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第13部分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13部分

小说: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时间概念,例如经常说:“刷牙一般用3分钟”,“半个小时之内我要让你吃上饭”,“今天的作业争取9点以前做完,然后我和你一起看NBA”,“打一个小时篮球啊,自己掌握好时间,超了从下次打球时间里扣”。注意,这种强化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增强时间观念,逐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再次,要纠正孩子不守时的坏习惯,也需要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但家长要做到不急不恼,要有和蔼的态度,严格的措施。例如,有些孩子早晨赖床,怎么叫就是赖着不起,家长每天早上是连喊带叫,连拉带拽,甚至上中学了还要抱起来。好不容易起来了,不是顾不上吃饭,就是忘了带作业,还时不时迟到,挨老师骂,其实这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我的建议是,您给他买一个闹钟,郑重其事地向他交代清楚:从明天开始我再不负责“叫起”了,只负责按时把早餐准备好,而且要求你必须吃(因为我不能白做),你迟到就让老师对付你,我不管了。我曾经教给家长这么做,效果非常好,家长都奇怪“我不叫他了,他每天自己想着上闹钟,铃一响顶多磨上两分钟,自己就起来了”。家长不懂,这恰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独立与依赖兼而有之,你不让我独立我就依赖,就耍赖;让我独立了,我能行!
  再例如现在有的孩子写作业磨蹭,耗时间。我在我校初一两个班做过统计,学生一般都能在9点钟前后完成作业,上床睡觉。但居然有的家长反映作业太多,孩子要写到十一二点。经过调查,实际情况是这些孩子不抓紧时间,先玩后学,主要是等家长下班回来学给家长看;或者边玩边学,已经养成了不专心学习的坏习惯;还有的就是故意耗时间,以免家长再额外给加作业。我的学生刘川就让自己的这种“磨”和“耗”给害苦了。一篇作文课堂上40分钟他能完成,回到家里写,两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写完。我在他上初一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给他写的评语是:“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不急不火的慢性子,品行端正,乐于助人,老师越来越喜欢你。慢,是你学习中的致命弱点,磨掉了太多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做题少,看书少,休息少,你不觉得吃亏吗?提高效率一定会提高学习成绩,希望你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要求他妈妈配合我,写作业时在他面前放一个闹钟,要求他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不让写了,让老师批评处理。家长反映不错,见点效果。可惜家长不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要求和督促孩子,使得他的不良习惯还是占了上风。三年后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刘川是个好孩子,但是每人一天只有24小时,他却需要48小时甚至更多才能做好别人一天所做的事,时间对每一个人是绝对公平的。
  我在这里喋喋不休地讲了诚信、读书、守时三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可能有人会质疑,还有那么多需要提倡的好习惯就不该培养吗?像认真听讲的习惯、帮助他人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自觉学习的习惯等等。我肯定地回答,都要,好习惯多多益善,但都需要从小培养,我所针对的是即将从少年步入青年的孩子,在这阶段好的习惯已经形成,有些坏习惯也已经附着在这些孩子及其家长们的日常行为中了。尤其咱们中国的家长有一个特点,就是怕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听到外人说自己孩子的不是就大为光火,可是自己数落起孩子的缺点时又会滔滔不绝,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好像浑身都是毛病。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有重点地培养良好习惯或纠正不良习惯,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结束语
  “为了他(她)我能做的都做了,以后不落埋怨,不留遗憾,至于孩子自己做得怎么样,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这是这几天我听得比较多的一番话,因为就在昨天(2004年7月30日),中考录取工作结束了,心急如焚的家长和学生们网上查、电话问,基本都知道了自己的去向。当然喜和忧也就接踵而至,考上理想高中的喜形于色,不满意的甚至于落榜的不仅仅是郁闷,更主要的是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如何去面对现实,弥补已经出现的遗憾。这时候考试不理想的孩子个个都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因为没考好,理亏了;而家长们则一托关系二花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有高中上。教育投资对这部分家长来说寄托了希望也包含了些许无奈。我为我校刚刚毕业的一些学生算了一笔流水账:
  初中三年    3。9万元(含学费、杂费、书费等)
 
  三年中       周六、周日各种补课班提高班(家教)约1万元
 
  高中           择校费3万元(这还得在允许择校的分数范围内,否则费用更高)
 
  高中三年学杂费、书本费、节假日上课费等近1万元
  高中期间如果继续请家教或上各类辅导班大约需2万元
  这样粗略统计,初中、高中六年下来单纯花在教育上的费用就要突破10万元。也许对于今天的一些家庭来说这笔钱不算什么,完全能够承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钱能买来什么?能不能买来孩子的美好前途,能不能实现家长的期望,哪怕能唤起孩子自强的动力?我目睹的结果基本都是否定的。因为这里面有两个难以克服的因素:其一,孩子从小到大,你大方地给他花钱花惯了,孩子就把花家长的钱看成是理所当然。尽管他在一瞬间会觉得几万元钱上学贵了点儿,心中掠过一丝不安,但很快就过去了,孩子的潜意识中觉得“你就应该给我花这笔钱”。眼前就有一例:刚毕业的一个男生,由于重理轻文,努力不够,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我打电话问他“花3万可以择校你去不去?”他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脱口而出:“去!”他父亲考虑到孩子认为钱来得太容易了,已经不懂得珍惜,于是很理智地拒绝了他的要求,我认为是对的。其二,孩子多年积淀下来的没毅力、不会听讲、不抓紧时间、贪玩儿、不爱动脑子、粗心大意等等不良习惯,甚至人格缺陷,不会因为家长花了几万块钱,孩子一感动就全改了。所以当家长的钱花了以后,孩子该玩还得玩,该懒还是懒,该不学仍旧不学,家长用钱打了水漂的大有人在。
  家长到底该给孩子什么?尤其是像北京这种大城市里的家庭,家庭教育的“内功”就在于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而不要急于求“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体魄,不用家长逼,孩子自己会向成才方面努力。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依靠性格的伟大。”
  加拿大著名企业家G·金斯利·沃德写有《商人家训》一书,用自己短暂的四十年人生奋斗经历来激励自己的子女。我认为这是他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遗产。现摘录其中一段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共勉:
  我的人生准则
  准则一:乐观的心态
  准则二:树立你自己的目标
  准则三:持之以恒
  准则四:端正诚实的态度
  准则五:建立你自己的团队
  准则六:迅速做出你的决定
  准则七:活到老,学到老
  准则八:注意身体健康
  准则九:记住你的家庭,除了健康它是你最重要的财产
  准则十:对自己充满自信
  作为一个成功商人,G·金斯利·沃德先生的智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他成功后总结出来的《人生准则》,更让我钦佩的是他的情商——非智力因素成就了他的成功,而他留给子女的“财富”恰恰是中国的父母最应该学习与借鉴的。

第四章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许多家长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无论好与不好,完全由学校负责。而实际上,学校无力承担“负全责”的重任。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看家庭教育问题,我认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其一,教育责任的转移。许多家长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无论好与不好,完全由学校负责。而实际上,学校无力承担“负全责”的重任。其二,危机的转移。家长大多感到压力大,为了改变命运,将压力与危机感转移到孩子身上,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其三,有些家长不注意精神卫生。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怨气、嫉妒心理等经常在孩子面前发泄出来。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四,许多学校常常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的活动,不能使家长学校真正发挥教育、帮助、指导家长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工作者、专家和媒体有责任通过自己的有效工作帮助家长和学校走出误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当代家庭教育报》新闻部主任  郑清川
 
  关注家校合作教育问题,是从《今日父母》杂志对我的一次采访开始的。
  《今日父母》杂志的寿命很短,一共出了十几期就停刊了,原因可能是销售量小,投入与回报不相吻合。我感到特别遗憾,至今还耿耿于怀。因为在我看来那是针对家庭教育的一份最好的刊物,内容充实,针对性很强,画面精美,制作精良,每一期都能从不同的视角对家庭教育提出问题,阐述观点,给出建议,作为10岁~18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绝对开卷有益。我从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就被它吸引住了,于是自费为我们全班48位同学的家长每人买了一期,然后年级就有六七十位家长订了这本杂志。可惜好景不常,也许是宣传力度不够,也许是家长们对家庭教育问题认识不足,据说订数不多,推广困难,只好停办。但是我由衷地感谢曾经的《今日父母》杂志,感谢热衷于教育的杂志出品人牟剑闵总经理,每期都有点睛之笔的执行主编王耕先生以及采访过我和我的学生,笔锋犀利的编辑谢征女士,他们把我对教育的研究和关注又引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关于家庭与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合作。
  我当了25年班主任,在实践中练就了一种“真功”——通过家访或者与学生家长的一次交谈,就能基本了解该家长的教育水平、教育心态、教育方法及教育成功或失败的缘由,不信?请看我亲身经历的一组短镜头。
  镜头一:刚接高一新班,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关老师您有什么事,说话……”
  画外音:这是一位很“世故”的家长,很会使用“权利与关系”,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好影响。她就是我在前面写的“被家长教坏了的孩子”的母亲。当我不再担任她孩子的班主任时,这样的电话马上就打给了下一位新班主任。
  镜头二:我冒雨前去家访,在与孩子交谈期间,妈妈下班回来,进门后顾不上换鞋,也顾不上擦一擦脸上的雨水,一手拿着往下滴水的雨衣,眼睛怯怯地看着上高二的儿子说:“今天关老师在,让妈说两句话行吗?”完全是乞求的语气。
  画外音:我当即勃然大怒,大骂了一顿这个不肖子。但是家长的这种失败教育铸成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这个学生完全不考虑家长的一片苦心,我行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