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黑白朱元璋 >

第24部分

黑白朱元璋-第24部分

小说: 黑白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之北方乃吾友,无须防;南为方国珍,不足防;东西二方诚吾二敌。请为主公筹攻防之策,定征伐之计谋。”
  几句话又将江南战略形势分析得明白透剔,朱元璋的心全被他扣住了,猴急地说:
  “请先生赐教,请先生不吝赐教,请先生快点赐教。”
  刘伯温又捋须一笑,电目一闪,说:
  “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友谅包饶、信,跨荆、襄,领土几达天下之一半。而士诚仅有沿海之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阳,且首鼠窜伏,暗地里反叛元朝,表面上则依附它。此乃守虏,胸无大志,不可能有甚作为。天下之强虽莫过于友谅,但他劫君而胁迫其下,名号不正,徐寿辉之部众皆敢怒而不敢言,离心离德。其人则剽悍轻死,野心勃勃,屡屡以其国尝人之锋,然四出征战已弄得人民疲困。下怨则离心,民疲则不附,故友谅虽强也易于打败。”
  朱元璋从来未听见过有人能如此透辟地分析敌、我、友三方时局,听得入神,连头都不自觉地伸到了刘伯温的胸前。
  刘伯温设计大破陈友谅。
  “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今日之计莫若先伐友谅,伐友谅则士诚必袖手旁观,乐观虎斗,东方无虑。先图士诚,则友谅地据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必袭我侧背。我腹背受敌,则危矣。若先伐西,陈氏灭,张家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归了心的刘伯温夜献平陈策(2)
听了这番谋划,朱元璋疑似听了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有茅塞顿开之感。
  过去他采用了先近后远,避强打弱的方针,前四字当然是对的,但后四字施行起来却总感处处掣肘,费力而不讨好,百思不得其解,听了今日教言方恍然大悟,原来是战略方向选错了。
  过去只看见下游富庶,张士诚势弱,陈友谅势强,故想打弱避强。没想到,友谅剽悍轻死,“其心无日忘我”,攻士诚,友谅必乘虚而入。故数次打士诚,西部都有战事,陷入腹背受敌境地。若先打友谅,守虏张士诚很可能按兵不动,可免却腹背受敌之困境。且陈友谅强中有弱,绝不是不可战胜的。灭了他,张士诚必闻风丧胆,天下不难荡平了。
  朱元璋豁然开朗,不禁大喜,抚着刘伯温的背说: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真吾之子房、孔明。吾有先生,如虎添翼,扫平天下如反掌耳!”
  

陈友谅一出手即斩了朱元璋一员猛将(1)
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改“避强打弱”的方针为“打强防弱”,西线战事顿起。
  他从种种情报中得知,斩杀了赵普胜之后的陈友谅将有袭取池州之意,便飞马晓谕徐达、常遇春春,指示攻防机宜:
  “友谅有吞并天下祸心,故早晚会攻池州。尔等当以五千人守城,另遣万人伏于九华山,待彼兵一到,城上即鸣锣擂鼓,发伏兵往绝其后路,前后夹击,定能大破其兵。”
  徐达、常遇春遵命而行。陈友谅果发兵而来,其势甚锐,直逼城下。可是伏兵缘山而下,城中兵掩杀而出,将其打得人仰马翻,斩首万余,俘虏三千。
  常遇春在冲杀中知陈部悍勇,是股劲敌,不杀必为后患,想统统杀了。
  他请示徐达,徐达说:
  “万万使不得,主上再三申诫,不许杀降,认为杀降不祥,必遭天惩。要杀,亦得请示。”
  常遇春说:
  “若请示主上,必会令我放归。此等劲卒,放归即是放虎归山,下次再遇,徒增我部属伤亡,万万放他不得,不杀不足以平兵心。”
  徐达仍不同意,飞马急报朱元璋。
  果真不出所料,朱元璋坚决不同意杀降。他急令使者,飞速赶回池州,说:
  “速传谕诸将,今战争方起,不可纵杀,以绝人望。三千降兵须立即释放,以为我用。”
  使者星夜驰回,常遇春即已将三千降卒押至长江边,放肆砍杀,死者立即推入长江之中,漂流而去,那鲜血染红了半边大江,经久不散。
  使者闻讯赶至江边,十去其九,只剩三百余人。再迟片刻,这三百人也会葬身鱼腹。
  朱元璋闻讯,十分震怒,急令徐达,给三百人每人发放银子十两,统统放还,并放言斥责常遇春胆大妄为,给予记过处分。
  陈友谅将失败之辱权忍于心,派使者到朱元璋处诡称此战非他原意,只不过是巡边者不慎而挑起的偶然事件,愿言和修好。
  朱元璋顺水推舟,满口答应,那边厢却令部下修城筑垒,加紧练兵。
  他别出心裁,令部将率领士卒分队进行对抗演练,胜者赏银子十两,负伤而不退却者按实情赏五至十两不等,有伤者赐给药物治疗,并设酒馔犒劳全体将士。
  将士们经此实战演习,胆怯的变勇了,新兵有了临阵经验,士气陡然高涨。
  陈友谅一边遣使求和,暗地里却在加强备战,准备与朱元璋决一雌雄。
  不久,他簇拥徐寿辉放舟东下,避开池州,直插太平,与守将花云展开激战。
  城中只守兵三千,血战三天,元帅朱文逊战亡,城中只剩千余疲困带伤之众。
  陈友谅见久攻不下,便趁水涨,改领巨舟转攻西南隅,他将巨舰依城墙而泊,令士卒缘舰头高处攀上城墙,跃进城内。
  花云率伤疲士卒巷战,身中数箭,血流如注,昏厥在地。这员猛将,终于被陈友谅的部下捆缚。
  等花云苏醒过来,这位骁勇无敌的黑面大将奋力一挣,身上的绳索断成数截。
  他劈手夺过身旁将校的佩刀,一顿砍杀,早被他砍死十余人,旁观者无不股栗。
  只可惜花云伤势过重,终又被执。
  他身被十数道细铁链条重重缚捆,手脚再也动弹不得,那嘴中却破口大骂:
  “贼奴,你们捆绑我,你们等着,等我的主子捉住你们,就要把你们剁成肉酱。”
  花云一门忠贞慷慨就义。
  行刑的人都不敢接近他,只得将他绑在旗杆上,远远地用乱箭射死,成了满身插箭的刺猬。
  其妻在战斗最激烈时知城将不保,便把三岁小儿托给一孙氏丫环,投水而亡。
  孙氏将主母归葬后,带着小儿潜出花府,城破,被陈友谅部将掠至九江。
  小孩因不见母亲,日夜啼哭。孙氏怕那部将烦躁而将他杀死,便拔下头上簪铒送给一渔人,请他将小孩收留抚养。
  陈友谅兵败退后,孙氏又从渔人家将小孩携出,在投奔应天途中,又落入陈部士卒之手。孙氏无法,只得带着小儿投入长江。
  

陈友谅一出手即斩了朱元璋一员猛将(2)
也是天不绝人,刚刚落入水中,有一块大木板从身边漂过,孙氏紧攀木板,躲入芦苇丛中,靠吃莲子和菱角养命,过了七天。
  七天后,遇到一位骨相清奇的老人,将她二人引出芦苇荡,避开陈兵,带入应天城。
  朱元璋听说花云的儿子找到了,亲自接见。他把花云之子接过放在膝上,端详了半晌,两眼不觉涌出泪花。他哽咽着对孙氏说:
  “难得汝这般忠心为主,吾要重加褒扬。花云之子乃将门之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汝要善自抚养,以慰花云夫妇在天之灵。”
  他封孙氏为一品诰命夫人,为花云之继室,并赏给住宅一座,白银五千两,作为抚养费,以为对忠义之士的褒扬。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按规矩出牌的陈友谅抢班当了皇帝
陈友谅攻下太平城,杀了朱元璋手下一员最勇猛的大将,心中狂喜不已。
  太平离应天只两天路程,在他看来,犁庭扫穴,拔应天之帜,已是指日可待之事。
  他立即想起一桩大事:即应趁热打铁,马上自立为帝。这是他杀倪文俊后,日夜都在思虑之事。
  他立即作了安排,马上进驻采石矶,派部将赴徐寿辉座舰启奏事情,待徐寿辉不备,一群武士一拥而上,用铁锤朝徐寿辉头上击去。
  手起锤落,徐寿辉脑浆迸流,死于椅上。徐寿辉身边的几个卫士,有谁敢动弹一下?一场篡位阴谋就在转眼间完成,徐寿辉也结束了他的历史作用。
  陈友谅得知徐寿辉已死,立即叫人从箱中取出早已备好的龙袍、皇冠,马上登基。
  他把登基的地点选在五通庙,令手下将庙中的大小菩萨统统扛出丢入长江之中。
  待正殿清理干净,令人当中摆上一张交椅,上铺绣龙黄毯,就成了他临时行殿。
  他把登基时间定于正午时分。没想到本来还是天清日朗的好天气,突然间就变得乌云滚滚,狂风阵阵,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
  那些排班在外的文武官员一个个被大雨淋得落汤鸡一般。实在挨不住了,便纷纷抢到偏殿廊房下去暂时避一避,整个登基仪式大乱。
  陈友谅倒也不管这是否吉祥,立即登基称帝,大封文武百官,改国号为汉。
  受封的文武官员立即跪拜在地,大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喊声未落,一道闪电将整个五通庙照得通亮。大家一抬头,看那闪电中显现出一个人影子,影影绰绰,像是徐寿辉。
  一道阴影,笼罩了文武百官之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狼来了,是逃是战,刘伯温一锤定音(1)
陈友谅弑主称帝后,遣使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向朱元璋进行攻击。
  张士诚本无争夺天下大志,况近期连连遭受朱元璋的打击,心有怯意,不愿轻启边衅,自寻挫折,故婉词谢绝了陈友谅联手进攻的邀约。
  陈友谅倒也并不在意。如今他已占有江西、湖广之地,拥有江南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自认打败朱元璋是易如反掌之事,并不一定要与别人联手。何况,他把张士诚看成上不了台盘的狗肉。
  他立即点起大军,亲率百余只大舰,如“塞断江”、“撞倒山”、“混江龙”等,另有小船数百,小艇无数,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矛头直指应天。
  一时间长江上舳舻衔尾而下,鼓声震天,旌旗蔽日,绵延几十里,声势惊人。
  消息传到朱元璋的军营中,顿时炸了营般一片惊慌,成天只见大家在交头接耳议论。
  在商讨对策的紧急会议上,朱元璋倒是从容镇定,叫大家发表高见。
  将领中有的主战,有的主和,有的主守,有的主退,也有的人打算逃跑到滁州。
  只有刘伯温不吱一声,坐在一旁捻须冷笑。
  朱元璋见陈友谅兵多势强,又倾巢而来,是战是守,也拿不定主意,冷眼一见刘伯温的神色,知他心中有数,便屏退文武百官,单单留下刘伯温到后堂会议。
  朱元璋还没开口,刘伯温就愤愤不平地说:
  “主公,可速将主降及逃跑者斩首,以免涣散军心。”
  朱元璋心中一喜,问道:
  “啊,看来先生已胸有成竹了。”
  刘伯温说:
  “并非胸有成竹,战乃大势所趋,不战则亡。逃则必垮,大局无可挽回矣!”
  朱元璋连连点头称是。
  “吾为何要请主公斩那些主降及逃跑者?因这些人,只图保存身家性命、妻子儿女而扰乱军心,这种人不斩何用?那些主张南迁北徙,退避滁州者,亦不是办法。你退,陈友谅不会追击吗?”
  刘伯温豪气满怀,把种种畏敌的论调都推翻。朱元璋心中暗暗赞赏,听刘基继续往下说:
  “陈友谅是江南最强者,军势必强。他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