国军队打败,于 6 月 3 日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
他的沈阳大本营。第二天清晨,恰好在沈阳这一边的一场大爆炸中丧了命。
他的被暗杀是由一小撮日本军官策划的。他们的想法是,张作霖的死将使满
洲群龙无首,并陷于混乱。然后日军将以恢复秩序而干预,并占领满洲。①
但与此相反,满洲并未陷入混乱。当时在北京的张学良赶回沈阳,他对父丧
一直秘而不宣,直到 7 月 21 日年青的张学良继位。暗杀不久就被确认是关东
军干的,但张学良认识到发布这条消息可能使他受日本摆布,所以保持了沉
默。
在提防日本捣乱的同时,这位满洲的新统治者也发现他被中国民族主义
收回主权的要素所吸引。首先他与他父亲的宿敌国民党拉上了关系,然后他
在满洲升起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与南京政府的秘密谈判结束后,满
洲于 1928 年 12 月 29 日易帜。张加入国民党,并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
此后,张逐渐采取反日政策,而中国人在满洲的反日运动趋于公开化。日本
商人受到损害,甚至实力雄厚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也出现赤字。接着 1929
年末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一系列的事件标志着满洲的形势正在恶化。在满洲的朝鲜农民据说一度
曾达到 200 万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但是 1931 年中国的反日运动更广泛组
织起来了,来自朝鲜的农民在 1910 年是日本的臣民,他们生活在日本政权难
以到达的边远地区,忍受着无数事件的冲击。满洲的朝鲜族人下降到大约 80
万。
1931 年,大约 400 名朝鲜农民租佃了长春以北万宝山的土地,并开始以
艰苦的劳作把它改成稻田。然而,中国当局禁止他们定居,并命令他们离开。
由于日本领事的抗议,命令暂时撤销了。但是在 7 月 1 日,大约 800 名中国
农民袭击了这片土地,并开始破坏新的灌渠。侵入者与从长春附近赶到出事
地点的日本警察之间爆发了一场冲突。这成了日本报纸的头条新闻,而在一
段时间里,朝鲜各地的朝鲜人对当地的华侨采取了激烈的报复行动。
这时日军的头号假想敌是苏联。万宝山事件期间,日军参谋本部派遣军
官中村震太郎上尉进入西部满洲测量地形,为对苏战争作准备。张学良部下
① 威廉?F。莫顿:《田中义一与日本对华政策》。
① 加万?麦考密克:《中国东北的张作霖,1911—1928 年》;和马场伸也:《进退 维谷的日本外交:关
于日本对华政策的新见解,1924—1929 年》。
狂热反日的士兵抓住了中村,并枪杀了他。被指控的凶手最后于 1931 年 9
月 18 日被带到沈阳,而且日本领事得到了通知。
但是太晚了,因为 9 月 18 日是沈阳事变之夜。一小撮关东军军官炸毁了
一段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不到半年,全满洲
已落入日军之手,并被从中国分离出去。日本已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焦点。
在不到一个世代,仅仅 20 年内,清朝的东亚地区秩序、华盛顿会议条约国所
设想的国际法律秩序,以及莫斯科所梦想的世界革命秩序,作为中华民国的
国际模型,都已证明是徒劳的。
第 3 章 南京十年时期的国民党中国,
1927—1937 年
南京政权是在派系斗争和流血中诞生的。1927 年 4 月 12 日清晨,黑手
党①似的青帮歹徒冲上上海街头,捉拿共产党人和共产党嫌疑分子,把他们就
地枪决或用大刀砍死。当时和以后的一个月内,被屠杀者达数千人。蒋介石
已同共产党分裂;第一次统一战线就此结束。六天后,在 4 月 18 日,国民党
政府于南京宣告成立。
新政府面临的挑战极为严酷——不亚于要力挽百余年来遍及全国的国家
分裂的浪潮。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实际上早已不复存在。政治权力久已落入地
方军阀之手,他们同样也是常常不关心民众的福利,只求依靠军事实力来增
加个人的财富和权力。道德社会的意识——即有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价值观
和适当关系的广泛而深入的共识,它对传统中国的稳定曾作出过重大贡献—
—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混乱和争斗。甚至传统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也已
遭侵蚀。
① 黑手党——20 世纪初,一些在美国的意大利人的秘密犯罪组织。——译者
权力初步巩固
因为中国人对国家的凄惨情景、军阀纷争造成的破坏和外国侵略带来的
屈辱非常敏感,国民革命军北伐,从南方的广州(始于 1926 年 7 月)到北方
的北京(1928 年 6 月占领),沿途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见第 12 卷)。对
许多中国人来说,国民党统治表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里,中
国将重新统一和强盛,全民经济富足,民众不再以做中国人为耻。然而,早
在 1929 年,这些奢望即黯然失色。因为国民党人在把注意力转移到新时代的
建设任务之前,首先必须决定党内何人掌握新政府的权力。
自孙逸仙 1925 年 3 月逝世以后,为争夺国民党运动的领导权,国民党内
一直存在残酷的、甚至流血的斗争。这些权力的争斗在北伐时曾被掩盖起来。
然而,到 1927 年初,在全国政权垂手可得的诱惑下,党内斗争遂以新的和空
前的暴烈行动恢复。所以,在南京政权十年统治开始之时,国民党运动便已
混乱不堪。事实上在 1927 年春,中国有两个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及“中间派”
的南京国民政府和仍与共产党人联合的左派国民党的武汉国民政府)和三个
要求国民党领导权的总部(除汉口和南京的总部外,极右翼西山会议派要求
它们在上海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拥有唯一的合法性)。使这种局面复杂化的是,
这些权力中心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省的军阀的支持。这些军阀只是新近才
宣布拥护革命;他们很少,或完全不受国民党运动的意识形态目的的约束;
他们如今只是耽于玩弄政治手腕,希望即便以此不能扩大,也可保全他们个
人和地方的权力。
在这些斗争之初,蒋介石几乎被排除在竞争之外。仅仅在南京政府成立
三个月之后,蒋介石的军队当其正着手北伐进军北京时,为军阀孙传芳的军
队所击败;在他们溃退中,孙传芳的军队甚至威胁要占领南京。结果蒋介石
的威望大损,南京政府内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为首的新联盟,在 1927
年 8 月逼蒋介石下野。
与此同时,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左派国民党,效法蒋介石也清洗自己队
伍里的共产党人。随着蒋介石的下野和对共产党人的清除,党内争吵的两个
主要原因已经排除,敌对派系和解的道路得以打开。1927 年 9 月,南京政府、
武汉政府及西山会议派的代表组成了“中央特别委员会”,中央特别委员会
在南京建立起新的、表面上统一的国民党政府。
这个新政府并不比前两个政府更稳定。国民党运动的两个最有实力的领
袖——蒋介石和汪精卫——被排除在外。新政府在财政上一筹莫展。到 1928
年 1 月,特别委员会的政府垮台。蒋介石在下野五个月(这期间他同美丽的
宋美龄结婚)后复职,权力比以前更大。2 月,他被提名担任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0 月,他又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于是成
为国家的首脑)。他如今控制了国民党三位一体政权的全部三条腿——党、
政、军。
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国民党南京政府变成了军事独裁政府。在蒋介石掌
握领导权以前,国民党运动(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其前身)从来不是个团结的、
思想统一的,或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政党。孙逸仙最初在 1894 年组织兴中会,
他的追随者包括具有各种不同意向和动机的人。事实上,孙逸仙似乎未曾拒
绝过任何申请人入党。至少有一个例子,孙逸仙甚至接纳军阀陈炯明的全体
军人加入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员汤良礼写道,1924 年改组前的国民党不是
一个政党,只不过是个“各种各样政客组成的集团,他们大多数很少关心孙
逸仙所拥护的主义,只是为达到各自的目的利用孙逸仙在民众中的崇高威
望”。①国民党的凝聚倾向,随着革命运动走向夺取全国权力的关头而变坏了。
由于当时各种政治派别的野心家和政客看风使舵,国民党党员数量从 1926
年的仅 15 万人增至 1929 年的 63 万人。从未受到严格控制的党组织,完全不
顾新申请人的背景、品质或是否信奉革命目标,就接纳他们入党。蒋介石部
队的参谋长何应钦在 1928 年 1 月抱怨说,“各级党部只关心(新党员)数量,
不注意(新党员)质量。因此,党的精神日益衰败”。②这样,国民党党员的
构成状况在 1927 年已混乱不堪,蒋介石因而开始把许多不符合他需要的党员
清洗出党。在审查党员过程中,他从根本上改变国民党运动的性质。
首先受到清洗的是共产党人。如果没有孙逸仙在 1923—1924 年同中国共
产党人和苏联组成的统一战线,国民党人十之八九不可能取得全国的政权。
国民党借助于共产党人的建议、物资支援和组织技巧,按照俄国共产党的模
式改组;一支由党领导和受过政治灌输的军队得以建立起来;青年革命干部
到军阀割据地区的农民和工人中去,鼓动和组织农工支持革命。有意义的是,
那些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