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不是传说 >

第14部分

武则天不是传说-第14部分

小说: 武则天不是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α俊W苤馐切问扑龋氪蠹依斫狻
  于是,武则天又要出招了。不过,她得转移目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拉拢不齿下属(1)
李义府上门力挺
  就在武则天准备转移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人时,一个可以团结的人找她来了。这个人就是李义府。
  李义府出生于隋大业十年(614年),瀛洲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小姓门户。他的那个李,跟李世民那个李不是一回事。但李义府很有才,后来被举荐为门下省典仪,不久升任监察御史(正八品),又拜太子舍人(正六品),在东宫跟随李治前后。当时,李义府同太子司议郎来济都以文才知名,被人称为“来李”,可以说是红极一时。
  李治即位后,李义府升为中书舍人(掌管拟草诏旨的秘书,正五品)。李义府是个笑面虎,貌似善良忠厚,待人和颜悦色,却笑里藏刀,凡是有人稍不顺他的意愿,他就想办法陷害报复,是个十足的不齿小人。由于他表面温柔,内心狠毒,人们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李猫”,形容他是猫一样的人物,很形象,也很搞笑。
  这样一个人,很不招人待见,人品坏,人缘不好,口碑也很差,升职自然慢得多。要不然,人家来济都混成当朝宰相中书令了,他还是个五品中书舍人。
  升职慢且不要紧,要紧的是,李义府令长孙无忌讨厌。这下,他可要倒霉了,因为令长孙无忌讨厌的人,或者说长孙无忌想整的人,谁也救不了,包括皇帝。
  永徽六年七月的一天,也不知是因为什么事情,李义府再次被长孙无忌讨厌了一下。长孙无忌决定让这个令他讨厌的人滚一边去,就把他外调到壁州(今四川通江县)当刺史。虽然是平调,但李义府却远离了首都长安,远离了首都长安,就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升迁的机会,无异于遭到贬职,他的心情很不爽。
  很快,贬职诏书就由中书省起草完毕,但还没送到门下省审核。就在这时,李义府却利用职务之便,得知了这个消息。他觉得自己就要完蛋了,可他很不甘心,就找同事王德俭商议对策。王德俭也是中书舍人,他的外貌很有特点,最显著的标志是,脖子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瘤子。这个瘤子对于王德俭来说,里面装的并非是脓包,而是智慧,他因此聪明多智,被人称为“智囊”。
  得知李猫兄弟有难,“智囊”就给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皇帝特别宠爱武昭仪,想立她为皇后,他之所以一直没有作出决定,是因为担心宰相们有异议。如果你能建议皇帝立武昭仪为皇后,那么你不仅可以转危为安,还可以坐享荣华富贵啊!”
  王德俭不愧是“智囊”,他的这番话令李义府茅塞顿开。李义府立即决定按照他的建议行动,因为再不行动,一切都晚了。
  这天晚上,本来是王德俭在中书省值班,李义府为了能及时向皇帝上疏,就同王德俭换了一个班。李义府上疏的大致意思是,恳请皇帝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以满足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
  谁都知道,李义府这是在扯淡,他指的广大人民其实就是他自己。他*了民意,却忽悠了李治和武则天。李治和武则天高兴极了,他们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有人站在我们这一边了,甚至代表着民意站在我们这一边了,民意不可违啊,我们一定能够赢得胜利!
  李治和武则天这样想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的计划,知道的人极少,对外一直是个秘密,没想到一个普通的中书舍人就知悉此事,说明此事已在朝中传开了。李义府能够站出来,也说明有很多力挺自己的人。反正这事已经传开了,反正这事早晚得传开,就让它传开吧,就让舆论去炒作吧,炒得越厉害,越对自己有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拉拢不齿下属(2)
想到这里,李治立即召见了李义府,李义府再三向他表明了自己和广大人民的立场,李治又高兴了一把,当场赐给他珍珠一斗,并留任原职。
  关键时期,李义府能站出来代表广大人民力挺武则天,武则天打心底感激他。李治召见赏赐李义府后,武则天又差人把李义府犒赏了一番。李义府高兴得晕头转向,没过几天,他竟被提升为中书省的副长官中书侍郎,从此进入国家决策层。
  因为一次上疏,李义府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从一个即将外贬的五品官,升为国家副宰相,极具戏剧性。他的这次政治投机,不能说是特别成功,那是相当成功!
  李义府这次搞政治投机成功后,一炮走红。这也是李治和武则天的一种态度和声音:顺我者昌。谁要是顺了我们,我们就捧谁,把他捧红,让他红得发紫!
  皇帝都表了态,谁不想大红大紫啊?于是,那些也想通过搞政治投机而获得成功的人,纷纷效仿当红人物李义府的做法,来支持和投靠武则天。
  这些人包括卫尉卿(掌管武器文物,从三品)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书舍人也就是那个“智囊”王德俭,大理丞(量刑定罪的法官,从六品)袁公瑜等人。在这些人中,许敬宗资历最老,年龄最大,这里就简要介绍一下他。
  许敬宗投机加盟
  许敬宗生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杭州新城人。他是“智囊”王德俭的舅舅,算是*级大臣,可他的人品、人缘、口碑以及升迁情况和李义府有一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隋末战乱的时候,他的父亲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所杀,作为儿子,他不去报仇雪恨,却手舞足蹈地哀求宇文化及饶他一命,实在是个贪生怕死、没有气节的小人。当时,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也要被处死,可他的做法却跟许敬宗大相径庭:恳求宇文化及杀了自己,放掉哥哥。同样的两件事情,却涌现出了不一样的两种做法和两种人物形象,很容易让人进行比较。这一比,许敬宗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从此成了人们眼中的不齿小人。
  许敬宗的道德品质不怎么地,可他很有才学。这一点,他又和李义府有一拼。
  许敬宗起初被李世民召为秦府,成为十八学士之一,后来修国史,升为中书舍人。眼看着升迁之路越来越宽了,可没想到在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的葬礼上,他因为嫌当朝书法家欧阳询相貌丑陋,起哄发笑,被贬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都督府司马(地市级政府秘书长,正五品)。
  后来,他又修国史,又反反复复地升官。李治即位后,还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可这老兄又违反国家法令,把女儿嫁给少数民族——蛮酋首领冯盎之子,被贬为郑州刺史。直到永徽三年,李治才拜他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继续修国史。
  纵观许敬宗的任职经历,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很搞笑的活宝,也可以说他是一只打不死的菜鸟。无论怎样,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同李义府团结在一起后,这一老一少就成了武则天的左膀右臂。
  武则天清楚许敬宗的过往和人品,她从骨子里鄙视这样的人,但眼下她急需力挺自己的人,也就不再顾虑,欣然接纳了亲自上门的许敬宗等人,并对这帮人施以恩惠,委以重任,鼓励他们为自己夺取后位摇旗呐喊、宣传造势。
  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得到了武则天的恩惠和鼓励后,就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玩命地宣传报道“废王立武”的消息。不仅如此,这些人还分头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势力。
  在李义府和许敬宗这帮人的疯狂努力下,武则天的势力渐渐壮大了,她可以和王皇后一决高下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帮人远远不能和长孙无忌那帮人抗衡,她必须要得到一个关键人物的支持,只有这个关键人物,才能在某些方面制衡长孙无忌。否则,一切计划都将成为泡影。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勣。
  

争取关键人物(1)
在这本书中,大名鼎鼎的李勣早就出场了,可直到这时才介绍他,实在不够意思。但是李勣,在这里会把你介绍得隆重些,因为这时你才真正出场,你出场后只说了一句话,就改变了一个人、一些人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说到底,你老厉害了!
  李勣,也叫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也叫徐茂公。看看人家,一生拥有5个名字,仅凭这点,他注定是一个传奇人物。
  大家都知道徐茂公这个人物,他就是小说《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等书中那个能掐会算的牛鼻子老道和诸葛亮式的半仙级军师。他和传世名将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小说完全是在瞎掰,把一个传奇英雄描写得面目全非。
  李勣的人生传奇
  历史上的李勣生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县)人,他和秦叔宝、程咬金都是山东老乡。山东自古出好汉。隋朝末年,这个地方的起义部队汹涌澎湃,李勣也是在这个时候参加了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由于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李勣很快成为李密麾下顶尖大将。李密投奔李渊后,李勣统领旧土黎阳(今河南浚县)。如果他把黎阳献给李渊,就是居功甚伟,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把黎阳人口以及军人数目进行造册,然后以李密的名义献给李渊。李渊对他肃然起敬,并发自肺腑地称赞他:“纯臣也!”这三个字,相当于今天的“纯爷们”“纯哥们”!
  敬佩之余,李渊立即诏封李勣为黎阳总管、莱国公。不久,李渊又加封他为右武侯大将军,并赐姓李(在此之前他姓徐,叫徐世勣),他从此改名叫李世勣。
  改姓对于李勣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此后,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以出色的战略战术先后荡平了反唐势力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辅公袥等部,其功勋奇高,与当世头号名将李靖合称为“二李”。
  从各个方面来说,这“二李”不相上下,旗鼓相当,都是李世民的爱将。在李世民看来,这二李就是汉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他甚至觉得韩、白、卫、霍都比不上他的“二李”(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世民即位第二年,拜李勣为并州都督,镇守大唐北疆,抵御突厥和匈奴的侵略。李勣战功显赫,励精图治,一向战乱不平的北疆,因他而固若金汤。因此,他在李世民心目中又多了一个形象:北疆的千里长城。
  这是一个多么高大雄伟的形象啊。也就是说,在李世民心目中,北疆的千里长城就是李勣,李勣就是北疆的千里长城,只要有李勣在,千里北疆就能够安定。
  李世民如此评价李勣,就说明他太了不起了,当时肯定拥有无数粉丝,也包括武则天。武则天是熟悉李勣的,早在贞观九年(635年),李勣曾奉李世民之命,护葬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这一年,武则天11岁。尽管年龄很小,但对于一个护葬父亲的人,她自然心怀感激和敬重。武则天自幼崇拜英雄,自然是李勣的粉丝,从此就与李勣结下了不解之缘。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当上了太子,李勣以特进(文散官,正二品)兼同中书门三品宰相的身份兼任太子詹事,从此辅佐李治。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出将入相。
  李治即位后,拜李勣为尚书省的左仆射,官居从二品。但因避讳李世民的“世”字,他改名为李勣,李勣就这样叫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