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德鲁克管理经典 >

第7部分

德鲁克管理经典-第7部分

小说: 德鲁克管理经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世纪以降,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大震荡,最终让中国当代商业史,在其20多年的经验积累之后,依旧充满动荡和深不可测的命运危机,这不仅是企业人物的沉沦,企业的危机,甚至覆灭,而且演变为一场本土企业主流价值的塌陷。这反过来进一步加重本土企业群体的危机。
  人们不免困惑:为什么中国本土企业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展现它的进步?
  与25年改革史,如影相随的中国当代商业史,其20年的价值尺度如何刻下?
  人们不禁追问:中国政治与企业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战略?我们是“告别强盗资本家”,还是告别中国式的官商勾结?新政商关系能出现吗?一场以社会基本伦理为代价的致富和崛起,还要继续吗……
  最终,中国本土企业如何展开其内外“合作秩序”,在一场以“中国崛起”为主题的现代文明大扩展中,获得主流价值?
  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上,经济学曾经因为其对于中国市场走向持续的倡导与论证,获得异乎寻常的主流地位,并由此成为中国商业时代的启蒙哲学,但在一个中国从政经改革驱动,转向企业价值和竞争力为新动力的巨大转型时代,就需要新的真正抓住历史本质的思想坐标。
  彼得?德鲁克对于现代工业社会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观察与思考,因为其奠定管理学源流,而在这个国家已经引起相当的重视。这不仅在于德鲁克探索和建构的知识体系,而且在于其对于全球企业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悉,以及远见卓识。上个世纪50年代,他就“预测到计算机技术总有一天如何彻底改变商业”,而在60年代初,他就“前瞻性地呼吁人们关注日本即将崛起为工业大国”,而在20年后,他又“警告日本将面临经济停滞”……
  而在美国再一次成功捍卫“美国世纪”时,德鲁克却宣称“美国的经济主宰地位已经结束。正在兴起的是一种由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经济……”
  对于正在理想中以美国商业史为蓝本的中国企业界,在超级CEO杰克?韦尔奇,战略思想家迈克尔?波特,营销专家科特勒……大行其道之时,德鲁克对于中国时代独特的价值在于,他以其深刻的企业哲学笔触,将一个正在行进的时代真正的本质揭示:一个自由企业社会的诞生,以及其基本的体系和命题。这让弥漫于时代上空的流行思想和口号变得软弱无力。在这之前,中国的历史时代,在界定自己的时代坐标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词汇。
  在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标定全球文明的走向时,德鲁克就开始了这种分水岭式的思考和写作。“我们再也不能拖延关于工业社会基本问题的讨论了……论述大型商业公司与自由工业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德鲁克的视野里,大企业,即大型的综合性生产单位在过去50年中作为一种社会实体而出现,可以说是西方世界近代社会史上的头等大事。而所有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都围绕我们想从大企业中获得什么,围绕着大企业以及它所服务的社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才能最好满足我们的愿望和需求。
  在德鲁克看来,在自由企业体制下的大企业,作为决定性和代表性的社会经济机构,它为人们树立了典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而现代社会的特征也是“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和塑造:大企业的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大型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我们的社会信仰和希望。”
  那么,以美国为蓝本的自由企业社会,其历史的本质是什么?
  这不仅在于“除非发生重大灾难……否则没有任何事务能令绝大多数美国人放弃他们对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的信念”,不仅在于“政治家只有一条路可走,即运用政治、经济手段使自由企业体系正常运转”,而且在于“公民首先必须被企业雇用,才能成为真正的公民”,“大型企业必须实现社会的基本承诺和信仰……让社会成员的价值得到体现”。正如德鲁克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所说,组织的目的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一个公民社会与一个企业社会的价值链被永久的打通了。
  对于巨变时代的中国企业,及其价值;一个正在崛起的企业社会的成长和壮大所需要的大政治;巨变时代的中国国家战略与公司战略……德鲁克深邃的思想体系无疑能够为我们指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对彼得·德鲁克的理解(1)
伟大人物似乎都是一个使命在身的人。德鲁克毕生的使命,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新社会,是要帮助世人去理解如何组织一个工业社会。德鲁克是幸运的,他的思想最终为世人所接受,使人们理解了工业社会的本质,理解了工业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以及理解了工业社会的基本单元即企业及其管理全貌。德鲁克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一位社会学家,一个现代组织理论的奠基者,最后还是管理学的一代宗师。

  我们称德鲁克为大师,并不表明德鲁克的思想源于某种莫名的启示。他的思想以及庞大的思维规模,源于独特的思维结构,很可能受卡尔?*和*?韦伯的影响,这只是猜测,德鲁克本人没有提及过。德鲁克分析“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思维框架、概念体系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与这两位思想伟人极为相似。韦伯曾经说过,现代西方学者以及他们所体会到的精神世界,深受*的影响。

  与思维结构相对应的是价值立场。德鲁克早年深受詹姆斯的心理学影响,使他的基本价值立场倾向于保守或中庸,自称是“自由保守派”;对待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既不悲观又不激进,主张有限理性,强调人的尊严;强调在社会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公正,以此为基础来推动社会进步。德鲁克与历史上的伟人一样,终其一生所建立起来的思想成就,是可以“还原”的,可以还原到他的基本价值立场上。德鲁克庞大的思想和等身的著作,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统一于他的基本价值立场,统一于对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主张。

  德鲁克自称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能非常准确地解析和叙述一个复杂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他的著作很直白,少有歧义,不必揣摩,也没有必要用心去悟;与巴纳德,乃至西蒙深邃而周延的“现代组织和管理”理论不同,这也许是德鲁克难以融入学术界或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德鲁克的思想是由普通人的经验和良知支撑着的,加上他“人本主义”的基本价值立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许是他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德鲁克在其60多年的职业生涯*写了29本书,大约发行了600万册。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要面对的是一个社会、一个人性的世界;管理要应对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心理”的组织过程。管理面对的不是物理世界,管理要应对的不是技术经济的组织过程。他始终不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或一门艺术,充其量只是临床应用医学;管理强调的是有效性,需要实践的检验,而不是自我检验。企业是很实际的,关心“结果”胜于“理论”,在乎“实效”胜于“真理”。企业的成就或经济成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干出来的。德鲁克把自己的第一本管理著作,取名为《管理的实践》,而不是“管理学原理”,这让很多人至今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让那些崇尚“从客观事物中发现绝对理性法则”的西方人备感困惑。

  尽管德鲁克具有驾驭思想和文字的天赋,可他并不擅长也不打算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把概念、原理和方法结构化,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他看来只要思想和观念合乎社会的需要,合乎人们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直觉即可。而且他不喜欢咬文嚼字,四平八稳,做秀才文章;他追求思想上的完整性,讲究表达上的准确性,这导致他的作品思维跨度大,叙述上的附加成分多。解读德鲁克的著作,必须学学他把握问题的方式,即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德鲁克在说一件什么事情。否则,我们很难跟上他的思想主线,容易迷失在他那随心所欲的语言丛林之中。

我对彼得·德鲁克的理解(2)
德鲁克强调实践,始终把各个学科当做一种专业知识的来源,或当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工具,为自己“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他习惯于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借用他的概念就是“使现实变得具有未来意义”。加上他涉猎广泛,尤其擅长从实践中提炼概念,终其一生不断强化自己的思维规模,不断演绎发展自己的思想体系,可谓与时俱进。要想领略彼得?德鲁克的精神力量,必须从他的思想源头开始,从他早期的四本著作开始,即《经济人的终结》(1939年)、《工业人的未来》(1942年)、《公司的概念》(1946年)和《新社会》(1950年)。否则,难以把握他不断涌动的思想潮流,就像我们难以把握韦伯活的思想灵魂一样,只能窥其片断,不能与之神游。

  《经济人的终结》是德鲁克移居美国大约两年之后写成的,那年他30岁。该书第一次展现了德鲁克的精神力量,即站在思想伟人的肩上,站在“历史过程和逻辑过程”两者统一的高度,从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演变的内在动因,进而综合应用各类知识于现实,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见解。尽管《经济人的终结》中形成的思想还很年轻,然而却有着毋庸置疑的洞察力,宣告着“经济人时代”的结束,认为人类将面临着时代的转变,令人震惊。而且,事实证明德鲁克是正确的。

  按照德鲁克书中的观点,在重商主义原则上建立的“经济人社会”,企图通过“经济自由”带来“社会公平”,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相反,随着大工业的出现,经济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使社会大众对市场机制,以及对实现社会的经济目标失去信心和兴趣;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浩劫,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的生活信念,不再相信资本主义是好的,不再相信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政治原则和生活方式是可靠的,甚至是虚幻的,从而引发了整个社会在秩序上的全面危机;人们普遍期待着“非经济的社会奇迹”,结果落入法西斯主义的圈套,人类将为此面临一场灾难。

  经济是基础,一个社会不可能在背离经济成就的情况下创造所谓的奇迹。社会的希望在于经济领域之中,在于那些不辞辛劳、努力工作、创造财富的人们,是他们始终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一个社会的运行,是他们的存在,保障着人类社会能够从灾难中走出来。他主张在自由经济的基础上,依靠新观念的引导,确立一套稳妥的组织原则、政治方略和制度规范,重建社会新秩序。

  刚出版《经济人的终结》,德鲁克就动笔撰写《工业人的未来》。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纳粹的军队在隆隆炮声中连连得手。对德鲁克来说,这一切并不决定未来社会的命运,只是历史表象上的一个事件,战争终究会成为过去,世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