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 >

第28部分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第28部分

小说: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薃极其相似。另外在轨道舱的前端增加了一个附加段,这种“三舱一段”的结构充分的结合了中国发展载人计划的实际情况。可以说整个神舟飞船的研制,既是为了实现载人航天,也为中国下一步航天计划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60年代,中国政府为加强航天技术的研制力量,对航天科研各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67年6月27日中央军委批准国防科委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CAST)正式成立,钱学森兼任院长。空间技术研究院初期列入部队编制,后几经变动,1973年7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空间技术研究院脱离军队编制,划归七机部,即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
七机部前身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82年改为航天工业部,后与航空部合并为航空航天部,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6月,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有包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5大研究院和2个大型科研生产基地。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几乎承担所有中国的卫星系列的研制开发任务。1992年该研究院又负责了神舟飞船的研制工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成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的先锋。
轨道舱的设计上,设计人员除了考虑使它具有生活工作的作用,还具有留轨试验的功能。轨道舱在飞船返回时与返回舱分离后,并不是自由坠入大气层,任其烧毁,而是继续留在轨道上数个月,成为了一个小型的空间站。这样它可以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同时又能作为与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
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还有一些其它设施,但从官方公布的资料中还不能知道其具体作用。西方的报道对这些装置进行过推测。如轨道舱顶部安装的复杂的装置,也就是附加段,包括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米的探针不知是什么用途。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神舟飞船与联盟飞船的轨道舱尺寸神舟长米直径米联盟长米直径米
飞船中部的返回舱采用了与联盟号一样的钟形。但比联盟号的返回舱大13%。神州号返回舱着陆时先放出一个引导伞,引导伞工作16秒后,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180米/秒减至80米/秒,然后由引导伞拉出一具减速伞,再由减速伞带出主伞。主伞先开一个小口,然后满满地全部撑开,这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可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再减至15米/秒。当飞船距地面1米高时,废船底部的一个高度探测仪会及时发出信号,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飞船的落地速度便减到了1~2米/秒,实现软着陆。飞船着陆后伞上的切割器会及时切断伞绳,保证返回舱不被因风吹张满的降落伞拖走。
神舟号飞船上的降落伞是世界上最大的,足有1200平方米,从伞顶拎起,加上伞绳,整个降落伞几乎80米长。降落伞用特殊的纺织材料制成,薄如蝉翼却非常结实。它的缝制也很特别,由1900多块小布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每块布的四边都有横竖两个方向的加强型编织袋缝牢,使它能抗住剧烈的撕扯力。做伞的布料还经过防灼处理,可以耐住400摄氏度的高温。整个伞铺在地上有小半个足球场大小,可叠起来却只有一个小提包大,重量仅有90多公斤。伞绳的材料也不可小看,它的直径只有毫米、比鞋带还细,可是一根细绳就能承重300千克!神舟飞船返回舱3吨多重,近百根伞绳拉住它是不成问题的。
据推测底部的缓冲发动机数目有可能与联盟号不同。头两艘神州飞船只能载三人,而不是发射前预计的4人。在靠近返回舱尾部的地方,有4组反作用力发动机,每组2个,非常靠近飞船重心的位置,加上其在飞船每边两对,喷口方向相反的布局,决定了这4组发动机基本上只能提供飞船旋转和水平或垂直的机动能力,这种设计在双子星飞船曾经使用过。
外电曾有报道说俄罗斯给中国提供过一个返回舱。并有报道说中国将用仿造的联盟号返回舱作为过渡,以后再用自行研制的4人的返回舱。后者符合最初的设计概念,并与火箭扩大直径后的整流罩尺寸相配。
神舟飞船与联盟飞船的返回舱尺寸
神舟长0米直径米(不包括防热层)
联盟长米直径米
神舟号的设备舱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增大之外,与联盟号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设备舱散热套上的螺纹与早期的联盟7K…OK设计相同。
神舟飞船与联盟飞船的设备舱尺寸
神舟长米直径0米底部直径0米
联盟长米直径米底部直径米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图中蓝色部分)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从现在的资料来看神舟飞船使用了国外很多已经成熟的技术。在中国的航天发展史上,这种套用的例子不少,但这并不是什么抄袭,而仅仅是一种对先前设计的肯定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再不停的钻研创新。这样不但可以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加快我们的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在航天产品的研制和实验中可以尽量的保证产品和人员的安全。  
                  
 载人航天的到来:钢铁的炼成
 我们已经知道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是非常严格的,那么中国第一批航天员,是怎样进行选拔和训练的?随着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飞行已指日可待,人们越来越想了解中国航天员的“身世”。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同美国和苏联初期挑选航天员一样,中国的航天员很有可能也是从战斗机飞行员中挑选出来的,从各方得来的消息似乎已经证实了这种推测。事实上中国早在曙光计划的实施中,已经开始考虑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根据国外网站的资料,在1971到1972中国从空军中选拔了几名飞行员组成了中国的第一支航天员训练小组。
1979年,上海《文汇报》曾刊登过一幅中国航天员的照片,不久,另一份上海出版的杂志《科学画报》也发表了更为详尽的中国训练航天员的照片,向外界展示了模拟训练舱,航天服甚至太空食品。在当时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们开始猜测中国的载人航天已经开始启动。但不久各种传言也就消失了。
进入90年代,中国和俄罗斯恢复正常关系以后,两国间的空间技术合作大大加强。1996年4月25日,俄罗斯航天局与中国签署了中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虽然协议具体内容没有对外透露,但曾有报道说1996年11月中国派出过两人到俄罗斯接受航天训练,外界推测这有可能是该协议的一部分内容。
现在,中国已经透露为神舟飞船所挑选的首批航天员由14人组成,他们都是经过了严格的体能和心理测试才挑选出来的。这些航天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下,他们的身高在米,体重65千克上下。航天员的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培训。在这一阶段,航天员要学习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飞行动力学、气象学、天文学、通信、设备检测、航天医学知识等等。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航天员要熟悉飞船的结构、组成,飞船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模式,甚至要掌握重要部组件和单机的情况。第三阶段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航天员们要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通过实景仿真,掌握和知道应该注意观察什么,什么时候和地面联系。在这一阶段,航天员们还要学会发现和排除紧急情况,以考察和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对事物的迅速反应能力。
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一般需要3至5年的时间,“准航天员们”相当于又度过了一个本科。在训练中,他们还要奔赴沙漠、寒区、雨林、海上,配合搜救部队进行搜救演习。像体能训练、特殊生理功能训练等将一直伴随在三个学习阶段。  
                  
 神州神舟:神舟首飞(图)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由于载人航天有了航天员的参与,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就成为飞行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任何飞船在载人上天之前都要经过大量的地面试验和不载人试验,来考察飞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苏联的第一个载人计划东方号计划在载人飞行前发射的7艘飞船,美国的水星计划在载人前进行的8次飞船实验,都是为了保证航天员登上飞船后的安全。神舟飞船作为中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同样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神舟飞船的设计人员在吸取、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了各种地面模拟和太空动物实验,最大限度的使用已掌握的成熟技术,使神舟飞船经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考验。截止到2003年上半年,中国已经发射了4艘神舟试验飞船,令人鼓舞的是,这4次试验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中国载人航天的实现看来已经不远了。
神舟首飞
神舟1号试验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发射,发射基地选在了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为了进行载人飞船的发射,在发射场内新建了高达百米的载人发射塔,在发射塔上大型运载火箭和试验飞船第一次露出了雄姿。神舟飞船的火箭是在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火箭顶端安装着神舟1号试验飞船。火箭飞行约10分钟后,神州1号与火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1号入轨后,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地面测控站和身处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的远洋1号、远洋2号、远洋3号、和远洋4号测量船接力式的对它进行跟踪测量,并把各项测量参数汇总到位于北京的指挥控制中心。地面各观测站在飞船飞行期间,还对飞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