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智囊-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未已”。“康梁避迹,必依孙文,此人不除,中华无安枕之日”。以康有为、梁启超,而归诸孙中山羽翼,实判断大误,但其心之惶悚可见一斑。该奏折呈西太后密收,指出暗杀机会并杀手人员,自荐指挥一切,其秘密程度,“即军机大臣亦勿宣示”(《孙中山年谱长编》165页,中华书局)。1914年3月下旬,袁世凯又密令两名刺客前往日本,企图暗杀孙先生,亦未得逞。直至1924年,中山先生北上北京,经停上海时,还险遭敌人暗杀。当时有袁世凯的残余势力,准备在码头行刺,情报被民智书局工作人员探悉,向先生卫队长马湘密报,马湘即率卫士多人,在先生步出轮船时持枪左右前后护卫,登车后也同样环绕警戒。同时淞沪护军使卢永祥亦派有大队军警在码头一带布防拱卫,终令刺客阴谋破产。
暗杀郑汝成,乃是陈其美主持的一次周到的策划,可见其智略、胆气的超拔。
上海是中华革命党重要活动基地。袁世凯的心腹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在此为其布置一切,于革命大为不利。这时,陈其美留沪指挥一切,全国反袁呼声日高,而袁氏爪牙郑汝成拥精兵数万,控制海军,且为人心狠手辣,杀人计划一出即行,为革命进行之巨大障碍。陈其美即以刺杀之道还击之,
刘成禺说,陈英士在家开会,现代巨人首参策划,决定将其打掉,以创辟革命新局。
现代巨人即指孙中山先生。在沪的党人首脑密商对策,有陈英士、杨虎、孙祥夫等。
1915年11月10日,孙祥夫指挥一个大型暗杀小组,在第五卡,即白渡桥附近。有壮士王晓峰、王铭三(又名王明山)、尹神武等多人,每人炸弹一枚,驳壳枪一把,子弹一百五十粒(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木百寻沧海万仞:时代巨人及其幕僚(16)
这天上午,郑汝成往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祝贺日皇登基。伏击组埋伏的英租界外白渡桥旁,先过来一位大官,相貌和郑汝成绝似。但孙祥夫极力阻止手下,他认为此公着高级大礼服,情形可疑,因郑汝成参加日皇加冕大礼,决当穿着军服配勋章,没有穿文官燕尾服的道理。于是放过。果然过了20分钟,一辆大汽车轰然而来,三个保镖前坐,郑汝成右坐,他旁边是他的总务处长舒锦绣。郑氏勋章绶带耀眼。汽车在此将有一个大弯道,必须减速,刚转弯上桥,暗杀组下令开火。王晓峰首先投弹,落于车后,将后轮炸毁,汽车乃戛然停住。王铭三此时开枪连击,而郑汝成打开右车门跌落出来。王晓峰急趋近捉其衣肘,近身连开九枪,将其心脏打烂,而郑汝成卫士也在混乱中开枪还击,却被王铭三先行打伤打退。王铭三且抓住车门,将舒锦绣也击毙在车内。王晓峰击毙郑汝成后,本可避走,但却站在桥头演说一分钟。其间,外籍探员执铁棍来捕,被他打退。但当他换弹夹时,西探从他的侧背偷袭,终于被捕。其余小组成员均顺利潜回机关部。
王晓峰临刑前谓“吾志已成,虽死无憾”,孙中山先生对之极为称赏:“此等气魄,真足令人生敬。沪去此贼,事大可为。”(《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965页)郑汝成被刺后,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海外也很快知情。那时郑汝成的儿子在京读书,与吴宓为同科同学,闻电驰归上海。吴宓说:“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昨被狙击,身中十六弹殒命。国体变动以来,此为暴动之最烈者也。”杨度挽郑汝成云:“男儿报国争先死,圣主开基第一功。”(《吴宓日记》第一卷)杨度这种人,本事不大,权欲熏心,如挽郑汝成联,简直不通之至,真事之最可噱者。
此次暗杀,相当于一次小型战斗。分卡布置,策划极为周密。最重要一卡人员尤为充足,弹药充量配备。各执行员身手矫健,胆气豪迈,均出于万无一失之考量。
陈其美的生与死
陈其美幼年读书得宜,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兼得智勇崇正以疾恶如仇的性格。像司马光砸缸一样,他曾经火中救孩,喜耍惊马,两次遇险,都能急中生智,救出和他同龄的小孩。
他在1906年冬入同盟会,1907年又介绍蒋介石加入。
职业革命家与新闻界的关系往往一体两面。陈其美在上海创办《中国公报》,另外参与创办《民声丛报》,为外勤记者。他在此间工作的特征,有所谓四捷: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
辛亥革命前两年,他和王金发等创办天宝客栈,为会党联络机关,策划全浙会党代表大会。此会议为刘师培告密破坏,刘氏1908年夏天为争夺同盟会干事职权未遂而变节,为端方亲信,他以同盟会员身份掩护,充当端方卧底,刺探要情,告知端方,导致党人张恭被捕。
陈其美派遣王金发申斥刘师培,责令其离开上海。
他也在青帮中积聚力量,他本人属大字辈,辈分甚高。
1909年,运动霍元甲,计划以50名青年从师霍氏,半年为期,学成后,四散开来每人又再教授50名,由此扩展,十年可练成十万以上精兵,该计划后因霍元甲为日本人毒杀而搁浅。
1910年;与宋教仁组同盟会中部总会。陈其美为庶务部长,将涣散力量集中整合。长江为四战之地,上海为咽喉,襟带全国,控制中部……总部设在上海。为后来上海光复、支持武昌起义、光复浙江,起到重要作用。 。。
大木百寻沧海万仞:时代巨人及其幕僚(17)
1914年秋,由图东北,改图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攻上海制造局。陈其美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联络军情及筹措军械物资。
袁世凯令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暗杀之,范光启遂亡,一如宋教仁。范光启策反的袁系军队,也被郑汝成捕杀200余人。
中华革命党时期,陈其美为最高策划者中坚,遂怒杀郑汝成。
其人,多谋、有勇,敢打、善攻。几个人、几百人,敢打;几千人上万人的队伍,也于不同时期指挥裕如,发起攻击。
在荆棘四合的年代,他不畏挫败,广为张罗,暗杀、起兵、筹款、策反、著文、办报、联络、运作……所为皆大丈夫事,暗杀郑汝成,设置五道防线,最后以卡兜住,使其插翅难逃。
1915年10月,陈其美招呼从日本回来的杨庶堪、蒋介石、丁仁杰,拟杀郑汝成。郑氏为人凶悍,拥精兵十万,11月10日,郑汝成赴日本驻沪领事馆,朝贺日皇登基。
为击杀郑氏,策划周密、布置精当。
第一卡,在十六铺,由吴忠信领之。
第二卡,布在跑马厅。
第三卡,埋伏外滩。
第四卡,在海军码头。
第五卡,外白渡桥,由孙祥夫、王晓峰、王铭三执行。
对打击对象、方向的确认、选择,军事、江湖、社会,种种关系,运用于实际,均有精密考量。小型定点打击,就是暗杀;大型军事攻击,如集中苏、浙、镇江、淞沪大军包围攻击南京。
其美可谓大幕僚,却因疏于防范,而丧命于滥军阀所遣杀手。或有防不胜防之处?蒋介石后来极重视个人安全防卫,乃因其师陈其美疏忽大意毙命一事创巨痛深。
袁世凯杀陈其美,系通过张宗昌、华阆荃、李海秋这一条线来执行。护法运动的展开令袁世凯极为恼怒,而陈其美披坚执锐,毫无退意。袁氏觳觫之极,乃决意除之。
当时因不断的武装攻击,经费开销甚大。叛徒李海秋遂以谈军火经费接洽名义接近陈其美,在1916年5月18日这一天,五个中国人外加一日本人,以谈生意为由,进入其寓所,近距离射击,陈其美头中三枪而亡。
吴稚晖:兴会淋漓多酸楚
吴稚晖把生活变成玩儿,这玩闹中有血、有泪,也有酸楚,以及关注苍生的哀叹。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幕僚,也是蒋先生的幕僚,两代幕僚,奠定他的眼光和胸襟。
1901年6月至7月间,中山先生在日本接待来访的留日学生,有吴禄贞、钮永建(惕生)、程家柽、马君武、张雷奋、王宠惠等数十人,他们中多数尚未见过中山先生,一些人更倨傲轻狂,以为中山不过是龙蛇起陆的草泽英雄罢了,甚至懒得往访一晤。但很快,他们的看法转变了。深深感慨到中山先生大木百寻,沧海万仞的伟岸气度,这转变的过程,颇堪说明问题。据《吴稚晖文存》记述:“余三月至东京,五六月间,钮惕生偕吴禄贞、程家柽去横滨晤先生,我未以为甚合,及闻惕生言彼气度如何之好,我始惊异。”又在其《总理行谊》中记述:
一天,有位学农科的安徽程家柽(一个最大胆粗莽的革命家,民国三年被袁世凯骗了,杀在北京彰仪门),又有一位湖北吴禄贞,来寻钮先生,要邀我同到横滨去看孙文,我虽不曾骇成一跳,暗地里吃惊不小。我说,梁启超我还不想去看他,何况孙文,充其量一个草莽英雄,有什么讲头呢?他们三人微笑而去……傍晚他们回来了,我马上就问孙文状貌,是否像八蜡庙里的大王爷爷?钮先生说,一个温文尔雅、气象伟大的绅士。我说与梁启超较如何?程摇头道:“梁是书生,没有特别之处。”其时钮先生说道:“你没有看见,看见了定出于你的意料之外。”其时钮先生,以书院有名的学者,与后来《申报》的主笔陈冷血——梁鼎芬所称为二雄,亦受到张之洞看重,我就问他:“难道孙文就有张之洞的气概吗?”他说:“张之洞是大官而已,你不要问。孙文的气概,我没有见过第二个,你将来见了,就知道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木百寻沧海万仞:时代巨人及其幕僚(18)
甚至有仅见先生书法即已悦服者。章士钊记:“一日,吾在王侃叔处,见先生所作手札长至数百言,用日本美浓卷纸写,字迹雄伟,吾甚骇异,由此不敢仅以草莽英雄视先生,而起心悦诚服之意。”(《辛亥革命*》1集,243页,中华书局)
中山先生不可思议之人格魅力,除有天赋奇智以外,更由其素养、学识、敏锐、识力、亢爽、深情、沉着、率真、勇毅综合而成。那些后来成为大功臣、大革命家的留日学生,在当时与先生识,亲炙教诲,也就从“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小隧道,一下子进入了土地平旷、阡陌纵横的桃花源,顿有豁然眼明的开朗了。个人的行为绝非沧海一粟,当其涌上社会行为风浪的顶尖,即带动生命力寻求更为良性的循环。值此万木萧疏的时代,回望那智窍大开的时分,令人何等眷念不置啊!
稚晖后来更回忆断言:“国父是一个很诚恳、平易近情的绅士。然而只觉是伟大,是不能形容的伟大,称为自然伟大,最为适当。世俗所谓伟大,都是有条件衬托出来的,或者是有贵人气,又或者有道学气,又或者有英雄气,或者摆出名士气,而国父品格的伟大,纯出于自然。”
二次革命流产后袁世凯笼络吴稚晖,授予大勋位,稚晖却之,尝谓“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恒敬上。”
1922年,陈炯明叛变,中山先生避走上海,吴稚晖专程从法国回国奔走于京、沪,劝陈悔过,而陈氏执迷不悟。
笔者曾写有《民国五疯子传》,其一便是吴稚晖先生。1927年北伐途中,宁汉分裂,各方多端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