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王者的智慧--新经济时代的创新思维方法 >

第1部分

王者的智慧--新经济时代的创新思维方法-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者的智慧》书讯 一
将五只猴子放在一个大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惩罚所有的猴子,直到没一只猴子再敢动手,试验的下一步是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新来者不知这里的〃规矩〃,动手去拿香蕉,结果竟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四只猴子,于是四只猴子便代替人执行惩罚的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试验人员继续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罚的猴子逐个换出来,当最后笼子里所有的猴子都是新猴子时,仍然没有一个猴子敢去碰香蕉。
  这是同济大学王健教授在新近出版的《王者的智慧……新经济时代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一书中所举的例子。猴子天生爱吃香蕉,可是偶然出现一个〃不许拿香蕉〃的制度后,这一违背猴子天性的制度居然自我强化成为第二天性。最初,猴子们不让群体中的任何一只猴子去拿香蕉是合理的,为的是免遭〃连坐〃的惩罚,但当〃人〃与〃高压水枪〃都退出惩罚机制后,惩罚已转化为一种内部机制,并顽强地毫无理由地延续着,一代又一代……
  同样有趣的故事,在《王》书中屡见不鲜:
  西方有马戏表演者对观众说:〃桌上这个玻璃缸里有几百个跳蚤,都经过了专业训练,我要它们跳多高就跳过高,相信不相信?〃说着,打开左边的缸盖,叫道:〃给我跳35公分高!〃结果所有的跳蚤都拼命跳了起来,奇怪的是竟然全都只跳35公分高。接着表演者又指着右边的玻璃缸说:〃你们都给我跳40公分高!〃盖子一揭,果然全都只跳40公分高,一斩齐。真是绝了,难道有什么魔法吗?
  其实训练方法非常简单,野生跳蚤抓来之后,若要它们跳35公分高,就在35公分高的位置盖一块透明玻璃,跳蚤本可跳自身高度的上百倍,所以就使劲往上跳,但碰到玻璃就被弹回,一次又一次,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之后,跳蚤便自动适应了这一强制高度,以便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是:当玻璃盖子掀开之后,跳蚤仍然只跳35公分高,因为它们并不知道什么叫玻璃,他们已经屈从并习惯于这一高度了。
  岂止是猴子和跳蚤在不断延续着这种已经形成的思维的定势,作为拥有更高文明的人类,我们在嘲笑猴子和跳蚤的墨守成规和不知变通的同时,反观自己,又比猴子好得了多少?
  好在,我们还能时时反观,事事警惕,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进取,以创新来改变生活、工作的现状,迎接美好的未来。
  说到创新,也许有人会说,它属于科学家和领导者等〃肉食者〃的事,与我们普通人似乎关系不大。《王》书的作者王健却明确地告诉我们:创新属于任何一个愿意创新的人,它是潜伏在每个人内心的本能和渴望。
  正如书名的副标题所透露的,这是一本讲〃创新思维方法〃的书,与以往只讲创新功效而不讲创新方法的书不同的是,本书更注重于实际,把落脚点放在教我们如何去创新上,作者根据多年来研究积累的经验,一一分析了束缚我们前进的偏见、权威、惯性三大思维枷锁后,又条分缕析地给出了敲碎他们的方法,更值得一阅的是,后面的内容里,还有十五种创新思维方法等着我们去掌握并巩固,不难看出,这样的思维训练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实用,既易学又不难掌握,相信此书能给期待创新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多少会有帮助。
  不得不说的是,《王》书的作者王健可不简单,作为同济大学广告学院的主任,他多年来一直从事创新思维的研究,被誉为中国创新思维研究的领军人物,就在不久前,刚刚当选为中国创造学会的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都对其进行过专访,全国上百所知名学府和近千家事业单位都邀请其作过创新思维方面的演讲与培训,王健教授2008年的演讲行程已排得满满,有一部分甚至排到了2009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王者的智慧》书讯 二
同济大学广告学院主任、中国创新思维研究的领军人物王健教授的新书《王者的智慧……新经济时代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终于出版啦。
  多年来,王健教授一直致力于创新思维的研究和传播,给学生授课之余,常常活跃于全国各个知名学府的各种高级培训讲坛,近千家企事业单位邀请其讲授创新思维方法,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都对其进行过相关采访。
  这次出版的新书,是王健老师对以往创新研究和讲座的一次彻底性总结,不但继承了王老师一贯幽默的讲课风格,而且还添加了一些有趣的益智小游戏,读来丝毫没有枯燥和嚼蜡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灵光和灼见在书中随处可见,创新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相信本书能对努力寻求突破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家会有不小的帮助。
  

《王者的智慧》书讯 三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新〃人的世界。
  这是同济大学广告学院教授、中国创新思维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王健教授在新书《王者的智慧……新经济时代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中所阐述的思想。
  什么是〃新〃?怎样才算〃新〃?如何捕获〃新〃?《王》书中自有独到的见解。
  在王健老师看来,〃新〃就是〃创新〃,别出心裁、不同于以往的所有想法乃至实践都是〃新〃的,只要我们敲碎了惯性、偏见、权威这三大束缚我们思维的壁垒,掌握了十五种创新思维方法,我们任何人都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至于怎样敲?拿什么敲?如何掌握?王健老师在书中一一作了相应的解答,相信读者朋友看完此书后肯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亲眼所见的就事实吗?
在联邦德国召开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外冲进两个人来,后面的一个人手里拿着枪,在会场里拼杀追赶。只听“叭”的一声枪响,那两个人就在会场上消失了。这桩突如其来的事件前后仅有20秒种。事情过后,会议主席立即请全体与会者写出目击后的记忆。在上交的40篇目击记录中,只有一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有14篇存在20%到40%的错误;有25篇出现了40%以上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不少细节纯属人为的臆造。
  目击者都是善于观察的科学家,并且也都与这桩事件无个人牵连。敏锐的观察和无偏见竟出现回忆差错。动物病理学家贝费里奇道出了这其中的奥秘:“观察不仅经常错过似乎易见的事,而且他们常常臆造出虚假的现象,虚假观察可能由人们的错觉造成。”
  此时此刻,“看”和“听”发生了“扰动”,客观的“真实性”被心灵“加工”了,事实经过观察而烫上了主观的烙印,这就为偏见埋下了种子。
  正如,哲学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说的:事物在解释中并不局限于原来的意义,因为“它总是由解释者的历史环境乃至全部客观的历史进程共同决定的。”
  一项最新的科研成果证明:大脑视物有“成见”,人可能只看到部分事物。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进入人类视野的东西并不一定全都会被看到,大脑对于人看到的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可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即它只让我们看到部分事物。
  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一些志愿者进行实验,让他们观看计算机屏幕上的一幅图。这幅图背景为黑色,上面有许多位置不断变动的蓝色小点,靠近中央部分则有三个静止不动的、尺寸稍大的黄色斑点。
  参与实验者被要求注视着运动的蓝点,一段时间后,几乎所有人都说,黄色斑点逐渐变暗消失了。
  科学家认为,大脑是从零散杂乱的视觉输入信号中选择信息来组织成图象的,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有时侯会剔除某些信息。
  

偏见是一种无意识的倾向
偏见有时并非主观故意,而是一种无意识倾向,就像激烈争吵时,人的身体总是向对方倾斜,在表示骄慢时,头部会不自觉地侧仰,人的欲望和情绪也会导致些微的心理偏移,以迎合某种期待。
  下面这则实验更有定量的效果:
  被测试的人两手各拿着一个球。这两个球一个大,一个小,但重量完全相等。如果问测试的人:哪一个重?哪一个轻?被测者通常会说大的那个轻,小的那个球重。明明一样重,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这就是心理期待导出的偏差。因为在被测者头脑中,“大”和“重”联系在一起,“小”和“轻”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常识早就建立了相应的惯性链接,正因为如此,当他去拿大球时,他已经做了某种心理准备,或称心理期待,即大的球重一些,所以就会以较大的力量去托住大球,但却意外地发现大球的重量不附合自己的心理期待,当他以较小的力气去托小球时,却正好相反。小球的重量竟超过了自己的估计。
  于是,在重量和视觉的强烈反差中,他会修正自己由于心理期待失误所导致的结论,从而纠枉过正地做出另一个错误判断。而全部原因就在于人的思考和行为总是受制于某种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或多或少会干扰我们的判断,使看似真实的判断蒙上些微心理错觉。
  

纽约到处都是骗子?
点状黑暗思维在心理学上也可称为“类化倾向”,即将一个点“类化”为一个面,生活中,一次小小的失败,有人会说,我不行,我完了。偶而受了一次骗,我们会感慨: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你看那些小贩、那些推销员、那些医生、那些警察、那些干部,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地算计你,敲诈你。其实,情况并非像你所认为的那样糟糕。
  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一书中分析了这一偏见:一位名叫史蒂文?布利尔的男子就证实了这一点。他专门在纽约通过和各式各样的出租车司机打交道,以此来进行实验。布利尔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英语水平极其有限的富裕的外国人的模样。他在纽约坐了几十辆出租车,想要看看究竟会有多少司机来欺骗他。
  最后的结果是,在37个司机中只有一个司机骗了他。其他所有的人都直接把他载到目的地并正确地计费了。有好几次,因为他要去的地方只隔了一个街区或者两个街区,司机都善意地拒绝载他,有的甚至专门钻出他们的车子,用手指点给他看距离目的地已经是多么近了。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几位司机在车上竞警告他纽约到处都是骗子,因而他这个不太会说英语的外国人应该多加小心。
  “纽约到处都是骗子”是一种归纳,但却是不完全归纳,甚至是以偏概全的归纳,可大家偏偏就信,因为它附合人们心理上的“类化倾向”。
  类化是人们判断事物的捷径,或者说,人们对某种新现象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类化的。台湾杨保罗曾举例讲道:李先生到美国访问,在星期三上午十点钟路过一个公园,看到一名白人男子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晒太阳,他会想:“美国人真是既有钱又有闲,你看他多自在。”走了不久,又看到一名黑人男子也悠闲地坐在另一张长椅子上晒太阳,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