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乡村教师纪事-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吴,你就消消气吧!你以为你是皇亲国戚呀!”
“你也不想想,就那点奖金,多了几个钱啊?”
“老吴,你为这个生气值得吗!”
“这样安排明摆着欺负我一个。”
高老师半骂半劝地劝阻这个怒气冲冲的年轻人,但吴常似乎依然顽固不化,高老师便干脆道:“你去喝凉水吧!降降火。”
不想吴常竟怔住了,大家都笑了起来,吴常也悻悻地笑了。
他们一时用方言说,一时又用普通话说,方成也听得并不真切,只是靠察看他们的表情和语气来断定,他们在说什么。
方成回房去时,吴常却跟了来。说起刚刚高老师的话,慢慢地他心内才平服了。
新到一个地方总免不了要做一件事就是写信。家乡的亲友只要是熟悉的没有不去封信的道理,略略筛选一下,竟也要写十几封信。一连写了好几天,今日终于发完了。对亲友也只好如实相告了,这不是长久之地。却见信中写道:
同沥这地方不知从何说起。初来时,与周正两个颇多感慨,到如今也过去了好些天了。时间真有魔力!久了,人们总习惯这样吧!美其名曰:习惯了,没什么。
周正与我在一个镇,但是两所不同的学校,相距挺远的,可说是青山重重啊。至于他们就更远了,想见一面也不容易,因为车费颇贵。周正来过这里,我正打算这个周末去他那边的。初到此地,周正很沮丧,我也并不乐观。我们在教育办边谈边苦笑。幸好是两个人同在一镇,彼此心灵可相依,才不致于心内崩塌。
同沥镇虽说发出的公路有几条,但全是新开通的在山窝窝里转的土路。本镇却是个土坯房为主的小镇,也有几栋钢筋混泥土的楼房。镇上人不多,自然说不上繁华,但东西却不便宜。据说是每四天逢集,一般时候我们是不到镇上去的,尽管学校离镇上并不远。当然发信的时候便去,平时只有把山原之乐当田园之乐,因为我们学校就在半山腰上啊!
我上初二的语文,已上了两天课了。没有教案,没有参考书,也没有专业书籍,就凭了以往学到的备起了课。看来还可以,但讲起来就不怎么踏实了,到今天早备了好几课了,内容很不少。学生不太能听懂普通话,倒也不算很难教。有时候,我倒很乐意与他们闹着玩,你是知道的我不愿意长大的。
也许你很想知道我的头一节课,那是很从容的。你也知道的,我从来就很自信。再说课前我作了充分准备,我甚至预想过每一个细小的程序,因为我不大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
这里没什么可以玩的地方。除了山还是山,附近的公路我们都早已走过好几回了。这天晚饭后,走了去周正所在学校的那段陡坡公路,但只在半路又折回了,因为晚饭后这点时间是到不了里山天就会闭眼不理了。
……
方成自认为这样的措辞比较切合实际。情形并不夸张,虽说失望很重,但字里行间还是洋溢着乐观。
课已上了几节了,方成总还有些迷糊。头一节课,学生不熟悉,自己也是一脚踏入新地,免不了心中没底。只一路鼓足了勇气迈上讲台,头脑里竭力搜索着自己的老师上课时的情形:大学时代的授课自然不相宜;初中时代的在记忆中又相去已遥远,几成难追忆的遗憾了;好在那时有一位老师气定神若的神情至今总还挺有印象。于是,临时之间只在心中暗里着意模仿了来,看似挺洒脱挺从容的模样儿。中间也不敢稍有停留,只管一路讲了下去。怕一停下来时,心中拒不了那无助的慌乱。双眼自然不敢与几十双眼对接,却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免不了闪开了去,大概新手的胆气也就在这里暴露无遗了。于是,心里只一味坚持鼓动自己勇往直前,誓不后退。声气上也努力的提高许多,做一个自己并不怯场的样子。待上完两节课后回到办公室,却整个人都要塌下去一般,连喝水也比平时多去了一倍了。心中不免想到: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却不易。正如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庆幸有的是时候,想尽快适应,唯有去向高老师多多请教了。当下打定主意,*得心里不那么恓惶。
已是中年的高潜,一脸络腮胡,却不失农村教师本色。待人和蔼可亲,每天他的家门口总有好些学生。方成也曾把自己写的备课去向他请教,他竟说这样很好了,并且用普通话和方成交谈。自谦普通话说得不好,只能说得三成,竟夸方成能说好八成。他还说他的普通话完全是“大串联”的时候学来的。
“那你去了不少地方吧?”方成好奇地问道。
“是啊!先去了广西,到了许多城市。后来准备去湖南的,但没去成。结果回了广东,到南州就回来了。”
“转了个圈?”
“对,转了个圈。那时年纪小,正读着师范哩。也不知为什么,反正叫你去就跟着去呗!又有得吃有得住,不用花钱,每一个地方都有人接待。”高潜像讲故事一样讲着那段经历。回想年轻时的事总是让人高兴的,他倒是很乐意说说的。停了一下,他又补了一句:“去了不少地方,什么都没学到,就学到几句普通话。”说完,很爽朗地一笑。
方成曾征求他的意见,要求听他的课,他竟挺高兴地同意了,并且亲自调好了课,然后又通知方成。方成打心底里感激高老师对年青人的热情提携。高老师的课自然也吸引着他,方成竟未想到他的讲解如同一波波的激浪震憾着他的心灵,他那金刚怒目式的表情,让人遥想起当年鲁迅先生斥责那些民族败类的情景……高老师的课讲得很动听,充满着激情,举手投足之间是那么自然,知识性和趣味性达到了很好的统一,让同学们专注于他的讲解而心无旁骛,这实在是与他的高超的讲课技巧分不开的。方成不由想到自己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研究,改进,很多的地方有待提高啊!
因为学校资料奇缺,方成想早些把课备好。虽经反复考虑,依然很难下笔。心想那课虽教得,但要教好,却真是不容易。刚想了几句,可以写下了。不想校长来了,叫去搬木板,连说了两遍。终于听明白:给学生钉床板,需人手搬木板。昨天去给新楼装电线,有人问是否有工钱的。另一人答谁给,但是还得去,因为大伙都去。今天怕也是一样的吧。
四、里山
四、里山
没事的时候,去走公路。往镇上,不热闹。往别处,没人迹。四处皆山,大家就在这山窝里,哪里都不是兴趣的所在。回来之后,外面落起了大雨,因为房子在高处的缘故,只听得山与山间雨声回响不绝。
这天下午,如果不下雨,方成便和吴常约好一起到里山去。天遂人愿,当方成改完作业 ,雨便停了。到里山,才进院门,远远就见到周正从左侧的房里走了出来。他热情的和他们握手,就像三年未见的老友一样。他领了他们走进那教室里去,果然只见那矮矮的隔墙,隔壁还转来轻轻的音乐声。那房间竟是直通通的进去,只当中以一块隔板隔成了两个小室。后边有窗子,窗上竟没玻璃。周正就指着窗口说担心有蛇进来 ,所以只好把床铺在中间的位置。方成见那隔板上有几个字,歪歪扭扭的。细看时,却是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不堪月明中。雕楼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却看那笔法并不老到,也不合章法,墨色也不佳。这样稚嫩的字竟也敢留迹,想来那人并不在意书体上的功夫,却只在那词的意蕴而已,许是南唐后主的名词正契合了他的心情而已。周正写得一手好字,竟不嫌字丑,未曾抹去,怕也想把心情留墙吧!
“这些字这么差,你不嫌丑啊?还留着?”方成笑着问道。
“不管它啰!听他们说,这是前任屋主留下的。那人叫杨文,原来在同沥中学的。据说在那边专搞女学生,所以就调到这边来了。结果嫌这边条件艰苦,来到不到一个月就走了。”
“哦,是的,听吴常说过的。别人吴常还把他当作才子来崇拜的哟!搞女学生却没听他提起。”
“他们就知情的,什么都说的。听说那个人很会哄女学生的,还经常去女学生家过夜的。”
“听说他很快学会方言了?”
“就是和女学生打交道多了,那些女学生教他的嘛!说得多就会了,是听说他会用方言上课了,还是有点才能,有点语言天赋吧!”
“哦,原来如此。”
“看到了吧,这里就像一条大巷子一样。”周正凄然中含着自嘲。
吴常刚才不知跑去哪儿了,这时却又突然冒出来了,冷笑道:“唉,同样的简陋,没什么区别。”
“应该说你这里差,我们那里也不好。”方成笑道。
“真的没想到啊!如果老婆孩子来这里,怎么让人安心?我不能叫他们来啊!也不敢啊!”
“是啊!比我们家乡还差!”方成道。
“差,差,太差了。”吴常又道。
“老周,你在同谁说话?怎么听不明白啊?”刚进门时,就听到隔壁传来轻轻的音乐声,这时却传来一句话。果然是足不出门,声声相传。
“我的一位同学从同沥过来这边玩。”周正高声道。“吵着你啦?”
“哦,没有。我只是好奇你们在说家乡话,听不明白,只听到哗啦哗啦,好快。还有吴常吧。”
“是啊,黄海,没有出去玩?”吴常一边高声答应,一边走了过去。
“哪里比得上你那么*?”那边的黄海道。“到处去拈花惹草的。”
“老周,你来同学了?”另一个声音也叫了起来。“介绍介绍一下吧!”
于是,大家都走出门来,在廊下见过两位邻居。一位姓黄,名海。圆圆的身躯,挺福态的,连眼鼻也显得小了。另一位姓谭,名俊。生得瘦瘦的,面容却和名字一样挺俊气的,两眼闪着狡黠的光茫。他俩个子相仿,一样的热情,都客气说来坐坐吧!不过他俩一胖一瘦,站在一起总有些滑稽。很快大家的话题还是说到这住房,都说太差了。谭俊就挺达观地说:“有得给你住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没让你无房可归啊。”
“你倒是挺看得开了。”黄海道。“跟你们同沥那边比起来就差了一点了。”
“哪里?他们那边住在下边的还不是和我们一样,不过就是独立一点。”谭俊笑道。
“是,就是独立一点。”周正也笑道。
“一样的差。”方成也说。“你们三个共处一室,倒是不会寂寞哟!”
“这倒是真的。不会寂寞!”周正又笑道。
“就是怕相互影响,说话呀,听音乐呀,甚至灯光都关不住。”黄海很无奈地说。“反正什么声音都听得到,就是看不到。”
“我无非是听听音乐,一开大家都听到,不过,都无所谓,反正大家都听的。”谭又笑道。“你黄海躺在床上还和我们说话,这算得了什么?反正就是你影响我,我影响你,所以我们三个都互相包涵了,是吧?老周。”
“是,是。”周正忙笑道。“谭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