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秒钟改变你的情商-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 你不得不做出的一个艰难的决策;
l 在工作或生活中不愿面对又似乎不得不面对的事件;
l 你需要耗费全部智慧或精力去对付的一个现实问题。
请花1分钟,把这个状况写下来。
当你逐一走过每项能力的章节时,试着把各项能力及技能运用于解决这个实际状况,逐一理清现实的困惑与选择。
1. K…Know Yourself/了解情绪:什么是你的感受?
2. C…Choose Yourself/选择情绪:你有哪些选择?
3. G…Give Yourself/超越情绪:如何换位感受对方的情绪和链接你的个人使命?
4. 你的结论是?
最后,审视自己得出的结果与决策,看看它是否能最大限度解决问题,并且遂你心愿?
你努力了解自己的感受与反应,这也就是你了解他人的方式。通常,你的洞察力会被你的情绪和反应所扭曲,除非你了解了你自己的情绪,否则你很难准确解读他人的情绪。
当你仔细考虑你的选择与决策时,事实上,你就正在衡量着自己对其他人的影响,衡量着你的选择将如何影响你周围的世界。
当你运用同理心以及使你的行为与心中的远大目标保持一致时,事实上,你就是在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保持平衡,真正掌控自己对他人的影响。
当你有效地运用6秒钟情商模型时,就能够洞察自己,了解他人。并与自己的内心和他人建立最佳的关系。用这个体系仔细衡量你的决策,你就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现在,你是否已得到你的情商测试结果?如果还没有,请先获取本书的测评密码进行测试,这将有助于你了解6秒钟情商的同时,了解你自己。
这是关于你自己,同时,也是关于他人的一个潜藏的神秘的并将改变你一生的主题。如果想要掌握情商,那么这是你不可不了解的人类决策的真实过程。随着对6秒钟情商模型的学习和运用,你将逐渐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享受选择情绪的自由,展开一个真正遂你心愿的人生!
“人类的伟大不在于能改变世界——那种观念是原子时代的神话——而在于能改变我们自己。”
——圣雄甘地(Gandhi)
了解情绪
你的情商 解开6秒钟的秘密
了解情绪
l 情商的神经生物学
这是关于情商本源的学术章节,只有真正了解情绪为何及如何对我们发生作用,我们才能正视情绪的价值,然后通过本书提供的各项工具的练习有效提升我们的情商能力。因而,我们特别安排了这篇通俗化了的生物学理论,帮助我们看清生物生理学意义上的自己。
如果你暂时对生物学理论缺乏足够的兴趣或耐心,那么,你完全可以先跳过这个章节,阅读与你相关的三大模块8项能力的内容,如果看完那些内容后,发现总有一些神秘而难以捉摸的问题,请你再回到这里,了解人类天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是真正透彻了解情绪和运用情绪的起点。
人类产生情绪和进行逻辑思考是由大脑中的两个部分分管:
脑边缘系统(Limbic Brain):管理情绪、记忆、注意力等。这从生理上决定了,我们只会因情绪而真正记住一些人或事,没能引发我们情绪的事情将不在我们的记忆系统里存在,情绪产生得越强烈,记忆也就越深刻,反之,则越淡。
脑皮质(Cortical Brain):管理语言、计算、逻辑分析等。这是我们的智力中心。
那么,大脑的这些系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
在神经生物学上,情绪属于化学物质,是一种神经肽,是由一串肽蛋白组成的一种独有的结构。与荷尔蒙一样,情绪分子携带着能够影响我们体内各种机能的信息流经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任何刺激都会引发边缘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分子,在你读这行字的时候,它正在自动生产制造情绪——感觉这些内容让你很疑惑惊讶,或者感觉很乏味烦扰。
海马神经是一组灵活敏捷的情绪搜集器,它们高度敏感地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信息(纯粹情绪的反应信息)搜集起来,迅速传递给丘脑。
丘脑是边缘系统中负责调控的中心,好像情绪的司令部一样,它负责将海马神经搜集到的情绪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信息是与我们的情绪模式相关,哪些是新的信息,哪些是极端信号等等。然后,将信息传送给杏仁核和负责逻辑分析的脑皮质。
杏仁核释放出各种各样的神经肽,接着同样极迅速地将这些化学信息传递到大脑的各个角落,几乎无处不在,因而,我们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就开始迅速运作。比如,当丘脑搜集到烦扰的时候,只是瞬间我们的眉头就开始紧皱,我们的呼吸开始不均匀,眼神开始逃离眼前的事物。这一切都在极为短暂,难以计算的时速内形成了,注意,这时是完全没有经过思考的。而6秒钟后,丘脑发出的信息抵达脑皮质,我们的逻辑分析开始运行。
当海马神经搜集的情绪信息非常强烈的时候,我们的丘脑就将其视为紧急信息,这时,它将完全阻断送达脑皮质的过程,而将信息以更加快的速度发送给杏仁核,以便令杏仁核尽快运行反应机制。“情绪绑架”就此产生。
另一种“情绪绑架”产生的状况是,海马神经搜集的信息是与我们某种长期习惯的情绪反应模式相吻合,丘脑也因此常出现阻断送达脑皮质的状况,一切行为紧随我们的习惯反应模式而产生。比如,我一听见谁在反驳我的观点,我的情绪模式就是生气,并立即采取反击对方的方式,而完全不去考虑这样做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情绪模式导致的“情绪绑架”。
情绪是如何被不断强化,进而形成我们深刻的印象,或者更为强烈地采取行动呢?
我们可以看到,情绪是与记忆、注意力在一起,而注意力则由大脑内的海马体负责,情绪分子会刺激它关注产生这个信息的环境,从而获取并产生新的感觉讯息,而这些感觉讯息又再次进入丘脑,丘脑又再次负责在大脑中传递,外界事物的感觉,或者说情绪,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比如,当你看到一位陌生员工走过时,瞬间有了兴趣的感觉,正是这种兴趣恰好让你多观察了他一眼,就在这时,你发现这张陌生的面孔其实非常和蔼可亲,举手投足平易近人,因而,让你对他又产生出一些好感,接着,这个新情绪又再次被丘脑搜集,于是,在好感的感觉之上,你又有了些喜悦的感觉,关于这个陌生员工的信息就被你的情绪、注意力强化了,接着,脑部的系统可能还会不断循环强化,直至,你终于站起身主动上前与他友好地打招呼,彼此认识。这位同事也就进入了你的记忆系统。
也就是说,当我们产生某种感觉时,就会导致我们注意某些东西,反过来我们对那些东西的关注又会加强先前的感觉。我们体内的这种机制首先是一种生存机制,能够引起我们对危险事物的警觉,审慎地评估我们所面对事物的安全系数,其次,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它对于我们获得更为优秀的决策提供了谨慎的信息。
由于脑边缘系统的运转速度比脑皮质快八万倍,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种感觉都是以
光的速度迅速穿过大脑和身体的一股电化学物质流。事实上,大脑区域十分复杂,对目前人类研究来说,至今仍然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大脑是个混沌体系,满是咝咝的电流和化学物质的涌动。它是非线性的、变动不居的。大脑细胞自身在不断变化,他们彼此之间的连接也在变化,在蜘蛛网似的三维网状结构中构成新的通路。经过千百年的进化,人类复杂、精细的肌体已经变得更加完善,能从周围世界中获得丰富、微妙的暗示。这些暗示有些是关于他人的——该信任谁、该尊敬谁、该躲避谁以及该爱谁;有些是关于我们自己或者自己的选择的——什么是合乎道德的、什么是合理的、什么应该保护和应该增加。
察觉并解读情绪最微妙的信息成为我们能否第一时间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来源,因而,了解情绪成为整个情商模型中的基石。
l 成熟需要抛开某些情绪?
记得,在我欧洲的一个情商咨询项目中,有位功成名就的金融企业总裁,在这里我暂且称他斯特华(Stewart)。他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功,创建并经营了好几家公司。他看起来睿智、幽默而且风趣。在培训前的沟通中,他给我讲述了他成长的故事,恰好与情绪紧密相关。我觉得特别适合于启开我们情商模型的第一个模块。
这个故事是关于父亲对他的教导。下面是他自述的故事。
父亲对我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因为他自认自己没能走好他的人生。事实上,父亲是个有着十分优秀头脑的人,我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人生际遇,父亲该是比我有成就得多的人。父亲很早就把我当作一个完全成熟的大人对待——这点曾一度让当时尚且年幼的我感到苛刻。不过,现在我很感谢父亲。他这样让我最快地成熟了起来。
那个时候,父亲告诉我——如果你还会哭泣,说明你还不够成熟;如果你还会愤怒,说明你还不够成熟;如果你还会害怕,说明你还不够成熟。如果你想获得成就,你就不应该有时间难过,没有权利害怕,没有资格生气,你必须冷静面对周围的一切变化,那些情绪是“一般人”的权利。所以,每当我与父亲严肃而认真地讨论某些重要事件时,我只要泄露出以上三种情绪中的一种,父亲当即就会拂袖而去,他的理由是:“你还不够成熟,等你不会这样的时候,你才能和我平等对话。”
父亲就是这样,哪怕我们讨论的是火烧眉毛的关键抉择,只要我出现了“不成熟”的情绪,他就可以马上离开。父亲对我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教我懂得克制自己泛滥的坏情绪,专注于理智地解决问题。在我追求事业的路上对我的帮助很大。
斯特华带着成功人士的自豪说完了上面的故事。
“也就是说,现在你再也不会发脾气,不会难过,不会害怕了?” 我问道。
“嗯,我想是的,因为我知道这些情绪对我面对挑战毫无用处。”
“那这些感觉还会找上你吗?”
斯特华笑了一下,低下头,左手做了一个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动作——把放在旁边的水杯握了一下,又松开,然后,好像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回答:“说句实话,我觉得我似乎已经忘记它们了,真的。当你说到这三种情绪的时候,我几乎难以确切地知道它们在什么时候出现过。这看起来是个问题吗?事实上,这样子,我的工作生活似乎都还不错。”
斯特华在自认非常不错的状况下选择了我们的情商培训项目,目的是希望能解决他的员工的情绪问题,因为,在他认为情绪管理得相当不错的时候,他的员工却并不这么看他。这是他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在我与斯特华深入的谈话中发现,他非常热爱他的事业,他看待员工就像当年的父亲看待他,他期待员工也能像他一样热爱这份事业,并且像他当年一样获得“情绪的成长”。然而,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