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拇 S行┙淌诤徒彩χ缓玫涞奔揖撸鍪垡挛铩@缥乓欢喾蛉烁哒媾烤桶诟鲂√鋈靡律溃蝗∈澄铩2痪茫蠹乙盐薅嘤嗟囊挛锟陕簦裆镅到淌谏蚣稳鹚档模骸跋衷谥挥惺O碌募父隹障渥涌陕袅耍 薄 ≈督撞阕钇髦亍⒆畎У淖什褪遣厥椤S善浇蚰舷鲁ど常儆沙ど痴纷皆乒蟾咴宦飞鲜裁床莆锒伎梢耘灼ǘ啦簧岬萌酉率橄洹M际樽柿鲜嵌潦槿说拿印5堑搅耍保梗矗蹦暌院螅嗳獠勾詈蟮恼洳匾仓挥腥掏锤畎恕R宰叛芯棵魇分频奈怅舷壬黄劝讶舾捎泄孛魇返牟厥樽迷颇洗笱际楣荩罂抟怀 T本┐笱Х上到彩Α⑽髂狭�###商学院教授费青先生,久病不愈,经济窘迫,只能将珍藏的德英中文图书求售;经协商后,由北###律研究所全部收买。折价法币3000元,聊补燃眉之急。现存历史档案中,还有当年西南联###律学系主任燕树棠教授“关于收购费青教授藏书”一事致梅贻琦常委函。 “半工半教” 昆明物价更在大后方居于首位,西南联大师生沦落最底层,在饥饿线上挣扎。 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终因营养不良,导致目疾难愈,饮恨终生。 汤用彤等教授一度只能喝粥度日,一般教师的生活可想而知。 为补贴家用,教授们只能想办法,开头是典当出卖衣物等。吴大猷先生因夫人患肺结核病,花钱买药很多。他是西南联大教授中最早摆地摊的,抗战初年托人从香港、上海带来的衣物用品,都陆续卖出去了。 黄子卿先生,1941年得了疟疾,不得已,卖裘、书以购药,拖了一年才好。黄先生为此曾写诗云:“饭甑凝尘腹半虚,维摩病榻拥愁居。草堂诗好难驱疟,既典征裘又典书。”至今读来令人怆然。 东西卖光了,便开始想方设法挣钱。同学们“半工半读”,而老师们则“半工半教”。 化学系的高崇熙教授善种花,就种植了一大片唐菖蒲(剑兰)来卖。 航空系主任王德荣和化工系主任谢明山教授,合作研制“西曼”牌墨水来卖,据说可与派克墨水媲美,畅销昆明。 梅贻琦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梅夫人一开始便想去做工,后来被人家认出来,堂堂校长夫人,如何敢雇?有时只好在联大校门旁摆地摊,变卖儿女们的孩童时的衣服,换钱以补家用。又做一种点心取名“定胜糕”,到昆明冠生园去寄卖。 冯友兰教授的夫人则作麻花出售。也有的教授开小商店、茶馆、餐厅等等。 无力经营的只好出去谋兼职,许多教授便在昆明的其他大学、专门学校和中小学兼课,或者去教家馆等。有的教授为云南土司当幕僚,撰写寿文、墓志铭,换取酬金。师范学院副教授萧涤非,曾先后到中法大学、昆华中学、天祥中学兼课,刚生下的第三个孩子“啼讥号寒”,不得不忍心送给别人抚养。 真是“十儒九丐”。教师兼差既多,不免影响教学。个别不负责任者,上课迟到或由助教代课,但大多数教授仍坚守岗位。 物价高涨,高级人物并不在乎 《大公报》社论1939年11月3日指出:抗战两年多,物价平均涨了两倍,老实说,高级人物对此并不在乎,豪华奢侈的生活并无影响。尽管产品稀少,运输艰难,他们照样能用飞机把香港的牛油、洋烟、洋酒、华衣运到内地来享用。即使就地购用涨价的物品,在他们的开支上,也不算一回事。不过,这级人毕竟不太多,中下级社会的人却大感物价高涨的压迫了。 。 想看书来
抗日战争期间的学校生活(7)
《中央日报》1939年12月2日文章指出:“有钱的人不在乎物价昂贵”。汽油的来源是何等难,汽油的价格是何等贵,私人汽车依然不绝于途。商店中的货物,无论怎样贵,依然是有许多人去买,商人是以营利为目的,对于顾客不加选择,既然有人肯高价来买,当然乐于高价出售。 1939年12月《国民公论》指出:物价高涨,使少数人变成暴富,而大多数人生活恶化。尤以目前中国这些暴富者,因为钱赚得容易,挥金如土,过着极糜烂的浪费生活。这固然影响国民的精神动员,同时也是浪费物资,促成物价的更加高涨。“一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面是荒淫与无耻!”今日的大后方,正是这种情形的写照。就抗战的立场讲,这种荒谬的情形,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孔祥熙送来的钱 当时担任行政院长(相当于国务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搜刮民脂民膏,富得流油,人人唾骂。 1942年见到过孔祥熙的舒芜回忆,此人“是地道的老式山西票号商人的味道,胖得一身滚圆,蓝缎袍子,套件小坎肩”。有一次,孔祥熙到中央政治学校向全体员工讲话,内容涉及当时社会上呼声正高的“公务员要求加薪”问题。 孔祥熙无法回避这个现实。但听他厌烦地回答:“加薪,加薪,加什么薪呢?!”接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块钱的法币,在大家面前晃了晃说:“你们看看,我口袋里这张五块法币,摆了好几个礼拜了,也没有用它。真不明白,你们要加那么多薪,有什么用?!”(陈注:1942—1944年,舒芜和路翎等在“中央政校”当助教,亲耳听见他就这么说的。)达官贵人孔祥熙,当然几个星期也花不掉那5块钱了。南温泉那么大一个孔公馆,大片树林、大片建筑金碧辉煌,占据风景最好的地段;家里侍候他的男仆女佣数不清……他怎么要花那5块钱呢? 孔二小姐和飞机洋狗事件 舒芜还说:“最有花边新闻的,是孔祥熙的宝贝女儿孔二小姐,那完全是个横行霸道的人物。我也曾经在南温泉街上碰到过她——男装、男式礼帽、金丝墨镜,嘴上叼支雪茄烟,腰间配支盒子枪,手里握根马鞭。屁股后边跟着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卫士。冷不防从一个高坡下来,一副刁蛮无忌的模样,路边的行人见了直躲。平常在南温泉街头,制服上标有‘孔卫’二字的家伙时而出现,大家对这些走狗都是躲得远远的,谁也不敢惹!” 那时在大后方的街头巷尾,流传着很多关于“孔二小姐”(孔令伟)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飞机洋狗事件”。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日军进逼香港。滞留香港孤岛的不少文化人、民主人士如西南联大教授陈寅恪以及何香凝、茅盾、邹韬奋、柳亚子等,无法及时撤离。重庆政府派专机去香港抢救那里的一批###。飞机返航时,文化人及民主人士的家眷们接到通知都前往机场迎接。谁知机舱一打开,却走出了孔二小姐带着她的宠物洋狗。原来孔祥熙等达官贵人垄断中央航空公司的班机,专事抢运私家财物,甚至连孔家的洋狗也占了飞机的座舱! 12月22日王芸生在《大公报》发表《拥护修明政治案》一文,披露了“飞机洋狗事件”,国人长叹,舆论大哗。12月24日昆明《朝报》以醒目标题《从修明政治谈到飞机运洋狗》介绍了王芸生的文章,由此引发一场“倒孔”运动。 无独有偶。1943年蒋宋美龄访美归来,竟动用“战时驼峰”(即美军高原空运大队)的军用飞机运回大批化妆品、珍宝服饰,引起美国飞行员的公愤。后来,宋美龄跟孔令伟合伙把持中华航空公司许多年。这些腐败的劣迹是造成国民党崩溃的原因之一。 “倒孔”运动 1941年12月底,吴晗教授在大学一年级的《中国通史》课上,将孔祥熙同南宋的投降派“蟋蟀宰相”贾似道相比,称孔祥熙为“飞狗院长”。同学们格外愤慨,写了《孔祥熙用飞机运洋狗的经过》、《铲除孔贼祥熙》、《重燃五四烈火》以及《告国民党员书》、《告三青团员书》等文,抄成壁报,大书一个“喊”字作为报头,次日清晨贴到新校舍墙上。同学们看后,纷纷以某年级或某宿舍的名义贴出“拥护”、“响应”的告示。26名有正义感的三青团员,联名发表了《讨孔宣言》。 1942年1月6日午饭后,西南联大土木系同学在白色床单上画了“孔祥熙的肥头大脑钻在钱孔里”的大幅漫画,悬挂在昆华宿舍楼,聚集了几百个学生自发组织游行示威。大家举着这幅漫画,高喊“打倒孔祥熙!”“打倒贪官污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走上了昆明街头。途中陆续有云南大学、中法大学、英语专校及一些中学的学生加入,游行队伍扩展到两三千人,经过省政府门前,云南当局未加干预。 此后,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兄弟院校都起来响应,热烈声援,震动了大后方。 校园经济生活跌到谷底 1943年是一个转折点。以西南联大教授群体为代表的中间知识阶层,对于腐败透顶的蒋介石政权已经不再抱有希望。这一年5月来到昆明的美国教授费正清说:中国传统的专制政府,使当代极权主义更加强了。蒋介石对于西南联大教授们的侮辱接连不断。……这一年是人们心理上的转折点。。 最好的txt下载网
抗日战争期间的学校生活(8)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蒋介石政府的无能已日益明显。他极力加紧控制,实行个人领导,结果并未奏效,可能局面因而更加糟糕。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薪金阶层的人们,营养不良,失去希望。外国观察家们开始认为左派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通货膨胀这场消耗战的继续发展,驱使政府日益集中力量去维持它的权力。新的思想、改革计划等都成为次要的事情。 委派陈立夫担任###长是加紧政治思想控制的一个步骤,它当即引起北京来的那批开明教育家的不满。他们对于国民党本来就不抱有多少热情。蒋介石拒绝美国民间通过联合援华会资助国立大学教授……暗中的含意则是告诉昆明的教授们:由你们挨饿去吧!(引自费正清《中国之行》,转引自《国民党怎样丢掉了中国大陆》,第79—85页。)另一位美国学者谢伟思说:受通货膨胀之害最重的知识分子和薪水阶层,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中。学术界不仅被经济困难压得透不过气来,人心涣散;而且多年来承受着政治控制和镇压的重担,正在失去他们曾一度拥有的知识活力和领导地位。(同上书第30页)1942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师生的经济生活跌落到了谷底。 大学生们惟有半工半读,自食其力。他们往往同时到昆明市其他高校(云南大学、中法大学、英文专科学校等)以及中学兼课,或代做办公室文秘,或担任公共汽车售票员,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以菲薄的收入补贴最低水平的生活费。 “你不艰苦!”“我们不要你的慰问!” 1944年3月,行政院长孔祥熙来到昆明,给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同学们讲话。讲到“今天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时,同学们立即齐声高呼:“你不艰苦!”接着会场发出一片嘘声,弄得腰缠万贯的“肥头大脑”狼狈不堪。孔祥熙表示对大学生们生活困难十分同情,将请求中央政府给予关怀。4月,果然重庆政府拨款40万元法币,作为给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救济金。 大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议决把这笔钱全部捐献给难民同胞。 孔二小姐代表“长官爸爸”孔祥熙向西南联大从军的学生赠送慰问品时,东西被扔在地上,学生齐声高呼:“我们不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