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所以聪明的人从不轻易炫耀自己的才能。
上古有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与别的鸟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从它的表现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在现代高度竞争社会中,看似平庸,但是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的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国内的人都争着买鱼献给他,公孙仪一概不接受。他弟弟问他:〃你既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要呢?〃公孙仪回答:〃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必然要按别人的意愿办事,那就可能触犯法律;触犯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免去宰相,虽然喜欢吃鱼可还会有谁送给你吗?不接受鱼而不被免去宰相,这样,虽然没有要人家的鱼,但却能长久地自己买鱼吃。〃
公孙仪的头脑在他身居宰相高位时也十分清醒。他能辩证地认为只有不吃别人的鱼,才能真正长远地吃自己的鱼。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没有公孙仪这份智谋。在小利面前,贪心过剩,结果被别人牵住了鼻子。特别是一些已取得一定地位和成就的人,由于他们有好的影响力,人们对他们一般都是有所求的。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心当然会对其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如果因为贪图小利,成了别人的工具,那么违法乱纪之事就在所难免,最后的结果必将丧失以前所有的一切。
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看似平庸,实则是成功的基础。
▲虹桥▲书吧▲BOOK。
第25节:危与安互相转化
危与安互相转化
明强让人成事,藏锋让人保身,若统一两者于一体,合理运用,则何等高明。
古语有云:〃日中则冥,月盈则蚀〃,更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说法。清代曾国藩也早就指出,做人弓不拉满,势不使尽盛时欲作衰时想,上场欲作退场思,功高震主时一定要明哲保身,这样才能转危为安。
王翦是秦朝是有名的大将,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进攻魏国,魏王投降。
魏被灭后,三晋之地已尽数入秦了。为了尽快统一中国,秦准备尽早灭楚,但是楚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王在灭楚大战需要多少兵力的这个问题上拿不准主意,于是征求众将的建议。秦王问年轻将领李信需要多少兵力可以灭楚,李信回答最多不过二十万人。这个李信,年少英勇,高大威武。曾率数千军马追击燕太子丹,最后使燕太子丹被迫自杀。秦王政因此非常相信李信的能力和勇猛,所以秦王政一开始就询问他。在问完李信后,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却回答说没有六十万人马是万万不行地。秦王政听后对王翦说:〃王将军你已经老了,连胆子也变小了。李将军果敢威武,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率军二十万伐楚。王翦以自己的话不被采用为由,便称病回到家乡频阳。
但由于李信年少英勇,不免有些心高气傲。结果楚军找到了一个反击的良机,向李信的部队发动突击,攻破了秦军两座营垒,杀了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楚军在打败李信军后,还一直向西进军,大有反攻秦国的势头。秦王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于是亲自赶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出来率领大军攻楚。王翦起先假意推辞,说自已年老体弱,又有病在身,疲乏无力,实在不能担当重任,请秦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又再次向王翦道歉,并执意要王翦为将。王翦说:〃如果大王一定要任用我为大将,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立即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听从王翦的谋划。
王翦率领秦国六十万大军准备出发了,秦王政亲自到灞上为王翦送行。王翦临行时,请求秦王先行赏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王政说:〃将军为国作战,以后有的是赏赐,还用得着害怕家里会穷困?〃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军,有功劳才可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顾念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向大王请求赏赐一些产业来留给子孙后代。〃秦王听后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在这期间,连续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觉得王翦索取无度,应该适可而止,就对王翦说:〃将军连续请求赐予家业,太过分了吧。〃王翦说:〃不对。秦王暴魇疑人,现在这支六十万的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力,如果我不多次请求赏赐来表示自已的意志,秦王能不怀疑我吗?〃
一年后,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尽收楚地入秦,设为郡县。王翦给人的印象是一员智将,在伐楚之时,用请求赏赐田地来消除秦王的疑心,并成为一个典故,王翦请田由此而来。王翦请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词。从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师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过怀疑,实属难得。王翦的安逸终老与白起的不得善终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般来说,投身于政治事业的人理应当学些明哲保身之道。也就是说当自己尚有一定余势时及早引退或藏锋,以免与强大的对手和不可逆转的态势发生冲突,使自己遭受损失和耻辱。
因此任何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比上司高明。功可以高而不可震主;位可以尊而绝不能僭越;权可以大而万不能对上司构成威胁。在处世中声望太高时,切记别忘了向自己头上淋一些〃污水〃。
▲虹桥▲书吧▲BOOK。▲
第26节:骄横是危险之源
骄横是危险之源
古往今来因骄横而奢侈、淫逸、放荡,以至于无恶不作,终致危险败家的事例数不胜数。其中许多是父兄骄,子弟也骄;也有父兄并不骄,而是疏于管教子弟,致使其因骄横而倒行逆施乃至丧身灭族。
西汉的上官桀,年轻时只是个小小的羽林侍郎。由于接近皇帝,一次偶然机会使他发了迹。一天,他跟随武帝到甘泉宫,路上恰遇大风雨,辇车无法前进,车盖也被刮得东倒西歪,使帝驾无法避风雨。于是上官桀把车盖解下来双手擎着以护驾,大风大雨持续了好长时间,他始终勉力用车盖挡住风雨以护驾。事后,武帝对他的膂力感到很惊奇,升迁他做了未央厩令,负责喂养马匹,仍是个不大的官职。但他善于阿谀逢迎、巧言令色,随时为自己寻找升迁的机会。有一次,武帝生了一场病,病好后见许多马匹都很瘦弱,就对他大发脾气道:〃你以为我再也不能来看我的马了吗?〃并打算把他交付审判。上官桀磕着头说:〃我听说圣体不安,日日夜夜都在忧伤着,确实没有心思再去喂马了。〃边说边涕泪交流。武帝大为感动,认为他很忠诚,从此便格外亲近、宠幸他,封官赐爵至太仆,位在霍光之上。武帝临终遗诏命霍光任大将军辅少主,以上官桀为副。自此之后,上官桀的骄横日甚一日,仗着孙女儿是皇后,开始与霍光争权。此人正是所谓得运乘时、幸致显宦而自骄自满者。
其子上官安由于家庭中的耳濡目染,加上因为是皇后之父而封侯升官,于是由骄横而霪乿再而作恶多端。在宫殿上受到赏赐,出来后便骄示于人:〃刚才和我的女婿一起喝酒呢,好开心哟!〃他常常喝醉了酒,光着身子在内室走进走出,霪乿无度,连他父亲身边的妻妾也不放过。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由极骄极满终至要杀害霍光,废皇帝而自立,最后被朝廷灭族。此乃父骄而子傲,终于败家的典型例子。
东汉大恶梁冀的父亲梁商,虽然是皇后的父亲,又被封为大将军,皇亲兼居高位,但为人较为谦恭和顺,且又能荐举贤才,每逢民间闹饥荒,他总要拿出自己封地的租谷赈济灾民。因此,东汉顺帝很倚重他,旁人也大加称赞。可惜的是,梁商谨慎有余,而果敢威严不足,虽然对亲属子弟也时有告诫,但终究没有约束教导好自己的儿子梁冀,致使其骄横逐渐发展,最后招致灭族的惨祸。
梁冀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就非常暴戾骄横,干了许多违法的事情。洛阳令吕放曾经向梁商检举过梁冀,因而使他受到梁商的责备,梁冀便派人刺杀了吕放。事后还施放烟幕,嫁祸吕放的仇家,以遮蔽其父的耳目。
梁商死后,梁冀任大将军。东汉顺帝去世后,无论冲帝还是质帝在位时,都由梁太后临朝,太后即梁冀的妹妹,这样实际上是梁冀专权。质帝虽然年仅八岁,但很聪明,眼睛瞧着梁冀,对朝臣们说:〃这是一位跋扈将军。〃梁冀听后,当天便把他毒死了。
桓帝初年,梁冀和他的家族成员一个个都加官晋爵,这就使其更加骄奢淫侈。那时候,全国各地凡向朝廷进贡,都得先送梁冀,皇帝还在其次。官吏和百姓带着礼物和金钱去向梁冀求官或求情的,一批又一批地接连不断。梁冀更是由骄而霪乿,竟和自己父亲的美人私通。在人行大路上,谁家的妇女长得漂亮一点,只要被梁家的爪牙们见到了,随时都有被抢掠去的危险。随着荣宠和权力的增加,梁冀的骄横更变本加厉,穷凶极恶。他掠夺良家妇女充作奴婢,多达数千人,毒杀向他辞行的荆州刺史,暗杀上书朝廷指斥其罪行的郎中。最后,恶贯满盈,祸及三族,终遭来灭顶之灾。
。←虹←桥书←吧←
第27节:看清形势隐身自保
从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把骄横称为败家之弊的根源,实乃不虚不妄之言。
看清形势隐身自保
在处世中,常因一言一事不够恰当而得罪下人,所以糊涂学中提倡以隐为策,言其而寓事理中。
唐高宗时代,高宗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问群臣可否。老臣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但许敬宗支持,他说:〃田舍翁多收十石麦,尚欲更故妇,况天子呢?〃高宗又问李责。李责是三朝元老,功高望重,他为了既不得罪众同僚,又能讨好高宗和武则天,便耍起了滑头。他既不明确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只是说:〃此乃陛下的家务事,何必问外人?〃高宗听后,心中有底,便堂而皇之地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了。李责正是凭着这样一种隐术,一直受到重用和尊重。
宋代的种放深得糊涂奥秘,虽然名利心切,急于出人头地,但为了更高更有效的仕途,却先当起了隐士。北宋初年,种放声称放弃了科举仕进之途,表现得极为超凡脱俗,以求身隐而名显。结果,从宋太宗时候起便不断有人上表推荐种放,皇帝也下诏令他进京任事。到真宗咸平五年,当真宗赐钱10万、绢帛百匹,遣使前去诏请时,他便来到了京城开封,被授以昭文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的职位,真宗赐给种放昭庆坊甲第一所,钱30万,银器500两。这时,种放府门庭若市,来访者络绎不绝,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