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

第7部分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第7部分

小说: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欧亚农业”,欧亚集团买壳在国内上市。
然而,因为欧亚集团是外资,实际是“欧亚农业”()第一大股东的杨斌在公司中始终只能是一个董事职位,不能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显然与杨做大花卉产业的设想不符。无奈之中的杨斌只得选择了退出,于1999年将自己在四川的欧亚农业花卉公司以2亿元的价钱卖出,随后600672的股票名称也改为“英豪科教”。
阎闯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他给杨的建议是,卖出一些企业和资产,将主业收缩到沈阳,集中精力做大荷兰村的项目。而此时的荷兰村项目得到沈阳市政府的支持,规划已经成型,投资预算是18亿人民币,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于是欧亚实业在全国七八个分公司被出售,这其中就包括了用于买壳上市的四川欧亚农业。
这些运作得到的资金依然无法满足荷兰村的资金缺口,而沈阳当地银行的贷款也迟迟无法落实,杨斌和阎闯同时想到了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将欧亚集团的农业项目剥离重组,在香港包装上市。2001年7月17日,一支名为“欧亚农业”(HK0932)的股票在香港主板上市。因为欧亚上市属于国内现代化花卉产业首次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加上公司具有外资背景,欧亚在香港投资界大受欢迎,结果4亿新股以招股价的78倍被认购一空,欧亚募得资金6亿港币。杨斌的资金瓶颈一下子得到了缓解。
“上市募集的6亿港币投入到农业中去,我们集团每年的花卉业务有4亿利润,温室和冷库项目也有7亿利润,全部用来发展荷兰村,”有了钱之后的杨斌显得豪气异常,将荷兰村的面积由3000亩增加到了6000亩,“按照这样的滚动发展,我们完全有能力第一期开发40公顷,接下来再开发40公顷,最终达到100公顷的规模!”
荷兰村内目前的项目包括了农业、旅游和房地产三大部分,杨斌给农业的估价是25亿元人民币,给旅游项目的估价是18亿元人民币。“我们目前的旅游概念非常之好,已经超过了迪斯尼,他们有的我全有,面积还比他们大得多,我们的计划是至少在明年将我们的旅游项目拿到国际股市的创业板去上市,或者是美国,或者是香港。”拥有了资本的杨斌对于未来的雄心更显庞大。 
                  
 附文5:阳光下的富豪 公众化的责任
 (《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10月29日 第29版)
□本报评论 张庭宾
一只黑鲸跃出水面,海将迸喷白浪滔飞,数十只财富巨鲸一起浮出中国经济蔚蓝色海面时,怎样蔚为壮观!这一刻———身家亿万的豪华群族突现你眼前,他们正冲击着,震撼着,搅动着此刻中国人对财富和富豪的复杂情绪:渴求、艳羡、嫉妒和愤怒。
从没有如此多陌生亿万富豪曝露在中国公众面前。与2000年《福布斯》50富豪相比,此次富豪人数增加到了100人,考虑到今年有18人落榜,事实上《福布斯》已经猎取了118名中国的亿万富豪。
尽管对于这些新增富豪,《21世纪经济报道》不是都陌生,但我们依然对一连串鲜见的名字感到新鲜。其中前10位的就有杨斌(第二)、许荣茂(第五)、陈丽华(第六)、吴一坚(第八)、刘汉元(第九)。这使我们的记者有足够的激情在第一时间直击对面采访到新鲜出炉的最传奇、最神秘的中国富豪——最大的黑马杨斌,中国最富贵的女人陈丽华,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徐明,他们都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接受公众媒体采访。
感谢《福布斯》,一个海外的传媒在中国做这件苦差事,要知道,不露富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之一,可以想见其中的阻力和执著的对抗。而《福布斯》也在解释今年第100名底线的5亿元(人民币)时,中肯地评说:一方面是中国媒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使更多的新名字凫出水面,另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成长。而与这两者相连通,越来越多富豪麾下的企业成为上市公众公司。一个不应被忽视的事实是,2001年,至少有13位富豪的公司上市,这使100富豪中拥有上市公司的达到了47家。
上市募集更多现金,而后赚取更多金钱,使自己的财富水银柱持续飘红是富豪们所想要的。他们既然上市,公众们希望的是它们不仅成为脊背浮出水面的鲸鱼,而是一整条包括海面下的完整鲸鱼,甚至是一条透明鲸鱼,不知道富豪们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至少我们知道今年国内上市的某位富豪没有准备好,《21世纪经济报道》曾与其家族发生激烈摩擦,结果是我们坚持了公众的权力,他们把我们在当地的报纸恶意收购。
富豪的企业上市募得的现金,公众透视是它必须支付的代价。这时游戏的规则已经改变。未上市时,富豪只需对自己,对家族负责就可以了,上市以后,它必须对股东、公众负责。如果说未上市前,对于可能存在的财富原罪,控诉者必须提供有罪证据以入罪。换言之,如果控方抓不住罪证的话,富豪可能的原罪就是无罪的。上市之后,那就应该是被控方为自己提供无罪辩护,否则,公众或诉方对其指控就会反映到股市上,尽管目前中国大陆及香港股市还没有像美国那样有硬性的法律。
不允许富豪大股东侵犯公众股东和社会利益游戏规则,标志着以侵吞或剥夺别人财富为谋富手段将遭受社会公器的鄙夷。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中国富豪们从资产为零到成为亿万富翁,一般只用10年左右,而在新加坡、日本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平均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西方和海外华人中亿万富翁常常经历两、三代人的积累。中国这一异常快速积累的背后,往往有着俱乐部、条子和背景存在。
必须看到这枚硬币的两面,一面诚如《福布斯》报告所言:它象征着中国的民营企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到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这可能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三次繁荣。这个排行榜里聚集了一批新生代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他们对于今天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愈加重要的贡献。
但从另一视角可窥其付出的代价: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的基尼系数(表示1%最富有的人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以下最佳,…为正常,以上为警戒状态,以上社会随时可能发生###)从1967年的升高到1998年为56,在这个排行榜公布之后,相信世行会继续调高这个数字。
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在无数年之后,所谓的中国民营富豪的第四次井喷,那时舆论再次兴奋欢呼:这是继宋朝、20世纪20、30年代和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民营企业第四次繁荣。那么,现在怎么办?
富豪何妨在富裕自己的同时,富裕员工、富裕公众与富裕社会,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和大多数中国人一起富裕起来。
从本次排行榜最大的黑马杨斌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希望,这样一个五岁成为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青年,在中国社会转型最痛楚的沈阳,在中国加入WTO可能最危险的农业方面,走出一条利人利己的繁花似锦的传奇之路,给人希望,让人感动,消解愤怒,催人奋进。
(八)
本报独家的杨斌报道迅速成为众多媒体引用或抄袭的范本,杨斌正式被命名为“黑马富豪”,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与刘永好等人一起座谈财富人生,还差点到记者的老家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迅速传播开来。杨斌“黑马富豪”的称谓也得以认定。
记得在北京新闻中心的办公室中,记者无数次地接到国内外媒体的电话,有的是探问杨斌的情况,有的是要求转载本报的报道。
随后的几个月内,“黑马富豪”杨斌吸引了国内外媒体足够的眼球。根据记者掌握的信息,对杨斌进行过专访或者报道的媒体至少有50家,其中包括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卫视、远东经济评论、亚洲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等著名的传媒机构。
直至今日,对于杨斌72亿财富的来历,对于杨斌5岁成为孤儿、18岁进军队乃至移民荷兰的经历,外界媒体所依据的基本还是本报2001年10月29日的那篇报道;乃至今天,在那些以揭露杨斌的黑幕为基调的报道中,关于“广华化纤——欧亚农业——英豪科教”那段历史,外界更是一再地以接近于抄袭的笔调进行引用。
或许这就是在第一时间、对第一当事人进行独家报道的新闻价值。这样的价值甚至包括了被别人抄袭。
在后来的工作中,每当有《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同事因为自己的独家报道内容被抄袭而气愤时,记者总是进行调侃式的抚慰:“我们不就是要为别人提供值得抄袭的材料的吗?”
“黑马富豪”现身之后的这一段故事或许值得一提。
就在记者报道杨斌之后的一个多月,在财经媒体圈子颇为活跃的媒体沙龙机构“e…talking”的主持人路彬彬小姐找到记者,说他们要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财富与人生”,准备邀请的嘉宾有4位,全部是本次“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榜”的上榜人物:刘永好(第1名,新希望集团)、杨斌(第2名,欧亚集团)、吴鹰(第67名,UT斯达康)、南存辉(第65名,正泰集团)。
杨斌的邀请自然希望记者从中联络。记者将邀请资料发到杨斌办公室后,对方转达杨斌的意思:有哪些富豪参加?有哪些媒体采访?
记者回复说有刘永好参加、有中央电视台采访后,杨斌在电话中同意:“好,我们参加。”
时间应该是在2001年11月底到12月初之间,地点是北京的华侨饭店。当天晚上,容纳100来人的会议厅显然非常拥挤。晚上7:00,杨斌准时从沈阳赶到,乘坐的是包租的公务飞机。
杨斌,这位从小就受苦的穷孩子和在国内默默无闻了7年之久的富豪,终于找到了说话的讲台,座谈节目当中,杨斌的话锋凌厉,对于主持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积极的回答,一反过去7年中低调的姿态。
而杨斌的谈话,涉及归国与创业、职业经理人与家族式管理、财富与人生等等话题。回味当天杨斌的言谈,记者的印象是,杨斌并不像外界后来所报道那样,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
其间的插曲也颇有意思。就在节目开始之前的几天,记者的老家——山东省昌乐县的冯县长找到记者,说在媒体转载的文章中看到记者的报道,希望能见到杨斌,请他到适合搞花卉产业的昌乐县去投资。
论坛节目当天,冯县长见到了杨斌。杨斌开口就问:“你直接说吧,我对山东太熟啦,我能帮上什么忙?”并留下意愿,希望冯县长能到沈阳荷兰村面谈。
然而不久之后的2002年初,杨斌和他的企业就“出事”了。现在回想,多亏老家与杨斌之间没有最后达成合作意向。否则,记者将一位“大骗子”引回了老家,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8。杨斌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
 本报独家的杨斌报道迅速成为众多媒体引用或抄袭的范本,杨斌正式被命名为“黑马富豪”,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与刘永好等人一起座谈财富人生,还差点到记者的老家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迅速传播开来。杨斌“黑马富豪”的称谓也得以认定。
记得在北京新闻中心的办公室中,记者无数次地接到国内外媒体的电话,有的是探问杨斌的情况,有的是要求转载本报的报道。
随后的几个月内,“黑马富豪”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