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朱元璋-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未平,民生疾苦,尚不到为我修房盖屋之时,这屋就暂且不盖也罢。”
一个老人认出他就是当年的朱重八,欢叫了一声,全村老少立时围了上来,争着与他叙话。
朱元璋听着那亲切的乡音,看着那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眼睛都有点湿润了,他一一点头,一一回话。他知道,乡亲父老,哪个不是看着他穿开裆裤长大的,讲句笑话,只怕他胯下那个屌有多长多大,长了几根毛他们都知道,你能在他们面前摆架子装大?惹毛了他们,一转背,他们不指着脊梁骨,把你的祖宗三代骂个遍,说你有人养无人教便算便宜。
在众人簇拥之下,他到父母坟上去祭奠。
那个原先长满荒草荆棘的小土堆,如今经过了整修,变得整洁干净,宛如一个玉米窝窝头。
朱元璋素冠白缨,身穿粗布孝服,往父母坟上培了几层细泥土,然后燃点纸钱蜡烛,供上各式祭品,在坟前叩头读了祭文。
祭奠完毕,他又绕坟一周,想起了当年父母死时用苇席、门板做棺木抬着下葬的惨景,心中阵阵心痛,便与陪同的刘伯温商量,想把父母之坟迁葬一下,叫刘伯温觅块坟地。
刘伯温朝四周仔细打量了一阵,劝阻说:
“主公千万莫动此念头。这里是龙脉聚合之地,集山川灵气于一眼,重新启坟会泄却龙气,于主公不利。且圣父圣母乃###,动了有违天意。”
“这话倒也有理。”朱元璋双眉舒展,点了点头。但沉思片刻,又说:“只是二老落葬之时,实为可怜,一无棺椁,二无葬品,只用些高粱席子裹着,用三道草绳捆了,上下放块门板。至今仍不能改行大殓,实叫吾于心不忍。”
大风起兮云飞扬,诚惶诚恐返故乡(2)
说着,眼中滚出了泪水。
刘伯温慌忙解释道:“主上不必为此痛心。皇考皇妣是有棺椁的,且为非凡之品,用的是对节玲珑木,三道滚龙绳,二块黄金板呀,此乃天赐,非人间所能有也。”
朱元璋心中陡然一动,心想,那高粱秆节节相通,外表光洁,可不是节节玲珑木吗?那草绳,乡里人称为草龙,那木板黄灿灿的,不就是黄金板吗?他转悲为喜,说:
“老先生高见,皇考皇妣确用的是对节玲珑木、三道滚龙绳、二块黄金板。就依了先生之言,不动了吧!”
刘伯温却又说:
“主公,动还是要动的,不过这动是动外边,可差些工匠,在周围立起石人石马,华表碑刻,设祭祀享殿,守备军营。这样既可不泄却龙气,又使墓寝雄伟堂皇,以慰皇考皇妣于九泉之下。”
朱元璋大喜,当即下令,依此办理。
回到村里,他问起了汪妈妈和她的儿子汪文,及刘继祖和他的儿子刘英,知道刘继祖夫妇已过世,汪妈妈和他的老伴还在,便叫人把他们召来相见,共叙旧情。
他把汪妈妈夫妇搀扶着坐下,对他们说:
“当年承蒙你们二家多方照顾,我才有今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一定要叫你们二家共享荣华。”
他立即赐给他们两家金子各一百两,银子各五百两,还有绸帛粟米。说:
“我家先人陵墓在此,有劳你们召集二十户乡邻为我细心守护。我叫官府按月拨给钱粮。”
第二天,他又到当年放牛的山上去走了一遭,寻着他当年做皇帝时受伙伴们跪拜坐过的石头又坐了坐,想起当年天真无知的情景,不禁咧嘴大笑。
走下山来,见一牧羊人坐在山坡上自得其乐地打着土鼓唱小曲,不禁心中一乐,即景吟出一首七律:
群羊朝牧遍山坡,
松下常吟乐道歌。
土鼓枹时山鬼听,
石泉濯处涧鸥和。
金樽谁识仙机密,
兰渚何知道术多。
岁久市中终得信,
叱羊洞口白云过。
他将牧羊人召来,叫他们把这首诗用小曲曲调演唱。
离别的前夜,他大置酒宴款待全村老少。他亲自执盏为村中父老敬酒。当他给一位曾教他识过字的老者敬酒时,那老人马上感谢道:
“大王敬酒,不敢不敢。”
朱元璋十分灵敏,脱口答道:
“敬师尊贤,理当理当。”
满场为之欢笑,全场气氛热烈。朱元璋又召来牧羊人唱他那首《牧羊儿土鼓》歌,他亲自打土鼓,以欢快的声音为他助唱。他当年的放牛伙伴也齐声相和,声震屋瓦,酒宴中气氛更趋欢快。乡亲们请朱元璋再多住几天,朱元璋感激地说:
“吾手下人马众多,乡亲们供养不起,我就不留了。现在兵乱已经结束,大家要抚妻育子,各安生业。你们的租赋我已告诉县令免征,大家勤勉农桑,早点过上好日子吧!”
第二天,车驾起行,太平乡的老少齐集路旁奉献牛酒,再请他留住数日。他十分感动,却谢辞道:
“东南未平,胡虏未灭,军务倥偬,实是多留不得。吾计算二三年内天下即定,那时再来看望诸位。”
那些看着朱元璋长大的老人们,那些他幼时的伙伴,那些只闻其名今天才识其面的后生都一齐跪拜在地。朱元璋眼睛红了,肃容弓腰,将老者们一一扶起,凝视半晌,方挥手登车,抹去盈出的泪水,逶迤而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申明纪律,大举伐东吴(1)
朱元璋从故乡回到应天,不顾旅途疲劳,立即召集中书省及大都督府诸臣开会商议如何对张士诚进行歼灭性打击,以取得文臣武将的共识。
朱元璋开宗明义地说:
“张士诚据守平江,屡次侵扰吾之相邻州县,是吾肘腋之大患,不可不讨,诸位好好计议一下办法。”
右相国李善长立即接言道:
“张氏早就应征讨了,但以臣之愚见,他虽屡受挫败而兵力犹在,且土沃民富,又多储积,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打败,还是要等待机会再动。”
左相国徐达却不同意他的看法,说:
“张氏骄横,腐化奢侈,正是天意要他灭亡之时。他手下将领如李伯升、吕珍之辈,都贪婪不足挂齿。在朝中当权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些迂阔的书生,不知大计。臣等奉主公仁义之德,率精锐之师,声讨其罪,三吴可计日而定。”
朱元璋听了徐达之言,十分欣赏,他笑着对徐达说:
“书生们局囿于所见,其言甚鄙,只有尔言合符吾意。令尔统兵出征,事情必定成功!”
他当即下令诸将检阅士卒,择日出师。
朱元璋对这次军事行动作了精心安排。
龙凤十二年(1366年)八月初一,朱元璋告祭水神,祈求神灵护佑进入太湖与张士诚决战的舟师。
第二天,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张士诚。朱元璋亲至戟门,对将佐发布谕令,告诉他们这次征战的意义是为民除虐,目标是攻取浙西与平江。他告诫将佐们要注意纪律,爱护士兵:
“不得抢掠,不得杀戮,不得挖人坟墓,不得烧毁房屋。特别是张士诚母亲之墓,切记不能损毁。尔等千万注意勿让左右亲信欺侮军士。尔等的功劳应让给士卒,好好地对待他们。”
为争取民心,朱元璋发布了《平周榜》,指斥了元朝的腐败和利用宗教起义的明教。在详细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和自己起兵的经历之后,宣布了张士诚的八大罪状,以证明自己出师的正义性。最后,他宣布了对东吴军民的政策:
“吾已诫饬军队,征讨时只歼罪魁首恶,胁从者不问。凡背吾投张的臣民,及被俘军士,只要悔悟来归,一概免其前罪。张氏臣僚,若顺识天时,或举城归附,或弃刀投降,吾不吝名爵,必会赏赐。东吴境内百姓,只要能安业不动,即是吾之良民。原有的田产房屋,仍归前主,只需依额纳粮,此外决无科取,使汝等永居乡里,保全家室。如有聚众抗拒王师者,立即派兵剿灭,将其宗族迁往五溪、两广边远之地,永离乡土,去抵御边戎入侵。”
他还召徐达、常遇春面授征讨方略,他说:
“出征之后,张士诚若举城来归,不劳吾师征杀,吾必保全他。若须用兵,城破之后,也不要妄杀其将士,要安抚其人民。”
然此行尚未确定主攻方向。临出发时,朱元璋召集诸将计议,问道:
“尔等此行,准备先攻何处?”
常遇春第一个站出来说:
“驱逐猫头鹰要覆其巢,捕老鼠要熏其洞,此行应直捣平江(今苏州)。姑苏一破,其余州县可不劳而下。”
朱元璋摇摇头,驳斥他说:
“张士诚系私盐贩子出身,其湖州(今浙江吴兴)守将张天骐、杭州守将潘天明等都是骁勇之徒,又亲如手足。如先攻平江,他们二人必拼死相救,援兵四合,便难以取胜。若先取湖州,使其疲于奔命,剪其羽翼,然后移兵平江,定能一举攻克。”
常遇春不服,争辩说:
“明明攻取平江是事半功倍之举,不知主上为何硬要去干事倍功半之事,先取湖州。”
朱元璋一听,脸色变得铁青,以责任相胁道:
“若攻湖州失利,吾当此责任;若先攻平江而失利,吾必不轻饶你!”
常遇春见他话伏杀机,吓得不敢再吱声了。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渐渐回复平和。他屏退左右,单独指示徐达、常遇春,利用心存反机的熊天瑞搞反间计。
申明纪律,大举伐东吴(2)
这熊天瑞是陈友谅的部将,被迫投降后,一直心绪忧郁,朱元璋的检校已多次向他报告熊天瑞有反叛投张的迹象,朱元璋想就汤下面,利用他一次。
“今日所定方略,无论何人均不得告诉熊天瑞,只说是出兵直捣平江,然后有意放纵,让他叛投东吴,进行告密,则吾计成矣!”
密令将难以归心的几万战俘杀掉,又用久围之法攻下苏州(1)
诸事安排妥当,朱元璋思虑再三,觉无疏漏之后,令徐达祭旗出师。
他们立即率大军从龙江直进太湖,一路披靡,二十天后即进至湖州城外。
这时,熊天瑞果真叛逃。第二天,中了计的张天骐分兵三路出战,想击溃徐达之军,免其进攻平江。
徐达下令迎击,一位方术家说:
“今日不宜出战,战则不利。”
徐达有点犹豫,常遇春发火道:
“两军相遇,不战还等什么?这八字先生的话是信得的么?”
说完,即领兵攻其南路,生擒南路主将及军官二百余人,其他二路吓得马上龟缩城中。
张士诚派李伯升来援,协助张天骐闭关拒守。徐达率兵将城团团围住。
张士诚知道若不在湖州打败徐达,则平江必失,又遣兵六万,号称二十万来援。
双方在旧馆发生激战。徐达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先后将来援的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及张士诚本人击败,然后一举攻破旧馆水师营寨,张士诚军六万余人全部投降。
朱元璋接到捷报,正好应天城中有二十四个被关押的张士诚的头目越狱潜逃,他认为张士诚以恩抚众,将士归心,难以为我所用,便亲笔密令将战俘处死,以报复张士诚屡次侵扰自己之恨。信中说:
吴王亲笔:差内使朱明前往军中,说与大将军左相国徐达、副将军平章常遇春知会:十一月初四日捷音至京城,知军中获寇军及首目人等六万余众。然而俘获甚众,难为囚禁。今差人前去,教你每(们)军中将张军精锐勇敢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