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我和光明15年-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周后,他又来了。这次提出:可以由光明来经营,但所有的酸奶都必须打“达能光明”双品牌,同时他希望我能组织一次管理层的讨论会。我同意了,但是在讨论会上大家听他讲完后,没有人能接受他的双品牌方案,此事只得作罢。
在我交往的人中,秦鹏可以算是最坚持不懈的经理人。在几经碰壁后,他依然会每隔一两个月来找我,要我带他到发展总监或财务总监处听他游说,在我和达能的十多年交往中,秦鹏始终扮演着这种角色,我不得不佩服他的“韧性”。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保持经营权或不丢掉达能品牌的前提下,为达能的合资企业找一条活路,可惜他遇到了我,因为我们的态度也很坚决:“投资是为了赚钱,今天你不能赚钱,要么我们退股,要么经营交由我们管理。”我们的谈判往往不欢而散。有一次谈判结束时,秦鹏实在受不了,他很失态地抱怨说:“我算什么东西,要承受这么多,要这么求着、哄着你们啊。”这是句实话,在中国,他这个大总裁到哪儿都是朝南坐的投资者,但在光明却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他当然委屈、不舒服、心态不平衡了。
与达能的合资公司也成了我们公司的亏损大户,因此每次农工商集团开会,领导们都会要求我们限时减亏。我们商议后,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达能退股,于是我们转守为攻,再和秦鹏谈判时我们提议退股。秦鹏当然会和我们讨价还价,我说不行的话我们就清算资产。我的底气来自对达能的了解,像达能这样的国际公司很看重名誉。果然,秦鹏最后无奈地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将当年两个合资企业的投资额加上银行利息还给我们,由此暂时了断了这段“姻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章 爱恨达能(5)
跪着求婚的达能“王子”
2000年,光明乳业筹备上市,秦鹏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他灵敏的鼻子大概嗅出了其中的机遇,于是我们跟达能短暂“离婚”后又峰回路转,出现了新一轮的合作机遇。
我在前面第三章已经写过,光明乳业根据上市要求,需要改成5个股东以上的股份公司,也即所谓的企业改制。我在努力与农工商和上海实业两位大股东沟通后,大股东同意各出让10%的股份,由我来寻找4家各持股5%的新股东。我找到了东方希望、上海大众交通、上海国资公司,正准备找上海工业投资公司时秦鹏找到了我,积极要求成为光明的小股东。我想到这么多年和达能的纠缠,好不容易才了断,再黏上手肯定麻烦,他们的野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肯定后患无穷,因此我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了秦鹏的要求。
秦鹏真是一条“黏虫”,在我面前吃了闭门羹后便开始搞后台进攻,硬是紧盯这个机会不放手。他知道上海实业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力,就开始集中力量做上海实业的工作。秦鹏约见了卓福民进行游说,同时他知道香港百富勤的总裁梁伯韬和上实控股的领导关系密切,就通过梁伯韬来进行侧面游说。梁伯韬约见了卓福民,说了一大堆达能的好话,力举达能进入光明的好处,直说到上实领导心动为止。
秦鹏的功课可真做足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通过上海市政府的关系说服农工商的领导,终于在2000年7月,在一次上实控股旗下的总经理会议上,卓福民组织大家讨论此事,上海家化的葛文耀董事长等一批企业家听了以后都说:“佳芬啊,达能这个国际白马王子都已经跪着在向你‘求婚’了,你也不要架子太大了!”卓福民也表态了,他说达能如此迁就光明,说明光明是优秀的公司,有达能投资参股,也能提升光明乳业的对外形象。在众口称好的舆论下,我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达能的合作问题。
从香港回来后,达能又请了一家咨询公司当说客,在约见光明大股东时,他们反复强调达能在中国的酸奶业务不成功,愿意把中国酸奶业务全部交给光明,并表达了愿意提供达能的品牌和技术给光明使用的愿望,表示达能只想做光明的小股东,作为董事提供管理经验。
在如此多的诱惑之下,似乎我不必再苦苦坚持。我又开始了和秦鹏的谈判。我想既然是达能一定要进来,那就可以提高门槛,我开给秦鹏4个条件:
1。达能在中国的酸奶业务(包括上海的两个合资企业和广州的达能合资企业)应全部并入光明,并承诺达能以后不在中国发展此项业务。
2。因为达能在上海的两个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况,我们以净资产1块钱买进,广州达能是盈利很好的企业,我们也以净资产收购。
3。达能在未来10年内无偿提供达能的品牌供光明经营和使用,达能将提供酸奶的技术供合资企业使用。
4。达能参股的价格必须高于其他投资者。
秦鹏看了我提出的条件,竟全部答应了,而对于最后一个要求,甚至当场请示法国巴黎总部,最后承诺以高于其他投资者两倍多的价格认股5%。
事已至此还有何话可讲呢?在秦鹏同意了这4个条件后,我们又对产品的包装和品项进行了讨论。会议室里放着一块黑板,我走上前,在黑板上写下包装、口味的分工,然后在上面写上达能,下面写上光明,开始分类。我说:“包装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光明和达能按照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光明在玻璃瓶、纸盒、塑料杯的领域重点做,达能在塑料杯和塑料瓶方面重点发展;在产品上,光明集中做果味、果料等,达能想重点做什么?”秦鹏马上接着说,他们集中做菌类,两个菌种以上和特殊功能的菌全由他们负责发展。
那天真的是一幅很奇怪的会议景象,我记得包装的形式全是由我边说边写,参会的没有任何补充,而说到产品分工时有人有些争议,但因为要赶时间讨论其他问题,也就很快过去了。没想到正是由此种下了一些祸端,后来在经营中,偏偏是产品包装形式和品项定位成为我们冲撞的焦点,直至最后成为我们分手“离婚”的导火线,这大概是除了达能外的所有当天参会者始料未及的—-在和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爱恨达能(6)
达能参股尘埃落定后,光明乳业成功的股份制改革赢得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光明十年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中国乳品引进外资,今天光明收购达能、经营达能品牌,这实在是一件让行业、让股东和管理层、让员工们都扬眉吐气和引以自豪的事情。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提醒我,法国达能如此屈就一定是缓兵之计,他们想吞并光明的野心是不会改变的。这我难道没想明白吗?我一直坚持不让达能进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要遏制住达能这个目的,但既然此刻它已经进来了,光明也必须应对这一切。因此我无数次地这样回答这些提醒,我说我们自己的强大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我想起当年法国人看不起我们时,我是憋着气的。我说,法国人每周休两天,一年有5周公休,我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全年365天没有休假,一周工作6天,这样拼命,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超越法国人,今天既然走出了第一步,便不再惧怕任何风雨。
光明收购达能的工作很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我在充分听取了秦鹏的意见后,制定了“整建制接收,平稳过渡”的方针。上海达能处我们只派过去一位总经理,他到位后马上着手酸奶业务的整合:包括让达能产品进光明所有的销售网点,光明的物流保证达能酸奶每天新鲜送达,达能市场部和光明合署办公,只是达能在销售上还保持独立。在对最关键的人的安排上,达能的管理团队愿意留的我们全都重用,只有一个例外,上海达能的总经理是个美国人,他本人很想继续留用,但考虑到他的薪酬实在太高,尤其是他的4个小孩全要由公司承担教育费,性价比实在不合算,只得忍痛割爱。经过这次整合后,达能的销量大增,因为网点数马上从过去的1 000家,增加到3 000多家,原先每天只有40%的送达有效率,在整合后变得全部都能准点送达,因
此销售一下子增长了60%;另一方面,整合后的物流由光明统一运配,此举令物流成本降低了50%。这一年下来,上海达能竟然盈利了。达能的销售和光明的销售在友好竞争中彼此都有很大的进步。
广州达能的整合是我们高度重视的板块,毕竟那是在几千公里以外,古来就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因此我派了副总张华富,负责建立一个专业班子,做好整合预案前往。一切准备充分后,我们在秦鹏的引见下进行交接。那天我是带着一位慕名而来的职业经理人去的,他是在报纸上看到光明收购外资,兴奋之下想来投奔光明的,这件事让我非常骄傲,毕竟在当时,中国品牌收购外国品牌还很罕见。
广州的合资企业还在10年前广州牛奶公司的厂区内,生产场地和设备都满负荷地运转着,但是他们车间和办公室的每个地方,都有着浓浓的企业文化,销售部更是充满火药味的进攻性环境。广州团队向我们汇报工作,他们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和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经营业绩,使我们都为之鼓舞,尤其是他们洞察市场的理念和掌控市场的能力更令人兴奋。当时,广东达能酸奶的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而且比华东的价格高出50%,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广州达能的总经理刘学良是一位马来西亚的华裔,曾经是达能重点培养的年轻精英,在美国和上海市场都打拼过,当时他到广州已有7年,靠一己之力把深陷亏损泥潭的企业经营为达能的明星企业,因此深得人心。前来投奔的那位职业经理人看后向我表态说:“刘学良是一位很优秀的职业总经理,他比我强。”我也很满意刘的工作,于是我们预案的实施就交给了广州达能团队。
最后,我们把整合广州达能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收购广州牛奶公司22%的股权上。因为和达能之间的历史纠葛,我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最后从达能手里以净资产的价格买下了广州达能的全部资产,由此我们成为广州达能真正的“老板”。为了有利于经营的开展,我们对旗下的光明广州事业部保留了广州达能合资公司的名义。而在整体的盘子里,我要做的是重新给光明和达能进行定位,这是个大好机会,如果能同时提升光明和达能,我们便拥有了世界和中国最强的两个酸奶品牌,展现在我前面的是一条令人期待的道路。
第四章 爱恨达能(7)
易生门的司马昭之心
2003年国庆节,我前往新加坡参加荷兰合作银行举办的亚太专家论坛,会议期间,我特意去拜访了达能亚太区总裁易生门。此前早就听说易生门是个很强势的人,下属企业若达不到30%的增长,总经理就得走人。我去的那天,易生门精心准备了晚宴,饭菜可口、气氛融洽,但在谈笑风生间,我总隐隐感到一丝丝凉意,我预感到“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生意人”。
2003年12月,易门生来中国,我再次接到了会面的邀请。在邀请函上,他写了只请我一人,我心里有点不安,还是约了副总裁兼党委书记吕公良一起前往,到了约定地点后,秦鹏陪着易生门已在等候。酒过三巡