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宋朝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已经成为叛军。京城的军队皇帝姓柴,这支军队皇帝姓赵。如果叛军不守军纪,造成纠纷,就会引发大乱。大军到达京城开封,赵匡胤下令“甲士归营”,就是军人全都回到营房里去,一律不许外出,静等谈判的结果。这支大军一路上总算没有惹出任何麻烦,第一道关是顺利地闯过了。
第二道关是留守京城的军队也得有人管好,暂时不能外出。兵变之后,两边的队伍已经成为对立面,如果在街头相遇,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冲突,同室操戈,后果不堪设想。好在京城里的队伍一直被人管得好好的,完全没有活动。这大概就是赵普从陈桥驿飞马送信给石守信、王审琦两人所起的作用。这第二道关又顺利地闯过了。
赵匡胤率领大军进了开封城的时候,早朝还未结束。文武百官突然听到兵变的消息,人人吃惊,不知如何是好。宰相范质一把抓住司徒王溥的手说:“仓促点将,出了问题,是我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因为心情激动,他的手指甲已经把王溥的手臂抠出血来。这时赵匡胤只好一头钻进自己的公署,等待消息,不能露面。等待什么消息?原来他已派人去和符太后、小皇帝秘密谈判小皇帝禅位的条件,耐心地说服符太后,在这种战乱时代,小皇帝是掌握不住这么大的局面的。与其把帝位让给别的将领,不如让给赵匡胤。因为赵匡胤和柴荣共事多年,君臣契合,情谊深厚,这是符太后所深深了解的。帝位让给赵匡胤,太后和小皇帝一定会长期受到优待。后来,谈判有了圆满的结果,赵匡胤心里才稳定下来,这第三道关也闯过来了。
赵匡胤的立国大计(3)
最麻烦的要数第四道关,那就是文武百官的拥护。虽然支持赵匡胤的人数不少,但是不可能是百分之百。这件事又不能开会公开讨论,如果一旦发生争论,就会争个没完没了。这时全城处于紧张状态,夜长梦多,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万一发生混乱,岂不全功尽弃。对这件事,他们采取了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速战速决。当时由将士们簇拥范质,王溥等高官来见赵匡胤。赵匡胤一见范质,竟然泪流满面(这当然是在作秀,但是在心情过于激动的时候热泪长流,也是人之常情,这中间也包含着几分真实的感情)。他说:“我受世宗(柴荣)厚恩,岂敢有非分之想!不料为六军所逼,竟然走到了这一步,实在是惭愧已极,惭愧已极!”范质想了好一会,嗫嗫嚅嚅不知怎么答话,军校罗彦瑰在旁边一下子就拔出了佩剑,大声说:“我辈没有人做主,到了这一步,今天非得立个天子不可!”这一声大吼,使得范质手足无措,说不出话来。王溥已先拜倒在地,范质只好也跟着下拜。宰相这一拜,大事已定,于是文武百官纷纷下拜,共请赵匡胤登上崇元殿,接受小皇帝的禅让。直到这时,第四道关才终于闯过。赵匡胤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参加这次兵变的人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这一次不流血的兵变算是圆满成功。
当天下午,在百官班次已经排定,即将举行禅让仪式,大家才发现禅让诏书还没有准备好。正在为难的时候,翰林承旨陶谷却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摸出了一幅早就写好的禅让诏书,大家正好用了它。(这也说明这次兵变是有人策动的。事先没有人布置,陶谷岂敢预先写出这样的诏书来?)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赵匡胤在接受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的禅让之后,正式登殿即皇帝位,接受百官朝拜。因为赵匡胤所领的归德军在宋州,所以定国号为大宋。随即改元,定这一年为建隆元年,大赦,遣使遍告郡国。迁小皇帝柴宗训和符太后于西宫,改帝号为郑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
陈桥兵变也不是完全没有流血,还是出现了军校王彦升刺杀了后周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的事件。据说韩通是反对赵匡胤登位,要想组织力量进行反抗的,被他们及时发现进行清除,然后作为个别意外事件来处理。至于在民间,老百姓确实没有损失一草一木,老百姓家里确实是鸡犬不惊。本来,在中国的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情肯定要波及老百姓,会搅得老百姓鸡飞狗跳。如果争夺帝位的战事打得不凶,小打小闹,也会闹得老百姓鸡犬不宁。要是大打特打,就会杀得老百姓鸡犬不留。真正进行改朝换代而又能让老百姓鸡犬不惊的,大概也只有陈桥兵变这一回。
赵匡胤从小闯荡江湖,善于随机应变。他也并不缺少小聪明,在别人面前演一场戏还是很能感动人的。例如他在范质面前诉说被六军所逼,不得已而接受兵变,觉得愧对周世宗而泪流满面的时候,就很能争取别人的同情。在兵变过程中,虽然他耍了不少花样,用了不少计谋,但是和他在整个事变中绞尽脑汁避免流血的努力比较起来,他的本性还是比较淳朴,颇有人情味。总希望老百姓少受损失,总希望老百姓能过太平日子,做皇帝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杯酒释兵权圆满成功
在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也不摆架子,公余时间,不是常常召见臣下,而是常常去找臣下聊天。例如多次在晚间去找宰相赵普,商量国家大事,而且还要赵普的老婆烧肉烫酒,办个招待。有一次,他略有醉意,就向赵普大发感慨,觉得从唐末以来,几十年间,皇帝换了十几个,天下干戈不息,老百姓难过几天安稳日子,真不知道天下几时才得太平,有什么奇策妙计可想。
赵普的回答倒是老老实实的,他说:“奇策妙计是没有的。战事不断,不得太平,不过是节度使权柄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只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限制他们的财政收入),收其精兵(解除他们的兵权),天下就太平了。”
赵匡胤吃了一惊,想不到赵普把话说得这么露骨,不做充分的准备,要收兵权的事是不能随便说的。他郑重地告诉赵普:“我已经领悟你的意思了,请勿复言。”他一定要想出一个妥当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既要收回兵权,又要不出乱子,做准备工作的时间不妨长一点,一定要处理得十分稳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公元961年7月的某一天,晚朝结束,赵匡胤特地邀请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殿前副都检点高怀德、马步军都虞侯张令铎、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五位大将,在内苑举行晚宴。
酒酣耳热之后,赵匡胤屏退左右,向大家说:“我不靠你们支持,坐不到这个位置上来。在这里,我先敬你们一杯,表示谢意!”
“不过……”他叹口气说:“做这个皇帝也不容易,反而不如当节度使的时候自在,我现在总是心里不安,夜里也睡不好觉。”
大家惊问他为什么,他拍拍自己的椅子说:“这还不简单么,请问谁不想来坐我这把椅子?”
石守信等人惶恐地说:“陛下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二心?”
赵匡胤不慌不忙地说:“我当然相信你们,你们绝对不会有这种想法。但是你们保证得了你们的部下吗?如果他们贪图富贵,一旦遇到了机会,就想拿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推得了吗?”
石守信等人更加惶恐地说:“我们太愚蠢了,看不到这一步。是否请陛下给我们指出一条路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赵匡胤的立国大计(4)
到这时候,赵匡胤才从容不迫地说:“人生在世原很短促,有如白驹过隙,大家之所以追求富贵,不过是想让自己晚年过得自在一些,子孙不会挨饿而已。我看你们最好还是放弃兵权,不要再为带兵淘神,选个好地方去当个闲官,买下良田美宅,多购歌儿舞女,以娱晚年。我和你们再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两不猜疑,大家从此安心,过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石守信等人纷纷表示感谢,连说:“陛下想得周到,想得周到!谢谢陛下的大恩。”第二天,这五个人就都写报告说是有病,请辞军职,交卸兵权,匡胤一一照准。就这样,通过两次宴会,一批旧军人和一批旧藩镇的大权都交了,陆续交给一批新选拔出来的文臣。杯酒释兵权的任务圆满完成。
听到赵匡胤的这番言论,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话说得太庸俗了,他的思想境界也太低了,如果人生在世只想把日子过得舒服一点,那不成了享乐主义者,混日子的糊涂虫了么?如果你有此看法,我想提醒你:这并不是赵匡胤的真实想法,他这么说,只是为了完成杯酒释兵权的任务而已。赵匡胤与这些旧军人相处多年,深深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他们都是老油子了,出生入死,打了多年的仗,只为老来能过一段快活的日子。这样长期在战场上讨生活,以后做皇帝做高官的机会虽然还有,但却很少很少,而被打死被打垮的机会却很多很多。如果听了赵匡胤的劝告,只要放弃一个最高分(做皇帝的希望),就可以一辈子安心享受高官待遇,他们还是愿意干的,这个小算盘他们算得过来。面对这些旧军人,赵匡胤拿优厚的待遇去换取他们手里的兵权,是以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去说服他们,他们才听得进,交易才谈得成。如果跟他们讲大道理,他们不仅听不进去,还要产生反感,说不定会引起猜疑,发生冲突。手里握有兵权的人,我怀疑你,你怀疑我,总想先下手为强,总怕后下手遭殃,五代时期许多战事都是这么打起来的。本来可以避免的冲突,常常是因为怀疑而爆发了。赵匡胤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套双赢方案,对双方都有好处,说的都是实情。他能把事情谈成,不是靠他的狡猾,而是靠他的明智。不是靠他的嘴巴会说,而是靠他从来就讲信用,弟兄们信得过他。
对于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从古到今,评论不一,各有各的说法。总的说来,以赞赏的看法居多。中国的皇帝制度,是家天下,一个皇帝上台之后,万里江山成为这一家人的私产。对于手握兵权的功臣,皇帝都是不放心的,不管这些功臣以后会不会造反,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斩尽杀绝,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也。历代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天下,杀功臣似乎是一种免不了的现象,其区别不过是多杀,少杀,迟杀,早杀而已。从古到今,杀功臣杀得最厉害的有两个人,一是比赵匡胤早1000多年的刘邦,他杀功臣是一个一个的杀;二是比赵匡胤晚300多年的朱元璋,他杀功臣是一批一批的杀。古往今来,真正不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两个人,一是东汉的刘秀,二是北宋的赵匡胤。在这两个人中间,赵匡胤更为出名。刘秀不杀功臣,他自己并没有大肆宣传,是我们从历史记载中发现的——因为我们查不到他杀功臣的任何记录。赵匡胤则是以皇帝与功臣面对面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杯酒释兵权来提出不杀功臣的保证,事后也确实未杀一个功臣而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古来的许多皇帝,每每说话不算话,在希望臣民为他们出死力的时候,漂亮话说了一大堆。事情过了之后,大都兑不了现,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老百姓受骗受够了,对于在杯酒释兵权之后能够说话算话保全功臣的赵匡胤很有好感。
因为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向石守信等人说过“人生短促,不如及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