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黑白朱元璋 >

第23部分

黑白朱元璋-第23部分

小说: 黑白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见使者,一旦得罪朱元璋,也非小事。此人乃雄才大略之士,他在婺州所为,自己已尽知。朱元璋在行营金牌上大书“九天日月开黄道,宋朝江山复宝图”两行大字,俨然以规复宋朝江山为己任,自己为元朝尽忠,岂会有好果果吃?
  想想自己既在家中,无法躲避,还是见见为好,于是向家人传话道:
  “请使者进来。”
  樊观也是一饱学之士,且干练精明,一进门,即笑嘻嘻地施礼,呈上朱元璋亲笔聘札,说:
  “在下樊观,乃受我家大元帅所派,诚请先生出山。我家元帅聚兵起义,意在兴汉灭元,且处处招贤纳士,礼下士人,实乃大贤大德、大仁大义之人,因闻先生学富五车,智深谋广,且同系我炎黄后裔,故特派在下前来,请先生即往应天,与我家元帅相见,以解仰慕之情。”
  刘伯温婉言谢绝道:
  “你家元帅厚意,吾已尽领。只是吾年老体衰,不堪重任。勉为其难,必将贻误大元帅之伟业,天下贤士如云,且皆胜于刘基,有劳你向大元帅表示歉意,另请高明。”
  说完,便将礼物及朱元璋的亲笔聘札退回。
  樊观没想到会碰个软钉子,便又耐着性子反复劝说,少不得说些举义的道理,对前景做番预测,没想到,这更触到刘伯温的痛处。
  刘伯温虽对元朝的腐败极为不满,但反对聚众举事,称兵作乱,弄得天下骚然。
  方国珍起事时,他在家聚众练兵,结寨自保,有人曾劝他趁机举事,说:
  “先生既拥有如此武勇之部伍,又有盖世智谋,何不趁时称兵起事,依据括苍,攻占婺州,进兵集庆,然后划江而守,图谋大业,却只满足于眼下的一隅之安呢?”
  他却笑笑说:
  “吾素来痛恨方国珍之辈所做的劫掠勾当,如今若也去割据天下,祸害百姓,与方国珍之辈何异?世事虽乱,天下终将有主,我辈莫存非分之想,吾且等待天命攸归吧!”
  原来他当年与友人在杭州西湖泛舟,突然看到西北方向升起一片彩云,外赤内黄,滚动不息。他一看便知这是天子之气,他剖析天文分野,当在淮西地区,他是真心相信天命的,故坐待真龙天子出世来收拾残局,而不愿自己起兵割据。
  樊观虽能言善辩,却也说不转守志不贰的刘伯温,只得满心不乐地回转应天,向朱元璋复命。
  朱元璋自派出使者后,满以为刘伯温会立即相偕而来,没想到樊观却带来刘伯温不愿出山的消息,心中不免恼怒。
  自起兵以来,天下贤士闻风来投,趋之若鹜,岂曾见过礼请不来者。他刚想发作,令人将他绑来,忽又转念道: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诸葛亮,这刘伯温也是张良、孔明一流才士,如今吾只派人去请过一次,人家不肯来,便要无礼,这岂是招贤之道?”
  想到这里火气顿然冰释,又吩咐樊观道:
  “汝再去请他一次,告诉他,吾本要亲自前去,只是军务紧迫,分身无术,请他见谅。”
  他又想了想,樊观与刘伯温素昧平生,那处州总制孙炎与刘伯温是投契好友,又多智术,叫他去请,保准成功,便给孙炎写了封信,叫樊观带去:
  晓谕处州总制孙:
  青田名士刘伯温,系尔之好友。吾欲请他出山,他却执意不从,令吾失望。
  吾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欲尽揽天下贤才于吾帐中,共襄大业。今令尔前去礼请,如若他不愿来,汝须好生劝说,不得延误。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次礼聘,方请出能掐会算的刘伯温(3)
切切此谕。
  那孙炎年虽只三十出头,且面皮漆黑,还跛了一条腿,却学富五车,才高北斗,且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亦是江南不可多得的一个名士,故朱元璋对他颇为赏识。
  他奉到朱元璋谕旨后,岂敢延误,立即赶赴青田武阳村,去拜访刘伯温。
  谁知刘伯温并不顾念旧交,自甘忠元,耻为他人所用。他躲入山中,叫家人称他出外访友,拒而不见。
  孙炎却也好耐性,在刘伯温院墙外搭起一个帐篷,住在那儿,要等他回家。
  拖延了几日,刘伯温心中过意不去,只得叫家人将祖传宝剑相赠,劝他打道回城。
  孙炎将宝剑璧还,并写信作答:
  “某以为宝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能私,封还之。”
  至于是否还要请刘伯温出山之事,不再提及。
  刘伯温收到孙炎的信和退回的宝剑,不觉大吃一惊。孙炎不是在明白告诉他,如若继续坚拒,当个“不顺命者”,岂不是有杀身之祸?
  这时,他又收到好友陶安、宋濂等人的规劝信,力主他出山辅佐新主,建功立业。
  陶安还在信中陈述朱元璋神武不杀,奉行仁义的种种事迹,特别给他描述了朱元璋五岳朝天、奇骨贯顶的奇特面相,以及在濠州钟离出生时的种种奇异状况。
  刘伯温的心被打动了。
  他想起在西湖上见到的天子气,想起朱元璋在浙西的种种传闻:不爱财货,不近女色,求贤若渴,有类汉高祖、唐太宗扫平六合时的举动。
  难道天子气会应在此人身上?假若如此,自己若不应时出山辅佐,岂不辜负了这满腹的经纶,十载寒窗的刻苦攻读?想念及此,便吟诗一首:
  结发事远游,
  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
  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
  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
  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
  安得凌风翔。
  吟毕,匆匆下山,与孙炎握手言欢。
  不久,樊观又衔朱元璋之命赶来。他转致了朱元璋敬重敦请之意,刘伯温方才决定出山辅佐,为朱元璋奔走效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番礼贤下士的举动,折服了一群聪明盖世的书生
刘伯温随樊观、孙炎一起来到处州,章溢、叶琛、宋濂都在等着他。
  他们几个人或是同乡、同学,或是多年好友,又都是饱学之士。章溢、叶琛与刘基,都曾聚兵自保,后又一块在石抹宜孙手下共事,又都同时接受朱元璋的礼聘,此时一见,真个感慨不已,喜不自胜。
  在处州歇息了几日,樊观便陪他们赶赴应天。
  一行人晓行夜宿,跋山涉水,眼看前面就是应天城,这时,几匹快马急驰而来,边跑边喊:
  “前头来人是否是刘伯温刘先生?大元帅在十里迎官亭等候,令我等飞马回报!”
  樊观立即答应“刘先生已到”,一个骑者打马飞奔回转,其余几骑转眼已到刘伯温一行人身边。他们滚鞍下马,拱手行礼之后,奉上一瓶美酒,几味可口小吃,请他们吃过后,再护卫前行。
  刘伯温立即感到一股暖意流遍全身。
  看看前面已是十里迎官亭,一个身材魁梧、身穿红袍的汉子迅即从亭中走出,四周立即飞出一阵鼓乐之声,十分悠扬悦耳,令人心神愉悦。
  樊观赶紧告诉刘伯温,那迎上来的红袍汉子即是朱元璋大元帅。
  刘伯温情不自禁地疾步迎上前去。他看着朱元璋那奇特的面容,从容的举止,安详的神态,立即意识到,这不就是从淮西地界走出来的真龙天子吗?
  他立即拜倒在朱元璋的脚下,真诚地说:
  “主公,不才来迟,望主公恕罪。”
  朱元璋慌忙搀起他,宽厚地说:
  “来了便好!来了便好!先生来了,吾已是心满意足,还有甚可怪的,只望先生日后不吝赐教。”
  在迎官亭中吃过丰盛的接风酒筵之后,朱元璋亲自陪着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进入应天城,送到在他住宅西边新建的礼贤馆中安歇,十分诚挚地说:
  “吾为天下委屈四位先生了,请四先生暂且在此陋室住宿,待天下平定,定为四先生修筑高门大宅。不过,不知这纷乱的天下要如何才能平定?”
  章溢回答道:
  “古人云:‘天道无常,唯德是辅’,只有不妄杀的仁德之君才能扫平群雄,统一天下。”
  一语道中肯綮,朱元璋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
  他告辞出来,马上召来陶安,问道:
  “这四人与汝相比,汝觉如何?”
  陶安答道:
  “此四人各有所长,但才能皆在在下之上。论谋略吾不如刘基;论学问吾不如宋濂;论安邦治民之才干,吾又不如章溢、叶琛。”
  朱元璋对四人的能力心中有了底,便根据他制订的“用人之道,大小轻重,各适其宜”的原则,立即令刘伯温在中军参与谋议;宋濂任儒学提使,兼作长子朱标的经师;任命章溢、叶琛为营田司佥事,负责民事。
  

归了心的刘伯温夜献平陈策(1)
吃过丰盛的晚筵,听过朱元璋给各人的任命,刘伯温打算单独去见朱元璋进行叩谢。
  朱元璋正在吃晚饭,听见刘伯温来求见,赶紧丢下筷子,连声叫请,并起身迎进门来。
  刘伯温见朱元璋这时身着一身漂洗得发白的粗布蓝色长袍,袖口及手肘处都打着补丁,再看看饭桌上,只有二味小菜和几根大葱,不禁脱口而出:
  “主公如此俭朴,真可以示法子弟,垂范天下。”
  朱元璋赶紧叫人把饭菜撤走,放在锅中温着,待会再吃,又把桌上掉落的窝窝头碎屑扫入手中,塞进嘴里,才说:
  “先生此时来访,定有要言相教。早闻先生学富五车,才情高逸,不知能否先吟诗一首?”
  刘伯温微笑道:
  “此易事,请主公命题。”
  朱元璋指着桌上那双竹筷,说:
  “就以此为题吧!”
  刘伯温脱口吟出两句诗来:
  一双湘江玉并看,
  二妃曾洒泪痕斑。
  二句用的是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赴九嶷山寻找舜之遗踪,以至泪洒青竹而成湘妃斑竹的典故。朱元璋受左右文士的影响,狠下了点工夫去研读经史,也读了点唐诗宋词,这典故倒也明了,不禁笑着摇头道:
  “文辞虽是典雅,却嫌不脱秀才气味。”
  刘伯温又微微一笑,吟出下两句:
  汉家四百年天下,
  尽在张良一箸间。
  这两句话用了张良借箸代筹,辅汉灭秦的典故,既紧扣了咏筷这一题目,又气势雄伟,全盘托出了刘伯温胸中的抱负和非凡的才情。
  朱元璋对《史记》、《汉书》已读得很熟,且对汉高祖刘邦雄才大略、扫平天下的伟业十分倾慕,处处以他为自己的行动楷模。见刘伯温把自己比为开创汉家基业的刘邦,心中十分高兴,不知不觉地将坐椅往前挪了几步,与刘伯温促膝相对,谦恭地请教道:
  “先生做得如此雄诗,尽洗文士酸气,果真才情超群,名不虚传。不过,这只是先生末技,请教我以平定天下之策,则私心不胜感激。”
  刘伯温那飞闪如电的目光顿时变得十分柔和,他捋了捋那虬屈的须髯,从容说道:
  “主公乘天下之乱,崛起于草莽,靠一己之力,举仁义之旗,开边拓土,奄有今日疆域,名号甚光明,行事甚顺应,此乃王者之师也。”
  寥寥数语,即扣住了朱元璋经数年追寻才把握住的正确策略,朱元璋不禁钦佩不已。
  “今之北方乃吾友,无须防;南为方国珍,不足防;东西二方诚吾二敌。请为主公筹攻防之策,定征伐之计谋。”
  几句话又将江南战略形势分析得明白透剔,朱元璋的心全被他扣住了,猴急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