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剑(1)
第一篇 大国之路与中国选择
大国之路与中国选择
近段时期,“大国崛起”话题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与落后之后,中国人再次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追寻的不只是国家的强盛,更是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与尊严。因此,历史上大国的兴衰取决于什么因素、会形成什么样的周边关系、如何取得原有大国的认同?在大国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怎样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怎样吸取大国发展的成败得失、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等问题需要厘清。
美国缘何成了“不倒翁”
金灿荣
美国霸权因何而立?由弱到强的战略根基、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美式霸权的新型特征以及“软”、“硬”力量的良性平衡也许是最重要的几点
在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乏其例,但是只有美国自建国200年以来国家实力长盛不衰;更难能可贵的是,如果论全球性的和全方位的“世界霸权”,历史上只有两例:英国和美国,而美对英的替代既没有引发两国之间的激烈对抗和战争,也没有因严重挑战原有体系而付出代价,美国的崛起在这一点上堪称“和平”。
美国霸权因何而立?由弱到强的战略根基、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美式霸权的新型特征以及“软”、“硬”力量的良性平衡也许是最重要的几点。当然还有客观因素,简单地说就是美国人的运气很好,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19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临终之前说了一句很有名的玩笑话:“上帝对傻瓜、醉汉和美国给予特别的保佑”。相对于俾斯麦的德国,美国首要一个优势肯定是地缘位置,美国长期享有世界各国之中最充分的战略自由。
实际上美国并不是生来就有这样的好环境。可以说,在美国建国的头30年,北美大陆很有可能发展为另一个欧洲,可是美国人的运气相当不错。拿破仑因为欧洲战事吃紧,突然把路易斯安娜卖给了美国,每英亩3美分。半个世纪后,俄国又由于同样的原因以更廉价的价格出让了阿拉斯加,退出了美国的地盘。在建国后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有点不可思议地迅速排除了所有陆地强邻,解除了地缘政治困境。这些富饶的国土也为其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制度主义的学者还经常强调美国的另一种优势。美国的政治体制依据理想而构建,一开始就建立了相当彻底的现代民主制度;殖民地和西进运动的历史,形成了美国高度成熟和发达的市民社会;清教传统既保证了政教分离,又赋予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同质性和凝聚力。
二、“孤立主义”是美由弱到强的秘笈
美国刚建立时处在一个相当复杂的周边环境之中。美国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开始,就定下了一个基本的对外战略,并在后来的各种挑战中持续坚持和不断改进。这项战略后来被称作“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的核心精神不是要断绝美国的外部交往,而是一切对外关系要严格地为美国利益服务。简单地说就是两点,任何外交政策必须促进美国利益;绝不承担不相干的国际责任,而只进行有限制的国际干预。孤立主义是美国百年内由弱到强的成功之道。
在美国成长的最初阶段,“孤立主义”居功至伟。美国在政治上尽量逃避不相干的纠纷和争斗,却反而因此成为了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捞取到了许多实际的政治好处。另一方面,美国在经济上不但没有孤立自己,反而大举对外追求经济利益,扩展贸易链条,促进经济发展。早在19世纪早期,美国的军队就为了打通商路多次到北非、南美作战。但总的来说,在那样一个帝国主义疯狂扩张的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相当节制和冷静的,几乎从不参与单纯政治意义上的“争霸”。
这种高明的政治理性最集中地体现在美国处理与当时的世界霸权——英国的关系上。在英国霸权的时代,美国从来没有真正建立过“美国人的美洲”。“门罗主义”在实践中只集中于两点:在经济上加深地区合作、在道义上发挥地区影响。
纵观历史,美国从未试图主动与英国全面争霸,反而逐渐跟英国结成了广泛的共同利益,得到英国的认同,融入了世界体系。美国1894年GDP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可直到50年以后的1945年才从倒下的英国手里顺理成章地接过了世界霸主的大旗。不那么确切地说,美国完成了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也是最成功的一次“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三、制度创新是美经济增长的源泉
成功的战略为美国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是美国的真正崛起还依赖于国内经济长时间、全方位的腾飞。造成美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因素很多,最具美国特色和至关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美国人强大的制度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方式按其动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增长方式。良好的制度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和技术成果的运用。美国经济最突出的优势,正在于其高人一筹的制度创新能力。在200多年来世界多次的大危机、大变局中,美国依靠其源源不断的制度创新活力,在危机中开创新路,迅速适应挑战,并以新制度不断激发技术革命的活力,保持科技领先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制度本身也成为了生产力,甚至可以赚取比技术优势更庞大的超额收益。美国麦当劳式的连锁制度、沃尔玛式的仓库零售制度和福特式的流水线制度,本身没有任何科技含量可言,却巨大的改变了现代经济的基本形态。所以,制度创新是美国经济保持独立性、增长性和稳定性的根本源泉。
四、制度“软手段”成就霸权新模式
美国的霸权能够拥有超越前人的强大生命力,还依靠另外两项重要的特征。
首先是其制度霸权的性质。美国的霸权来自于制度创新。但称美国的霸权是“制度霸权”,更主要的是指美国领导世界的方式,十分注重制度、规则和普遍原则,善于利用规则来谋取特殊利益,比起前面的那些帝国和霸主来,较少使用强迫性的武力。比如,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在世界金融和贸易领域中建立起了合作收益的分配机制——参加合作的国家都会有收益,使得世界各国都自愿合作;而美国则获得其中最大的一份霸权收益。实际上,美国用制度的“软手段”打开了以前英国靠枪炮才打开的市场,得到了英国靠枪炮都没能得到的合作和接纳。这大大减缓了国际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增强了美国霸权体系的稳定性。这是世界霸权前所未有的崭新模式。
第二项特征是美国软硬实力的平衡。制度霸权的统治方式就是一种典型的软实力。制度霸权的背后有一种深刻的精神内质,即美国社会的“气”。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理想主义传统。我们学习美国的成功之处,也一定要注意它重视理想和道德的一面。一个有前途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维护价值、重视理想,同时又是社会主流精神高度团结和具有凝聚力的民族。
美国的崛起和霸权确实有其独到的经验和特点。如果说美国现在出了一些问题,也是因为它背离这些优良的传统原则,国内价值观也由此出现了一些分歧和危机。美国的成功经验能够给我们许多启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专家点评
刘江永(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灿荣教授对美国的崛起做了比较正面的评价,这是他基于自身观察的一些体会。他总结了美国崛起的经验。其结论是,“最具美国特色和至关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美国人强大的制度创新能力。”美国之所以能维持霸权,其生命力“首先是其制度霸权的性质;其次是美国软硬实力的平衡”。这个独特的视角的确有助于人们思考。目前,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中国要维护本国切身利益,不仅要学会遵守国际规则和制度,更要参与制定和改造相关规则。然而,这一切还是要以实力地位为基础的。
对世界各国来说,美国的长处和经验可以借鉴,而美国崛起的模式则不可效仿,谁效仿谁就会成为美国霸权的挑战者。
论剑(2)
德国崛起的“秘密武器”
陈洪捷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自中世纪以降,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8226;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后,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著。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在19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